搜索结果:
85 查到相关孙子的内容。
带有孙子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一撮
[相关解释]
1.容量单位,古以六粟为一圭,十圭为一撮,见《孙子算经》;或以四圭为一撮,见《汉书·律历志上》"量多少者不失圭撮"颜师古注引应劭说。按,今市制一撮等于一市升的千分之一。 2.用两三个手指所能撮取者。形容微少。 3.一集中。
1.容量单位,古以六粟为一圭,十圭为一撮,见《孙子算经》;或以四圭为一撮,见《汉书·律历志上》"量多少者不失圭撮"颜师古注引应劭说。按,今市制一撮等于一市升的千分之一。 2.用两三个手指所能撮取者。形容微少。 3.一集中。
七书
[相关解释]
1.宋元丰间颁行的武学生应试必读的七种兵书。即《孙子》﹑《吴子》﹑《六韬》﹑《司马法》﹑《黄石公三略》﹑《尉缭子》﹑《李卫公问对》,又称"武经七书"。
1.宋元丰间颁行的武学生应试必读的七种兵书。即《孙子》﹑《吴子》﹑《六韬》﹑《司马法》﹑《黄石公三略》﹑《尉缭子》﹑《李卫公问对》,又称"武经七书"。
上兵
[相关解释]
1.谓用兵之上策。《孙子.谋攻》"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下政攻城。"张预注"言以奇策秘算取胜于不战,兵之上也。"
1.谓用兵之上策。《孙子.谋攻》"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下政攻城。"张预注"言以奇策秘算取胜于不战,兵之上也。"
中国剩余定理
[相关解释]
又称孙子定理”。1852年,英国来华传教士伟烈亚力将《孙子算经》中物不知数”问题的解法传至欧洲。1874年,英国数学家马西森指出此法符合1801年由高斯得出的关于同余式解法的一般性定理,因而西方称之为中国剩余定理”。
又称孙子定理”。1852年,英国来华传教士伟烈亚力将《孙子算经》中物不知数”问题的解法传至欧洲。1874年,英国数学家马西森指出此法符合1801年由高斯得出的关于同余式解法的一般性定理,因而西方称之为中国剩余定理”。
中庸
[相关解释]
①原为儒家的伦理思想。中,有中和、不偏不倚等含义;庸,有平常、常道等含义。儒家以此为最高的道德标准,并作为处理事物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来则泛指平庸、妥协、保守、不求上进。②指才能中等、平庸之人中庸读我诗,思量云甚要。③儒家基本经典之一。原为《礼记》中的一篇。相传为孔子之孙子思作。提出中庸”是道德行为的最高标准。南宋朱熹把它与《论语》、《孟子》、《大学》合称为四书”。
①原为儒家的伦理思想。中,有中和、不偏不倚等含义;庸,有平常、常道等含义。儒家以此为最高的道德标准,并作为处理事物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来则泛指平庸、妥协、保守、不求上进。②指才能中等、平庸之人中庸读我诗,思量云甚要。③儒家基本经典之一。原为《礼记》中的一篇。相传为孔子之孙子思作。提出中庸”是道德行为的最高标准。南宋朱熹把它与《论语》、《孟子》、《大学》合称为四书”。
中驷
[相关解释]
1.中等的马。《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后以比喻中品。
1.中等的马。《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后以比喻中品。
丽亿
[相关解释]
1.《诗.大雅.文王》"商之孙子,其丽不亿。"朱熹集传"丽,数也。不亿,不止于亿也。"后以"丽亿"指数目极多。
1.《诗.大雅.文王》"商之孙子,其丽不亿。"朱熹集传"丽,数也。不亿,不止于亿也。"后以"丽亿"指数目极多。
交地
[相关解释]
1.孙子所说"九地"之一。指道路交错,交通方便的地区。 2.犹易地。
1.孙子所说"九地"之一。指道路交错,交通方便的地区。 2.犹易地。
从孙
[相关解释]
1.兄弟的孙子。
1.兄弟的孙子。
从孙甥
[相关解释]
1.姐妹的孙子。
1.姐妹的孙子。
侄孙
[相关解释]
1.弟兄的孙子。
1.弟兄的孙子。
儿孙
[相关解释]
儿子和孙子,泛指后代。
儿子和孙子,泛指后代。
兵书
[相关解释]
中国古代对论述兵法的著作的称谓,后成为军事著作的通称。《汉书·艺文志》著录古兵书五十三家、七百九十篇、图四十三卷。历代兵书从内容上可分为兵法、兵略、训练、阵法、兵制、兵器、城守、军事地理、名将传等类。现存最早的完整兵书是《孙子兵法》。
中国古代对论述兵法的著作的称谓,后成为军事著作的通称。《汉书·艺文志》著录古兵书五十三家、七百九十篇、图四十三卷。历代兵书从内容上可分为兵法、兵略、训练、阵法、兵制、兵器、城守、军事地理、名将传等类。现存最早的完整兵书是《孙子兵法》。
兵经
[相关解释]
1.作为经典的兵书﹐特指《孙子》。
1.作为经典的兵书﹐特指《孙子》。
兵行诡道
[相关解释]
1.用兵可以实行诡异和诈伪的战法。语本《孙子.计》"兵者﹐诡道也。"曹操注"兵无常形﹐以诡诈为道。"
1.用兵可以实行诡异和诈伪的战法。语本《孙子.计》"兵者﹐诡道也。"曹操注"兵无常形﹐以诡诈为道。"
兵贵神速
[相关解释]
1.用兵以行动特别迅速为贵。语本《孙子.九地》"兵之情主速。" 2.比喻处事以特别迅速为贵。
1.用兵以行动特别迅速为贵。语本《孙子.九地》"兵之情主速。" 2.比喻处事以特别迅速为贵。
内外孙
[相关解释]
1.孙子和外孙。
1.孙子和外孙。
减灶
[相关解释]
1.战国时,魏将庞涓攻韩,齐将田忌孙膑率师救韩。孙膑故意逐日减少军队的灶数,造成士卒日渐逃亡的假象,以迷惑魏军。魏军果中其计,追至马陵道遭伏击,大败,涓自杀。事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遂用为典实。
1.战国时,魏将庞涓攻韩,齐将田忌孙膑率师救韩。孙膑故意逐日减少军队的灶数,造成士卒日渐逃亡的假象,以迷惑魏军。魏军果中其计,追至马陵道遭伏击,大败,涓自杀。事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遂用为典实。
出其不意,攻其无备
[相关解释]
1.语出《孙子.计》。原谓出兵攻击对方不防备的地方◇亦指行动出乎人的意料。
1.语出《孙子.计》。原谓出兵攻击对方不防备的地方◇亦指行动出乎人的意料。
击应
[相关解释]
1.战斗中各部队受到攻击时互相接应。语本《孙子.九地》"率然者﹐常山之蛇也﹐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
1.战斗中各部队受到攻击时互相接应。语本《孙子.九地》"率然者﹐常山之蛇也﹐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
刘渊(?-310)
[相关解释]
十六国时汉国的建立者,匈奴族。冒顿单于的后裔。以自己是汉朝皇帝的外孙为由,自称姓刘。从小学习儒家经典和《孙子兵法》。公元304年在山西起兵反晋,称大单于,后改称汉王。308年称汉帝,都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
十六国时汉国的建立者,匈奴族。冒顿单于的后裔。以自己是汉朝皇帝的外孙为由,自称姓刘。从小学习儒家经典和《孙子兵法》。公元304年在山西起兵反晋,称大单于,后改称汉王。308年称汉帝,都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
十三篇
[相关解释]
1.《孙子兵法》共十三篇,因以"十三篇"借指该书。
1.《孙子兵法》共十三篇,因以"十三篇"借指该书。
十围五攻
[相关解释]
1.《孙子.谋攻》"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后因以"十围五攻"谓十倍于敌,可以合围;五倍于敌,可以攻战。
1.《孙子.谋攻》"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后因以"十围五攻"谓十倍于敌,可以合围;五倍于敌,可以攻战。
原野
[相关解释]
①平原旷野无边的原野|绿色的原野|陈兵原野。②话剧剧本。曹禺作于1936年。恶霸焦阎王活埋仇虎之父,强卖仇虎之妹为娼,并将仇虎投入大牢,逼仇虎的恋人金子给儿子焦大星为妻。十年后仇虎越狱回乡复仇,而焦阎王已死。仇虎与金子相见,旧情复燃。双目失明的焦母深知仇虎来意,暗中密报侦缉队。半夜,焦母欲打死仇虎却误杀了孙子。仇虎在父债子还”观念支配下,杀死了儿时好友焦大星,然后携金子出逃,在侦缉队追捕下,不屈自杀。
①平原旷野无边的原野|绿色的原野|陈兵原野。②话剧剧本。曹禺作于1936年。恶霸焦阎王活埋仇虎之父,强卖仇虎之妹为娼,并将仇虎投入大牢,逼仇虎的恋人金子给儿子焦大星为妻。十年后仇虎越狱回乡复仇,而焦阎王已死。仇虎与金子相见,旧情复燃。双目失明的焦母深知仇虎来意,暗中密报侦缉队。半夜,焦母欲打死仇虎却误杀了孙子。仇虎在父债子还”观念支配下,杀死了儿时好友焦大星,然后携金子出逃,在侦缉队追捕下,不屈自杀。
厮勾
[相关解释]
①相近;接近问蓬山别后,几度春归?归去晚,开得蟠桃厮勾。②将近;将要今孙子遭围,厮勾死也。
①相近;接近问蓬山别后,几度春归?归去晚,开得蟠桃厮勾。②将近;将要今孙子遭围,厮勾死也。
同舟共济
[相关解释]
《孙子·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后以同舟共济”比喻齐心协力战胜困难。
《孙子·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后以同舟共济”比喻齐心协力战胜困难。
吴越同舟
[相关解释]
1.吴人与越人共乘一舟。《孙子.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孔丛子.论势》"吴越之人,同舟济江,中流遇风波,其相救如左右手者,所患同也。"后因以"吴越同舟"比喻虽有旧怨,但当同遭危难,利害一致之时,也须互相救助,共同努力。
1.吴人与越人共乘一舟。《孙子.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孔丛子.论势》"吴越之人,同舟济江,中流遇风波,其相救如左右手者,所患同也。"后因以"吴越同舟"比喻虽有旧怨,但当同遭危难,利害一致之时,也须互相救助,共同努力。
嗣孙
[相关解释]
1.谓承嗣的子孙。 2.指孙子。
1.谓承嗣的子孙。 2.指孙子。
四世同堂
[相关解释]
长篇小说。老舍作。1947年发表。小说以抗战时期沦陷后的北平为背景,描写小羊圈胡同四世同堂的祁家所发生的一系列变故老实忠厚的儿子祁天佑被日本军逼得投河自尽。三个孙子中,善良正直的祁瑞宣因不愿为日本人做事,差点死于狱中;血气方刚的祁瑞全投军抗日;奴颜事敌的祁瑞丰最后死于日本人之手。作品反映了抗战时期广阔的社会画面,充满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且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长篇小说。老舍作。1947年发表。小说以抗战时期沦陷后的北平为背景,描写小羊圈胡同四世同堂的祁家所发生的一系列变故老实忠厚的儿子祁天佑被日本军逼得投河自尽。三个孙子中,善良正直的祁瑞宣因不愿为日本人做事,差点死于狱中;血气方刚的祁瑞全投军抗日;奴颜事敌的祁瑞丰最后死于日本人之手。作品反映了抗战时期广阔的社会画面,充满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且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堂堂正正
[相关解释]
1.形容强大严整。语出《孙子.军争》"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陈,此治变者也。"杜佑注"正正者,整齐也;堂堂者,盛大之貌也。" 2.光明正大。
1.形容强大严整。语出《孙子.军争》"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陈,此治变者也。"杜佑注"正正者,整齐也;堂堂者,盛大之貌也。" 2.光明正大。
子孙
[相关解释]
1.儿子和孙子,泛指后代。 2.单指儿子。
1.儿子和孙子,泛指后代。 2.单指儿子。
孙儿
[相关解释]
1.儿子的儿子。常为祖父母对孙子的称呼或孙子对祖父母的自称。
1.儿子的儿子。常为祖父母对孙子的称呼或孙子对祖父母的自称。
孙子
[相关解释]
1.子孙后代。 2.儿子的儿子。
1.子孙后代。 2.儿子的儿子。
孙少爷
[相关解释]
1.旧时尊称别人的孙子。
1.旧时尊称别人的孙子。
孙庞
[相关解释]
1.孙膑和庞涓的并称。二人曾同学兵法。庞涓为魏惠王将军,忌妒孙膑的才能,诳他到魏国,施以膑刑◇孙膑秘密回到齐国,任齐威王军师,设计大败魏军于马陵。庞涓自刎而死。见《史记.孙子吴_列传》。
1.孙膑和庞涓的并称。二人曾同学兵法。庞涓为魏惠王将军,忌妒孙膑的才能,诳他到魏国,施以膑刑◇孙膑秘密回到齐国,任齐威王军师,设计大败魏军于马陵。庞涓自刎而死。见《史记.孙子吴_列传》。
孙曾
[相关解释]
1.孙子和曾孙,泛指后代。
1.孙子和曾孙,泛指后代。
孙武
[相关解释]
①孙武。亦称孙子”。春秋末期军事家。字长卿,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一说博兴)人。曾以所著《兵法》十三篇见吴王,被吴王重用为将。与伍子胥一起共佐吴王实施破楚击越,尔后争夺中原之方略,使吴成为一隅之霸。其军事思想丰富而深邃,并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因素,所著《孙子兵法》是中国军事学的奠基作。②孙武(1880-1939)。近代民主革命者〓北夏口(治今汉口)人。曾参加自立军起义◇参加组织共进会,并加入同盟会。1911年联合文学社准备起义,被举为参谋长〓北军政府成立后,任军务部长。1912年组织民社,拥护黎元洪
①孙武。亦称孙子”。春秋末期军事家。字长卿,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一说博兴)人。曾以所著《兵法》十三篇见吴王,被吴王重用为将。与伍子胥一起共佐吴王实施破楚击越,尔后争夺中原之方略,使吴成为一隅之霸。其军事思想丰富而深邃,并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因素,所著《孙子兵法》是中国军事学的奠基作。②孙武(1880-1939)。近代民主革命者〓北夏口(治今汉口)人。曾参加自立军起义◇参加组织共进会,并加入同盟会。1911年联合文学社准备起义,被举为参谋长〓北军政府成立后,任军务部长。1912年组织民社,拥护黎元洪
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
[相关解释]
1.将在军中,可以不受君命约束,便宜行事。语本《孙子.九变》"君命有所不受。"曹操注"苟便于事,不拘于君命也。"
1.将在军中,可以不受君命约束,便宜行事。语本《孙子.九变》"君命有所不受。"曹操注"苟便于事,不拘于君命也。"
岳镇渊渟
[相关解释]
1.岳,亦写作"岳"。谓如山岳屹立,如渊水停滞。本用以形容军队稳定,不可动摇。《文选.王融》"尔乃回舆驻罕,岳镇渊渟。"李善注"《孙子兵法》曰'其镇如山,其渟如渊。'"亦作"岳峙渊渟"﹑"岳峙渊渟"◇多用以形容人坚定沉着。
1.岳,亦写作"岳"。谓如山岳屹立,如渊水停滞。本用以形容军队稳定,不可动摇。《文选.王融》"尔乃回舆驻罕,岳镇渊渟。"李善注"《孙子兵法》曰'其镇如山,其渟如渊。'"亦作"岳峙渊渟"﹑"岳峙渊渟"◇多用以形容人坚定沉着。
工迟
[相关解释]
1.语本《孙子.作战》"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原指用兵未有弄巧立异陷于持久而得益者◇以"工迟"指用兵因持重谨慎而造成的缓慢。
1.语本《孙子.作战》"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原指用兵未有弄巧立异陷于持久而得益者◇以"工迟"指用兵因持重谨慎而造成的缓慢。
左右手
[相关解释]
1.语出《孙子.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原以左手和右手最能为自己所支配来比喻二者互相配合﹑帮助◇转以喻得力的助手。
1.语出《孙子.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原以左手和右手最能为自己所支配来比喻二者互相配合﹑帮助◇转以喻得力的助手。
巧迟
[相关解释]
1.语本《孙子.作战》。指用兵弄巧立异,反而造成行动迟缓。
1.语本《孙子.作战》。指用兵弄巧立异,反而造成行动迟缓。
情文
[相关解释]
1.质与文。犹言内容与形式。 2.指精神和物质。 3.谓情思与文采。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孙子荆除妇服,作诗以示王武子。王曰'未知文生于情,情生于文,览之凄然,增伉俪之重。'" 4.指倾注思想感情的诗文。
1.质与文。犹言内容与形式。 2.指精神和物质。 3.谓情思与文采。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孙子荆除妇服,作诗以示王武子。王曰'未知文生于情,情生于文,览之凄然,增伉俪之重。'" 4.指倾注思想感情的诗文。
散地
[相关解释]
1.兵家谓诸侯在自己领地内作战,其士卒在危急时容易逃亡离散,故名。《孙子.九地》"诸侯自战其地﹐为散地。"李筌注"卒恃土﹐怀妻子﹐急则散﹐是为散地也。"一说无险可守﹐士卒意志不坚﹐易于离散之地∥延锡注"地远四平﹐更无要害﹐志意不坚而易离﹐故曰散地。"
1.兵家谓诸侯在自己领地内作战,其士卒在危急时容易逃亡离散,故名。《孙子.九地》"诸侯自战其地﹐为散地。"李筌注"卒恃土﹐怀妻子﹐急则散﹐是为散地也。"一说无险可守﹐士卒意志不坚﹐易于离散之地∥延锡注"地远四平﹐更无要害﹐志意不坚而易离﹐故曰散地。"
斫白
[相关解释]
1.谓削去树皮使露出白色的木质。语本《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乃斫大树白而书之。"
1.谓削去树皮使露出白色的木质。语本《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乃斫大树白而书之。"
族孙
[相关解释]
1.同族兄弟的孙子。
1.同族兄弟的孙子。
无懈可击
[相关解释]
1.《孙子.计》"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曹操注"击其懈怠,出其空虚。"后以"无懈可击"指没有可以被人挑剔的破绽和缺点。
1.《孙子.计》"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曹操注"击其懈怠,出其空虚。"后以"无懈可击"指没有可以被人挑剔的破绽和缺点。
曾孙
[相关解释]
1.孙子的儿子。 2.对曾孙以下的统称。
1.孙子的儿子。 2.对曾孙以下的统称。
杀妻求将
[相关解释]
1.语出《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齐人攻鲁﹐鲁欲将吴起。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吴起于是欲就名﹐遂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鲁卒以为将。将而攻齐﹐大破之。"后因以"杀妻求将"比喻人为追求功名利禄而不惜忍心害理。
1.语出《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齐人攻鲁﹐鲁欲将吴起。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吴起于是欲就名﹐遂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鲁卒以为将。将而攻齐﹐大破之。"后因以"杀妻求将"比喻人为追求功名利禄而不惜忍心害理。
枕流漱石
[相关解释]
1.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孙子荆年少时欲隐,语王武子当枕石漱流,误曰漱石枕流。王曰'流可枕石可漱乎?'孙曰'所以枕流,欲洗其耳;所以漱石,欲砺其齿。'"后以喻隐居山林。
1.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孙子荆年少时欲隐,语王武子当枕石漱流,误曰漱石枕流。王曰'流可枕石可漱乎?'孙曰'所以枕流,欲洗其耳;所以漱石,欲砺其齿。'"后以喻隐居山林。
森孙
[相关解释]
1.众多孙子。
1.众多孙子。
武经
[相关解释]
1.兵书。 2.宋时武试,选定《孙子》﹑《吴子》﹑《六韬》﹑《司马法》﹑《三略》﹑《尉缭子》﹑《李卫公问对》等七种兵书,供应武举者研习,名《武经七书》,简称《武经》。
1.兵书。 2.宋时武试,选定《孙子》﹑《吴子》﹑《六韬》﹑《司马法》﹑《三略》﹑《尉缭子》﹑《李卫公问对》等七种兵书,供应武举者研习,名《武经七书》,简称《武经》。
武经七书
[相关解释]
也称《武学七书》。宋代官方颁行的中国第一部军事教科书。收录中国古代七部著名的军事著作,有《孙子》、《吴子》、《六韬》、《司马法》、《尉缭子》、《三略》、《李卫公问对》。
也称《武学七书》。宋代官方颁行的中国第一部军事教科书。收录中国古代七部著名的军事著作,有《孙子》、《吴子》、《六韬》、《司马法》、《尉缭子》、《三略》、《李卫公问对》。
漱石枕流
[相关解释]
1.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孙子荆年少时,欲隐。语王武子'当枕石漱流',误曰'漱石枕流'。王曰'流可枕,石可漱乎?'孙曰'所以枕流,欲洗其耳;所以漱石,欲砺其齿。'"后以"漱石枕流"形容隐居生活。
1.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孙子荆年少时,欲隐。语王武子'当枕石漱流',误曰'漱石枕流'。王曰'流可枕,石可漱乎?'孙曰'所以枕流,欲洗其耳;所以漱石,欲砺其齿。'"后以"漱石枕流"形容隐居生活。
火队
[相关解释]
1.焚烧敌方队伍,以乱其行阵。《孙子.火攻》"凡火攻有五一曰火人……五曰火队。"杜牧注"焚其行伍,因乱而击之。"一说,队,通"隧"。隧,道。火队,烧绝粮道。见梅尧臣﹑贾林注。
1.焚烧敌方队伍,以乱其行阵。《孙子.火攻》"凡火攻有五一曰火人……五曰火队。"杜牧注"焚其行伍,因乱而击之。"一说,队,通"隧"。隧,道。火队,烧绝粮道。见梅尧臣﹑贾林注。
灰孙子
[相关解释]
1.关系疏远﹑辈分极小的后代。多含贬义。
1.关系疏远﹑辈分极小的后代。多含贬义。
燕翼
[相关解释]
1.《诗.大雅.文王有声》"武王岂不仕,诒厥孙谋,以燕翼子。"毛传"燕,安;翼,敬也。"孔颖达疏"思得泽及后人,故遗传其所以顺天下之谋,以安敬事之子孙。"陈奂传疏"诒,遗也……言武王以安敬之谋遗其孙子也。"后以"燕翼"谓善为子孙后代谋划。 2.指辅佐。 3.燕的翅膀。
1.《诗.大雅.文王有声》"武王岂不仕,诒厥孙谋,以燕翼子。"毛传"燕,安;翼,敬也。"孔颖达疏"思得泽及后人,故遗传其所以顺天下之谋,以安敬事之子孙。"陈奂传疏"诒,遗也……言武王以安敬之谋遗其孙子也。"后以"燕翼"谓善为子孙后代谋划。 2.指辅佐。 3.燕的翅膀。
爷儿俩
[相关解释]
1.一个男性长辈与一个晩辈的合称。如父与子女﹐伯叔与侄子﹑侄女﹐祖父与孙子﹑孙女﹐均可称"爷儿俩"。
1.一个男性长辈与一个晩辈的合称。如父与子女﹐伯叔与侄子﹑侄女﹐祖父与孙子﹑孙女﹐均可称"爷儿俩"。
直系血亲
[相关解释]
1.和自己有直接血缘关系的亲属,即指生育自己和自己所生育的上下各代亲属。不论父系或母系﹑子系或女系都是直系血亲。如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子女﹑孙子女﹑外孙子女。封建社会只以父系或子系为直系血亲。
1.和自己有直接血缘关系的亲属,即指生育自己和自己所生育的上下各代亲属。不论父系或母系﹑子系或女系都是直系血亲。如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子女﹑孙子女﹑外孙子女。封建社会只以父系或子系为直系血亲。
破釜焚舟
[相关解释]
1.犹破釜沉舟。语本《孙子.九地》"帅与之深入诸侯之地,而发其机,焚舟破釜,若驱群羊。"
1.犹破釜沉舟。语本《孙子.九地》"帅与之深入诸侯之地,而发其机,焚舟破釜,若驱群羊。"
示形
[相关解释]
1.古代兵家战术用语。指行军布阵表面所显示的意图。语出《孙子.计》"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杜牧注"《传》曰'鸷鸟将击,必藏其形。'如匈奴示羸弱于汉使之义也……韩信盛兵临晋而渡于夏阳,此乃示以近形而远袭敌也。"
1.古代兵家战术用语。指行军布阵表面所显示的意图。语出《孙子.计》"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杜牧注"《传》曰'鸷鸟将击,必藏其形。'如匈奴示羸弱于汉使之义也……韩信盛兵临晋而渡于夏阳,此乃示以近形而远袭敌也。"
祖孙
[相关解释]
1.从祖父一代到孙子一代。 2.祖父或祖母和孙子或孙女。
1.从祖父一代到孙子一代。 2.祖父或祖母和孙子或孙女。
童孙
[相关解释]
1.幼小的孙子。
1.幼小的孙子。
算经十书
[相关解释]
唐初国子监算学馆规定《周髀算经》、《九章算术》、《孙子算经》、《五曹算经》、《夏侯阳算经》、《张邱建算经》、《海岛算经》、《五经算术》、《缀术》、《缉古算经》十部算经为课本,后世通称算经十书”。它全面反映了中国先秦到唐初的数学成就。
唐初国子监算学馆规定《周髀算经》、《九章算术》、《孙子算经》、《五曹算经》、《夏侯阳算经》、《张邱建算经》、《海岛算经》、《五经算术》、《缀术》、《缉古算经》十部算经为课本,后世通称算经十书”。它全面反映了中国先秦到唐初的数学成就。
系马埋轮
[相关解释]
1.谓敌人进攻时,系住马,埋车轮于地,以示固守不退。语本《孙子.九地》"是故方马埋轮,未足恃也。"曹操注"方,缚马也;埋轮,示不动也。"
1.谓敌人进攻时,系住马,埋车轮于地,以示固守不退。语本《孙子.九地》"是故方马埋轮,未足恃也。"曹操注"方,缚马也;埋轮,示不动也。"
置之死地而后生
[相关解释]
1.谓置于不战则死的境地﹐然后方能奋勇战斗﹐取胜得生。语本《孙子.九地》"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1.谓置于不战则死的境地﹐然后方能奋勇战斗﹐取胜得生。语本《孙子.九地》"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致之死地而后生
[相关解释]
1.兵家用语。谓将军队置于绝境,则将士必为求生而殊死战斗。语本《孙子.九地》"陷之死地然后生。"李筌注"兵居死地,必决命而斗以求生。"
1.兵家用语。谓将军队置于绝境,则将士必为求生而殊死战斗。语本《孙子.九地》"陷之死地然后生。"李筌注"兵居死地,必决命而斗以求生。"
舟中敌国
[相关解释]
1.同船的人都成了敌人。指众叛亲离。语本《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
1.同船的人都成了敌人。指众叛亲离。语本《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
血亲
[相关解释]
有血缘关系的亲属。其中,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等确有血缘关系的称为自然血亲;实际上没有血缘关系、经法律确认为与自然血亲有相同地位的亲属称为准血亲或法律拟制血亲,如继父母与继子女、养父母与养子女。生育自己和自己生育的上下各代称为直系血亲,如父母与子女、祖父母与孙子女等;血缘上与自己同出一源的称为旁系血亲,如兄弟姐妹等。
有血缘关系的亲属。其中,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等确有血缘关系的称为自然血亲;实际上没有血缘关系、经法律确认为与自然血亲有相同地位的亲属称为准血亲或法律拟制血亲,如继父母与继子女、养父母与养子女。生育自己和自己生育的上下各代称为直系血亲,如父母与子女、祖父母与孙子女等;血缘上与自己同出一源的称为旁系血亲,如兄弟姐妹等。
血缘婚
[相关解释]
也称血缘家庭”。指原始群向氏族公社过渡时期,同一群体内同辈男女之间的集团婚。在同一群体内,同胞或非同胞的兄弟姐妹均互为夫妻。在这一家庭形式中,排除了不同辈分男女间(父与女、母与子、祖父与孙女、祖母与孙子)的性交关系。
也称血缘家庭”。指原始群向氏族公社过渡时期,同一群体内同辈男女之间的集团婚。在同一群体内,同胞或非同胞的兄弟姐妹均互为夫妻。在这一家庭形式中,排除了不同辈分男女间(父与女、母与子、祖父与孙女、祖母与孙子)的性交关系。
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
[相关解释]
1701-1714年因西班牙王位继承问题而进行的一次国际战争。交战的一方是法国、西班牙等国,另一方是英国、荷兰、奥地利等国,战争主要在意大利、尼德兰和德意志进行,英、法两国还在海外展开殖民争夺。1713年,双方订立一系列和约(总称《乌得勒支和约》)结束战争。结果,法王路易十四的孙子菲力浦登上西班牙王位,开始波旁王朝在西班牙的统治;英国则在北美等地取得许多殖民地;奥地利从西班牙获得南尼德兰(今比利时)及其在意大利的属地。
1701-1714年因西班牙王位继承问题而进行的一次国际战争。交战的一方是法国、西班牙等国,另一方是英国、荷兰、奥地利等国,战争主要在意大利、尼德兰和德意志进行,英、法两国还在海外展开殖民争夺。1713年,双方订立一系列和约(总称《乌得勒支和约》)结束战争。结果,法王路易十四的孙子菲力浦登上西班牙王位,开始波旁王朝在西班牙的统治;英国则在北美等地取得许多殖民地;奥地利从西班牙获得南尼德兰(今比利时)及其在意大利的属地。
豫交
[相关解释]
1.谓预先结交。《孙子.军争》"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豫交。"曹操注"不知敌情谋者,不能结交也。"一说,准备交兵。杜牧注"豫,先也;交,交兵也。言诸侯之谋先须知之,然后可交兵合战,若不知其谋,固不可与交兵也。"
1.谓预先结交。《孙子.军争》"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豫交。"曹操注"不知敌情谋者,不能结交也。"一说,准备交兵。杜牧注"豫,先也;交,交兵也。言诸侯之谋先须知之,然后可交兵合战,若不知其谋,固不可与交兵也。"
贤孙
[相关解释]
1.对人孙子的敬称。 2.贤惠的子孙。
1.对人孙子的敬称。 2.贤惠的子孙。
赡养
[相关解释]
成年子女或晚辈对父母或其他长辈在物质上的帮助和生活上的照顾。子女对父母有赡养的义务。无劳动能力的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子女赡养的权利。有负担能力的孙子女、外孙子女,对子女死亡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有赡养的义务。
成年子女或晚辈对父母或其他长辈在物质上的帮助和生活上的照顾。子女对父母有赡养的义务。无劳动能力的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子女赡养的权利。有负担能力的孙子女、外孙子女,对子女死亡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有赡养的义务。
轻地
[相关解释]
1.孙子兵法"九地"之一。指进入敌人的领地较浅的地区。
1.孙子兵法"九地"之一。指进入敌人的领地较浅的地区。
辪辒
[相关解释]
1.古代的战车。用于攻城。《孙子.谋攻》"修橹辪辒,具器械,三月而后成。"杜牧注"辪辒,四轮车,排大木为之,上蒙以生牛皮,下可容十人,往来运土填堑,木石所不能伤,今所谓木驴是也。"唐沈佺期《塞北》诗之一"朔风吹汗漫,飘砾洒辪辒。"《水浒传》第九二回"宋江传令,修治辪辒器械,准备攻城。"清魏源《城守篇.守备上》"辪辒木驴旱船之属,皆防上而不防下,守城者每无如何,则任其挖掘。"一说指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用的战车。 2.借指匈奴。
1.古代的战车。用于攻城。《孙子.谋攻》"修橹辪辒,具器械,三月而后成。"杜牧注"辪辒,四轮车,排大木为之,上蒙以生牛皮,下可容十人,往来运土填堑,木石所不能伤,今所谓木驴是也。"唐沈佺期《塞北》诗之一"朔风吹汗漫,飘砾洒辪辒。"《水浒传》第九二回"宋江传令,修治辪辒器械,准备攻城。"清魏源《城守篇.守备上》"辪辒木驴旱船之属,皆防上而不防下,守城者每无如何,则任其挖掘。"一说指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用的战车。 2.借指匈奴。
迟巧
[相关解释]
1.《孙子.作战》"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张预注"但能取胜,则宁拙速而无巧久。"后以"迟巧"谓为在军事上追求巧策而长期拖延战争,于国不利。
1.《孙子.作战》"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张预注"但能取胜,则宁拙速而无巧久。"后以"迟巧"谓为在军事上追求巧策而长期拖延战争,于国不利。
避实击虚
[相关解释]
1.谓避开敌人的主力所在,攻击其防御薄弱之处。语出《孙子.虚实》"水之行,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
1.谓避开敌人的主力所在,攻击其防御薄弱之处。语出《孙子.虚实》"水之行,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
重孙
[相关解释]
1.曾孙,孙子的儿子。也叫重孙子。
1.曾孙,孙子的儿子。也叫重孙子。
重孙(chóng-)
[相关解释]
曾孙;孙子的儿子。
曾孙;孙子的儿子。
重孙女
[相关解释]
1.孙子的女儿。
1.孙子的女儿。
隘形
[相关解释]
1.孙子兵法中"六形"之一。指道路狭隘队伍展不开的地区。
1.孙子兵法中"六形"之一。指道路狭隘队伍展不开的地区。
静若处子,动若脱兔
[相关解释]
1.语本《孙子.九地》﹕"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形容军队未行动时就像未嫁的女子那样沉静﹐一行动就像逃脱的兔子那样敏捷。
1.语本《孙子.九地》﹕"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形容军队未行动时就像未嫁的女子那样沉静﹐一行动就像逃脱的兔子那样敏捷。
首尾相应
[相关解释]
1.《孙子.九地》"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后以"首尾相应"指作战时军队各部分互相照应支援。 2.指诗文前后关联,互相呼应,形容结构严谨。
1.《孙子.九地》"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后以"首尾相应"指作战时军队各部分互相照应支援。 2.指诗文前后关联,互相呼应,形容结构严谨。
魏国山河
[相关解释]
1.指大好河山。语本《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
1.指大好河山。语本《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