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86 查到相关套语的内容。
带有套语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上尘
[相关解释]
1.旧时表奏函牍中表示谦抑的套语,意为有污尊长视听。
1.旧时表奏函牍中表示谦抑的套语,意为有污尊长视听。
下回分解
[相关解释]
1.章回小说于每回之末所用的套语。现多用以喻事件发展的结果。
1.章回小说于每回之末所用的套语。现多用以喻事件发展的结果。
不赘
[相关解释]
1.不说多余的话。宋胡安国《春秋传.隐公四年》"《春秋》立义至精,辞极简严而不赘也。"后用为书信结尾的套语。意谓不再多言。
1.不说多余的话。宋胡安国《春秋传.隐公四年》"《春秋》立义至精,辞极简严而不赘也。"后用为书信结尾的套语。意谓不再多言。
且说
[相关解释]
1.犹言却说;姑且先说。宋元说书人于接续前事,新起话头时常用之,后亦为章回小说的习用套语。
1.犹言却说;姑且先说。宋元说书人于接续前事,新起话头时常用之,后亦为章回小说的习用套语。
中谢
[相关解释]
1.官名。古代王侯的侍御近臣。 2.臣僚受职或受赏后入朝谢恩。 3.古代臣子上谢表,例有"诚惶诚恐,顿首死罪"一类的套语,表示谦恭◇人编印文集往往从略,而旁注"中谢"二字。
1.官名。古代王侯的侍御近臣。 2.臣僚受职或受赏后入朝谢恩。 3.古代臣子上谢表,例有"诚惶诚恐,顿首死罪"一类的套语,表示谦恭◇人编印文集往往从略,而旁注"中谢"二字。
中贺
[相关解释]
1.古代臣子上贺表,例有"诚庆诚贺,顿首顿首"或"诚欢诚庆,顿首顿首"一类的套语,表示棕◇人编印文集时,每将其省略,夹注"中贺"二字代之。宋人文集中所载贺表,多有其例。
1.古代臣子上贺表,例有"诚庆诚贺,顿首顿首"或"诚欢诚庆,顿首顿首"一类的套语,表示棕◇人编印文集时,每将其省略,夹注"中贺"二字代之。宋人文集中所载贺表,多有其例。
久闻大名,如雷贯耳
[相关解释]
1.客套语。谓早已知道对方的声名。
1.客套语。谓早已知道对方的声名。
京报连登黄甲
[相关解释]
1.科举考试录取喜报上的套语。意谓会试﹑殿试连捷的喜报就要送到。因殿试榜文写在黄纸上,故称黄甲。
1.科举考试录取喜报上的套语。意谓会试﹑殿试连捷的喜报就要送到。因殿试榜文写在黄纸上,故称黄甲。
儿郎伟
[相关解释]
1.犹言儿郎辈。古代上梁文中的套语。
1.犹言儿郎辈。古代上梁文中的套语。
公鉴
[相关解释]
1.请求对方共同鉴察的敬词。旧时常用为书信套语。
1.请求对方共同鉴察的敬词。旧时常用为书信套语。
再见
[相关解释]
1.再一次见面。 2.临别套语。表示希望以后再见面。 3.犹言再见个高低。
1.再一次见面。 2.临别套语。表示希望以后再见面。 3.犹言再见个高低。
千里投名,万里投主
[相关解释]
1.客套语。谓不辞路远,慕名前来投靠。
1.客套语。谓不辞路远,慕名前来投靠。
升恒
[相关解释]
1.亦作"升恒"。 2.《诗.小雅.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后用为祝颂事业发达的套语。
1.亦作"升恒"。 2.《诗.小雅.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后用为祝颂事业发达的套语。
卫摄
[相关解释]
1.书信套语。谓保养。
1.书信套语。谓保养。
取进止
[相关解释]
1.古代奏疏末所用的套语。犹言听候旨意,以决行止。
1.古代奏疏末所用的套语。犹言听候旨意,以决行止。
叨扰
[相关解释]
受到款待,对麻烦、打扰对方表示歉意和谢意时用的客套语。
受到款待,对麻烦、打扰对方表示歉意和谢意时用的客套语。
召父杜母
[相关解释]
1.指西汉召信臣和东汉杜诗。他们都曾为南阳太守,且皆有善政,使人民得以休养生息,安居乐业,故南阳人为之语曰"前有召父,后有杜母。"见《汉书.循吏传.召信臣》﹑《后汉书.杜诗传》◇因以"召父杜母"。为颂扬地方官政绩的套语。
1.指西汉召信臣和东汉杜诗。他们都曾为南阳太守,且皆有善政,使人民得以休养生息,安居乐业,故南阳人为之语曰"前有召父,后有杜母。"见《汉书.循吏传.召信臣》﹑《后汉书.杜诗传》◇因以"召父杜母"。为颂扬地方官政绩的套语。
同喜
[相关解释]
1.共同欢欣。 2.套语。用以答谢对方称贺。
1.共同欢欣。 2.套语。用以答谢对方称贺。
君子好逑
[相关解释]
1.原指君子的佳偶。逑,通"仇"。仇,配偶。语本《诗.周南.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毛传"逑,匹也。言后妃有关雎之德,是幽闲贞专之善女,宜为君子之好匹。"陆德明释文"逑,本亦作仇。"陈奂传疏"匹,配也∶匹,犹嘉配耳。"后遂用为男子追求佳偶之套语。
1.原指君子的佳偶。逑,通"仇"。仇,配偶。语本《诗.周南.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毛传"逑,匹也。言后妃有关雎之德,是幽闲贞专之善女,宜为君子之好匹。"陆德明释文"逑,本亦作仇。"陈奂传疏"匹,配也∶匹,犹嘉配耳。"后遂用为男子追求佳偶之套语。
启者
[相关解释]
1.旧时书信中开始陈述之套语。
1.旧时书信中开始陈述之套语。
四言八句
[相关解释]
1.指旧时婚礼,新人交拜后,并坐床沿,妇女以金钱彩果散掷时所讲的吉利套语。四字一句,共八句。
1.指旧时婚礼,新人交拜后,并坐床沿,妇女以金钱彩果散掷时所讲的吉利套语。四字一句,共八句。
失瞻
[相关解释]
1.旧时客套语。谓失于瞻仰拜候。
1.旧时客套语。谓失于瞻仰拜候。
奉天承运
[相关解释]
1.明太祖初﹐定大朝会正殿为奉天殿﹐于皇帝所执大圭上刻"奉天法祖"四字﹐与臣下诰敕命中必首称"奉天承运皇帝"◇相沿成为皇帝敕命中的套语。
1.明太祖初﹐定大朝会正殿为奉天殿﹐于皇帝所执大圭上刻"奉天法祖"四字﹐与臣下诰敕命中必首称"奉天承运皇帝"◇相沿成为皇帝敕命中的套语。
套语
[相关解释]
1.应酬的客套话。 2.流行的公式化的言谈。
1.应酬的客套话。 2.流行的公式化的言谈。
客套语
[相关解释]
1.客套话。
1.客套话。
少礼
[相关解释]
1.客套语。谓不必拘礼。 2.为自谦之词﹐犹失礼。
1.客套语。谓不必拘礼。 2.为自谦之词﹐犹失礼。
少陪
[相关解释]
1.客套语。对人表示因事不能相陪。
1.客套语。对人表示因事不能相陪。
尧龄
[相关解释]
1.相传尧在位九十八年,寿逾百岁,后因以"尧龄"为祝颂帝王长寿的套语。
1.相传尧在位九十八年,寿逾百岁,后因以"尧龄"为祝颂帝王长寿的套语。
屈尊
[相关解释]
1.敬辞。委屈位尊者。语本《诗.小雅.蓼肃》"鞗革冲冲"唐孔颖达"屈己之尊,降接卑贱。"后常用作套语。
1.敬辞。委屈位尊者。语本《诗.小雅.蓼肃》"鞗革冲冲"唐孔颖达"屈己之尊,降接卑贱。"后常用作套语。
屈座
[相关解释]
1.席间套语。谓未能致客于上座。
1.席间套语。谓未能致客于上座。
岂敢
[相关解释]
1.犹言怎么敢。 2.用作应对时表示谦虚的套语。
1.犹言怎么敢。 2.用作应对时表示谦虚的套语。
布覆
[相关解释]
1.回信用的套语。意谓陈述并回复如上。
1.回信用的套语。意谓陈述并回复如上。
幸蒙
[相关解释]
1.犹言承蒙。常用为客套语。
1.犹言承蒙。常用为客套语。
得罪
[相关解释]
①获罪得罪于天子。②冒犯;触怒得罪了人。③客套语。犹言对不起得罪之处,尚祈涵。
①获罪得罪于天子。②冒犯;触怒得罪了人。③客套语。犹言对不起得罪之处,尚祈涵。
微禹
[相关解释]
1.语本《左传.昭公元年》"美哉禹功!明德远矣。微禹,吾其鱼乎!"本为歌颂禹治水的功绩,谓如无禹治水,则人皆将成鱼◇以为颂扬功德的套语。
1.语本《左传.昭公元年》"美哉禹功!明德远矣。微禹,吾其鱼乎!"本为歌颂禹治水的功绩,谓如无禹治水,则人皆将成鱼◇以为颂扬功德的套语。
心领
[相关解释]
1.心知其意。参见"心领神会"。 2.用为辞谢别人的馈赠或酒食招待的套语,表示心中已领受其情意。
1.心知其意。参见"心领神会"。 2.用为辞谢别人的馈赠或酒食招待的套语,表示心中已领受其情意。
恃爱
[相关解释]
1.仗人之爱。 2.后书信中常用为自谦之套语。
1.仗人之爱。 2.后书信中常用为自谦之套语。
恕罪
[相关解释]
1.原谅过错。多用为请勿计较的套语。
1.原谅过错。多用为请勿计较的套语。
悚息
[相关解释]
1.谓因惶惧而屏息。 2.用为书信中的套语。犹惶恐。
1.谓因惶惧而屏息。 2.用为书信中的套语。犹惶恐。
悚惕
[相关解释]
1.恐惧;惶恐。 2.常用为奏章或书信中的套语。 3.警惕。 4.敬畏。
1.恐惧;惶恐。 2.常用为奏章或书信中的套语。 3.警惕。 4.敬畏。
托庇
[相关解释]
1.谓靠别人的庇护。 2.旧时客套语。谓己方的幸福靠对方的庇护。
1.谓靠别人的庇护。 2.旧时客套语。谓己方的幸福靠对方的庇护。
托福
[相关解释]
1.客套语。谓依赖别人的褔气使自己幸运。
1.客套语。谓依赖别人的褔气使自己幸运。
承蒙
[相关解释]
1.客套语。受到。
1.客套语。受到。
敢言之
[相关解释]
1.古时下属对上言事时的套语。
1.古时下属对上言事时的套语。
早安
[相关解释]
1.早晨问安。 2.套语。用于早晨见面时互相问候。
1.早晨问安。 2.套语。用于早晨见面时互相问候。
有分交
[相关解释]
1.亦作"有分教"。 2.旧小说段终的套语﹐并提示情节的发展。
1.亦作"有分教"。 2.旧小说段终的套语﹐并提示情节的发展。
札诲
[相关解释]
1.谓赐函教诲。旧时书信套语。
1.谓赐函教诲。旧时书信套语。
正是
[相关解释]
1.就是。 2.恰是。 3.确实是。对客观存在的真实性表示肯定。 4.确实是。用于表示同意别人意见时加重语气。 5.应诺之词。犹言好的。 6.旧小说﹑戏曲里的套语。目的在于引出诗词﹑熟语。
1.就是。 2.恰是。 3.确实是。对客观存在的真实性表示肯定。 4.确实是。用于表示同意别人意见时加重语气。 5.应诺之词。犹言好的。 6.旧小说﹑戏曲里的套语。目的在于引出诗词﹑熟语。
毋违
[相关解释]
1.不得违误。旧时公文套语。
1.不得违误。旧时公文套语。
洪化
[相关解释]
1.宏大的教化。古时歌颂帝王的套语。
1.宏大的教化。古时歌颂帝王的套语。
渊听
[相关解释]
1.犹言圣明的断决。古时臣下称颂皇帝听断奏议的套语。
1.犹言圣明的断决。古时臣下称颂皇帝听断奏议的套语。
滥套子
[相关解释]
文章中浮泛不切实际的套语或格式。
文章中浮泛不切实际的套语或格式。
灵筹
[相关解释]
1.宋苏轼《东坡志林.三老语》﹕"尝有三老人相遇﹐或问之年。一人曰﹕'吾年不可计﹐但忆少年时与盘古有旧。'一人曰﹕'海水变桑田时﹐吾辄下一筹﹐尔来吾筹已满十闲屋。'一人曰﹕'吾所食蟠桃﹐弃其核于昆仑山下﹐今已与昆仑齐矣。'"后因以"灵筹"为祝人添寿之套语。
1.宋苏轼《东坡志林.三老语》﹕"尝有三老人相遇﹐或问之年。一人曰﹕'吾年不可计﹐但忆少年时与盘古有旧。'一人曰﹕'海水变桑田时﹐吾辄下一筹﹐尔来吾筹已满十闲屋。'一人曰﹕'吾所食蟠桃﹐弃其核于昆仑山下﹐今已与昆仑齐矣。'"后因以"灵筹"为祝人添寿之套语。
琐渎
[相关解释]
1.谓琐琐絮聒而渎犯对方,常作书信套语。
1.谓琐琐絮聒而渎犯对方,常作书信套语。
相扰
[相关解释]
1.客套语。打扰,叨扰。
1.客套语。打扰,叨扰。
眼拙
[相关解释]
1.目光迟钝;视力差◇多用作套语。
1.目光迟钝;视力差◇多用作套语。
碍难
[相关解释]
①难于(旧时公文套语)~照办 ㄧ~从命。 ②〈方〉为难。
①难于(旧时公文套语)~照办 ㄧ~从命。 ②〈方〉为难。
自厚
[相关解释]
1.意谓重于自责。 2.犹自重。书信套语﹐意谓善自珍重。
1.意谓重于自责。 2.犹自重。书信套语﹐意谓善自珍重。
自寿
[相关解释]
1.自己保重。《国语.楚语下》"夫盈而不逼,憾而不贰者,臣能自寿,不知其他。"韦昭注"寿,保也。"旧时常用作书信套语,意谓自我保重。宋王安石《上鄌侍鄌书》之二"伏维以道自寿。"又《与李修撰书》"未间,良食自寿。"
1.自己保重。《国语.楚语下》"夫盈而不逼,憾而不贰者,臣能自寿,不知其他。"韦昭注"寿,保也。"旧时常用作书信套语,意谓自我保重。宋王安石《上鄌侍鄌书》之二"伏维以道自寿。"又《与李修撰书》"未间,良食自寿。"
自重
[相关解释]
1.谨言慎行﹐尊重自己的人格。 2.自己重视。 3.抬高自己的身价或地位。 4.书简习用套语。意谓自珍自爱。 5.自累。 6.物体自身的重量。
1.谨言慎行﹐尊重自己的人格。 2.自己重视。 3.抬高自己的身价或地位。 4.书简习用套语。意谓自珍自爱。 5.自累。 6.物体自身的重量。
至纫
[相关解释]
1.书信中的套语。表示深感对方。
1.书信中的套语。表示深感对方。
荣哀
[相关解释]
1.《论语.子张》"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后以"荣哀"为赞颂死者的套语。
1.《论语.子张》"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后以"荣哀"为赞颂死者的套语。
荣忭
[相关解释]
1.亦作"荣抃"。 2.荣幸欢欣。旧时公文套语。
1.亦作"荣抃"。 2.荣幸欢欣。旧时公文套语。
葭思
[相关解释]
1."蒹葭之思"的省语。旧时书信中常用作对人怀念的套语。语本《诗.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1."蒹葭之思"的省语。旧时书信中常用作对人怀念的套语。语本《诗.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要知
[相关解释]
1.书简套语。鉴察﹑察知。
1.书简套语。鉴察﹑察知。
言不尽意
[相关解释]
1.语言不能表达思想的全部内容。《易.系辞上》﹕"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晋欧阳建《言尽意论》﹕"世之论者以为'言不尽意'由来尚矣。"朱自清《诗文评的发展》﹕"原来我们的'求好'的艺术论渊源于道家﹐而道家不信赖语言﹐以为'言不尽意'﹐所以崇尚'无端崖之辞'。"后多用为书信结尾套语﹐表示意有未尽。 2.魏晋玄学命题。与"言尽意"相对。三国魏荀粲等提出"言不尽意"说﹐认为"象外之意﹐系表之言"都是"藴而不出"的﹐所以"六籍虽存﹐固圣人之糠秕。"见《三国志.魏志.荀彧传》裴松之注引晋孙盛《晋阳秋》。
1.语言不能表达思想的全部内容。《易.系辞上》﹕"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晋欧阳建《言尽意论》﹕"世之论者以为'言不尽意'由来尚矣。"朱自清《诗文评的发展》﹕"原来我们的'求好'的艺术论渊源于道家﹐而道家不信赖语言﹐以为'言不尽意'﹐所以崇尚'无端崖之辞'。"后多用为书信结尾套语﹐表示意有未尽。 2.魏晋玄学命题。与"言尽意"相对。三国魏荀粲等提出"言不尽意"说﹐认为"象外之意﹐系表之言"都是"藴而不出"的﹐所以"六籍虽存﹐固圣人之糠秕。"见《三国志.魏志.荀彧传》裴松之注引晋孙盛《晋阳秋》。
言归正传
[相关解释]
1.把话头转到正题上来。原为旧小说﹑话本中常用的套语。
1.把话头转到正题上来。原为旧小说﹑话本中常用的套语。
诳驾
[相关解释]
1.表示歉意的套语。用于暂时不陪侍来客时。
1.表示歉意的套语。用于暂时不陪侍来客时。
说时迟,那时快
[相关解释]
1.小说中的常用套语。意谓事情发生的速度不是记叙速度所能跟得上的。
1.小说中的常用套语。意谓事情发生的速度不是记叙速度所能跟得上的。
赐惠
[相关解释]
1.赐给恩惠。 2.称人对自己启发教育的敬辞。为旧时书信中套语。
1.赐给恩惠。 2.称人对自己启发教育的敬辞。为旧时书信中套语。
钦服
[相关解释]
1.敬重佩服。 2.皇帝制诰结尾的套语。即谨慎服事之意。 3.衣名。
1.敬重佩服。 2.皇帝制诰结尾的套语。即谨慎服事之意。 3.衣名。
钦此
[相关解释]
1.封建时代皇帝诏书结尾的套语。
1.封建时代皇帝诏书结尾的套语。
钦遵
[相关解释]
1.恭敬遵奉。旧时臣子言遵奉圣旨的套语。
1.恭敬遵奉。旧时臣子言遵奉圣旨的套语。
钺下
[相关解释]
1.犹言在主管将帅的指挥之下。书笺开头表示尊敬的常用套语。
1.犹言在主管将帅的指挥之下。书笺开头表示尊敬的常用套语。
阻陪
[相关解释]
1.古时贺启中的套语。犹言僻守遐荒﹐不获随例拜贺。
1.古时贺启中的套语。犹言僻守遐荒﹐不获随例拜贺。
附骥尾
[相关解释]
1.蚊蝇附在马的尾巴上﹐可以远行千里。比喻依附先辈或名人之后而成名。《史记.伯夷列传》﹕"颜渊虽笃学﹐附骥尾而行益显。"司马贞索隐﹕"按﹕苍蝇附骥尾而致千里﹐以譬颜回因孔子而名彰也。"清纳兰性德《渌水亭杂识》卷二﹕"汉皇甫规深以不与党人为耻﹐数子碌碌﹐乃获附骥尾。"后常用为自谦的套语。
1.蚊蝇附在马的尾巴上﹐可以远行千里。比喻依附先辈或名人之后而成名。《史记.伯夷列传》﹕"颜渊虽笃学﹐附骥尾而行益显。"司马贞索隐﹕"按﹕苍蝇附骥尾而致千里﹐以譬颜回因孔子而名彰也。"清纳兰性德《渌水亭杂识》卷二﹕"汉皇甫规深以不与党人为耻﹐数子碌碌﹐乃获附骥尾。"后常用为自谦的套语。
陈凤
[相关解释]
1.春秋时﹐陈大夫懿氏为嫁女于敬仲而卜﹐得到"凤皇于飞﹐和鸣锵锵"之卜辞,见《左传.庄公二十二年》◇因以"陈凤"为恭祝他人夫妻能谐琴瑟之好的套语。
1.春秋时﹐陈大夫懿氏为嫁女于敬仲而卜﹐得到"凤皇于飞﹐和鸣锵锵"之卜辞,见《左传.庄公二十二年》◇因以"陈凤"为恭祝他人夫妻能谐琴瑟之好的套语。
雅教
[相关解释]
1.谓进行规范的教化。 2.客套语。敬称他人言语教诲。
1.谓进行规范的教化。 2.客套语。敬称他人言语教诲。
雅玩
[相关解释]
1.高雅的玩赏品。 2.风雅的游赏。 3.客套语。送人艺术品时表示请人赏玩。
1.高雅的玩赏品。 2.风雅的游赏。 3.客套语。送人艺术品时表示请人赏玩。
青照
[相关解释]
1.青眼照看。请人加以照料或给予照顾的客套语。
1.青眼照看。请人加以照料或给予照顾的客套语。
青玉
[相关解释]
1.碧玉。 2.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伤逝》﹕"庾文康亡﹐何扬州临葬云﹕'埋玉树箸土中﹐使人情何能已已。'"后因以"青玉"为敬称他人遗体的套语。 3.喻青翠的植物。指绿竹。 4.喻青翠的植物。指翠柏。 5.喻青翠的植物。指碧荷。 6.喻竹席。
1.碧玉。 2.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伤逝》﹕"庾文康亡﹐何扬州临葬云﹕'埋玉树箸土中﹐使人情何能已已。'"后因以"青玉"为敬称他人遗体的套语。 3.喻青翠的植物。指绿竹。 4.喻青翠的植物。指翠柏。 5.喻青翠的植物。指碧荷。 6.喻竹席。
青览
[相关解释]
1.旧时书信客套语。敬称对方阅览。
1.旧时书信客套语。敬称对方阅览。
非日非月
[相关解释]
1.《荀子.赋》﹕"爰有大物﹐非丝非帛﹐文理成章﹔非日非月﹐为天下明。"大物﹐指礼﹔礼非日月﹐而与日月同功◇用为歌功颂德的套语。
1.《荀子.赋》﹕"爰有大物﹐非丝非帛﹐文理成章﹔非日非月﹐为天下明。"大物﹐指礼﹔礼非日月﹐而与日月同功◇用为歌功颂德的套语。
顺候
[相关解释]
1.书信结尾时表示问候的套语。
1.书信结尾时表示问候的套语。
顺请
[相关解释]
1.书信结尾时的套语。表示祈请。
1.书信结尾时的套语。表示祈请。
顺颂
[相关解释]
1.书信结尾时的套语,表示祝福。
1.书信结尾时的套语,表示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