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00 查到相关太平的内容。
带有太平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一叶知秋
[相关解释]
语出《太平御览》卷二十四引《淮南子》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看到一片落叶,便知道秋天的来临。比喻从个别细微的现象即可推知事物发展的趋势。
语出《太平御览》卷二十四引《淮南子》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看到一片落叶,便知道秋天的来临。比喻从个别细微的现象即可推知事物发展的趋势。
一甲
[相关解释]
1.一副铠甲。出土秦简中常言"赀一甲",即罚缴一副铠甲,详见《睡虎地秦墓竹简》。 2.借指一兵一卒。 3.科举制度殿试的第一等。唐时进士不分甲。宋太平兴国八年始分甲,当时一甲有数人。至元明一甲仅限三人,即所谓状元﹑榜眼﹑探花。参阅《续通典.选举三》﹑《宋史.选举志二》。 4.宋代卢秉提举盐事时所定的一个编组单位。《宋史.食货志下四》"﹝卢秉﹞因定伏火盘数以絶私鬻,自三灶至十灶为一甲。"
1.一副铠甲。出土秦简中常言"赀一甲",即罚缴一副铠甲,详见《睡虎地秦墓竹简》。 2.借指一兵一卒。 3.科举制度殿试的第一等。唐时进士不分甲。宋太平兴国八年始分甲,当时一甲有数人。至元明一甲仅限三人,即所谓状元﹑榜眼﹑探花。参阅《续通典.选举三》﹑《宋史.选举志二》。 4.宋代卢秉提举盐事时所定的一个编组单位。《宋史.食货志下四》"﹝卢秉﹞因定伏火盘数以絶私鬻,自三灶至十灶为一甲。"
丁真永草
[相关解释]
1.南朝梁丁觇善隶书,南朝陈智永善草书,当时人称"丁真永草"。《太平广记》卷二○七引唐张怀瓘《书断》"智永章草及草书入妙……丁觇亦善隶书,时人云丁真永草。"唐张彦远《法书要录》引《书断》作"丁真楷草"◇用为赞人书法之辞。
1.南朝梁丁觇善隶书,南朝陈智永善草书,当时人称"丁真永草"。《太平广记》卷二○七引唐张怀瓘《书断》"智永章草及草书入妙……丁觇亦善隶书,时人云丁真永草。"唐张彦远《法书要录》引《书断》作"丁真楷草"◇用为赞人书法之辞。
三世
[相关解释]
1.指祖孙三代。 2.指《春秋》公羊家主张的历史演变的三个阶段,即所见世﹑所闻世﹑所传闻世。《公羊传.隐公元年》"所见异辞,所闻异辞,所传闻异辞。"何休注略云"于所传闻之世,见治起于衰乱之中,用心尚粗粗,故内其国而外诸夏";"于所闻之世,见治升平,内诸夏而外夷狄";"至所见之世,着治太平,夷狄进至于爵,天下远近大小若一"。清钱谦益《玉剑尊闻序》"《周官》之六典如故,《公羊》之三世非遐。"康有为据公羊家言曾提出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之说。见《大同书》。 3.佛家以过去﹑现在﹑未来为三世。 4.指《黄帝
1.指祖孙三代。 2.指《春秋》公羊家主张的历史演变的三个阶段,即所见世﹑所闻世﹑所传闻世。《公羊传.隐公元年》"所见异辞,所闻异辞,所传闻异辞。"何休注略云"于所传闻之世,见治起于衰乱之中,用心尚粗粗,故内其国而外诸夏";"于所闻之世,见治升平,内诸夏而外夷狄";"至所见之世,着治太平,夷狄进至于爵,天下远近大小若一"。清钱谦益《玉剑尊闻序》"《周官》之六典如故,《公羊》之三世非遐。"康有为据公羊家言曾提出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之说。见《大同书》。 3.佛家以过去﹑现在﹑未来为三世。 4.指《黄帝
三仙
[相关解释]
1.传说三国吴主孙权之祖孙钟,以种瓜为业,有三仙人诣门乞瓜,钟厚待之。因指以葬地,谓当出天子。言讫化为三鹤飞去。事见《太平广记》卷三八九引《祥瑞记.孙钟》◇用为施瓜得福的典实。 2.指三位翰林学士。
1.传说三国吴主孙权之祖孙钟,以种瓜为业,有三仙人诣门乞瓜,钟厚待之。因指以葬地,谓当出天子。言讫化为三鹤飞去。事见《太平广记》卷三八九引《祥瑞记.孙钟》◇用为施瓜得福的典实。 2.指三位翰林学士。
三大书
[相关解释]
1.指宋代之《太平御览》﹑《册府元龟》﹑《文苑英华》三书。
1.指宋代之《太平御览》﹑《册府元龟》﹑《文苑英华》三书。
三方
[相关解释]
1.三个不同的方向,也指不同方向的三个地域。 2.太平天国避"皇"字讳,称三皇为三方。参见"三方五氏"。
1.三个不同的方向,也指不同方向的三个地域。 2.太平天国避"皇"字讳,称三皇为三方。参见"三方五氏"。
三湘
[相关解释]
1.湖南湘乡﹑湘潭﹑湘阴(或湘源),合称三湘。见《太平寰宇记.江南西道十四.全州》。但古人诗文中的三湘,多泛指湘江流域及洞庭湖地区。 2.指沅湘﹑潇湘﹑资湘。 3.指湖南。
1.湖南湘乡﹑湘潭﹑湘阴(或湘源),合称三湘。见《太平寰宇记.江南西道十四.全州》。但古人诗文中的三湘,多泛指湘江流域及洞庭湖地区。 2.指沅湘﹑潇湘﹑资湘。 3.指湖南。
三甲
[相关解释]
1.术数家用语。三甲为寿相之征。 2.自宋太平兴国八年始,进士殿试后分一甲﹑二甲﹑三甲三等,合称三甲。见《宋史.选举志一》。也指殿试的第三等。 3.甲午﹑甲辰﹑甲寅的合称。甲午(公元1894年)中日之战,清廷与日本签订辱国的《马关条约》;甲辰(公元1904年)日俄之战,日本夺取沙俄在东三省南部的控制权;甲寅(公元1914年)日德之战,日本夺取德国在山东的控制权。
1.术数家用语。三甲为寿相之征。 2.自宋太平兴国八年始,进士殿试后分一甲﹑二甲﹑三甲三等,合称三甲。见《宋史.选举志一》。也指殿试的第三等。 3.甲午﹑甲辰﹑甲寅的合称。甲午(公元1894年)中日之战,清廷与日本签订辱国的《马关条约》;甲辰(公元1904年)日俄之战,日本夺取沙俄在东三省南部的控制权;甲寅(公元1914年)日德之战,日本夺取德国在山东的控制权。
三登
[相关解释]
1.谓连续二十七年皆五谷丰收。亦借指天下太平。 2.谓五谷一年三熟。
1.谓连续二十七年皆五谷丰收。亦借指天下太平。 2.谓五谷一年三熟。
三雅
[相关解释]
1.《太平御览》卷八四五引《典论》"刘表有酒爵三,大曰伯雅,次曰仲雅,小曰季雅。伯雅容七升,仲雅六升,季雅五升。"后以"三雅"泛指酒器。
1.《太平御览》卷八四五引《典论》"刘表有酒爵三,大曰伯雅,次曰仲雅,小曰季雅。伯雅容七升,仲雅六升,季雅五升。"后以"三雅"泛指酒器。
上清
[相关解释]
1.上天;天空。 2.道家所称的三清境之一。 3.用以指道观或道长。 4.唐柳珵《上清传》云,丞相窦参为政敌所诬,自知将败,嘱其婢上清入宫为婢,为之辩白,上清后果入宫,向德宗辩其诬。见《太平广记》卷二七五引《异闻集》◇因以"上清"称婢。
1.上天;天空。 2.道家所称的三清境之一。 3.用以指道观或道长。 4.唐柳珵《上清传》云,丞相窦参为政敌所诬,自知将败,嘱其婢上清入宫为婢,为之辩白,上清后果入宫,向德宗辩其诬。见《太平广记》卷二七五引《异闻集》◇因以"上清"称婢。
上都
[相关解释]
1.古代对京都的通称。 2.古对陪都(下都)而言,称首都为上都。(1)北齐以晋阳为下都,故称邺(今河北临漳西南)为上都。《太平御览》卷一五五引《晋书》"北齐高洋以邺为上都,晋阳为下都。"(2)唐肃宗宝应元年建东﹑南﹑西﹑北四陪都,因称首都长安为上都。《新唐书.地理志一》"上都,初曰京城,天宝元年曰西京……肃宗元年曰上都。" 3.元初于滦河北岸建开平府,世祖中统五年(1264)加号上都,岁常巡幸,终元一代与大都并称两都。故址在今内蒙古多伦西北上都河北岸。 4.指天宫。
1.古代对京都的通称。 2.古对陪都(下都)而言,称首都为上都。(1)北齐以晋阳为下都,故称邺(今河北临漳西南)为上都。《太平御览》卷一五五引《晋书》"北齐高洋以邺为上都,晋阳为下都。"(2)唐肃宗宝应元年建东﹑南﹑西﹑北四陪都,因称首都长安为上都。《新唐书.地理志一》"上都,初曰京城,天宝元年曰西京……肃宗元年曰上都。" 3.元初于滦河北岸建开平府,世祖中统五年(1264)加号上都,岁常巡幸,终元一代与大都并称两都。故址在今内蒙古多伦西北上都河北岸。 4.指天宫。
下都
[相关解释]
1.即陪都。于京都之外,择地别建的另一都城。列朝所指不一。(1)西周都镐京,以雒邑(今河南洛阳故城)为下都。宋赵与时《宾退录》卷五"《洛诰》序云'周公往营成周',则成周乃东都总名∮南,成周之王城也;洛阳,成周之下都也。王城非天子时会诸侯则虚之,下都则保厘大臣所居治事之地。"(2)西晋都洛阳,东晋称建业(今江苏南京市)为下都。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卫玠从豫章至下都。人久闻其名,观者如堵墙。"(3)北齐都邺,以晋阳(今山西太原市西南)为下都。见《太平御览》卷一五五引《晋书》。(4)北宋都开封,以洛阳
1.即陪都。于京都之外,择地别建的另一都城。列朝所指不一。(1)西周都镐京,以雒邑(今河南洛阳故城)为下都。宋赵与时《宾退录》卷五"《洛诰》序云'周公往营成周',则成周乃东都总名∮南,成周之王城也;洛阳,成周之下都也。王城非天子时会诸侯则虚之,下都则保厘大臣所居治事之地。"(2)西晋都洛阳,东晋称建业(今江苏南京市)为下都。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卫玠从豫章至下都。人久闻其名,观者如堵墙。"(3)北齐都邺,以晋阳(今山西太原市西南)为下都。见《太平御览》卷一五五引《晋书》。(4)北宋都开封,以洛阳
丕平
[相关解释]
1.太平。
1.太平。
世治
[相关解释]
1.世世代代地统治。 2.时代太平;社会安定。
1.世世代代地统治。 2.时代太平;社会安定。
世界知识
[相关解释]
半月刊。1934年9月创刊于上海。金仲华、冯宾符等先后任主编。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停刊,1945年12月复刊,1949年3月被国民党当局查禁,同年5月上海解放后复刊。次年5月迁北京,1966年6月停刊,1979年1月复刊。
半月刊。1934年9月创刊于上海。金仲华、冯宾符等先后任主编。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停刊,1945年12月复刊,1949年3月被国民党当局查禁,同年5月上海解放后复刊。次年5月迁北京,1966年6月停刊,1979年1月复刊。
东封
[相关解释]
1.汉司马相如临终前作《封禅文》,盛颂汉德宏大,请武帝东幸封泰山﹑禅梁父﹑以彰功业。相如卒后八年,武帝从其言,东至泰山行封禅事。事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因以"东封"谓帝王行封禅事,昭告天下太平。
1.汉司马相如临终前作《封禅文》,盛颂汉德宏大,请武帝东幸封泰山﹑禅梁父﹑以彰功业。相如卒后八年,武帝从其言,东至泰山行封禅事。事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因以"东封"谓帝王行封禅事,昭告天下太平。
东条英机(1884-1948)
[相关解释]
日本首相。出身于军阀家庭。曾任关东军参谋长。卢沟桥事变发生后,率日军侵占华北地区。1941年出任首相,兼陆相、内相,独揽军政大权。同年升为陆军大将,12月发动太平洋战争。日本投降后,自杀未遂◇被定为甲级战犯,处以绞刑。
日本首相。出身于军阀家庭。曾任关东军参谋长。卢沟桥事变发生后,率日军侵占华北地区。1941年出任首相,兼陆相、内相,独揽军政大权。同年升为陆军大将,12月发动太平洋战争。日本投降后,自杀未遂◇被定为甲级战犯,处以绞刑。
东林寺
[相关解释]
1.寺名。在今江西庐山。晋太元中,慧远法师在江州刺史桓伊资助下建成。唐会昌三年寺废,大中三年复修。宋改名太平兴国寺。解放以来,经过修葺,已成为庐山古迹之一。参阅《全唐文》卷二六四李邕《东林寺碑序》。
1.寺名。在今江西庐山。晋太元中,慧远法师在江州刺史桓伊资助下建成。唐会昌三年寺废,大中三年复修。宋改名太平兴国寺。解放以来,经过修葺,已成为庐山古迹之一。参阅《全唐文》卷二六四李邕《东林寺碑序》。
东海
[相关解释]
太平洋西部边缘海。在中国大陆东面。北起长江口北岸到韩国济州岛一线与黄海为界;东以日本的九州岛、琉球群岛和中国台湾岛一线内侧与太平洋分隔;东北以朝鲜海峡、西南以台湾海峡分别沟通日本和南海。面积约77万平方千米。平均水深370米,最深达2719米。沿岸岛屿众多。长江、钱塘江、闽江等注入。底富藏石油。
太平洋西部边缘海。在中国大陆东面。北起长江口北岸到韩国济州岛一线与黄海为界;东以日本的九州岛、琉球群岛和中国台湾岛一线内侧与太平洋分隔;东北以朝鲜海峡、西南以台湾海峡分别沟通日本和南海。面积约77万平方千米。平均水深370米,最深达2719米。沿岸岛屿众多。长江、钱塘江、闽江等注入。底富藏石油。
东澳暖流
[相关解释]
南太平洋西部的暖流。太平洋南赤道洋流的南分支。沿澳大利亚东岸南下,最后汇入西风漂流。
南太平洋西部的暖流。太平洋南赤道洋流的南分支。沿澳大利亚东岸南下,最后汇入西风漂流。
东王
[相关解释]
1.春秋时周敬王的别称。 2.指仙人东王公。 3.太平天国杨秀清的封号。
1.春秋时周敬王的别称。 2.指仙人东王公。 3.太平天国杨秀清的封号。
东萨摩亚
[相关解释]
美国在大洋洲的属地。位于南太平洋中部。面积197平方千米。人口47万(1990年)。首府帕果帕果。渔业较重要。产椰子、香蕉等。
美国在大洋洲的属地。位于南太平洋中部。面积197平方千米。人口47万(1990年)。首府帕果帕果。渔业较重要。产椰子、香蕉等。
东都
[相关解释]
1.历代王朝在原京师以东的都城。(1)商代指商丘,在殷(殷墟)之东。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县。《左传·定公四年》"封畛土略……取于相土之东都,以会王之东搜。"杨伯峻注"相土,殷商之祖。《太平御览》八十二引《竹书纪年》云'后相即位,居商丘。'则,相土之东都为今河南商丘县。"一说指帝丘(今河南省濮阳县)。参阅《通鉴地理通释》卷四。(2)西周指洛邑,故址在今河南省洛阳市西。在镐京之东。《左传·昭公三十二年》"昔成王合诸侯城成周,以为东都,崇文德焉。"(3)东汉都洛阳,在西汉京都长安之东『班固有《东都赋》。(4)隋唐
1.历代王朝在原京师以东的都城。(1)商代指商丘,在殷(殷墟)之东。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县。《左传·定公四年》"封畛土略……取于相土之东都,以会王之东搜。"杨伯峻注"相土,殷商之祖。《太平御览》八十二引《竹书纪年》云'后相即位,居商丘。'则,相土之东都为今河南商丘县。"一说指帝丘(今河南省濮阳县)。参阅《通鉴地理通释》卷四。(2)西周指洛邑,故址在今河南省洛阳市西。在镐京之东。《左传·昭公三十二年》"昔成王合诸侯城成周,以为东都,崇文德焉。"(3)东汉都洛阳,在西汉京都长安之东『班固有《东都赋》。(4)隋唐
两楷
[相关解释]
1.《太平御览》卷三九六引汉应劭《风俗通》"陈国张伯喈弟仲喈妇炊于灶下,至井上,谓喈曰'我今日妆好不?'伯喈曰'我伯喈也。'妇大惭愧。其夕时,伯喈到更衣,妇复遂牵其背曰'今旦大误,谓伯喈为卿。'答曰'我故伯喈也。'"后遂以"两喈"比喻孪生兄弟状貌极其相似,难以辨认。
1.《太平御览》卷三九六引汉应劭《风俗通》"陈国张伯喈弟仲喈妇炊于灶下,至井上,谓喈曰'我今日妆好不?'伯喈曰'我伯喈也。'妇大惭愧。其夕时,伯喈到更衣,妇复遂牵其背曰'今旦大误,谓伯喈为卿。'答曰'我故伯喈也。'"后遂以"两喈"比喻孪生兄弟状貌极其相似,难以辨认。
两袒
[相关解释]
1.袒露双肩,谓女子兼适两夫家。典出《太平御览》卷三八二引汉应劭《风俗通》"齐有一女,二家求之。其家语其女曰'汝欲东家则左袒,欲西家则右袒。'其女两袒,父母问其故,对曰'愿东家食而西家息。'以东家富而丑,西家贫而美也。"
1.袒露双肩,谓女子兼适两夫家。典出《太平御览》卷三八二引汉应劭《风俗通》"齐有一女,二家求之。其家语其女曰'汝欲东家则左袒,欲西家则右袒。'其女两袒,父母问其故,对曰'愿东家食而西家息。'以东家富而丑,西家贫而美也。"
中华人民共和国
[相关解释]
简称中国”。1949年10月1日成立的社会主义国家。在亚洲东部、太平洋西侧。面积960万平方千米。人口113亿(1990年)。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族约占总人口93%。通行汉语。全国划分为四个直辖市、二十三个省、五个自治区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在我国恢复行使主权后设特别行政区。首都北京。地势西高东低,形成三个阶梯。山地占三分之二,平原占三分之一。地跨热、亚热、温三带。煤、石油等自然资源丰富。历史悠久,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简称中国”。1949年10月1日成立的社会主义国家。在亚洲东部、太平洋西侧。面积960万平方千米。人口113亿(1990年)。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族约占总人口93%。通行汉语。全国划分为四个直辖市、二十三个省、五个自治区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在我国恢复行使主权后设特别行政区。首都北京。地势西高东低,形成三个阶梯。山地占三分之二,平原占三分之一。地跨热、亚热、温三带。煤、石油等自然资源丰富。历史悠久,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中国远征军
[相关解释]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于1942年春进攻缅甸。中国政府应英国政府要求,于同年2月组成中国远征军开赴缅甸前线。在对日作战中予日军以沉重打击,后因日军大量增兵而失利。同年9月主力撤至滇西怒江东岸,后重建司令部;另一部撤至印度东北部,改称驻印军。1945年1月,远征军两支部队在缅北会师,打通中印公路,为盟军在缅甸的最后胜利奠定基础。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于1942年春进攻缅甸。中国政府应英国政府要求,于同年2月组成中国远征军开赴缅甸前线。在对日作战中予日军以沉重打击,后因日军大量增兵而失利。同年9月主力撤至滇西怒江东岸,后重建司令部;另一部撤至印度东北部,改称驻印军。1945年1月,远征军两支部队在缅北会师,打通中印公路,为盟军在缅甸的最后胜利奠定基础。
中日联合声明
[相关解释]
全称《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日本国政府联合声明》。1972年9月29日在北京签订。两国政府声明中日两国结束不正常状态,实现邦交正常化;日本政府对过去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表示深刻反省;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中国政府重申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为表示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放弃对日本国的战争赔偿要求。双方都宣布,不在亚洲及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并反对其他国家或集团建立这种霸权。声明签订之日起,中日两国即建立正式外交关系。
全称《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日本国政府联合声明》。1972年9月29日在北京签订。两国政府声明中日两国结束不正常状态,实现邦交正常化;日本政府对过去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表示深刻反省;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中国政府重申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为表示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放弃对日本国的战争赔偿要求。双方都宣布,不在亚洲及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并反对其他国家或集团建立这种霸权。声明签订之日起,中日两国即建立正式外交关系。
中美上海公报
[相关解释]
简称《上海公报》。美国总统尼克松1972年2月访华结束前在上海与中方共同签署发表。主要内容是中美两国虽然社会制度和外交政策有着本质区别,但双方都应根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来处理国际关系。双方声明不应在亚洲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反对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中方声明决不做超级大国,并反对任何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中国重申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解放台湾是中国的内政,别国无权干涉。美国方面声明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对
简称《上海公报》。美国总统尼克松1972年2月访华结束前在上海与中方共同签署发表。主要内容是中美两国虽然社会制度和外交政策有着本质区别,但双方都应根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来处理国际关系。双方声明不应在亚洲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反对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中方声明决不做超级大国,并反对任何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中国重申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解放台湾是中国的内政,别国无权干涉。美国方面声明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对
中途岛
[相关解释]
太平洋北部的珊瑚小岛。由环礁围成湖,是天然良港。因地处太平洋东、西两岸的中途,故名。战略地位重要。美国海军在此建有航空和潜艇基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和日本曾在这里激战。
太平洋北部的珊瑚小岛。由环礁围成湖,是天然良港。因地处太平洋东、西两岸的中途,故名。战略地位重要。美国海军在此建有航空和潜艇基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和日本曾在这里激战。
中途岛海战
[相关解释]
太平洋战争中日本与美国的重要海战。1942年5月,日本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率舰队占领太平洋中部的中途岛,引诱美国舰队决战。6月4日,日美舰队在中途岛附近海面展开海空大战,日本四艘航空母舰被击沉,三百多架飞机被击毁,被迫撤军。从此,美国取得海上主动权。此战成为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
太平洋战争中日本与美国的重要海战。1942年5月,日本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率舰队占领太平洋中部的中途岛,引诱美国舰队决战。6月4日,日美舰队在中途岛附近海面展开海空大战,日本四艘航空母舰被击沉,三百多架飞机被击毁,被迫撤军。从此,美国取得海上主动权。此战成为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
为虎作伥
[相关解释]
1.传说被虎吃掉的人﹐死后成为伥鬼﹐虎行求食﹐则为虎前导清道。见《太平广记》卷四三○引唐裴铏《传奇.马拯》◇因以"为虎作伥"比喻做恶人的帮凶。
1.传说被虎吃掉的人﹐死后成为伥鬼﹐虎行求食﹐则为虎前导清道。见《太平广记》卷四三○引唐裴铏《传奇.马拯》◇因以"为虎作伥"比喻做恶人的帮凶。
主将
[相关解释]
1.国君和将帅。 2.主要将领;统帅。 3.喻某方面起主要作用的人。 4.太平天国的官职。
1.国君和将帅。 2.主要将领;统帅。 3.喻某方面起主要作用的人。 4.太平天国的官职。
久安长治
[相关解释]
1.永久安定,长期太平。
1.永久安定,长期太平。
乡官
[相关解释]
1.古代乡中官吏办公的馆舍。官,"馆"的古字。 2.一乡所属官吏的总称。历代异制异名。如周之乡大夫﹑乡师﹑党正﹑族师﹑闾胥﹑比长;汉之三老﹑有秩﹑啬夫﹑游僥。隋唐以后多为无俸役职,如唐之里正﹑坊正;宋之衙前﹑耆长﹑壮丁﹑散从﹑承符﹑弓手。太平天国时期更大兴乡官,如军帅﹑师帅﹑旅帅﹑卒长﹑两司马,平时管理乡政,战时则为军官。
1.古代乡中官吏办公的馆舍。官,"馆"的古字。 2.一乡所属官吏的总称。历代异制异名。如周之乡大夫﹑乡师﹑党正﹑族师﹑闾胥﹑比长;汉之三老﹑有秩﹑啬夫﹑游僥。隋唐以后多为无俸役职,如唐之里正﹑坊正;宋之衙前﹑耆长﹑壮丁﹑散从﹑承符﹑弓手。太平天国时期更大兴乡官,如军帅﹑师帅﹑旅帅﹑卒长﹑两司马,平时管理乡政,战时则为军官。
书云
[相关解释]
1.古代观察天象以占吉凶,并加以记录。语本《左传.僖公五年》"公既视朔,遂登观台以望,而书,礼也。凡分﹑至﹑启﹑闭,必书云物,为备故也。"杨伯峻注"云物,古有两义。《太平御览》八引《左传》旧注云'云,五云也;物,风﹑气﹑日﹑月﹑星﹑辰也。'是分云﹑物为二。然《周礼.春官.保章氏》云'以五云之事辨吉凶﹑水旱降丰荒之祲象。'郑众﹑郑玄皆谓云物即云色。五云之色者,青﹑白﹑赤﹑黑﹑黄五色也。杜注亦云'云物,气色灾变也。'其义亦同两郑,是以云物为一。盖古礼,国君于二分二至及四立之日,必登台以望天象(或日旁云气之色)
1.古代观察天象以占吉凶,并加以记录。语本《左传.僖公五年》"公既视朔,遂登观台以望,而书,礼也。凡分﹑至﹑启﹑闭,必书云物,为备故也。"杨伯峻注"云物,古有两义。《太平御览》八引《左传》旧注云'云,五云也;物,风﹑气﹑日﹑月﹑星﹑辰也。'是分云﹑物为二。然《周礼.春官.保章氏》云'以五云之事辨吉凶﹑水旱降丰荒之祲象。'郑众﹑郑玄皆谓云物即云色。五云之色者,青﹑白﹑赤﹑黑﹑黄五色也。杜注亦云'云物,气色灾变也。'其义亦同两郑,是以云物为一。盖古礼,国君于二分二至及四立之日,必登台以望天象(或日旁云气之色)
书通二酉
[相关解释]
1.比喻读书甚多,学识丰富精湛。二酉,指大酉山﹑小酉山。据说小酉山上石穴中有书千卷,相传秦人于此而学,因留之。见《太平御览》卷四九引南朝宋盛弘之《荆州记》◇因以此为喻。
1.比喻读书甚多,学识丰富精湛。二酉,指大酉山﹑小酉山。据说小酉山上石穴中有书千卷,相传秦人于此而学,因留之。见《太平御览》卷四九引南朝宋盛弘之《荆州记》◇因以此为喻。
乿安
[相关解释]
1.太平;安定。
1.太平;安定。
云中雪
[相关解释]
1.太平天国时隐语。即刀(兵器)。
1.太平天国时隐语。即刀(兵器)。
五方狮子舞
[相关解释]
1.唐代的一种舞乐。《通典.乐六》"太平乐,亦谓之五方狮子舞。狮子挚兽,出于西南夷﹑天竺师子等国,缀毛为衣,象其俯仰驯狎之容,二人持绳拂为习弄之状,五师子各依其方色,百四十人,歌太平乐,舞抃以从之,服饰皆作昆仑象。"参阅《新唐书.礼乐志十一》。
1.唐代的一种舞乐。《通典.乐六》"太平乐,亦谓之五方狮子舞。狮子挚兽,出于西南夷﹑天竺师子等国,缀毛为衣,象其俯仰驯狎之容,二人持绳拂为习弄之状,五师子各依其方色,百四十人,歌太平乐,舞抃以从之,服饰皆作昆仑象。"参阅《新唐书.礼乐志十一》。
五祀
[相关解释]
1.谓秂﹑郊﹑宗﹑祖﹑报五种祭礼。见《国语.鲁语上》。 2.古代祭祀的五种神祗。(1)祭祀五行之神。《周礼.春官.大宗伯》"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岳。"郑玄注"此五祀者,五官之神。"《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故有五行之官,是谓五官。实列受氏姓,封为上公,祀为贵神。社稷五祀,是尊是奉。"《太平御览》卷五二九引《汉书议》"祠五祀,谓五行金木水火土也。木正曰句芒,火正曰祝融,金正曰蓐收,水正曰玄冥,土正曰后土。皆古贤能治成五行有功者,主其神祀之。" 3.(2)祭祀住宅内外的五种神。《礼记.月令》"﹝孟冬之月﹞
1.谓秂﹑郊﹑宗﹑祖﹑报五种祭礼。见《国语.鲁语上》。 2.古代祭祀的五种神祗。(1)祭祀五行之神。《周礼.春官.大宗伯》"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岳。"郑玄注"此五祀者,五官之神。"《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故有五行之官,是谓五官。实列受氏姓,封为上公,祀为贵神。社稷五祀,是尊是奉。"《太平御览》卷五二九引《汉书议》"祠五祀,谓五行金木水火土也。木正曰句芒,火正曰祝融,金正曰蓐收,水正曰玄冥,土正曰后土。皆古贤能治成五行有功者,主其神祀之。" 3.(2)祭祀住宅内外的五种神。《礼记.月令》"﹝孟冬之月﹞
五雷法
[相关解释]
1.道教方术。谓得雷公墨篆,依法行之,可致雷雨,祛疾苦,立功救人。因雷公有兄弟五人,故以五雷称之。见《太平广记》卷三九四引《神仙感遇传.叶迁韶》。
1.道教方术。谓得雷公墨篆,依法行之,可致雷雨,祛疾苦,立功救人。因雷公有兄弟五人,故以五雷称之。见《太平广记》卷三九四引《神仙感遇传.叶迁韶》。
亚太地区
[相关解释]
1.亚洲及太平洋地区。现多指亚洲东部﹑东南部及太平洋西南部,包括中国﹑日本﹑朝鲜﹑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泰国﹑越南﹑老挝﹑柬埔寨﹑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在内的广大地区。美国也参加了亚太地区的一些国际性组织和会议。
1.亚洲及太平洋地区。现多指亚洲东部﹑东南部及太平洋西南部,包括中国﹑日本﹑朝鲜﹑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泰国﹑越南﹑老挝﹑柬埔寨﹑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在内的广大地区。美国也参加了亚太地区的一些国际性组织和会议。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相关解释]
英文首字母缩写词音译亚佩克”(apec)。1989年11月成立。宗旨是促进亚洲及太平洋地区经济的发展,减少区域内贸易壁垒,加强开放性的多边贸易体制。成员有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新西兰、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文莱、中国、墨西哥、智利、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国,以及中国的台湾、香港地区。秘书处设在新加坡。
英文首字母缩写词音译亚佩克”(apec)。1989年11月成立。宗旨是促进亚洲及太平洋地区经济的发展,减少区域内贸易壁垒,加强开放性的多边贸易体制。成员有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新西兰、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文莱、中国、墨西哥、智利、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国,以及中国的台湾、香港地区。秘书处设在新加坡。
亚欧大陆
[相关解释]
也叫欧亚大陆”。因大陆上分成亚、欧两个大洲,故名。在北半球西部,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间。总面积5071万平方千米,是全球六块大陆中最大的大陆。
也叫欧亚大陆”。因大陆上分成亚、欧两个大洲,故名。在北半球西部,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间。总面积5071万平方千米,是全球六块大陆中最大的大陆。
亚盘
[相关解释]
1.太平天国领导人把亚当﹑盘古合起来,杜撰出亚盘之名,称为人类的始祖。
1.太平天国领导人把亚当﹑盘古合起来,杜撰出亚盘之名,称为人类的始祖。
亨运
[相关解释]
1.亨通的世运。谓太平盛世。
1.亨通的世运。谓太平盛世。
京仓
[相关解释]
1.大粮仓。 2.清朝在北京设有十三个粮仓,通称"京仓"。其中禄米﹑南新﹑旧太﹑富新﹑兴平五仓在朝阳门内,海运﹑北新二仓在东直门内,太平﹑万安二仓在朝阳门外,本裕﹑丰益二仓在德胜门外,储济﹑裕丰二仓在东便门外。见《清会典.仓廒》。
1.大粮仓。 2.清朝在北京设有十三个粮仓,通称"京仓"。其中禄米﹑南新﹑旧太﹑富新﹑兴平五仓在朝阳门内,海运﹑北新二仓在东直门内,太平﹑万安二仓在朝阳门外,本裕﹑丰益二仓在德胜门外,储济﹑裕丰二仓在东便门外。见《清会典.仓廒》。
仆射
[相关解释]
1.官名。秦始置,汉以后因之『成帝建始四年,初置尚书五人,一人为仆射,位仅次尚书令,职权渐重『献帝建安四年,置左右仆射。唐宋左右仆射为宰相之职。宋以后废。太平天国曾设仆射一职。
1.官名。秦始置,汉以后因之『成帝建始四年,初置尚书五人,一人为仆射,位仅次尚书令,职权渐重『献帝建安四年,置左右仆射。唐宋左右仆射为宰相之职。宋以后废。太平天国曾设仆射一职。
仙李蟠根
[相关解释]
1.《太平广记》卷一引晋葛洪《神仙传.老子》"老子之母,适至李树下而生老子,生而能言,指李树曰'以此为我姓。'"李唐统治者自言为老子之后,后因以李姓宗族昌盛为"仙李蟠根"。
1.《太平广记》卷一引晋葛洪《神仙传.老子》"老子之母,适至李树下而生老子,生而能言,指李树曰'以此为我姓。'"李唐统治者自言为老子之后,后因以李姓宗族昌盛为"仙李蟠根"。
令君香
[相关解释]
1.荀彧在汉末曾守尚书令,人称荀令君,得异香,至人家坐,三日香气不歇。见《太平御览》卷七○三引晋习凿齿《襄阳记》◇多以"令君香"指高雅人士的风采。
1.荀彧在汉末曾守尚书令,人称荀令君,得异香,至人家坐,三日香气不歇。见《太平御览》卷七○三引晋习凿齿《襄阳记》◇多以"令君香"指高雅人士的风采。
休历
[相关解释]
1.犹言太平盛世。
1.犹言太平盛世。
休平
[相关解释]
1.谓时世太平。
1.谓时世太平。
休延
[相关解释]
1.指太平之世。
1.指太平之世。
传法院
[相关解释]
1.宋代翻译佛经的机构。太平兴国五年于太平兴国寺大殿西建译经院,八年改为传法院。参阅宋高承《事物纪原.库务职局》﹑《宋会要辑稿.道释.传法院》。
1.宋代翻译佛经的机构。太平兴国五年于太平兴国寺大殿西建译经院,八年改为传法院。参阅宋高承《事物纪原.库务职局》﹑《宋会要辑稿.道释.传法院》。
佐将
[相关解释]
1.太平天国前期对军中带兵官或地方行政官的通称。
1.太平天国前期对军中带兵官或地方行政官的通称。
佛泥
[相关解释]
1.古国名。在今加里曼丹岛北部文莱一带。宋太平兴国二年始朝贡于宋。也写作"渤泥"。
1.古国名。在今加里曼丹岛北部文莱一带。宋太平兴国二年始朝贡于宋。也写作"渤泥"。
作治
[相关解释]
1.谓使天下太平。 2.制作。亦指制造的成品。
1.谓使天下太平。 2.制作。亦指制造的成品。
使鬼钱
[相关解释]
1.《太平御览》卷八三六引三国魏杜恕《体论》"可以使鬼者,钱也。"《晋书.隐逸传.鲁褒》"谚曰'钱无耳,可使鬼。'"本言钱能驱使鬼神,营私枉法,无往不可◇因蔑称钱财为"使鬼钱"。
1.《太平御览》卷八三六引三国魏杜恕《体论》"可以使鬼者,钱也。"《晋书.隐逸传.鲁褒》"谚曰'钱无耳,可使鬼。'"本言钱能驱使鬼神,营私枉法,无往不可◇因蔑称钱财为"使鬼钱"。
俊士
[相关解释]
1.周代称选取入太学者。《礼记.王制》"命乡论秀士﹐升之司徒﹐曰选士。司徒论选士之秀者﹐而升之学﹐曰俊士。"郑玄注"可使习礼者﹐学大学。"孔颖达疏"身虽升学﹐亦以学未成﹐犹给司徒繇役;若其学业既成﹐免其繇役。"唐代为取士科目之一。《新唐书.选举志上》"其科之目﹐有秀才﹐有明经﹐有俊士﹐有进士﹐有明法﹐有明字﹐有明算……此岁举之常选也。"太平天国称补廪为俊士。太平天国洪仁玕《英杰归真》"以秀才为秀士﹑以补廪为俊士﹑以拔贡为杰士﹑以举人为约士。" 2.才智杰出的人。
1.周代称选取入太学者。《礼记.王制》"命乡论秀士﹐升之司徒﹐曰选士。司徒论选士之秀者﹐而升之学﹐曰俊士。"郑玄注"可使习礼者﹐学大学。"孔颖达疏"身虽升学﹐亦以学未成﹐犹给司徒繇役;若其学业既成﹐免其繇役。"唐代为取士科目之一。《新唐书.选举志上》"其科之目﹐有秀才﹐有明经﹐有俊士﹐有进士﹐有明法﹐有明字﹐有明算……此岁举之常选也。"太平天国称补廪为俊士。太平天国洪仁玕《英杰归真》"以秀才为秀士﹑以补廪为俊士﹑以拔贡为杰士﹑以举人为约士。" 2.才智杰出的人。
修文郎
[相关解释]
1.传说晋苏韶死后现形,对他的兄弟说"颜渊﹑卜商,今见在为修文郎,修文郎凡有八人,鬼之圣者。"见《太平广记》卷三一九引晋王隐《晋书》◇因以"修文郎"称阴曹掌著作之官。
1.传说晋苏韶死后现形,对他的兄弟说"颜渊﹑卜商,今见在为修文郎,修文郎凡有八人,鬼之圣者。"见《太平广记》卷三一九引晋王隐《晋书》◇因以"修文郎"称阴曹掌著作之官。
倩女离魂
[相关解释]
1.据《太平广记》卷三五八引唐陈玄佑《离魂记》载清河张镒曾欲以幼女倩娘许配外甥王宙,后又悔约别许他人,至倩娘抑郁成病。一日,王庙乘船离去,夜半时倩娘忽至,遂相偕赴蜀。居五年,生二子◇同归宁,镒大惊,以其女病卧闺中未尝外出。病女得讯出迎,与宙妻合为一体。镒乃知出奔之女即倩娘精魂所化◇遂用为典故。
1.据《太平广记》卷三五八引唐陈玄佑《离魂记》载清河张镒曾欲以幼女倩娘许配外甥王宙,后又悔约别许他人,至倩娘抑郁成病。一日,王庙乘船离去,夜半时倩娘忽至,遂相偕赴蜀。居五年,生二子◇同归宁,镒大惊,以其女病卧闺中未尝外出。病女得讯出迎,与宙妻合为一体。镒乃知出奔之女即倩娘精魂所化◇遂用为典故。
偃戈
[相关解释]
1.休兵。指太平。 2.伏兵;埋伏。
1.休兵。指太平。 2.伏兵;埋伏。
偃柝
[相关解释]
1.打更的梆子藏而不用,表示世道太平,无须警戒。
1.打更的梆子藏而不用,表示世道太平,无须警戒。
僧格林沁(1811-1865)
[相关解释]
清末将领。蒙古科尔沁旗(今属内蒙古)人。袭封郡王,任参赞大臣。曾率骑兵在山东击溃太平天国北伐军,封为亲王。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在大沽炮台抗击英法舰队◇率部与捻军作战。1865年所部在山东曹州(治今菏泽)被捻军围歼,他在逃跑途中被杀。
清末将领。蒙古科尔沁旗(今属内蒙古)人。袭封郡王,任参赞大臣。曾率骑兵在山东击溃太平天国北伐军,封为亲王。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在大沽炮台抗击英法舰队◇率部与捻军作战。1865年所部在山东曹州(治今菏泽)被捻军围歼,他在逃跑途中被杀。
公羊学
[相关解释]
1.研究以《公羊传》解释《春秋》的学问。《公羊传》﹐即《春秋公羊传》﹐或叫《公羊春秋》。相传为战国齐人公羊高所著﹐专门阐释《春秋》。最初只有口头流传﹐汉初才写成书『何休作《春秋公羊解诂》十一卷﹐多发明《春秋》微言大义﹐大张"三世"(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之说﹑又好引谶纬。唐徐彦为之疏﹐其《公羊传疏》引戴宏序﹐说是由景帝时公羊寿和胡母生(子都)"着于竹帛"。它是今文经学的重要经籍﹐盛行于汉武帝﹑宣帝之间。但自王莽时古文经大盛﹐《公羊传》渐少人研究。清代庄存与﹑刘逢禄﹑龚自珍﹑魏源﹑康有为等﹐力主复兴今文学
1.研究以《公羊传》解释《春秋》的学问。《公羊传》﹐即《春秋公羊传》﹐或叫《公羊春秋》。相传为战国齐人公羊高所著﹐专门阐释《春秋》。最初只有口头流传﹐汉初才写成书『何休作《春秋公羊解诂》十一卷﹐多发明《春秋》微言大义﹐大张"三世"(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之说﹑又好引谶纬。唐徐彦为之疏﹐其《公羊传疏》引戴宏序﹐说是由景帝时公羊寿和胡母生(子都)"着于竹帛"。它是今文经学的重要经籍﹐盛行于汉武帝﹑宣帝之间。但自王莽时古文经大盛﹐《公羊传》渐少人研究。清代庄存与﹑刘逢禄﹑龚自珍﹑魏源﹑康有为等﹐力主复兴今文学
兴平
[相关解释]
1.昌盛太平。
1.昌盛太平。
兵藏武库,马入华山
[相关解释]
1.兵器藏进武库﹐军马放入华山。谓天下太平。
1.兵器藏进武库﹐军马放入华山。谓天下太平。
兵销革偃
[相关解释]
1.销毁兵器﹐放下甲盾。谓太平无战事。
1.销毁兵器﹐放下甲盾。谓太平无战事。
凤引九雏
[相关解释]
1.《晋书.穆帝纪》"﹝升平四年﹞二月,凤凰将九雏见于丰城。"后以"凤引九雏"为天下太平﹑社会繁荣的吉兆。
1.《晋书.穆帝纪》"﹝升平四年﹞二月,凤凰将九雏见于丰城。"后以"凤引九雏"为天下太平﹑社会繁荣的吉兆。
击壤鼓腹
[相关解释]
1.《庄子.马蹄》"夫赫胥氏之时﹐民居不知所为﹐行不知所之﹐含哺而熙﹐鼓腹而游。"《艺文类聚》卷十一引晋皇甫谧《帝王世纪》"﹝帝尧之世﹞天下大和﹐百姓无事﹐有五十老人击壤于道。"原谓人民吃得饱﹐有馀闲游戏◇用为称颂太平盛世之典。
1.《庄子.马蹄》"夫赫胥氏之时﹐民居不知所为﹐行不知所之﹐含哺而熙﹐鼓腹而游。"《艺文类聚》卷十一引晋皇甫谧《帝王世纪》"﹝帝尧之世﹞天下大和﹐百姓无事﹐有五十老人击壤于道。"原谓人民吃得饱﹐有馀闲游戏◇用为称颂太平盛世之典。
凿井得铜奴得翁
[相关解释]
1.谓事出偶然﹐意外巧合。语出《太平御览》卷四七二引汉应劭《风俗通》﹕"河南平阴庞俭﹐本魏郡邺人﹐遭仓卒之世﹐失其父。时俭三岁﹐弟纔襁抱耳。流传客居﹐庐里中凿井﹐得钱千余万﹐遂温富。俭作府吏﹐躬亲家事﹐行求老仓头谨信属任者﹐年六十余﹐直二万钱﹐使主牛马耕种。有宾婚大会﹐母在堂上﹐酒酣陈乐歌笑。奴在灶下助厨﹐窃言﹕'堂上母﹐我妇也。'客罢﹐婢语次说老奴无状﹐为妄语﹐所说不可道也。穷志(诘)具白。母谓婢试问其形状。奴曰﹕'家居邺时﹐在富乐里宛西﹐妇艾氏女﹐字阿横﹐大儿字阿嶷﹐小儿曰越子。时为县吏﹐为人所略卖。
1.谓事出偶然﹐意外巧合。语出《太平御览》卷四七二引汉应劭《风俗通》﹕"河南平阴庞俭﹐本魏郡邺人﹐遭仓卒之世﹐失其父。时俭三岁﹐弟纔襁抱耳。流传客居﹐庐里中凿井﹐得钱千余万﹐遂温富。俭作府吏﹐躬亲家事﹐行求老仓头谨信属任者﹐年六十余﹐直二万钱﹐使主牛马耕种。有宾婚大会﹐母在堂上﹐酒酣陈乐歌笑。奴在灶下助厨﹐窃言﹕'堂上母﹐我妇也。'客罢﹐婢语次说老奴无状﹐为妄语﹐所说不可道也。穷志(诘)具白。母谓婢试问其形状。奴曰﹕'家居邺时﹐在富乐里宛西﹐妇艾氏女﹐字阿横﹐大儿字阿嶷﹐小儿曰越子。时为县吏﹐为人所略卖。
分宜
[相关解释]
1.县名。属江西省。宋雍熙年,分宜春等十一乡置县,故名"分宜"。参阅《太平寰宇记.袁州》。 2.明奸相严嵩,江西分宜人。世多以"分宜"代称之。
1.县名。属江西省。宋雍熙年,分宜春等十一乡置县,故名"分宜"。参阅《太平寰宇记.袁州》。 2.明奸相严嵩,江西分宜人。世多以"分宜"代称之。
利国监
[相关解释]
1.官署名。宋置,掌管冶铁。在今江苏铜山县东北。本是徐州的秋邱冶铁处,宋代升为利国监。见《太平寰宇记.徐州》。
1.官署名。宋置,掌管冶铁。在今江苏铜山县东北。本是徐州的秋邱冶铁处,宋代升为利国监。见《太平寰宇记.徐州》。
北太平洋暖流
[相关解释]
北太平洋的西风漂流,黑潮的延续。东至太平洋东部分为两支一支北上,称阿拉斯加暖流;一支沿北美南下,称加利福尼亚寒流。
北太平洋的西风漂流,黑潮的延续。东至太平洋东部分为两支一支北上,称阿拉斯加暖流;一支沿北美南下,称加利福尼亚寒流。
北燕
[相关解释]
1.国名。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北省蓟县一带。 2.国名。指秦末农民大起义中,韩广重建之燕国。 3.太平天国谓清朝的京城。
1.国名。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北省蓟县一带。 2.国名。指秦末农民大起义中,韩广重建之燕国。 3.太平天国谓清朝的京城。
匣龙
[相关解释]
1.相传战国时有人盗王子乔墓,发观内中唯有一剑,欲取之,"剑作龙鸣虎吼,遂不敢近,俄而径飞上天"。见《太平御览》卷三四三引《世说》◇因以称匣中的宝剑。
1.相传战国时有人盗王子乔墓,发观内中唯有一剑,欲取之,"剑作龙鸣虎吼,遂不敢近,俄而径飞上天"。见《太平御览》卷三四三引《世说》◇因以称匣中的宝剑。
十二峰
[相关解释]
1.亦作"十二峯"。 2.指川﹑鄂边境巫山的十二座峰。峰名分别为望霞﹑翠屏﹑朝云﹑松峦﹑集仙﹑聚鹤﹑净坛﹑上升﹑起云﹑飞凤﹑登龙﹑圣泉。 3.曲牌总名的一种。属南曲南吕宫,以由《三仙桥》﹑《白练序》﹑《醉太平》﹑《普天乐》﹑《征胡兵》﹑《香遍满》﹑《琐窗寒》﹑《刘泼帽》﹑《三换头》﹑《贺新郎》﹑《节节高》﹑《东瓯令》十二只曲牌组成,故名。
1.亦作"十二峯"。 2.指川﹑鄂边境巫山的十二座峰。峰名分别为望霞﹑翠屏﹑朝云﹑松峦﹑集仙﹑聚鹤﹑净坛﹑上升﹑起云﹑飞凤﹑登龙﹑圣泉。 3.曲牌总名的一种。属南曲南吕宫,以由《三仙桥》﹑《白练序》﹑《醉太平》﹑《普天乐》﹑《征胡兵》﹑《香遍满》﹑《琐窗寒》﹑《刘泼帽》﹑《三换头》﹑《贺新郎》﹑《节节高》﹑《东瓯令》十二只曲牌组成,故名。
十二红
[相关解释]
1.小太平鸟的别称◎鸟的一种,体形近似太平鸟而稍小,尾羽末端红色,故名。
1.小太平鸟的别称◎鸟的一种,体形近似太平鸟而稍小,尾羽末端红色,故名。
十款天条
[相关解释]
1.洪秀全﹑冯云山所制定的拜上帝会的十项会员守则,起义后成为太平天国的革命纪律。内容为崇拜皇上帝,不好拜邪神,不好妄题皇上帝之名,七日礼拜颂赞皇上帝恩德,孝顺父母,不好杀人害人,不好奸邪淫乱,不好偷窃劫抢,不好讲谎话,不好起贪心。
1.洪秀全﹑冯云山所制定的拜上帝会的十项会员守则,起义后成为太平天国的革命纪律。内容为崇拜皇上帝,不好拜邪神,不好妄题皇上帝之名,七日礼拜颂赞皇上帝恩德,孝顺父母,不好杀人害人,不好奸邪淫乱,不好偷窃劫抢,不好讲谎话,不好起贪心。
升堂拜母
[相关解释]
1.汉范式与张劭为友。二人并告归乡里,式谓劭曰"日后二年当还,将过拜尊亲见孺子焉。"乃共约定日期,至日,式果到,升堂拜母。饮尽欢而别。事见《太平御览》卷四○七引三国吴谢承《后汉书》。古代挚友相访,行登堂拜母礼,结通家之好,表示友谊的笃厚。
1.汉范式与张劭为友。二人并告归乡里,式谓劭曰"日后二年当还,将过拜尊亲见孺子焉。"乃共约定日期,至日,式果到,升堂拜母。饮尽欢而别。事见《太平御览》卷四○七引三国吴谢承《后汉书》。古代挚友相访,行登堂拜母礼,结通家之好,表示友谊的笃厚。
升平
[相关解释]
太平升平气象|歌舞升平。
太平升平气象|歌舞升平。
升泰
[相关解释]
1.太平。
1.太平。
半部论语
[相关解释]
1.宋初宰相赵普,人言所读仅只《论语》而已。太宗赵匡义因此问他。他说"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赵匡胤)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见宋罗太经《鹤林玉露》卷七。旧称半部《论语》治天下,典出于此。
1.宋初宰相赵普,人言所读仅只《论语》而已。太宗赵匡义因此问他。他说"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赵匡胤)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见宋罗太经《鹤林玉露》卷七。旧称半部《论语》治天下,典出于此。
华盛顿会议
[相关解释]
1921-1922年在美国华盛顿召开的国际会议。美、英、法、意、日、葡、比、荷、中九国代表参加会议。签订了三个条约(1)美、英、法、日《四国公约》,规定各缔约国尊重彼此在太平洋岛屿属地和岛屿领地的权利,并宣告英日同盟失效;(2)美、英、日、法、意《五国公约》,规定五国海军主力舰的比例;(3)《九国公约》,是帝国主义共同掠夺中国的条约,打破了战后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这次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完成了战后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921-1922年在美国华盛顿召开的国际会议。美、英、法、意、日、葡、比、荷、中九国代表参加会议。签订了三个条约(1)美、英、法、日《四国公约》,规定各缔约国尊重彼此在太平洋岛屿属地和岛屿领地的权利,并宣告英日同盟失效;(2)美、英、日、法、意《五国公约》,规定五国海军主力舰的比例;(3)《九国公约》,是帝国主义共同掠夺中国的条约,打破了战后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这次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完成了战后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卒长
[相关解释]
1.古代军队百人为卒,其长官称卒长。 2.太平天国军队中的一级长官。 3.清政府海军军官的名称。
1.古代军队百人为卒,其长官称卒长。 2.太平天国军队中的一级长官。 3.清政府海军军官的名称。
南京市
[相关解释]
简称宁”。江苏省省会。在省境西南部、长江沿岸,京沪、宁铜等铁路交会于此。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七大古都之一。古名金陵、建康等。三国吴、东晋、宋、齐、梁、陈、五代南唐、明初、太平天国及民国均建都于此。1927年设市。人口2657万(1995年)。化学工业占全国重要地位。特产云锦、板鸭。名胜古迹有中山陵、明孝陵、灵谷寺、莫愁湖、雨花台、紫金山天文台、南京长江大桥等。有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高等学校。
简称宁”。江苏省省会。在省境西南部、长江沿岸,京沪、宁铜等铁路交会于此。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七大古都之一。古名金陵、建康等。三国吴、东晋、宋、齐、梁、陈、五代南唐、明初、太平天国及民国均建都于此。1927年设市。人口2657万(1995年)。化学工业占全国重要地位。特产云锦、板鸭。名胜古迹有中山陵、明孝陵、灵谷寺、莫愁湖、雨花台、紫金山天文台、南京长江大桥等。有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高等学校。
南半球
[相关解释]
1.地球赤道以南的统称,包括南极洲﹑澳洲﹑南美洲与非洲的南半部以及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的南半部。在这个半球以内,陆地和海洋分别占19.1%和80.9%。
1.地球赤道以南的统称,包括南极洲﹑澳洲﹑南美洲与非洲的南半部以及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的南半部。在这个半球以内,陆地和海洋分别占19.1%和80.9%。
南山铁案
[相关解释]
1.典出《新唐书.李元纮传》"元纮早修谨,仕为雍州司户参军。时太平公主势震天下,百司顺望风指,尝与民竞碾硙,元纮还之民。长史窦怀贞大惊,趣改之,元纮大署判后曰'南山可移,判不可摇也。'"后以"南山铁案"称已经判定﹑不可改变的案件。
1.典出《新唐书.李元纮传》"元纮早修谨,仕为雍州司户参军。时太平公主势震天下,百司顺望风指,尝与民竞碾硙,元纮还之民。长史窦怀贞大惊,趣改之,元纮大署判后曰'南山可移,判不可摇也。'"后以"南山铁案"称已经判定﹑不可改变的案件。
南海
[相关解释]
太平洋西部边缘海。在中国和中南半岛、马来群岛之间。经一系列海峡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为两大洋间交通要道。面积约350万平方千米,平均水深1212米,最深达5559米。珊瑚岛、礁林立。有珠江、红河、湄公河和湄南河等注入。底富藏石油。
太平洋西部边缘海。在中国和中南半岛、马来群岛之间。经一系列海峡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为两大洋间交通要道。面积约350万平方千米,平均水深1212米,最深达5559米。珊瑚岛、礁林立。有珠江、红河、湄公河和湄南河等注入。底富藏石油。
博夜
[相关解释]
1.长夜,整夜。《管子.侈靡》"圣人者,省诸本而游诸乐,大昏也,博夜也。"康有为《叙》"大昏也,博夜也,冥冥汶汶,雾雾氛氛,重重锢昏,皎日坠渊……然卒不闻孔子天地之全,太平之治,大同之乐,悲夫!"一说"博夜"即"博弈"。见《管子集校》郭沫若案。
1.长夜,整夜。《管子.侈靡》"圣人者,省诸本而游诸乐,大昏也,博夜也。"康有为《叙》"大昏也,博夜也,冥冥汶汶,雾雾氛氛,重重锢昏,皎日坠渊……然卒不闻孔子天地之全,太平之治,大同之乐,悲夫!"一说"博夜"即"博弈"。见《管子集校》郭沫若案。
危地马拉
[相关解释]
北美洲国家。在中美洲地区太平洋沿岸。面积1089万平方千米。人口1032万(1994年)。首都危地马拉。以山地高原为主。多火山地震。地处热带地区。农业国。出口咖啡、棉花、蔗糖和香蕉。糖胶、树胶产量居世界前列。
北美洲国家。在中美洲地区太平洋沿岸。面积1089万平方千米。人口1032万(1994年)。首都危地马拉。以山地高原为主。多火山地震。地处热带地区。农业国。出口咖啡、棉花、蔗糖和香蕉。糖胶、树胶产量居世界前列。
厄井
[相关解释]
1.古井名。在今河南省荥阳县泛水镇东北板渚津南原上。相传汉高祖刘邦与项羽战,败于京索,逃入蒲井,追兵至,见双鸠鸣其上,追者以为无人,遂得脱,因名厄井。事见《初学记》卷七引晋戴延之《西征记》﹑《太平寰宇记》卷五二引《风俗通》。
1.古井名。在今河南省荥阳县泛水镇东北板渚津南原上。相传汉高祖刘邦与项羽战,败于京索,逃入蒲井,追兵至,见双鸠鸣其上,追者以为无人,遂得脱,因名厄井。事见《初学记》卷七引晋戴延之《西征记》﹑《太平寰宇记》卷五二引《风俗通》。
厄瓜多尔
[相关解释]
南美洲西北部国家。临太平洋。北有赤道穿越,国名意即赤道国”。面积2836万平方千米。人口1150万(1995年)。首都基多。安第斯山纵贯中部,东、西部为平原。热带气候。石油工业是经济命脉。世界最大的香蕉出口国。虾养殖业发达。
南美洲西北部国家。临太平洋。北有赤道穿越,国名意即赤道国”。面积2836万平方千米。人口1150万(1995年)。首都基多。安第斯山纵贯中部,东、西部为平原。热带气候。石油工业是经济命脉。世界最大的香蕉出口国。虾养殖业发达。
双笔
[相关解释]
1.《太平御览》卷六○五引《汉官仪》﹕"尚书令仆丞郎月给赤管大笔一双。"《旧唐书.李峤传》﹕"﹝李峤﹞为儿童时﹐梦有神人遗之双笔﹐自是渐有学业。"后以"双笔"为颂人出任官职或文才出众之词。
1.《太平御览》卷六○五引《汉官仪》﹕"尚书令仆丞郎月给赤管大笔一双。"《旧唐书.李峤传》﹕"﹝李峤﹞为儿童时﹐梦有神人遗之双笔﹐自是渐有学业。"后以"双笔"为颂人出任官职或文才出众之词。
双针
[相关解释]
1.《太平御览》卷八三○引南朝宋刘义恭《启事》﹕"圣恩赐金银针﹑七色缕。"因以"双针"为针之美称。
1.《太平御览》卷八三○引南朝宋刘义恭《启事》﹕"圣恩赐金银针﹑七色缕。"因以"双针"为针之美称。
台阶平
[相关解释]
1.三台星共六星,每台二星,成三阶。古人以为"三阶平则阴阳和,风雨时,社稷神祇咸获其宜,天下大安,是为太平"。因以"台阶平"指天下太平。
1.三台星共六星,每台二星,成三阶。古人以为"三阶平则阴阳和,风雨时,社稷神祇咸获其宜,天下大安,是为太平"。因以"台阶平"指天下太平。
号军
[相关解释]
1.明代试士时﹐于考场中设置的监视人员。清仍之而失其实﹐但供役使而已。 2.即教军。太平天国革命时期﹐在贵州﹐由白莲教组织和领导的苗汉两族农民起义军﹐以旗帜﹑服装的色别﹐分为红号﹑黄号﹑白号三支。1855年(咸丰五年)至1868年(同治七年)间﹐曾先后在平越﹑遵义﹑铜仁﹑思南等处﹐略地占城﹐声势浩大。清政府调席宝田﹑唐炯率湘川军入黔﹐疯狂屠杀﹐号军首领刘义顺被俘﹐牺牲于成都﹐起义失败。
1.明代试士时﹐于考场中设置的监视人员。清仍之而失其实﹐但供役使而已。 2.即教军。太平天国革命时期﹐在贵州﹐由白莲教组织和领导的苗汉两族农民起义军﹐以旗帜﹑服装的色别﹐分为红号﹑黄号﹑白号三支。1855年(咸丰五年)至1868年(同治七年)间﹐曾先后在平越﹑遵义﹑铜仁﹑思南等处﹐略地占城﹐声势浩大。清政府调席宝田﹑唐炯率湘川军入黔﹐疯狂屠杀﹐号军首领刘义顺被俘﹐牺牲于成都﹐起义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