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50 查到相关太尉的内容。
带有太尉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三卿 [相关解释]
1.指古代的司徒﹑司马﹑司空『改司马为太尉。 2.指上﹑中﹑下卿。 3.指春秋晋之韩﹑魏﹑赵三大卿族。
三朝元老 [相关解释]
1.指历事三位君主的重臣。语出《后汉书.章帝纪》"行太尉事节乡侯熹三世在位,为国元老。"清袁枚《随园诗话》卷四"海宁陈文简公予告在家﹐来游西湖﹐人知三朝元老﹐观者如堵。"后用以泛指老资格。
三语掾 [相关解释]
1.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阮宣子有令闻,太尉王夷甫见而问曰'老庄与圣教同异?'对曰'将无同。'太尉善其言,辟之为掾。世谓'三语掾'。"《晋书.阮瞻传》亦载此事,但王衍作王戎,阮修作阮瞻◇常以"三语掾"作为幕府官的美称。
三鱼 [相关解释]
1.东汉杨震居湖城,有冠雀衔三条鳣鱼飞集讲堂前,当时视为吉兆。《隶释.太尉杨震碑》"至德通洞﹐天爵不应﹐贻我三鱼﹐以章懿德。"后以"三鱼"为位至三公之典。参见"三鳣"。
三鳣 [相关解释]
1.东汉杨震明经博览,屡召不应,有鹳雀衔三鳣鱼飞集讲堂前,人谓蛇鳣为卿大夫服之象;数三,为三台之兆◇果位至太尉。事见《后汉书.杨震传》◇每用以为典,指登公卿高位的吉兆。
事须 [相关解释]
1.谓情势应该如此,理应如此。《古文苑·曹公卞夫人与杨太尉夫人袁氏书》"主簿股肱近臣﹐征伐之计﹐事须敬咨。"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杂说》"且须调习器械﹐务令快利;秣饲牛畜﹐事须肥健。"唐刘禹锡《和仆射牛相公寓言》诗之二"只恐重重世缘在﹐事须三度副苍生。"一说"事须"为唐宋习用语。
仪同三司 [相关解释]
1.散官名。三司即三公『称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司。"仪同三司"谓非三司而仪制同于三公。东汉殇帝延平元年,邓隲为车骑将军仪同三司,仪同三司之名自此始。魏晋以后,将军之开府置官属者称"开府仪同三司"。北周改开府仪同三司为开府仪同大将军。隋文帝时为散官,唐﹑宋﹑元因之,明废。
佩紫怀黄 [相关解释]
1.腰间佩挂紫色印绶,怀里揣着黄金官印『代丞相﹑太尉等皆金印紫绶。因以"佩紫怀黄"指身居高官。语出《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吾持粱刺齿肥,跃马疾驱,怀黄金之印,结紫绶于要,揖让人主之前,食肉富贵,四十三年足矣!"
偏袒 [相关解释]
①解开衣袖,裸露一臂。多表示立志、发誓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陈涉)偏袒大呼,天下从风。②汉代吕后死后,太尉周勃传令拥护吕氏的右袒,拥护刘氏王朝的左袒。结果大家均左袒。周勃便率军诛灭吕氏余党◇用偏袒”指偏护一方。见《汉书·高后纪》。
只鸡絮酒(只zhī) [相关解释]
《后汉书·徐稚传》徐稚尝为太尉黄琼所辟,不就。及琼卒归葬,稚乃负粮徒步到江夏赴之,设鸡酒薄祭,哭毕而去,不告姓名。”李贤注引谢承《后汉书》曰稚诸公所辟虽不就,有死丧负笈(书箱)赴吊。常于家预炙鸡一只,以一两绵絮渍酒中暴干以裹鸡,径到所起冢隧外,以水渍绵使有酒气,斗米饭,白茅为藉,以鸡置前,c07d>票希留谒则去,不见丧主。”后遂以只鸡絮酒”指以菲薄的祭品悼念亡友。
台鼎 [相关解释]
1.古称三公为台鼎,如星之有三台,鼎之有三足。语本汉蔡邕《太尉汝南李公碑》"天垂三台,地建五岳,降生我哲,应鼎之足。"
司马 [相关解释]
1.官名。相传少昊始置。周时为六卿之一,曰夏官大司马。掌军旅之事『武帝元狩四年改太尉为大司马◇汉因之,旋又改名太尉,南北朝与大将军并称二大,至隋废◇世用作兵部尚书的别称,侍郎则称少司马。 2.官名。《周礼》夏官大司马之属官,有军司马﹑舆司马﹑行司马﹑春秋晋作三军,每军别置司马。其后汉宫门及大将军﹑将军﹑校尉属官,都有司马。边郡亦置千人司马,专主兵事,不治民。魏晋以后,州刺史带将军开府者,置府僚司马。至隋废州府之任,无复司马,而有治中。唐制,节度使属僚有行军司马。又于每州置司马,以安排贬谪或闲散的人◇世称
周亚夫(?-前143) [相关解释]
西汉大将。沛县(今属江苏)人。周勃子。文帝时,匈奴进犯,他防守细柳(今陕西咸阳西南),军令严整。景帝时,任太尉,参与平定吴楚七国之乱◇任丞相。因其子犯法,受牵连入狱,绝食而死。
四府 [相关解释]
1.西汉以丞相﹑御史﹑车骑将军﹑前将军府为四府。 2.东汉以太尉﹑司徒﹑司空﹑大将军(或太傅)府为四府。
坦腹 [相关解释]
①敞开胸腹仰卧,形容举止不羁或无礼;坦腹林下。②赤诚为人坦腹热肠。③指女婿。晋朝太尉郗鉴向丞相王导求婿,王导让他自己去看。他见王氏众子侄皆彬彬有礼,只有王羲之兀自不理,坦腹东床,即选为婿◇即以坦腹”、坦腹东床”、东床”指女婿。
壤虫 [相关解释]
1.即衛虫。《淮南子·道应训》"吾比夫子,犹黄鹄与壤虫也,终日行不离咫尺而自以为速,岂不悲哉!"按,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壮部》"〔壤〕又为衛,《淮南·道应》'犹黄雀与壤虫也。'"晋葛洪《抱朴子·论仙》"若谓受气皆有一定,则雉之为蜃,雀之为蛤,壤虫假翼,川蛙翻飞……皆不然乎?"南朝陈徐陵《在北齐与梁太尉王僧辩书》"壤虫之比黄鹄,辙鲋之仰河宗,未足云也。"一说,幼虫。见《淮南子》高诱注。
夕阳亭 [相关解释]
1.亭名。故址在河南省洛阳市西。东汉延光年间,太尉杨震被谮遣归,饮鸩死于此亭。晋贾充出镇关中,百僚饯行于此亭。唐朝也以此亭为饯送之所,改名"河亭"◇借指送行饯别之处。
太尉 [相关解释]
官名。秦代始设,为全国军政首脑『武帝时改称大司马。历代多沿置,但渐成加官,无实权◇成为对武官的尊称。元代以后废止。
太尉足 [相关解释]
1.宋李宪用事﹐士大夫皆奴事之。彭孙气凌公卿﹐然尝为宪濯足﹐曰"太尉足何香也。"宪以足踏其头曰"奴谄不太甚乎!"见宋苏轼《仇池笔记.太尉足香》◇遂用为阿谀的典实。
子弟军 [相关解释]
1.唐元和年间,太尉李愬为魏博节度使,下令抡材于辕门,取大将家翘秀者为"子弟军",列于诸军校之上。见唐刘禹锡《唐故邠宁庆等州节度观察处置使史公神道碑》。
山字肩 [相关解释]
1.唐孟棨《本事诗.嘲戏》"国初长孙太尉见欧阳率更姿形陋,嘲之曰'耸膊成山字,埋肩畏出头。谁言麟阁上,画此一猘猴。'"后因以"山字肩"形容人体瘦削。
左袒 [相关解释]
①脱左袖,露左臂。为古代一种仪礼主人出,南面,左袒。②《史记·吕太后本纪》载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擅政,培植吕姓势力。吕后死,太尉周勃谋诛诸吕,对军队发令说拥护吕氏的右袒,拥护刘氏的左袒。”军中都左袒拥护刘氏◇因以左袒”谓偏护一方他一再表示决不会左袒任何一方。
徐孺子 [相关解释]
1.即东汉徐穡。稚字孺子,陈蕃为太守时,以礼请署功曹,既谒而退。蕃在郡不接宾客,唯穡来特设一榻,去则悬之。穡又尝为太尉黄琼所辟,未就。及琼卒归葬,穡乃徒步往,设鸡酒祭之。事见《后汉书.徐穡传》。诗文中常用其事。
御史大夫 [相关解释]
1.官名。秦置『因之,为御史台长官,地位仅次于丞相,掌管弹劾纠察及图籍秘书。与丞相(大司徒)﹑太尉(大司马)合称三公。丞相缺位时,往往即由御史大夫递升◇改称大司空;司空。晋以后多不置。唐复置,实权已轻,至宋又多缺而不补,明废。
怀银纡紫 [相关解释]
1.指显贵。银,银印;紫,紫绶『制,相国﹑丞相﹑太尉﹑公侯皆紫绶;秩二千石皆银印。
慈明无双 [相关解释]
1.《后汉书.荀爽传》"爽字慈明,一名谞。幼而好学,年十二,能通《春秋》﹑《论语》。太尉杜乔见而称之,曰'可为人师。'爽遂耽思经书,庆吊不行,征命不应。颍川为之语曰'荀氏八龙,慈明无双。'"后因以"慈明无双"赞扬兄弟或平辈中之最负声望者。
掌武 [相关解释]
1.唐代太尉的别称。
收箭 [相关解释]
1.相传射的山南有白鹤山,此鹤为仙人取箭『太尉蛛曾于此山采薪,拾得一箭。顷有人寻觅,弘还之,问何所欲‰知其为仙人,曰尝患若耶溪载薪为难,愿得旦南风,暮北风◇果如愿。事见《后汉书.蛛传》。李贤注引南朝宋孔灵符《会稽记》◇用为咏鹤之典。
枢密太尉 [相关解释]
1.枢密使的别称。
樵风 [相关解释]
1.《后汉书.蛛传》"蛛字巨君,会稽山阴人"李贤注引南朝宋孔灵符《会稽记》"射的山南有白鹤山,此鹤为仙人取箭『太尉蛛尝采薪,得一遗箭,顷有人觅,弘还之,问何所欲,弘识其神人也,曰'常患若邪溪载薪为难,愿旦南风,暮北风。'后果然。"后因以"樵风"指顺风﹑好风。
潘掾 [相关解释]
1.指晋潘岳。岳曾为太尉贾充的掾吏,故称。
琳琅触目 [相关解释]
1.亦作"琳琅触目"。亦作"琳琅满目"。 2.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有人诣王太尉,遇安丰﹑大将军﹑丞相在坐,往别屋见季胤﹑平子。还语人曰'今日之行,触目见琳琅珠玉。'"原谓所见皆名流◇以"琳琅触目"谓眼前所见都是珍贵的物品或美好的诗文。
石太尉 [相关解释]
1.见"石尉"。
神道碑 [相关解释]
1.旧时立于墓道前记载死者生平事迹的石碑。以汉杨宸所题《太尉杨公神道碑铭》为最早。据宋高承《事物纪原.吉凶典制.神道碑》载,秦汉以来,死有功业,生有德政者皆可立碑。晋宋之世,始盛行天子及诸侯立神道碑。 2.指墓碑上记载死者事迹的文字,为文体的一种。
紫青 [相关解释]
1.犹青紫『制,丞相﹑太尉皆金印紫绶,御史大夫银印青绶。唐代以金紫光禄大夫﹑银青光禄大夫为阶官◇以"紫青"为贵官高位代称。
肉竹 [相关解释]
1.泛指音乐。肉﹐声乐;竹﹐管乐。语本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武昌孟嘉作庾太尉州从事。"刘孝标注引《孟嘉别传》"听伎,丝不如竹,竹不如肉,何也?"
蕤宾铁响 [相关解释]
1.唐段安节《乐府杂录.琵琶》"武宗初,朱崖李太尉有乐吏廉郊者……郊尝宿平泉别墅,值风清月朗,携琵琶于池上,弹《蕤宾调》……忽有一物锵然跃出池岸之上,视之,乃一片方响,葢蕤宾铁也。以指拨精妙,律吕相应也。"后因以"蕤宾铁响"赞扬弹奏技艺的精妙超绝。
袒右 [相关解释]
1.脱去右袖,露出右臂。古代罪人受刑的标志。 2.脱去右袖,露出右臂。古时表示参加起事的标志。 3.汉吕后死,太尉周勃入北军,"行令军中曰'为吕氏右袒,为刘氏左袒。'军皆左袒。"周勃遂率兵尽杀吕党。事见《史记.吕太后本纪》◇遂以"袒右"表示对旧势力的拥护。
裹鸡 [相关解释]
1.东汉徐穡尝为太尉黄琼所辟,不就。及琼卒归葬,穡乃预炙鸡一只,"以一两绵絮渍酒中,暴干以裹鸡",负粮徒步径至琼墓前,以水沾絮使有酒气,陈鸡为祭,"哭毕而去,不告姓名"。事见《后汉书.徐穡传》◇遂用作吊祭友人的典故。
西曹 [相关解释]
1.古官名。太尉的属官﹐执掌府中署用吏属之事。 2.兵部的别称。 3.刑部的别称。
谢秋娘 [相关解释]
1.词牌名。唐段安节《乐府杂录.望江南》"始自朱崖李太尉镇浙西日,为亡妓谢秋娘所撰。本名《谢秋娘》,后改此名。亦曰《梦江南》。"又名《江南好》﹑《春去也》﹑《望江梅》﹐单调﹐二十七字﹐五句﹐三平韵。此词到宋代始为双调﹐又名《安阳好》﹑《梦仙游》﹑《步虚声》﹑《壶山好》﹑《望蓬莱》﹑《归塞北》。五十四字﹐前后段各五句﹐三平韵。参阅《词谱.忆江南》。
贼曹 [相关解释]
1.官署名。西汉成帝于尚书初置二千石主郡国事。东汉光武帝改以二千石曹掌中都官水火﹑盗贼﹑词讼﹑罪法,亦称贼曹。 2.官名。东汉太尉属官以及各郡县置贼曹,主盗贼事。 3.特指兵部。 4.贼众;匪类。
过车 [相关解释]
1.三国魏曹操《祀故太尉桥玄文》"殂逝之后,路有经由,不以斗酒只鸡过相沃酹,车过三步,腹痛勿怪。"后以"过车"谓过墓致祭或致敬。
金印紫绶 [相关解释]
1.黄金印章和系印的紫色绶带。古代相国﹑丞相﹑太尉﹑大司空﹑太傅﹑太师﹑太保﹑前后左右将军及六宫后妃所掌。亦为表示品级之服饰。魏晋以后﹐光禄大夫得假金章紫绶﹐因亦称金紫光禄大夫。《汉书.百官公卿表上》﹕"相国﹑丞相皆秦官﹐金印紫绶。"《后汉书.皇后纪论》﹕"六宫称号﹐惟皇后贵人﹐金印紫绶。"亦作"金章紫绶"。《晋书.舆服志》﹕"贵人﹑夫人﹑贵嫔是为三夫人﹐皆金章紫绶。"后用以代指高官显爵。
陷害 [相关解释]
设计害人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场官司|陷害好人。
隐相 [相关解释]
1.谓深居简出﹐不露面。 2.宋宦官梁师成官至太尉﹐恃宠专权﹐时人称为"隐相"。
隐若敌国 [相关解释]
1.语本《史记.游侠列传》﹕"吴楚反时﹐条侯为太尉﹐乘传车将至河南﹐得剧孟﹐喜曰﹕'吴楚举大事而不求孟﹐吾知其无能为已矣。'天下骚动﹐宰相得之若得一敌国云。"后因以"隐若敌国"指对国家起举足轻重作用的人。
顺动 [相关解释]
1.谓顺应事物固有的规律而运动。语本《易.豫》"天地以顺动,故日月不过,而四时不忒。圣人以顺动,则刑罚清而民服。"汉蔡邕《汉太尉杨公碑》﹕"及至太尉﹐四时顺动﹐三光耀润﹐群生丰遂﹐太和交薄。"北周庾信《贺新年表》﹕"臣等言﹕臣闻天地顺动﹐则雷出为豫。"后多指帝王车驾应时而动。
鹊印 [相关解释]
1.晋干宝《搜神记》卷九载,张颢得山鹊所化的金印,官至太尉,后遂以"鹊印"指得官的喜兆。 2.借指公侯之位。
鹊石 [相关解释]
1.晋干宝《搜神记》卷九"常山张颢,为梁州牧。天新雨后﹐有鸟如山鹊,飞翔入市,忽然坠地,人争取之﹐化为圆石。颢椎破之,得一金印,文曰'忠孝侯印'。颢以上闻,藏之秘府◇议郎汝南樊衡夷上言'尧舜时旧有此官,今天降印,宜可复置。'颢后官至太尉。"后遂以"鹊石"为官员应天命升迁的典实。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