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4 查到相关天府的内容。
带有天府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三耳
[相关解释]
1.传说隋董慎被冥府追为右曹从事,召常州秀才张审通掌书记。慎令为判,申天府。有黄衫人持天符云,所申不当。慎怒,以方寸肉塞其耳。审通再判之,后有天符来云,甚允当。慎喜,命左右割去耳肉,令一小儿擘为耳,安于额上,曰"塞君一耳,与君三耳,可乎?"后审通复活,觉额痒,涌出一耳,尤聪。时人笑曰"天有九头鸟,地有三耳秀才。"后即以此为典,谓人聪明颖悟,异于往常。 2.谓两耳之外别有一耳,主听。为先秦名家诡辩论题之一。
1.传说隋董慎被冥府追为右曹从事,召常州秀才张审通掌书记。慎令为判,申天府。有黄衫人持天符云,所申不当。慎怒,以方寸肉塞其耳。审通再判之,后有天符来云,甚允当。慎喜,命左右割去耳肉,令一小儿擘为耳,安于额上,曰"塞君一耳,与君三耳,可乎?"后审通复活,觉额痒,涌出一耳,尤聪。时人笑曰"天有九头鸟,地有三耳秀才。"后即以此为典,谓人聪明颖悟,异于往常。 2.谓两耳之外别有一耳,主听。为先秦名家诡辩论题之一。
南京
[相关解释]
1.古都名。唐安史之乱,玄宗奔蜀。到至德二载,收复两京,还都长安,遂将蜀郡改为成都府,建号南京。 2.古都名。契丹神册四年葺辽阳故城建东平郡。天显三年迁东丹国都于此,升为南京。 3.古都名。契丹会同元年得幽蓟十六州,升幽州为幽都府,建号南京。 4.古都名。宋大中祥符七年,因应天府为赵匡胤旧藩,建为南京。地在今河南商丘县南。建炎元年,高宗继位于南京,即此。参阅宋高承《事物纪原》卷六。 5.古都名。金天辅七年,以新得辽地南京(即燕京)六州归宋,改以平州为南京。 6.古都名。金初称北宋故都开封府为汴京,
1.古都名。唐安史之乱,玄宗奔蜀。到至德二载,收复两京,还都长安,遂将蜀郡改为成都府,建号南京。 2.古都名。契丹神册四年葺辽阳故城建东平郡。天显三年迁东丹国都于此,升为南京。 3.古都名。契丹会同元年得幽蓟十六州,升幽州为幽都府,建号南京。 4.古都名。宋大中祥符七年,因应天府为赵匡胤旧藩,建为南京。地在今河南商丘县南。建炎元年,高宗继位于南京,即此。参阅宋高承《事物纪原》卷六。 5.古都名。金天辅七年,以新得辽地南京(即燕京)六州归宋,改以平州为南京。 6.古都名。金初称北宋故都开封府为汴京,
号称
[相关解释]
①以某种名号著称四川~天府之国。②对外宣称;名义上称做敌人的这个师~一万二千人,实际上只有七八千。
①以某种名号著称四川~天府之国。②对外宣称;名义上称做敌人的这个师~一万二千人,实际上只有七八千。
四书院
[相关解释]
1.宋初各地所设书院甚多,其中以江西星子白鹿洞书院﹑湖南善化岳麓书院﹑河南商丘应天府书院(又称睢阳书院)﹑河南登封嵩阳书院最著名,合称四书院。宋王应麟《玉海.宫室.宋朝四书院》"国初斯民新脱五季锋镝之厄,学者尚寡,海内向平,文风日起,儒老往往依山林即闲旷以讲授,大率多至数十百人,嵩阳﹑岳麓﹑睢阳及白鹿洞为尤着天下,所谓四书院者也。"一说指白鹿洞﹑石鼓(在湖南衡阳)﹑应天﹑岳麓四书院。参阅《文献通考.学校七》。
1.宋初各地所设书院甚多,其中以江西星子白鹿洞书院﹑湖南善化岳麓书院﹑河南商丘应天府书院(又称睢阳书院)﹑河南登封嵩阳书院最著名,合称四书院。宋王应麟《玉海.宫室.宋朝四书院》"国初斯民新脱五季锋镝之厄,学者尚寡,海内向平,文风日起,儒老往往依山林即闲旷以讲授,大率多至数十百人,嵩阳﹑岳麓﹑睢阳及白鹿洞为尤着天下,所谓四书院者也。"一说指白鹿洞﹑石鼓(在湖南衡阳)﹑应天﹑岳麓四书院。参阅《文献通考.学校七》。
四京
[相关解释]
1.唐代以长安(中京)﹑洛阳(东京)﹑太原(北京)﹑凤翔(西京)为四京。 2.宋代以开封府(东京)﹑河南府(西京)﹑应天府(南京)﹑大名府(北京)为四京。 3.辽代以临潢府(上京)﹑辽阳府(东京)﹑析津府(南京)﹑大同府(西京)为四京。
1.唐代以长安(中京)﹑洛阳(东京)﹑太原(北京)﹑凤翔(西京)为四京。 2.宋代以开封府(东京)﹑河南府(西京)﹑应天府(南京)﹑大名府(北京)为四京。 3.辽代以临潢府(上京)﹑辽阳府(东京)﹑析津府(南京)﹑大同府(西京)为四京。
四院
[相关解释]
1.唐代太常寺有四院一曰天府院,藏瑞应及伐国所获之宝,秂祫则陈于庙庭;二曰御衣院,藏天子祭服;三曰乐县院,藏六乐之器;四曰神厨院,藏御廪及诸器官奴婢。见《新唐书.百官志三》。
1.唐代太常寺有四院一曰天府院,藏瑞应及伐国所获之宝,秂祫则陈于庙庭;二曰御衣院,藏天子祭服;三曰乐县院,藏六乐之器;四曰神厨院,藏御廪及诸器官奴婢。见《新唐书.百官志三》。
大都
[相关解释]
1.古代王畿外围公的采地。 2.泛称都邑之大者。 3.大概;大抵。 4.称事物大致的内容或情况。 5.大多。 6.仅仅;不过。 7.元代京城﹐旧址在今北京城内。蒙古忽必烈以开平为上都﹐辽之燕京为中都。至元四年(公元1267年)在中都东北兴建新城﹐九年(公元1272年)改称大都﹐二十年(公元1283年)筑成。城东西两面相当今北京内城东西城墙﹐南至今东﹑西长安街﹐北至德胜门﹑安定门外土城旧址。参阅《元史.地理志一》﹑清孙承泽《天府广记.建置》。
1.古代王畿外围公的采地。 2.泛称都邑之大者。 3.大概;大抵。 4.称事物大致的内容或情况。 5.大多。 6.仅仅;不过。 7.元代京城﹐旧址在今北京城内。蒙古忽必烈以开平为上都﹐辽之燕京为中都。至元四年(公元1267年)在中都东北兴建新城﹐九年(公元1272年)改称大都﹐二十年(公元1283年)筑成。城东西两面相当今北京内城东西城墙﹐南至今东﹑西长安街﹐北至德胜门﹑安定门外土城旧址。参阅《元史.地理志一》﹑清孙承泽《天府广记.建置》。
天府
[相关解释]
1.《周礼.春官.天府》"天府﹐掌祖庙之守藏与其禁令。"原为周官名﹐掌祖庙之守藏﹐后因称朝廷藏物之府库为天府。 2.谓土地肥沃﹑物产富饶之域。 3.犹天廷。古人以为天上神仙亦设有朝廷。 4.指朝廷。
1.《周礼.春官.天府》"天府﹐掌祖庙之守藏与其禁令。"原为周官名﹐掌祖庙之守藏﹐后因称朝廷藏物之府库为天府。 2.谓土地肥沃﹑物产富饶之域。 3.犹天廷。古人以为天上神仙亦设有朝廷。 4.指朝廷。
天府之国
[相关解释]
1.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的地区。语本《战国策.秦策一》"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曰'大王之国……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史记.留侯世家》"夫关中左殽函﹐右陇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面而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诸侯安定﹐河渭漕挽天下﹐西给京师﹔诸侯有变﹐顺流而下﹐足以委输。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后专用以美称四川。语本《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1.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的地区。语本《战国策.秦策一》"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曰'大王之国……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史记.留侯世家》"夫关中左殽函﹐右陇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面而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诸侯安定﹐河渭漕挽天下﹐西给京师﹔诸侯有变﹐顺流而下﹐足以委输。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后专用以美称四川。语本《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宝源局
[相关解释]
1.明清时管理铸造钱币的官署。元末至正二十一年(公元1361年),朱元璋于应天府设宝源局,掌管铸钱之事。至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在各行省设宝泉局,与宝源局同铸"洪武通宝"钱,并禁止私人铸钱。清承其制,以宝泉局属户部,宝源局属工部。参阅《续文献通考.钱币五》。
1.明清时管理铸造钱币的官署。元末至正二十一年(公元1361年),朱元璋于应天府设宝源局,掌管铸钱之事。至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在各行省设宝泉局,与宝源局同铸"洪武通宝"钱,并禁止私人铸钱。清承其制,以宝泉局属户部,宝源局属工部。参阅《续文献通考.钱币五》。
成都平原
[相关解释]
中国西南地区最大的平原。由岷江、沱江及其支流的冲积扇组成。在四川盆地西部,以都江堰市为顶端。面积约9100平方千米。拔600米左右。有都江堰灌溉工程。农业发达,号称天府之国”。
中国西南地区最大的平原。由岷江、沱江及其支流的冲积扇组成。在四川盆地西部,以都江堰市为顶端。面积约9100平方千米。拔600米左右。有都江堰灌溉工程。农业发达,号称天府之国”。
档案馆
[相关解释]
收集、保管档案的机构。负责接收、征集、管理档案和开展档案利用等。中国周代的天府,汉代的石渠阁,唐代的甲库,宋元的架阁库,明清的皇史训龋都是历代保管档案的机构。建国后,从中央到地方都成立了档案馆。
收集、保管档案的机构。负责接收、征集、管理档案和开展档案利用等。中国周代的天府,汉代的石渠阁,唐代的甲库,宋元的架阁库,明清的皇史训龋都是历代保管档案的机构。建国后,从中央到地方都成立了档案馆。
祝允明(1460-1526)
[相关解释]
明代书法家、诗文家。字希哲,号枝山、枝指生,长洲(今江苏吴县)人‰治举人。官至应天府通判。工诗文,与徐祯卿、文徵明、唐寅并称吴中四才子”。擅书法,小楷近钟繇,尤以草书见长,气势奔放,出神入化。有《怀星堂集》。
明代书法家、诗文家。字希哲,号枝山、枝指生,长洲(今江苏吴县)人‰治举人。官至应天府通判。工诗文,与徐祯卿、文徵明、唐寅并称吴中四才子”。擅书法,小楷近钟繇,尤以草书见长,气势奔放,出神入化。有《怀星堂集》。
赤嵌楼
[相关解释]
在台湾省台南市北部。创建于1650年。原为荷兰人侵台时筑的内城,名普罗文萨堡,又名红毛楼。高105米,周长141米。1862年被地震所毁,1879年重建。楼两层,雄伟壮丽。郑成功驱逐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后曾以此为承天府。1921年改为历史陈列馆。为台南市著名古迹。
在台湾省台南市北部。创建于1650年。原为荷兰人侵台时筑的内城,名普罗文萨堡,又名红毛楼。高105米,周长141米。1862年被地震所毁,1879年重建。楼两层,雄伟壮丽。郑成功驱逐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后曾以此为承天府。1921年改为历史陈列馆。为台南市著名古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