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00 查到相关天地的内容。
带有天地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一切智 [相关解释]
1.佛教关于智慧的名词之一,梵语sarvajna的意译。(1)就广义言,指无所不知的佛智,与"一切种智"同。《四十二章经》"未有天地,逮于今日,十方所有,无有不见,无有不知,无有不闻,得一切智,可谓明矣。"《法华经·化城喻品》"为佛一切智,当发大精进,汝证一切智,十力等佛法。"《大智度论》卷二七"问曰一切众生皆求智慧,云何独佛一人得一切智?答曰佛于一切众生中第一故,独得一切智。"(2)三智之一,相对于"一切种智"而言。一切智指对总相(即现象的共性,亦称空性﹑真如)的认识,是声闻﹑缘觉修行所得的智。《大智度
一壶 [相关解释]
1.一个盛物的葫芦。亦泛指一盛食之器。 2.道家传说壶中别有天地﹐因常以"一壶"喻宇宙或仙境。 3.特指一壶酒。
一指 [相关解释]
1.一个指头。 2.一次指点,或一下指向。 3.《庄子.齐物论》"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此谓天下虽大,一指可以蔽之;万物虽多,一马可以理尽,故无是无非◇因以"一指"为齐是非得失之典实。 4.一个宗旨。
一指马 [相关解释]
1.《庄子.齐物论》"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以马喻马之非马,不若以非马喻马之非马也。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按《公孙龙子.指物论》"物莫非指,而指非指。"又《白马论》"马者,所以命形也;白者,所以命色也。命色形者,非命形也。故曰白马非马。"《庄子》指﹑马之义,乃破公孙龙说,认为指马皆非实有,如果说指(概念),则天地间的一切都可说是指;如果说马,则宇宙间的万物都可说是马◇因以"一指马"喻宇宙万物之理。
七十二 [相关解释]
1.古以为天地阴阳五行之成数。亦用以表示数量多。
七始 [相关解释]
1.古代乐论,以十二律中的黄钟﹑林钟﹑太簇为天地人之始;姑洗﹑蕤宾﹑南吕﹑应钟为春夏秋冬之始,合称"七始"。见宋王应麟《小学绀珠.律历.七始》。 2.作为乐曲名。
七郊 [相关解释]
1.统称古代在郊外祀五帝(东方青帝﹑南方赤帝﹑中央黄帝﹑西方白帝﹑北方黑帝)及天地的祭礼。
三合会 [相关解释]
1.天地会的别名。天地会以反清复明为宗旨,相传以洪武(明太祖年号)的洪字为其代称,对内称"洪门",会员互称"洪家兄弟"。因洪字有三点水偏旁,故又称"三点会"◇嫌只取左偏,偏而不全,不吉祥,故又取右偏"共","共"有会合之义,因改称"三合会"。
三多 [相关解释]
1.指多福﹑多寿﹑多男子。祝颂之辞。语本《庄子.天地》"尧观乎华,华封人曰'嘻,圣人!请祝圣人,使圣人寿。'尧曰'辞'。'使圣人富。'尧曰'辞'。'使圣人多男子。'尧曰'辞'。" 2.指为文多看,多做,多商量。 3.指学者应当多读﹑多立论﹑多著述。 4.佛教用语。指多近善友,多闻法音,多修不净观。一说,指多供养佛,多事善友,多问法要。
三大礼 [相关解释]
1.唐制,天子亲享太清宫﹑太庙,合祭天地于南郊,谓之三大礼。杜甫有《进三大礼赋表》,分《朝献太清宫赋》﹑《朝享太庙赋》﹑《有事于南郊赋》。
三头六臂 [相关解释]
1.亦作"三头八臂"。 2.神道的形状。《法苑珠林》卷九"﹝修罗道者﹞体貌粗鄙﹐每怀瞋毒﹐棱层可畏﹐拥耸惊人﹐并出三头﹐重安八臂﹐跨山蹋﹐把日擎云。"《景德传灯录.善昭禅师》"三头六臂擎天地﹐忿怒那咤扑帝钟。"后以喻神通广大﹐本领出众。
三始 [相关解释]
1.三朝。指正月一日。 2.谓仪容端正,态度庄重,辞令逊顺。此三者为礼义之始,故称。 3.指第三个被贬官为始安太守的人。 4.汉有"七始"之乐,取十二律之七律拟天地人及四时之始。以黄钟为天始,林钟为地始,太簇为人始,因称"三始"。
三患 [相关解释]
1.指多子有多惧之患,富有多事之患,寿有多辱之患。《庄子·天地》"尧曰'多男子则多惧﹐富则多事﹐寿则多辱。是三者﹐非所以养德也﹐故辞。'封人曰'……千岁厌世﹐去而上仙﹐乘彼白云﹐至于帝乡。三患莫至,身常无殃﹐则何辱之有!'"宋苏轼《黄河》诗"帝假一源神禹迹,世流三患梗尧乡。"一说﹐指病﹑老﹑死三种祸患。 2.指君子所忧之三事不得闻﹑不得学﹑不能行。 3.指富贵所招致的三种祸害。
三本 [相关解释]
1.三个根本。礼的三本。指天地﹑先祖﹑君师。 2.三个根本。治国之三本。指德﹑功﹑能。 3.古时内府藏书,图籍各备正本﹑副本﹑贮本﹐合称三本。 4.三个本源。
三正 [相关解释]
1.夏正建寅,殷正建丑,周正建子,合称三正。《书.甘誓》"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陆德明释文引马融曰"建子﹑建丑﹑建寅,三正也。"一说指天﹑地﹑人之正道。孔传"怠惰弃废天地人之正道。"也称三统。 2.指夏﹑殷﹑周三代。 3.指中心朱色﹑次白﹑次苍的三色射靶。
三点会 [相关解释]
1.天地会的别名。
东明 [相关解释]
1.《初学记》卷十引《神异经》"东方东明山有宫,青石为墙,面一门,门有银榜,以青石碧镂,题云'天地长男之宫'"◇因以"东明"代指东宫。
两仪 [相关解释]
①指天地。《易·系辞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②指阴阳,男女淆乱两仪。
两间 [相关解释]
1.谓天地之间。指人间。
中和 [相关解释]
1.中庸之道的主要内涵。儒家认为能"致中和",则天地万物均能各得其所,达于和谐境界。 2.中正平和。 3.道教语。指元气。 4.化学﹑物理名词。(1)指相当量的酸和碱互相作用生成盐和水。(2)指抗毒素或抗毒血清跟毒素起作用,产生其他物质,使毒素的毒性消失。(3)指物体的正电量和负电量相等而不显带电现象的状态。
主静 [相关解释]
1.宋明理学家的道德修养方法。渊源于古代儒家(《礼记.乐记》"人生而静,天之性也。"),并参杂佛﹑道的寂静无为思想。"主静"一语首由周敦颐在其《太极图说》中提出"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立人极焉。"他用未有天地以前的"无极"原来是"静"的,来证明人的天性本来也是"静"的,由于后天染上了"欲",故须通过"无欲"工夫,以求达到"静"的境界("无欲故静")。以后它一直是理学的主要思想。
九德 [相关解释]
1.古谓贤人所具备的九种优良品格。九德内容,说法不一。《书.皋陶谟》"皋陶曰'都,亦行有九德,亦言其人有德,乃言曰载采采。'禹曰'何?'皐陶曰'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彰厥有常,吉哉!'"孔传"言人性行有九德以考察,真伪则可知。"《左传.昭公二十八年》"心能制义曰度,德正应和曰莫,照临四方曰明,勤施无私曰类,教诲不倦曰长,赏庆刑威曰君,慈和徧服曰顺,择善而从之曰比,经纬天地曰文。九德不愆,作事无悔。"《逸周书.常训》"九德忠﹑信﹑敬﹑刚﹑柔﹑和﹑固﹑贞﹑顺。
九素 [相关解释]
1.道教语。即先天九气。道教认为天地混沌之时为先天,有玄﹑元﹑始三气,三气又各化生三气,合成九气,为万物之源。素,本源。《太清玉册》谓,先天九气者始气生混混气苍,混气生洞洞气赤,洞气生皓皓气青;元气生昮昮气緑,昮气生景景气黄,景气生遁遁气白;玄气生融融气紫,融气生炎炎气碧,炎气生演演气黑。
九阳 [相关解释]
1.天地的边沿。 2.古代传说的日出处。 3.太阳。 4.道家以纯阳为九阳。 5.山名。
乱气 [相关解释]
1.谓人体中逆乱之气。 2.天地间阴阳之气错乱。 3.淫乱之气。
云壤 [相关解释]
1.天地。喻相距遥远。
云裘 [相关解释]
1.轻柔的皮衣。 2.云朵。 3.古时天子祭天地时须穿裘服﹐故用以借指天子。
亡机 [相关解释]
1.《庄子.天地》篇载,子贡出游,见一丈人抱瓮入井取水灌畦,功效甚微,建议他用机械抽水灌溉,丈人忿然作色说"吾闻之吾师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吾非不知,羞而不为也。"后称抱朴守真,不存巧诈之心为"亡机"。
交泰 [相关解释]
1.《易.泰》"天地交,泰。"王弼注"泰者,物大通之时也。"言天地之气融通,则万物各遂其生,故谓之泰◇以"交泰"指天地之气和祥,万物通泰。 2.指君臣之意互相沟通,上下同心。
交泰殿 [相关解释]
1.明清宫殿名。在干清宫后,坤宁宫前。以在两宫之间,取"天地交泰"之义,故名。清廷宝玺藏于此殿,今为故宫博物院的一部分。
交灵 [相关解释]
1.谓天地两种灵气交合。 2.谓魂魄交往。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相关解释]
1.旧时谓人不替自己打算,就会为天地所不容。
亿劫 [相关解释]
1.谓极长久的时间。佛经言天地的形成到毁灭为一劫。
伊箕 [相关解释]
1.伊尹和箕子的合称。伊尹,商汤的大臣,曾作《伊训》以教导太甲;箕子,纣王诸父,封于箕,因谏纣被囚,商灭后,作《洪范》向周武王陈述天地之大法。
休否 [相关解释]
1.谓止息否运。《易.否》"九五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系于苞桑。"陆德明音义"休,息也。"《后汉书.党锢传.李膺》"方今天地气闭,大人休否,智者见险,投以远害。"李贤注"休否,谓休废而否塞。"一说谓恐惧否运的来到。见高亨《周易大传今注.否》。 2.吉祥和凶险。
伤和 [相关解释]
1.谓伤害天地中和之气。 2.指违反为人的中和之道。
位版 [相关解释]
1.帝王郊祀天地祖宗时,用以书神位之版。
体元 [相关解释]
1.谓以天地之元气为本。
体元居正 [相关解释]
1.谓人君以天地之元气为本,常居正道以施政教。多指帝王即位。语出《春秋.隐公元年》"元年春王正月"。晋杜预注"隐公之始年﹐周王之正月也。凡人君即位﹐欲其体元以居正﹐故不言一年一月也。"孔颖达疏"元正实是始长之义﹐但因名以广之。元者﹐气之本也﹐善之长也。人君执大本﹐长庶物﹐欲其与元同体﹐故称元年。正者﹐直方之间语也。直其行﹐方其义﹐人君当执直心﹐杖大义﹐欲其常居正道﹐故月称正也。"
倚杵 [相关解释]
1.古代谶纬家言,谓若干年后天地将变得相近,立杵于地可倚于天。
像设 [相关解释]
1.《楚辞.招魂》"天地四方,多贼奸些,像设君室,静闲安些。"朱熹集注"像,盖楚俗,人死则设其形貌于室而祠之也。"蒋骥注"若今人写真之类,固有生而为之者,不必专指死后也。"后称所祠祀的人像或神佛供像为"像设"。
元二 [相关解释]
1.元年二年。 2.古代术数语。谓一元之中,有天地二厄,即阳九与百六◇因以指灾年,厄运。
元化 [相关解释]
1.造化;天地。
元气 [相关解释]
1.指天地未分前的混沌之气。 2.泛指宇宙自然之气。 3.指人的精神,精气。 4.指国家或社会团体得以生存发展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 5.中医学名词。人体的正气,与"邪气"相对。
元祀 [相关解释]
1.元年。 2.指大祭天地之礼。
元精 [相关解释]
1.天地的精气。 2.人体的精气。
元胎 [相关解释]
1.未有天地之先的混沌状态。 2.指孕育万物的大道。
八极 [相关解释]
八方极远的地方天地之间,九州八极。
公孙大娘 [相关解释]
唐代舞蹈艺人。善剑器舞。杜甫诗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六器 [相关解释]
1.祭享天地四方的六种玉器。 2.指六种乐器。
六宇 [相关解释]
1.谓天地四方。
六宗 [相关解释]
1.古所尊祀的六神。《书.舜典》"肆类于上帝﹐禋于六宗﹐望于山川﹐徧于群神。"六宗为何神﹐汉以来诸说不一(1)汉伏胜﹑马融谓天﹑地﹑春﹑夏﹑秋﹑冬。(2)汉欧阳﹑大小夏侯﹑王充谓位于天地四方之间﹐助阴阳变化者。(3)汉孔光﹑刘歆谓乾坤六子水﹑火﹑雷﹑风﹑山﹑泽。(4)汉贾逵谓天宗三日﹑月﹑星;地宗三河﹑海﹑岱。(5)汉郑玄谓星﹑辰﹑司中﹑司命﹑风师﹑雨师。(6)三国魏刘劭谓太极冲和之气﹐为六气之宗。(7)晋王肃等谓四时﹑寒暑﹑日﹑月﹑星﹑水旱。(8)晋张髦谓祖考三昭三穆。(9)晋司马彪谓天宗﹑地宗及四方之
六幕 [相关解释]
1.指天地四方。
六幽 [相关解释]
1.指天地四方。
六玉 [相关解释]
1.谓祭天地四方神所用的六种玉器。 2.六玉饰。
六玺 [相关解释]
1.秦汉皇帝除传国玺之外﹐尚有六玺﹐皆白玉制﹐螭虎纽﹐用武都紫泥封一﹐皇帝行玺﹐用于封国;二﹐皇帝之玺﹐用于赐诸王侯;三﹐皇帝信玺﹐用于发兵;四﹐天子行玺﹐用于召大臣;五﹐天子之玺﹐用于策封外国君主;六﹐天子信玺﹐用于祭天地鬼神。其后﹐自晋至隋﹐用制屡变而其名不改。唐又增神玺﹑受命玺﹐为八玺;武则天时改诸玺曰宝。参阅《后汉书.武帝纪上》"丙午﹐赤眉君臣面缚奉高皇帝玺绶"李贤注引汉蔡邕《独断》﹑《宋书.礼志五》。
六相 [相关解释]
1.传说辅佐黄帝的六臣蚩尤﹑大常﹑奢龙﹑祝融﹑大封﹑后土﹐分掌天地四方。 2.佛教语。指总相﹑别相﹑同相﹑异相﹑成相﹑坏相。见《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卷四。
六采 [相关解释]
1.谓天地四方之色﹐即青﹑白﹑赤﹑黑﹑玄﹑黄六色。
册祝 [相关解释]
1.把告神之言写在册书上,读以祝告神。亦指写在册书上的祭告天地宗庙的祝词或写有祝词的册书。
冥昧 [相关解释]
1.指天地未形成时的混沌状态。 2.幽暗。 3.犹蒙昧。 4.犹冥默,沉默。 5.指死亡。 6.指神灵。
冥钧 [相关解释]
1.犹造化。指天地,大自然。
凝津 [相关解释]
1.指平静的河水。 2.旧谓天地精灵之气相合而凝成津液。
刘永福(1837-1917) [相关解释]
清末将领。广东钦州(今属广西)人。曾参加天地会起义,在广西云南边境组织黑旗军◇受越南约请,领兵赴越抗法。中法战争中受清政府改编,屡败法军。甲午战争时任帮办台湾防务,抗击侵台日军,后退回广东。辛亥革命后,曾任广东民团总长,不久辞职。
十纪 [相关解释]
1.古代传说,自天地开辟,人皇以来,至春秋鲁哀公十四年,共二百七十六万年,分为十纪九头﹑五龙﹑摄提﹑合雒﹑连通﹑序命﹑循蜚﹑因提﹑禅通﹑疏讫。见《广雅.释天》。司马贞补《史记.三皇本纪》引《春秋纬》,谓十纪为三百二十七万六千年,"循蜚"作"修飞"﹑"因提"作"回提"﹑"疏讫"作"流讫",其余名目相同。 2.十代,十世。 3.指一百二十年。
千金字 [相关解释]
1.千金一字,形容文字价值极高。语本《史记.吕不韦列传》"吕不韦乃使其客人人着所闻,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余万言。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号曰《吕氏春秋》。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华封三祝 [相关解释]
1.《庄子.天地》"尧观乎华,华封人曰'嘻,圣人。请祝圣人,使圣人寿。'尧曰'辞。''使圣人富。'尧曰'辞。''使圣人多男子。'尧曰'辞。'封人曰'寿﹑富﹑多男子,人之所欲也,女独不欲,何邪?'尧曰'多男子则多惧,富则多事,寿则多辱。是三者非所以养德也,故辞。'"成玄英疏"华,地名也,今华州也。封人者,谓华地守封疆之人也。"后因以"华封三祝"为祝颂之辞。
博夜 [相关解释]
1.长夜,整夜。《管子.侈靡》"圣人者,省诸本而游诸乐,大昏也,博夜也。"康有为《叙》"大昏也,博夜也,冥冥汶汶,雾雾氛氛,重重锢昏,皎日坠渊……然卒不闻孔子天地之全,太平之治,大同之乐,悲夫!"一说"博夜"即"博弈"。见《管子集校》郭沫若案。
受厘 [相关解释]
1.汉制祭天地五畤,皇帝派人祭祀或郡国祭祀后,皆以祭馀之肉归致皇帝,以雰剈叫受厘。"厘"即"胙",祭馀之肉。《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孝文帝方受厘,坐宣室。"裴髎集解引如淳曰"汉唯祭天地五畤,皇帝不自行,祠还致福。"司马贞索隐引应劭云"厘,祭余肉也。"《汉书.贾谊传》颜师古注则以"厘"为"禧"之借字,言受神之福,与此说异。
受祉 [相关解释]
1.接受天地神明的降福。
受祚 [相关解释]
1.接受天地神明的降福。
受福 [相关解释]
1.接受天地神明的降福。
叶名琛(1807-1859) [相关解释]
清末官员〓北汉阳人。1848年任广东巡抚,曾拒阻英人入广州城◇升任两广总督兼通商大臣,镇压广东天地会起义。第二次鸦片战争时,英法联军进攻广州,他不务战守,致城陷被俘押往印度◇病死。
吃诟 [相关解释]
1.古代传说中的大力士。《庄子.天地》"黄帝游乎赤水之北,登乎昆仑之丘而南望,还归,遗其玄珠……使吃诟索之而不得也。"陆德明释文"吃,口懈反。诟,口豆反。司马云'吃诟,多力也。'"唐贾餸《百步穿杨叶赋》"克中之时,吃诟不能以施力。"一说善言力诤者。成玄英疏"吃诟﹐言辨也。"
合祛 [相关解释]
1.开闭。《汉书.儿宽传》"以为封禅告成,合祛于天地神祇,祇戒精专以接神明。"颜师古注引李奇曰"祛,开散;合,闭也。开闭于天地也。"一说犹合举。王先谦补注"李训祛为闭,义本《广雅》,然于文为不辞。《文选.舞赋》注,《后汉.班彪传》注,并云祛,举也,是祛有举义。宗祀天地,荐礼百神,是为合举于天地神祇也。"
同气相求 [相关解释]
1.《易.干》"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孔颖达疏"'同气相求'者,若天欲雨,而础柱润是也……言天地之间,共相感应,各从其气类。"后以比喻志趣相同或气质相类者互相吸引﹑聚合。
名母 [相关解释]
1.谓直呼母名。《战国策.魏策三》"宋人有学者,三年反而名其母。其母曰'子学三年反,而名我者何也?'其子曰'吾所贤者无过尧舜,尧舜名;吾所大者无大天地,天地名。今母贤不过尧舜,母大不过天地,是以名母也。'"后用为谬妄的典实。
否剥 [相关解释]
1.《易》的两个卦名。"否"为天地不交;"剥"为阴盛阳衰◇多以指时运乖舛。
否泰 [相关解释]
本为《周易》里两个卦名。天地交而万物通,叫泰”;天地不交万物不通,叫否”。用以指世道盛衰、人事通塞、运气好坏等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
否泰(pǐ-) [相关解释]
本为《周易》里两个卦名。天地交而万物通,叫泰”;天地不交万物不通,叫否”。用以指世道盛衰、人事通塞、运气好坏等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
吸气 [相关解释]
1.道家谓吸食天地之精气。
吸风 [相关解释]
1.道家辟谷养生之术。谓吸食天地之精气。参见"吸气"。 2.犹言吸西北风。比喻挨饿;没东西可吃。
周天 [相关解释]
1.谓绕天球大圆一周。天文学上以天球大圆三百六十度为周天。 2.指一定时间的循环。十二年。系岁星运行一周天需要的时间。 3.指一定时间的循环。一个甲子,即六十年。因甲子六十年循环一次。 4.满天;整个天地间。
呵壁 [相关解释]
1.汉王逸《序》"屈原放逐,仿徨山泽。见楚有先王之庙及公卿祠堂,图画天地山川神灵,琦玮僪佹,及古贤圣怪物行事,因书其壁,呵而问之,以渫愤懑。"后因以"呵壁"为失意者发泄胸中愤懑之典实。
和冲 [相关解释]
1.谦和淡泊。 2.古指天地气合以生万物的和气。
哀祭 [相关解释]
1.文体的一种。包括哀吊文与祭祀文。诔文﹑挽文﹑吊文﹑哀词等为伤逝之词;祭天地﹑山川﹑社稷﹑宗庙﹑死者等为祭祀之词。
四脚拉叉 [相关解释]
1.形容仰面朝天地躺着。
圆方 [相关解释]
1.古代盛菜肴的器具。 2.古人认为天圆地方,因以"圆方"代称天地。语出《淮南子.本经训》"戴圆履方,抱表怀绳。" 3.谓随物赋形,或方或圆。
圜丘 [相关解释]
1.古代帝王冬至祭天的地方◇亦用以祭天地。
圜方 [相关解释]
1.圆与方。方圆。 2.古谓天圆而地方,故以"圜方"指天地。
圣神文武 [相关解释]
1.《书.大禹谟》"帝德广运﹐乃圣乃神﹐乃武乃文。"孔传"圣﹐无所不通;神﹐妙无方;文﹐经天地;武﹐定祸乱。"后以"圣神文武"为称颂帝王或杰出人物之词。
地久天长 [相关解释]
也作天长地久”。像天地一样长远。形容时间极长久。
地炉 [相关解释]
1.亦作"地炉"。 2.《庄子.大宗师》"今一以天地为大炉,以造化为大冶,恶乎往而不可哉!"后因以"地炉"为大地陶冶万物的神炉。 3.就地挖砌的火炉。 4.火炕。又称地炕。
坤策 [相关解释]
1.推演坤卦六爻所得的策数。《周易》用九,用六。《坤》用老阴六,故每爻六揲,每揲四策,六爻共得一百四十四策∠"干策"共为三百六十策,大致相当于天地循环一年之数。亦指任一阴爻的策数。策,用于《易》筮的竹签或蓍草。
垓埏 [相关解释]
1.天地的边际。指极远的地区。语出汉司马相如《封禅文》"上畅九垓,下溯八埏。"
大演数 [相关解释]
1.《易.系辞下》"大衍之数五十。"韩康伯注引王弼曰"演天地之数所赖者五十也。"后以"大演数"指天文历算之术。
大衍 [相关解释]
1.《易.系辞上》"大衍之数五十。"韩康伯注引王弼曰"演天地之数﹐所赖者五十也。"孔颖达疏引京房云"五十者谓十日﹑十二辰﹑二十八宿也。"后以大衍为五十的代称。 2.广大的沼泽地。 3.历法名。详"大衍历"。
天和 [相关解释]
1.谓自然和顺之理;天地之和气。 2.谓人体之元气。 3.天气和暖。
天地 [相关解释]
1.天和地。指自然界或社会。 2.犹天下。 3.指天地神灵。 4.犹境界﹐境地。
天地主 [相关解释]
1.指皇帝。
天地会 [相关解释]
清代民间秘密结社之一。以拜天为父,拜地为母”得名。以反清复明”为宗旨,因明太祖年号洪武,故对内称洪门”。约创立于1674年。有小刀会、红钱会、哥老会等支派。会员多为农民、手工业工人和游民。曾在各地多次发动反清武装起义◇常为反动势力所利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