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3 查到相关士庶的内容。
带有士庶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中阶 [相关解释]
1.指明堂前居中的台阶。 2.指"泰阶"居中的一级。《汉书.东方朔传》"愿陈《泰阶六符》"颜师古注引汉应劭曰"《黄帝泰阶六符经》曰泰阶者﹐天之三阶也。上阶为天子﹐中阶为诸侯公卿大夫﹐下阶为士庶人。"后因以称诸侯之国或郡守之地。
六符 [相关解释]
1.谓三台六星的符验。《汉书.东方朔传》"愿陈《泰阶六符》﹐以观天变﹐不可不省。"颜师古注"孟康曰'泰阶﹐三台也。每台二星﹐凡六星。符﹐六星之符验也。'应劭曰'《黄帝泰阶六符经》曰泰阶者﹐天之三阶也。上阶为天子﹐中阶为诸侯公卿大夫﹐下阶为士庶人。'"后用为称颂朝廷或辅臣之词。
台符 [相关解释]
1.《汉书.东方朔传》"愿陈《泰阶六符》"唐颜师古注"孟康曰'泰阶,三台也。每台二星,凡六星。符,六星之符验也。'应劭曰'泰阶者,天之三阶也。上阶为天子,中阶为诸侯公卿,下阶为士庶人。'"因以"台符"喻指宰相之职权如中阶,有承上启下之功用。
士庶 [相关解释]
1.士人和普通百姓。亦泛指人民﹑百姓。 2.士族和庶族。
士民 [相关解释]
1.古代四民之一。泛指士大夫阶层和普通读书人。 2.士大夫和普通百姓的并称。犹言士庶。 3.泛指人民﹑百姓。 4.犹言军民。
焚券 [相关解释]
1.指烧毁债券买得人心的典故。战国齐冯谖为孟尝君往薛地收债,临行前问"责收毕,以何市而反?"孟尝君曰"视吾家所寡有者。"于是冯谖矫命以债赐百姓,尽烧其券,民称万岁。见《战国策.齐策四》。 2.南朝宋顾绰私财甚丰,乡里士庶多负其债。父觊之设谋,焚烧文券,并宣语远近"负三鄌债,皆不须还。"见《宋书.顾觊之传》。 3.唐宋清售药债券堆积如山,岁终,度不能报,辄焚券,终不复言,积四十年,所焚券者百数十人。见唐柳宗元《宋清传》。 4.后汉常思献宋地丝息十万两债券,太祖即焚其券,诏悉蠲除之。见《新五代史.杂传十
秩叙 [相关解释]
1.谓依班次受禄。《周礼.天官.宫伯》﹕"掌其政令﹐行其秩叙﹐作其徒役之事。"贾公彦疏﹕"秩﹐谓依班次受禄﹔叙者﹐才蓺高下为次第。"一说﹐秩叙谓士庶子更番宿卫之次第。一月之次谓之秩﹐一岁之次谓之叙。见王引之《经义述闻》卷八。 2.正常的次序。 3.犹秩序﹐次第。
经童 [相关解释]
1.金有经童科,其制,凡士庶子年十三以下,能诵二大经﹑三小经,又诵《论语》﹑诸子及五千字以上,府试十五题通十三以上,会试每场十五题,三场共通四十一以上,为中选。见《金史.选举志一》。
置社 [相关解释]
1.古时大夫﹑士庶共同设置的供奉社神之所。
血战 [相关解释]
指伤亡众多的战斗双方面临一场血战。也指进行非常激烈的战斗中原士庶,与贼血战。
衡馆 [相关解释]
1.衡门的屋舍。言其简陋。借指士庶或隐者居住之处。
衣冠南渡 [相关解释]
1.西晋末,晋元帝渡江,建都建业(今江苏南京),中原士族相随南逃,史称"衣冠南渡"。唐刘知几《史通.邑里》"异哉,晋氏之有天下也!自雒阳荡覆,衣冠南渡,江左侨立州县,不存桑梓。"后用以借指唐"安史之乱"后,中原士庶避乱南奔之事。 2.指北宋末,宋高宗渡江,建都临安(今浙江杭州),中原士庶南迁之事。
鼓吹乐 [相关解释]
1.古乐的一种。用鼓﹑钲﹑箫﹑笳等乐器合奏。源于北方少数民族『初边军用之,后渐用于朝廷。当时鼓吹乐被认为是很隆重的音乐,万人将军方可备置。魏晋以后,牙门督将五校均得用之,明以后士庶吉凶之礼及迎神赛会亦均用之。历代鼓吹乐多有歌辞配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