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60 查到相关地处的内容。
带有地处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上海市 [相关解释]
别称沪”、申”。中央直辖市。在中国东部、长江口南岸,濒东海。面积6341平方千米。人口1301万(1995年)。城市人口居全国首位。1927年设市。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势低平,河网稠密,黄浦江流贯市区。亚热带湿润区,四季分明。中国最大的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也是国际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之一。浦东新区为开发区。文教科技基础雄厚。有豫园、龙华寺、中共一大会址等名胜古迹。
东吴 [相关解释]
1.指三国时吴国。因其地处江东,故名。 2.泛指古吴地。大约相当于现在江苏﹑浙江两省东部地区。
东齐 [相关解释]
1.指周朝时齐国。因地处周之东,故称。
中州 [相关解释]
1.古豫州(今河南省一带)地处九州之中,称为中州。 2.指中原地区。 3.归属中土的州郡。 4.中等州郡。
中途岛 [相关解释]
太平洋北部的珊瑚小岛。由环礁围成湖,是天然良港。因地处太平洋东、西两岸的中途,故名。战略地位重要。美国海军在此建有航空和潜艇基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和日本曾在这里激战。
临儿国 [相关解释]
1.[梵lumbinī]佛教圣地。相传释迦牟尼诞生于此﹐地处古印度拘利和迦毗罗卫之间﹐乃善觉王(suprabuddha)为其夫人建造的一个花园。故址在今尼泊尔南部。中国高僧法显和玄奘均曾到此。名见《三国志·魏志·乌丸鲜卑东夷传》裴松之注引三国魏鱼豢《魏略·西戎传》。晋法显《佛国记》作论民﹐南朝梁僧佑《释迦谱》卷一作蓝毗尼﹐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劫比罗伐窣堵国》作腊伐尼﹐亦译作岚毗尼﹑龙弥尼﹑林微尼等。
乌拉圭 [相关解释]
南美洲东南部国家。临大西洋。面积17.62万平方千米。人口320万(1993年)。首都蒙得维的亚。大部分为丘陵、平原。地处亚热带,气候湿润。畜牧业发达,肉类、羊毛和皮革为主要出口商品。
乡僻 [相关解释]
1.乡村。因其地处偏僻,故云。
伊川先生 [相关解释]
1.宋理学家邵雍的别号。雍字尧夫。 2.宋理学家程颐的别号。颐字正叔,宅于河南嵩县东北耙耧山下,地处伊川,故称。
僻陋 [相关解释]
1.谓地处僻远,风俗粗野。 2.偏僻简陋。 3.谓性情偏执,见识浅陋。
内蒙古自治区 [相关解释]
简称内蒙古”。在中国北部,面积1183万平方千米。人口22372万(1995年)。除汉族外,蒙古族居多。1947年建立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其他重要城市有包头等。地处内蒙古高原,阴山以南黄河沿岸和大兴安岭以东为平原。处中温带,自东往西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和干旱区。中国主要牧区。农产中甜菜产量居全国前列。中国重要的煤炭能源基地,钢铁工业亦发达,稀土储量世界第一。大兴安岭盛产木材。
南交 [相关解释]
1.指交趾。古地区名,泛指五岭以南。因地处南方,故称。《书.尧典》"申命羲叔,宅南交。"蔡沈传"南交﹐南方交趾之地。"孙星衍疏引《墨子.节用篇》"昔者尧治天下,南抚交趾,北降幽都。"一说谓太阳由北向南转移之处。见《书.尧典》"宅南交"孔传。
南北对话 [相关解释]
指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就经济合作问题举行的会议。由于发展中国家多地处南半球,习称南方”;发达国家多地处北半球,习称北方”,这两类国家就经济问题的对话,被称为南北对话”。
南南合作 [相关解释]
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因发展中国家大多地处南半球,故称。20世纪60年代形成的不结盟运动以及七十七国集团”的成立,标志着南南合作”的开始。目的是为了打破发达国家对世界经济的控制和垄断,进而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
南诏 [相关解释]
古国名。唐代以乌蛮为主体,包括白蛮等族在今云南建立的奴隶制国家。原为六诏之一,因地处五诏之南得名。公元738年,皮逻阁得到唐朝支持统一六诏。全盛时辖滇、川南、黔西。多民族杂居。通用汉文,采用官制,流行佛教。902年覆灭。
危地马拉 [相关解释]
北美洲国家。在中美洲地区太平洋沿岸。面积1089万平方千米。人口1032万(1994年)。首都危地马拉。以山地高原为主。多火山地震。地处热带地区。农业国。出口咖啡、棉花、蔗糖和香蕉。糖胶、树胶产量居世界前列。
发展中国家 [相关解释]
一般指地处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第三世界国家。这些国家由于历史上长期遭受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剥削和奴役,独立后经济基础较差,正处于发展中。
合从 [相关解释]
1.亦作"合纵"。 2.谓连接直行。 3.指战国时,苏秦游说六国诸侯联合拒秦。秦在西方,六国地处南北,故称合从。 4.泛指联合。
喀麦隆 [相关解释]
中非国家。临几内亚湾。面积4750万平方千米。人口1300万(1994年)。首都雅温得。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处热带,沿和南部终年多雨,中部干湿季分明,北部为半干旱区。盛产可可(产量居世界前列)、咖啡和木材。炼铝和铝加工业较重要。
喻皓 [相关解释]
又称预浩”、俞皓”、喻浩”。北宋初建筑师。浙东人。曾任杭州都料匠。善长营造,尤其善于造塔。在建造河南开封开宝寺灵感塔时考虑到开封地处平原,多西北风,使塔身略向西北倾斜,以抵抗主要风力。著有《木经》三卷,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建筑专著,已佚。
困处 [相关解释]
1.困难处境。 2.指困难地处于。
土国 [相关解释]
1.地处平原的国家。 2.谓于国都服筑城等劳役。土,土功;国,国都。
地处 [相关解释]
1.地方。
地方分权 [相关解释]
中央集权”的对称。单一制国家的一种类型。在中央政权统一领导下,按照全国统一的法律,地方居民自主地组织地方公共机关,自主地处理本地区事务。以英国为典型。
地禁 [相关解释]
1.兵家语。谓防区内禁止随意通行。 2.谓地处禁中。禁,指宫禁。
坦桑尼亚 [相关解释]
东非国家。临印度洋。面积9451万平方千米。人口2810万(1995年)。首都达累斯萨拉姆。境内以高原为主,东非大裂谷纵贯。有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地处热带,干湿季分明。农业为经济主导部门,主要出口咖啡、棉花、剑麻等农产品。
埃塞俄比亚 [相关解释]
东非内陆国。面积约10993万平方千米。人口5490万(1995年)。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大部分地区为号称非洲屋脊”的埃塞俄比亚高原,海拔2500米以上。地处热带,气温垂直变化明显。农牧业为经济重要部门。是世界咖啡的原产地和重要生产国。主要出口咖啡。
塞内加尔 [相关解释]
西非国家。临大西洋。面积1962万平方千米。人口790万(1993年)。首都达喀尔。大部分为平原。地处热带,雨、旱两季分明。世界主要的花生及其制品出口国。磷酸盐开采、渔业和旅游业都较重要。
天津市 [相关解释]
简称津”。中央直辖市。在中国东部偏北。面积113万平方千米。人口8985万(1995年)。1928年设市。地处渤海西岸,河五大支流汇合处。全境除北端外,都在华北平原。中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工业以机械、轻纺和化学为主。华北地区的陆海联运枢纽。天津港为中国主要外贸港口之一,首都北京的海上门户。有盘山、独乐寺等名胜古迹。
太原市 [相关解释]
山西省省会。在省境中部、汾河沿岸,同蒲、石太、太焦、太古岚等铁路在此相交。古名晋阳、并州。地处太原盆地中心。1927年设市。人口2135万(1995年)。附近富煤、铁等资源,有著名的太原钢铁厂。为全国能源重化工基地之一。名胜古迹有晋祠、大佛寺、纯阳宫、豫让桥、天龙山石窟等。高等学校有山西大学等。
山东半岛 [相关解释]
中国三大半岛之一。在山东省东部。突出在黄和渤海间。地处胶莱河以东,又称胶东半岛。地形以丘陵为主,南部有崂山。岸曲折,多港湾。青岛、威海、烟台为著名良港。
市令 [相关解释]
1.古官名。掌管市场。战国时楚国有市令之官。见《史记。循吏列传》『于长安东﹑西两市各置市令一人,属京兆尹。见《汉书.百官公卿表序》﹑《食货志下》。南北朝亦各有市令。见《魏书.李裔传》﹑《南齐书.东昏侯纪》。唐时各都督府﹑州及三千户以上的县皆置市令,不满三千户的县,若地处要路而交易繁盛者,亦听依三千户法置之。见《新唐书.百官志四》﹑宋王溥《唐会要.市》。 2.司市官颁布的教令。
平刑 [相关解释]
1.公平地处理案件;断案。
条处 [相关解释]
1.有条理地处置。
松原市 [相关解释]
在吉林省西北部,邻接黑龙江省,北、西、南三面为松花江环绕。因地处松嫩平原,故名松原。1987年设扶余市,1992年改松原市。人口113万(1993年)。盛产石油,境内有著名的扶余油田(松原油田)。
洛口仓 [相关解释]
1.古粮仓名。又名兴洛仓。隋大业二年(公元606年)筑。故址在今河南省巩县东南。因地处旧洛水入黄河处而得名。周围二十余里,穿窖三千,每窖可容粮食八千石。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瓦岗农民起义军攻克此仓,并增筑洛口城,周围四十里。唐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复置洛口仓于此。
津门 [相关解释]
1.在渡口设置的关门。 2.东汉首都洛阳有十二门,南面西头门称津门,一名津阳门。 3.津门亭的省称。 4.天津市的别称。明永乐二年(1404年)筑天津城,因地处畿辅门户,故名"津门"。
海南省 [相关解释]
别称琼”。在中国最南部。省境由海南岛及散布在南海的西沙、中沙、南沙三群岛组成,面积339万平方千米,是中国面积最小的省区。人口702万(1995年)。有黎、苗等少数民族。1988年建省。省会海口。主岛中南部是以五指山为主的山地,北部为平原。地处热带,降水多。中国最大的热带作物基地。产优质铁矿,近海富天然气。现已开放为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
瀍洛 [相关解释]
1.瀍水和洛水的并称。洛阳为东周﹑东汉﹑魏﹑晋等朝都城(今河南省洛阳市,地处瀍水两岸﹑洛水之北)。故多以二水连称谓其地。
痛决 [相关解释]
1.犹痛打。谓狠狠地处以杖刑。
瞻对 [相关解释]
1.朝见奏对。 2.旧土司名。有上﹑中﹑下之分,称三瞻。上瞻对茹长官司,下瞻对安抚司,均清雍正六年(1728年)置;中瞻对长官司,乾隆十年(1745年)置。在今四川新龙一带,地处雅砻江上游。宣统三年(1911年)置瞻对设治委员,辛亥革命后改为怀柔县,不久改瞻化县,1952年又改新龙县。
篱根 [相关解释]
1.竹篱近地处。
缓冲国 [相关解释]
地处于两个敌对国家或集团之间的,不介入双方冲突的国家。因这些国家对冲突双方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而得名。
衢国 [相关解释]
1.指地处冲要的国家。
襄樊市 [相关解释]
在湖北省西北部、汉江中游,汉丹、焦枝、襄渝三铁路交会境内。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地处南襄隘道”门户,向为鄂北及豫、陕两省南部的交通重镇和经济中心。1949年始设市。人口6 3.2万(1995年)。名胜古迹有襄阳城、夫人城、米公祠、习家池等。
西帝 [相关解释]
1.古时指地处西方的帝王。 2.古代称秋天的神。
西秦 [相关解释]
1.指秦国。以其地处西方﹐故称。 2.指关中陕西一带秦之旧地。 3.晋时十六国之一。淝水之战后﹐陕西鲜卑族乞伏国仁据枹罕称大单于;弟干归据金城﹐称秦王﹐史称"西秦"。在今甘肃西南部。431年为夏所灭。 4.琴曲名。
西藏自治区 [相关解释]
简称藏”。在中国西南部。面积12284万平方千米。人口约235万(1995年),是中国人口最少的省级行政区。居民以藏族为主体。1965年建立自治区。首府拉萨。地处青藏高原,海拔一般在4000米以上,气候高寒。雅鲁藏布江横贯南部∮谷地区水热条件较好。水能、太阳能充沛,地热能居全国首位。中国主要牧区,盛产绵羊,牦牛为特有牲畜。藏东南是重要林区。经济以农牧业为主。主要作物有青稞、小麦等。
见机行事 [相关解释]
1.谓看清适当时机灵活地处理事情。
识变从宜 [相关解释]
1.谓认识事物的变化﹐灵活地处理问题。
豫州 [相关解释]
1.古九州之一。 2.汉以来所设置的州名。初为汉武帝所置十三刺史部之一。辖境约当今淮河以北﹑伏牛山以东豫东﹑皖北地。东汉治所在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三国魏以后屡有移徙,辖境亦伸缩不常。东晋﹑南朝时治所最北在悬瓠城(今河南汝南),最南在邾城(今湖北黄冈西北)。辖境最大时相当今江苏﹑安徽长江以西,安徽省望江县以北的淮河南北地区。经常只辖有今安徽淮河以南部分地区。北魏治所在悬瓠城。隋大业初因改洛州为豫州(后即改河南郡),乃先后改此为溱州﹑蔡州。地处中原冲要,为东晋﹑南北朝时战争重地。
贝宁 [相关解释]
西非国家。临几内亚湾。曾名达荷美。面积1126万平方千米。人口540万(1995年)。首都波多诺伏。国土南北狭长,沿海为平原,中部、北部为高原。地处热带。农业国。棕榈油和棕榈仁产量居非洲前列。
边韩 [相关解释]
1.韩为汉末北方少数民族,因其地处边远,故称。
阿克莫拉 [相关解释]
哈萨克斯坦首都。人口约30万(1996年)。1994年议会通过将首都从阿拉木图迁至阿克莫拉的决议,1997年10月起正式成为新首都。铁路枢纽,哈萨克纵贯铁路和南西伯利亚铁路在此交会。地处北部工矿区中心,有农业机械、食品等工业。文化教育事业较发达。
陋氓 [相关解释]
1.谓地处偏远无知无识的人。
随州市 [相关解释]
在湖北省北部、乃上游,汉丹铁路经过境内。地处桐柏山和大洪山间。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1979年设市。人口159万(1995年)。名胜古迹有擂鼓墩战国墓、状元塔、冷皮垭遗址等。
霸上 [相关解释]
1.古地名。因地处灞水西高原上得名﹐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为古代咸阳长安(今西安市)附近军事要地。
青堂城 [相关解释]
1.即青唐城。古城名。故址在今青海省西宁市。原名鄯州。地处青海东部﹐北宋时﹐吐蕃支系唃厮啰部强盛﹐首领唃厮啰于景佑元年在此称主建都﹐更名青唐城。
马里 [相关解释]
西非内陆国。面积12402万平方千米。人口1044万(1994年)。首都巴马科。地处撒哈拉沙漠南缘,中部和北部为半沙漠和沙漠,南为热带草原。经济以农牧业为主,主要出口棉花、花生和牲畜。
黑狱 [相关解释]
1.地处幽深﹑关押重犯的监狱。 2.冤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