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 查到相关四学的内容。
带有四学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北学
[相关解释]
1.指周代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之一。相传夏﹑商﹑周三代的最高学府内分东西南北四学和太学。 2.指南北朝时北朝的经学。
1.指周代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之一。相传夏﹑商﹑周三代的最高学府内分东西南北四学和太学。 2.指南北朝时北朝的经学。
南学
[相关解释]
1.周代五学之一。周有东﹑南﹑西﹑北四学,并太学称五学。 2.南朝宋何尚之于南郭外立学聚生徒,称为南学。 3.南北朝时南朝的经学。南朝经师,发展魏晋学风,除《诗》﹑《三礼》采用郑玄笺注外,《周易》用三国魏王弼注,《尚书》用伪孔安国传,《左传》用晋杜预注。讲经兼采众说,也取玄学,不拘家法,随意发挥。又受佛教影响,所作义疏比经注更为详尽。 4.清初黄宗羲开塾讲肄,时人称为南学。 5.清代雍正九年,将毗连国子监街南的官房作为学舍,令助教等官及肄业生居住,称为"南学"。
1.周代五学之一。周有东﹑南﹑西﹑北四学,并太学称五学。 2.南朝宋何尚之于南郭外立学聚生徒,称为南学。 3.南北朝时南朝的经学。南朝经师,发展魏晋学风,除《诗》﹑《三礼》采用郑玄笺注外,《周易》用三国魏王弼注,《尚书》用伪孔安国传,《左传》用晋杜预注。讲经兼采众说,也取玄学,不拘家法,随意发挥。又受佛教影响,所作义疏比经注更为详尽。 4.清初黄宗羲开塾讲肄,时人称为南学。 5.清代雍正九年,将毗连国子监街南的官房作为学舍,令助教等官及肄业生居住,称为"南学"。
四学
[相关解释]
1.指周分设于四郊的学校。《礼记.祭义》"天子设四学。"郑玄注"四学,谓周四郊之虞庠也。"一说指周﹑殷﹑夏﹑虞四代之学。孔颖达疏"天子设四学者,谓设四代之学,周学也,殷学也,夏学也,虞学也。" 2.指南朝宋设立的儒﹑玄(道)﹑史﹑文四学馆。
1.指周分设于四郊的学校。《礼记.祭义》"天子设四学。"郑玄注"四学,谓周四郊之虞庠也。"一说指周﹑殷﹑夏﹑虞四代之学。孔颖达疏"天子设四学者,谓设四代之学,周学也,殷学也,夏学也,虞学也。" 2.指南朝宋设立的儒﹑玄(道)﹑史﹑文四学馆。
四学士
[相关解释]
1.指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四人。
1.指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四人。
总明观
[相关解释]
1.南朝宋时的官署名,总管儒﹑玄﹑文﹑史四学。
1.南朝宋时的官署名,总管儒﹑玄﹑文﹑史四学。
晁补之(1053-1110)
[相关解释]
北宋文学家。字无咎,济州巨野(今属山东)人。元丰年间进士。历任著作佐郎、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兼国史编修。为苏门四学士”之一。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编》。
北宋文学家。字无咎,济州巨野(今属山东)人。元丰年间进士。历任著作佐郎、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兼国史编修。为苏门四学士”之一。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编》。
格致
[相关解释]
〈书〉‘格物致知’的略语。清朝末年西四学的人用它做物理、化学等科学的总称。
〈书〉‘格物致知’的略语。清朝末年西四学的人用它做物理、化学等科学的总称。
苏门六君子
[相关解释]
1.指北宋文学家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陈师道﹑李廳六人。他们常与苏轼交游,或为苏轼所荐拔,故称。前四人也称"苏门四学士"。
1.指北宋文学家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陈师道﹑李廳六人。他们常与苏轼交游,或为苏轼所荐拔,故称。前四人也称"苏门四学士"。
苏门四友
[相关解释]
1.见"苏门四学士"。
1.见"苏门四学士"。
苏门四子
[相关解释]
1.见"苏门四学士"。
1.见"苏门四学士"。
苏门四学士
[相关解释]
指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耒。四人都游学于苏轼门下。黄庭坚诗歌、书法与苏轼齐名;秦观以词闻名。
指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耒。四人都游学于苏轼门下。黄庭坚诗歌、书法与苏轼齐名;秦观以词闻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