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36 查到相关善行的内容。
带有善行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一介之善
[相关解释]
1.微小的善行。
1.微小的善行。
一善
[相关解释]
1.一种善行;一种美德。
1.一种善行;一种美德。
一夏
[相关解释]
1.一个夏季。 2.僧徒以四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为静修之期,谓之一夏。佛经中称为安居。见《翻译名义集.众善行法安居》。
1.一个夏季。 2.僧徒以四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为静修之期,谓之一夏。佛经中称为安居。见《翻译名义集.众善行法安居》。
仪羽
[相关解释]
1.仪禽。凤凰的别称。 2.比喻美德善行可为人表率。语本《易.渐》"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孔颖达疏"其羽可用为物之仪表,可贵可法也。"
1.仪禽。凤凰的别称。 2.比喻美德善行可为人表率。语本《易.渐》"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孔颖达疏"其羽可用为物之仪表,可贵可法也。"
僧自恣日
[相关解释]
1.佛教以农历七月十五日为"僧自恣日"。此日僧众举罪悔过,无忌无隐,故称。也称佛欢喜日。参阅《翻译名义集.众善行法》。
1.佛教以农历七月十五日为"僧自恣日"。此日僧众举罪悔过,无忌无隐,故称。也称佛欢喜日。参阅《翻译名义集.众善行法》。
劝善惩恶
[相关解释]
1.《左传.成公十四年》"惩恶而劝善,非圣人谁能修之?"后以"劝善惩恶"指奖勉劝励有善行的人,惩戒有恶行的人。
1.《左传.成公十四年》"惩恶而劝善,非圣人谁能修之?"后以"劝善惩恶"指奖勉劝励有善行的人,惩戒有恶行的人。
善举
[相关解释]
①良策;好办法剿匪苦无善举。②慈善行为共襄善举|凤喜出非望,将银遍馈亲邻,悉充善举。
①良策;好办法剿匪苦无善举。②慈善行为共襄善举|凤喜出非望,将银遍馈亲邻,悉充善举。
善庆
[相关解释]
1.谓善行多福。语本《易.坤》"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1.谓善行多福。语本《易.坤》"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善端
[相关解释]
1.善言善行的端始。
1.善言善行的端始。
善行
[相关解释]
1.美好的品行;美好的行为。 2.善于行路。 3.慈善的举动。
1.美好的品行;美好的行为。 2.善于行路。 3.慈善的举动。
嘉言善状
[相关解释]
1.见"嘉言善行"。
1.见"嘉言善行"。
嘉言善行
[相关解释]
1.亦作"嘉言善状"。亦作"嘉言懿行"。 2.美善的言行。
1.亦作"嘉言善状"。亦作"嘉言懿行"。 2.美善的言行。
埋蛇
[相关解释]
1.汉刘向《新序.杂事一》"孙叔敖为婴儿之时,出游见两头蛇,杀而埋之。归而泣,其母问其故,叔敖对曰'闻见两头之蛇者死。向者吾见之,恐去母而死也。'其母曰'蛇今安在?'曰'恐他人又见,杀而埋之矣。'其母曰'吾闻有阴德者天报以福,汝不死也。'及长,为楚令尹,未治而国人信其仁也。"后以"埋蛇"为善行仁爱之典。
1.汉刘向《新序.杂事一》"孙叔敖为婴儿之时,出游见两头蛇,杀而埋之。归而泣,其母问其故,叔敖对曰'闻见两头之蛇者死。向者吾见之,恐去母而死也。'其母曰'蛇今安在?'曰'恐他人又见,杀而埋之矣。'其母曰'吾闻有阴德者天报以福,汝不死也。'及长,为楚令尹,未治而国人信其仁也。"后以"埋蛇"为善行仁爱之典。
太章
[相关解释]
1.传说禹时善行走的人。
1.传说禹时善行走的人。
小善
[相关解释]
1.小的善行。 2.犹小技;小的长处。
1.小的善行。 2.犹小技;小的长处。
尸罗
[相关解释]
1.梵语?īla的音译。义译为戒﹑善戒﹑善行等。谓精进持戒,防止身﹑口﹑意作恶。
1.梵语?īla的音译。义译为戒﹑善戒﹑善行等。谓精进持戒,防止身﹑口﹑意作恶。
异善
[相关解释]
1.特别美好。 2.特出的善行。
1.特别美好。 2.特出的善行。
德举
[相关解释]
1.犹善行,美善的措施。谓以贤德为标准荐举人才。
1.犹善行,美善的措施。谓以贤德为标准荐举人才。
快牛
[相关解释]
1.负重善行的健牛。
1.负重善行的健牛。
懿行
[相关解释]
1.善行。
1.善行。
无行
[相关解释]
1.不复他往。 2.没有善行;品行不端。 3.指无行的人。
1.不复他往。 2.没有善行;品行不端。 3.指无行的人。
权奇
[相关解释]
1.奇谲非凡。多形容良马善行。 2.也形容人智谋出众。
1.奇谲非凡。多形容良马善行。 2.也形容人智谋出众。
李邕(678-747)
[相关解释]
唐代书法家。字泰和,扬州江都(今属江苏)人。官至汲郡、北海太守。世称李北海”。工文,长于碑颂。善行书,笔力沉雄。有碑刻《麓山寺碑》等存世。原有集,已佚,明人辑有《李北海集》。
唐代书法家。字泰和,扬州江都(今属江苏)人。官至汲郡、北海太守。世称李北海”。工文,长于碑颂。善行书,笔力沉雄。有碑刻《麓山寺碑》等存世。原有集,已佚,明人辑有《李北海集》。
福善
[相关解释]
1.福德善行。 2.赐福给善良的人。
1.福德善行。 2.赐福给善良的人。
福基
[相关解释]
1.福祉的基础。指道德善行。
1.福祉的基础。指道德善行。
福舆
[相关解释]
1.求福的车子。比喻美德善行。
1.求福的车子。比喻美德善行。
私善
[相关解释]
1.犹私惠。不以法为标准而实行的恩惠。 2.个人的善行。
1.犹私惠。不以法为标准而实行的恩惠。 2.个人的善行。
移善
[相关解释]
1.谓推其善行。
1.谓推其善行。
翊善
[相关解释]
1.辅翼人之善行。 2.官名。唐太子官属有赞善大夫,宋改为翊善,于亲王府置之,掌侍从讲授。明太子官仍称赞善,王府官有纪善。
1.辅翼人之善行。 2.官名。唐太子官属有赞善大夫,宋改为翊善,于亲王府置之,掌侍从讲授。明太子官仍称赞善,王府官有纪善。
翼善
[相关解释]
1.辅助善行。
1.辅助善行。
走禽
[相关解释]
1.兽类和禽鸟类。 2.鸟的一类,善行走而不能飞翔。如食火鸡和鸵鸟。
1.兽类和禽鸟类。 2.鸟的一类,善行走而不能飞翔。如食火鸡和鸵鸟。
造福
[相关解释]
1.指造福田。佛教谓积善行可得福报,如播种田地,秋获其实。 2.指给人带来幸福。
1.指造福田。佛教谓积善行可得福报,如播种田地,秋获其实。 2.指给人带来幸福。
重善
[相关解释]
1.指重大善行。
1.指重大善行。
阴善
[相关解释]
1.不为人知的善行。
1.不为人知的善行。
阴行
[相关解释]
1.不为人知的善行。
1.不为人知的善行。
食火鸡
[相关解释]
1.动物名。走禽类。体较鸵鸟小,头顶有肉冠,羽黑色,不能飞,善行走。口腔内色赤如火,俗传能吞食火炭,故名。参阅明李时珍《本草纲目.禽四.驼鸟》。
1.动物名。走禽类。体较鸵鸟小,头顶有肉冠,羽黑色,不能飞,善行走。口腔内色赤如火,俗传能吞食火炭,故名。参阅明李时珍《本草纲目.禽四.驼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