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28 查到相关善事的内容。
带有善事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业白
[相关解释]
1.谓学佛,做善事。白,白业,佛教谓善业。
1.谓学佛,做善事。白,白业,佛教谓善业。
伪善
[相关解释]
假装善良伪善者不为善事。
假装善良伪善者不为善事。
作善
[相关解释]
1.行善;做善事。
1.行善;做善事。
作福
[相关解释]
1.谓作善事而获福祉。 2.赐福。
1.谓作善事而获福祉。 2.赐福。
修桥补路
[相关解释]
1.谓做有益于众人的善事。
1.谓做有益于众人的善事。
公善
[相关解释]
1.谓公众的善事﹐造福人类的事业。
1.谓公众的善事﹐造福人类的事业。
剔目
[相关解释]
1.剜出眼珠。《新唐书.列女传.房玄龄妻卢》"玄龄微时,病且死,诿曰'吾病革,君年少,不可寡居,善事后人。'卢泣入帷中,剔一目示玄龄,明无它。"后用以为对丈夫忠贞不二的典故。
1.剜出眼珠。《新唐书.列女传.房玄龄妻卢》"玄龄微时,病且死,诿曰'吾病革,君年少,不可寡居,善事后人。'卢泣入帷中,剔一目示玄龄,明无它。"后用以为对丈夫忠贞不二的典故。
功德圆满
[相关解释]
1.原为佛教语。指法令﹑善事等完满结束。 2.泛指祭祀﹑打醮等事圆满完成。 3.指某件事情已经结束或完成。
1.原为佛教语。指法令﹑善事等完满结束。 2.泛指祭祀﹑打醮等事圆满完成。 3.指某件事情已经结束或完成。
善业
[相关解释]
1.佛教把身﹑口﹑意三方面的活动称为"三业",这些"业"又分为善﹑不善﹑非善非不善三种,能引起善恶等报应。善业指五戒十善等善事之作业。
1.佛教把身﹑口﹑意三方面的活动称为"三业",这些"业"又分为善﹑不善﹑非善非不善三种,能引起善恶等报应。善业指五戒十善等善事之作业。
善事
[相关解释]
1.吉事;好事。 2.特指慈善的事。 3.善于侍奉;好好地侍奉。
1.吉事;好事。 2.特指慈善的事。 3.善于侍奉;好好地侍奉。
善报
[相关解释]
1.谓做善事而得到的好报。
1.谓做善事而得到的好报。
善物
[相关解释]
1.谓能使兽畜繁盛﹑器具精良。 2.犹善事∶事。
1.谓能使兽畜繁盛﹑器具精良。 2.犹善事∶事。
善簿
[相关解释]
1.迷信称阴间记录人生前行善事迹的簿册。
1.迷信称阴间记录人生前行善事迹的簿册。
宿善
[相关解释]
1.谓善事隔宿而不立行。
1.谓善事隔宿而不立行。
恶魔
[相关解释]
①佛教称阻碍佛法及一切善事的恶神、恶鬼。②比喻十分凶恶的人。
①佛教称阻碍佛法及一切善事的恶神、恶鬼。②比喻十分凶恶的人。
慈善
[相关解释]
仁慈善良慈善事业。
仁慈善良慈善事业。
择执
[相关解释]
1.选择善事而执着行之。语出《礼记.中庸》"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1.选择善事而执着行之。语出《礼记.中庸》"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来朝
[相关解释]
1.早,清早。《诗.大雅.绵》"古公亶父,来朝走马。"郑玄笺"言其避恶早且疾也。"孔颖达疏"清朝走马,未是善事,诗人言之,必有其意,故知美其避恶早且疾也。"一说一朝。参阅清俞樾《达斋诗说》。 2.明早。
1.早,清早。《诗.大雅.绵》"古公亶父,来朝走马。"郑玄笺"言其避恶早且疾也。"孔颖达疏"清朝走马,未是善事,诗人言之,必有其意,故知美其避恶早且疾也。"一说一朝。参阅清俞樾《达斋诗说》。 2.明早。
沮劝
[相关解释]
1.谓阻止恶行,勉励善事。
1.谓阻止恶行,勉励善事。
绍衣
[相关解释]
1.《书.康诰》"今民将在祇遹乃文考,绍闻衣德言。"孔传"今治民将在敬循汝文德之父,继其所闻,服行其德言,以为政教。"孙星衍疏"依或为衣。言今之人,将在敬述文王,继其旧闻,依其德言。"曾运干正读"衣当为殷……言今民将察汝之敬述乃文考,绍文考所闻殷之德言与否也。"诸说不异◇以"绍衣"为典故,谓承继旧闻善事,奉行先人之德化教言。
1.《书.康诰》"今民将在祇遹乃文考,绍闻衣德言。"孔传"今治民将在敬循汝文德之父,继其所闻,服行其德言,以为政教。"孙星衍疏"依或为衣。言今之人,将在敬述文王,继其旧闻,依其德言。"曾运干正读"衣当为殷……言今民将察汝之敬述乃文考,绍文考所闻殷之德言与否也。"诸说不异◇以"绍衣"为典故,谓承继旧闻善事,奉行先人之德化教言。
至弟
[相关解释]
1.谓善事兄长﹐极尽为弟之道。弟﹐同"悌"。
1.谓善事兄长﹐极尽为弟之道。弟﹐同"悌"。
行善
[相关解释]
1.做善事。
1.做善事。
行好
[相关解释]
1.发善心,做善事。
1.发善心,做善事。
行行好
[相关解释]
1.发善心,做善事。
1.发善心,做善事。
赏善罚恶
[相关解释]
1.谓赏赐善人善事,惩罚恶人恶事。
1.谓赏赐善人善事,惩罚恶人恶事。
造善
[相关解释]
1.积善;做善事。
1.积善;做善事。
遗善
[相关解释]
1.指遗漏的善事﹑善言等。 2.谓遗漏贤德之人。 3.犹遗惠。
1.指遗漏的善事﹑善言等。 2.谓遗漏贤德之人。 3.犹遗惠。
陵母知兴
[相关解释]
1.《汉书.王陵传》﹕"王陵﹐沛人也……聚党数千人﹐居南阳﹐不肯从沛公。及汉王之还击项籍﹐陵乃以兵属汉。项羽取陵母置军中﹐陵使至﹐则东乡坐陵母﹐欲以招陵。陵母既私送使者﹐泣曰﹕'愿为老妾语陵﹐善事汉王『王长者﹐毋以老妾故持二心。'"陵卒从刘邦定天下◇因以"陵母知兴"为识大局知兴亡的典故。
1.《汉书.王陵传》﹕"王陵﹐沛人也……聚党数千人﹐居南阳﹐不肯从沛公。及汉王之还击项籍﹐陵乃以兵属汉。项羽取陵母置军中﹐陵使至﹐则东乡坐陵母﹐欲以招陵。陵母既私送使者﹐泣曰﹕'愿为老妾语陵﹐善事汉王『王长者﹐毋以老妾故持二心。'"陵卒从刘邦定天下◇因以"陵母知兴"为识大局知兴亡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