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3 查到相关喀斯特的内容。
带有喀斯特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喀斯特 [相关解释]
指岩溶。由亚得里亚海岸的喀斯特(karst)高地而得名。
喀斯特地貌 [相关解释]
又称岩溶地貌”。由喀斯特作用(碳酸盐类等可溶性岩石受水的溶蚀作用)形成的地貌。地表往往奇峰林立、崎岖不平,常见有石芽、石沟、石林、峰林、溶沟等,地下则有地下河、溶洞。欧洲巴尔干半岛喀斯特高原这种地貌分布广,故名。中国广西、贵州、云南等省区广为分布。
地下水 [相关解释]
存在于地表以下风化壳和岩石的孔隙、裂隙、溶洞中的水。按赋存空隙可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和喀斯特水三类。是理想的供水水源。具有特殊性质的地下水(如矿泉水、地下热水等)可作饮料或用于治病、提供能源等。另外还可提供地球内部的信息。
地下河 [相关解释]
又称暗河”或伏流”。因喀斯特(岩溶)作用,在大面积石灰岩地区会形成溶洞和地下通道,地面河流往往经地面溶洞,潜入地下形成暗河,称地下河”。
岩洞 [相关解释]
喀斯特地区因溶蚀、冲蚀形成的近似水平的洞穴,深度不超过10米,一般分布在河谷两侧。
岩溶地貌 [相关解释]
即喀斯特地貌”(461页)。
峰林 [相关解释]
喀斯特地貌的一种地貌形态。规模比石林大,为高耸林立的山峰。分布于石灰岩地区。以中国的桂林、阳朔最为典型,被称为中国式的喀斯特”。
徐霞客游记 [相关解释]
明代徐霞客著。原稿散佚,后经季梦良等编次,于1776年刊刻出版。是一部以日记体裁为主的地理名著,存有日记一千零五十天及专题论文和诗文。描述内容涉及地貌、地质、水文、气候、动植物、历史地理、社会、政治、经济、城镇聚落、民族风俗等。是世界上第一部广泛系统地记载和探索喀斯特地貌的巨著。
溶蚀 [相关解释]
水对可溶性岩石的化学侵蚀作用。往往形成各种喀斯特地貌。溶蚀作用在石灰岩地区最明显。
石林 [相关解释]
喀斯特地貌的一种地表形态。由若干形体高大、相对高度达数十米的石芽组成。地表水沿可溶性岩石竖直裂隙溶蚀而成。中国云南路南石林十分典型。
石灰岩地貌 [相关解释]
分布于石灰岩地区,是发育最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参见喀斯特地貌”(461页)。
织金洞 [相关解释]
在贵州省织金县东北官寨乡东街口。洞口位于山腰,高约15米,宽约20米,长达12千米,面积70多万平方米。为喀斯特高位旱溶洞,洞内满布钟乳石,千姿百态。被誉为地下天宫”、岩溶博物馆”。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
钟乳石 [相关解释]
喀斯特溶洞洞顶形状像钟乳的碳酸钙沉积物‖有碳酸钙的水从洞顶往下滴的过程中,碳酸钙在洞顶沉积而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