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21 查到相关商丘的内容。
带有商丘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三亳
[相关解释]
1.古地名。殷之北亳﹑南亳﹑西亳的总称。《书.立政》"三亳阪尹。"孔颖达疏引皇甫谧曰"三处之地,皆名为亳,蒙为北亳,谷熟为南亳,偃师为西亳。"一说指景亳﹑东亳﹑西亳。清魏源《书古微.汤誓序发微》"盖徙都偃师之景亳,而建东亳于商丘,仍西亳于商州,各设尹以治之。"后多从皇甫谧之说。
1.古地名。殷之北亳﹑南亳﹑西亳的总称。《书.立政》"三亳阪尹。"孔颖达疏引皇甫谧曰"三处之地,皆名为亳,蒙为北亳,谷熟为南亳,偃师为西亳。"一说指景亳﹑东亳﹑西亳。清魏源《书古微.汤誓序发微》"盖徙都偃师之景亳,而建东亳于商丘,仍西亳于商州,各设尹以治之。"后多从皇甫谧之说。
东亳
[相关解释]
1.商汤故都三亳之一『郑玄以为其故址在今河南省荥阳县境;清魏源以为在今河南省商丘市境。参见"三亳"。
1.商汤故都三亳之一『郑玄以为其故址在今河南省荥阳县境;清魏源以为在今河南省商丘市境。参见"三亳"。
东都
[相关解释]
1.历代王朝在原京师以东的都城。(1)商代指商丘,在殷(殷墟)之东。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县。《左传·定公四年》"封畛土略……取于相土之东都,以会王之东搜。"杨伯峻注"相土,殷商之祖。《太平御览》八十二引《竹书纪年》云'后相即位,居商丘。'则,相土之东都为今河南商丘县。"一说指帝丘(今河南省濮阳县)。参阅《通鉴地理通释》卷四。(2)西周指洛邑,故址在今河南省洛阳市西。在镐京之东。《左传·昭公三十二年》"昔成王合诸侯城成周,以为东都,崇文德焉。"(3)东汉都洛阳,在西汉京都长安之东『班固有《东都赋》。(4)隋唐
1.历代王朝在原京师以东的都城。(1)商代指商丘,在殷(殷墟)之东。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县。《左传·定公四年》"封畛土略……取于相土之东都,以会王之东搜。"杨伯峻注"相土,殷商之祖。《太平御览》八十二引《竹书纪年》云'后相即位,居商丘。'则,相土之东都为今河南商丘县。"一说指帝丘(今河南省濮阳县)。参阅《通鉴地理通释》卷四。(2)西周指洛邑,故址在今河南省洛阳市西。在镐京之东。《左传·昭公三十二年》"昔成王合诸侯城成周,以为东都,崇文德焉。"(3)东汉都洛阳,在西汉京都长安之东『班固有《东都赋》。(4)隋唐
五老会
[相关解释]
1.宋庆历末杜衍王涣等五人告老退居南京(今河南商丘),为诗酒之会,时称"五老会"。
1.宋庆历末杜衍王涣等五人告老退居南京(今河南商丘),为诗酒之会,时称"五老会"。
依斟流彘
[相关解释]
1.《史记.夏本纪》"帝相崩,子帝少康立"张守节正义引《帝王纪》曰"帝相徙于商丘,依同姓诸侯斟寻。羿恃其善射……使妔帅师灭斟灌﹑斟寻,杀夏帝相。"《国语.周语上》"厉王虐,国人谤王。邵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三年,乃流王于彘。"后以"依斟流彘"谓帝王因失德而被迫流亡。
1.《史记.夏本纪》"帝相崩,子帝少康立"张守节正义引《帝王纪》曰"帝相徙于商丘,依同姓诸侯斟寻。羿恃其善射……使妔帅师灭斟灌﹑斟寻,杀夏帝相。"《国语.周语上》"厉王虐,国人谤王。邵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三年,乃流王于彘。"后以"依斟流彘"谓帝王因失德而被迫流亡。
兔园
[相关解释]
1.园囿名。也称梁园。在今河南商丘县东『梁孝王刘武所筑。为游赏与延宾之所。 2.即兔园册。指浅近的书籍。 3.指浅陋之学。
1.园囿名。也称梁园。在今河南商丘县东『梁孝王刘武所筑。为游赏与延宾之所。 2.即兔园册。指浅近的书籍。 3.指浅陋之学。
南京
[相关解释]
1.古都名。唐安史之乱,玄宗奔蜀。到至德二载,收复两京,还都长安,遂将蜀郡改为成都府,建号南京。 2.古都名。契丹神册四年葺辽阳故城建东平郡。天显三年迁东丹国都于此,升为南京。 3.古都名。契丹会同元年得幽蓟十六州,升幽州为幽都府,建号南京。 4.古都名。宋大中祥符七年,因应天府为赵匡胤旧藩,建为南京。地在今河南商丘县南。建炎元年,高宗继位于南京,即此。参阅宋高承《事物纪原》卷六。 5.古都名。金天辅七年,以新得辽地南京(即燕京)六州归宋,改以平州为南京。 6.古都名。金初称北宋故都开封府为汴京,
1.古都名。唐安史之乱,玄宗奔蜀。到至德二载,收复两京,还都长安,遂将蜀郡改为成都府,建号南京。 2.古都名。契丹神册四年葺辽阳故城建东平郡。天显三年迁东丹国都于此,升为南京。 3.古都名。契丹会同元年得幽蓟十六州,升幽州为幽都府,建号南京。 4.古都名。宋大中祥符七年,因应天府为赵匡胤旧藩,建为南京。地在今河南商丘县南。建炎元年,高宗继位于南京,即此。参阅宋高承《事物纪原》卷六。 5.古都名。金天辅七年,以新得辽地南京(即燕京)六州归宋,改以平州为南京。 6.古都名。金初称北宋故都开封府为汴京,
南亳
[相关解释]
1.地名,商三亳之一,汤初的国都◇迁西亳,故南亳又称东亳。在今河南省商丘县西南。
1.地名,商三亳之一,汤初的国都◇迁西亳,故南亳又称东亳。在今河南省商丘县西南。
商丘
[相关解释]
1.复姓『有商丘成。见《汉书.刘屈牦传》。
1.复姓『有商丘成。见《汉书.刘屈牦传》。
商丘市
[相关解释]
在河南省东部、陇海铁路线上。1950年设市。人口286万(1995年)。是河南、山东、安徽三省物资重要集散地。市郊名胜古迹有文雅台、三陵台、八关斋、阏伯台、壮悔堂、微子墓等。
在河南省东部、陇海铁路线上。1950年设市。人口286万(1995年)。是河南、山东、安徽三省物资重要集散地。市郊名胜古迹有文雅台、三陵台、八关斋、阏伯台、壮悔堂、微子墓等。
四书院
[相关解释]
1.宋初各地所设书院甚多,其中以江西星子白鹿洞书院﹑湖南善化岳麓书院﹑河南商丘应天府书院(又称睢阳书院)﹑河南登封嵩阳书院最著名,合称四书院。宋王应麟《玉海.宫室.宋朝四书院》"国初斯民新脱五季锋镝之厄,学者尚寡,海内向平,文风日起,儒老往往依山林即闲旷以讲授,大率多至数十百人,嵩阳﹑岳麓﹑睢阳及白鹿洞为尤着天下,所谓四书院者也。"一说指白鹿洞﹑石鼓(在湖南衡阳)﹑应天﹑岳麓四书院。参阅《文献通考.学校七》。
1.宋初各地所设书院甚多,其中以江西星子白鹿洞书院﹑湖南善化岳麓书院﹑河南商丘应天府书院(又称睢阳书院)﹑河南登封嵩阳书院最著名,合称四书院。宋王应麟《玉海.宫室.宋朝四书院》"国初斯民新脱五季锋镝之厄,学者尚寡,海内向平,文风日起,儒老往往依山林即闲旷以讲授,大率多至数十百人,嵩阳﹑岳麓﹑睢阳及白鹿洞为尤着天下,所谓四书院者也。"一说指白鹿洞﹑石鼓(在湖南衡阳)﹑应天﹑岳麓四书院。参阅《文献通考.学校七》。
孟诸
[相关解释]
1.亦作"孟猪"。亦作"孟潴"。 2.古泽薮名。在今河南商丘东北﹑虞城西北。
1.亦作"孟猪"。亦作"孟潴"。 2.古泽薮名。在今河南商丘东北﹑虞城西北。
宣明王
[相关解释]
1.宋代对陶唐氏之火正阏伯的封号。传说其为高辛氏子,居商丘,奉祀大火之星,后世祭大火,因以其为配。
1.宋代对陶唐氏之火正阏伯的封号。传说其为高辛氏子,居商丘,奉祀大火之星,后世祭大火,因以其为配。
平台
[相关解释]
1.古台名。在河南商丘县东北『梁孝王筑,并曾与邹阳枚乘等游此。南朝宋谢惠连在此作《雪赋》,故又名"雪台"。 2.供休憩﹑眺望等用的露天台榭。 3.生产和施工过程中为进行某种操作而设置的工作台,有的能移动和升降。
1.古台名。在河南商丘县东北『梁孝王筑,并曾与邹阳枚乘等游此。南朝宋谢惠连在此作《雪赋》,故又名"雪台"。 2.供休憩﹑眺望等用的露天台榭。 3.生产和施工过程中为进行某种操作而设置的工作台,有的能移动和升降。
应天书院
[相关解释]
1.宋代四大书院之一。在今河南省商丘县。真宗大中祥符二年,曹诚建造学舍一百五十间,广招生徒,讲习甚盛。范仲淹曾讲学于此。商丘旧名睢阳,故也称睢阳书院。参阅《文献通考.学校七》。
1.宋代四大书院之一。在今河南省商丘县。真宗大中祥符二年,曹诚建造学舍一百五十间,广招生徒,讲习甚盛。范仲淹曾讲学于此。商丘旧名睢阳,故也称睢阳书院。参阅《文献通考.学校七》。
张巡(709-757)
[相关解释]
唐代邓州南阳(今属河南)人。开元进士。安史之乱时,他任真源令,起兵守雍丘(今河南杞县),抵抗叛军◇移守睢阳(今河南商丘),与太守许远共同作战,在内无粮草、外无援兵的情况下,依靠军民坚守数月不屈。睢阳失守后,遭杀害。
唐代邓州南阳(今属河南)人。开元进士。安史之乱时,他任真源令,起兵守雍丘(今河南杞县),抵抗叛军◇移守睢阳(今河南商丘),与太守许远共同作战,在内无粮草、外无援兵的情况下,依靠军民坚守数月不屈。睢阳失守后,遭杀害。
沈阏
[相关解释]
1.实沈与阏伯,传说中的人物名。相传为高辛氏(帝喾)之子。实沈与其兄阏伯不和,时动干戈。尧因迁实沈于大夏,主参星;迁阏伯于商丘,主辰星。见《左传.昭公元年》◇因以"沈阏"作兄弟相残的典故。 2.沉滞阻塞。引申为官职未得升迁。
1.实沈与阏伯,传说中的人物名。相传为高辛氏(帝喾)之子。实沈与其兄阏伯不和,时动干戈。尧因迁实沈于大夏,主参星;迁阏伯于商丘,主辰星。见《左传.昭公元年》◇因以"沈阏"作兄弟相残的典故。 2.沉滞阻塞。引申为官职未得升迁。
漆园
[相关解释]
1.古地名。战国时庄周为吏之处。其地一说在今河南省商丘市北;一说在今山东省菏泽市北;一说在今安徽省定远县东。又或以为"漆园"非地名,庄周乃在蒙邑中为吏主督漆事,蒙在今商丘市北。 2.指庄子。
1.古地名。战国时庄周为吏之处。其地一说在今河南省商丘市北;一说在今山东省菏泽市北;一说在今安徽省定远县东。又或以为"漆园"非地名,庄周乃在蒙邑中为吏主督漆事,蒙在今商丘市北。 2.指庄子。
睢苑
[相关解释]
1.汉梁孝王刘武所造园林。在睢阳(今河南商丘东),故称◇亦借指名园。
1.汉梁孝王刘武所造园林。在睢阳(今河南商丘东),故称◇亦借指名园。
蒙泽
[相关解释]
1.蒙受恩泽。 2.地名。春秋宋地。故城在今河南商丘东北。
1.蒙受恩泽。 2.地名。春秋宋地。故城在今河南商丘东北。
雪园
[相关解释]
1.梁园(兔园)的别称『梁孝王刘武所建。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南朝宋谢惠连曾以兔园为背景写《雪赋》﹐故称。
1.梁园(兔园)的别称『梁孝王刘武所建。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南朝宋谢惠连曾以兔园为背景写《雪赋》﹐故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