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21 查到相关告文的内容。
带有告文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一九三六年春在太原 [相关解释]
报告文学。宋之的作于1936年。叙写1936年春天作者在军阀阎锡山统治下的太原的见闻。采用新闻剪辑的手法,将日常生活素材作了适当剪裁,反映了人民大众的凄惨生活。并以自然界的春天,反衬社会的严酷无情,抨击了反动军阀的法西斯统治。
写疏 [相关解释]
1.和尚﹑道士拜忏时焚化的祝告文,上面写有主人家姓氏和拜忏的缘由等。又名"疏头"。
告文 [相关解释]
1.祭文。
夏衍(1900-1995) [相关解释]
剧作家,散文家。原名沈乃熙,字端轩,浙江杭县(今余杭)人。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后去日本留学。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左联,并从事进步电影的开拓与领导工作。抗战期间主办《救亡日报》等。建国后曾任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部长、文化局局长、中国影协主席、文化部副部长。著有报告文学《包身工》,电影剧本《狂流》、《春蚕》、《风云儿女》,话剧剧本《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秋瑾传》等。有《夏衍选集》。1994年被国务院授予国家有杰出贡献的电影艺术家”称号。
年疏 [相关解释]
1.旧俗年节时僧尼道士送给施主为其祈福的祝告文。
徐迟(1914-1996) [相关解释]
作家、翻译家。浙江吴兴(今湖州)人。曾任《人民中国》编辑、《诗刊》副主编、中国作协武汉分会主席。著有诗集《最强音》、报告文学集《哥德巴赫猜想》、散文集《法国,一个春天的旅行》等。译有《托尔斯泰传》等。
押榜 [相关解释]
1.签发布告文书。
星星之火 [相关解释]
沪剧剧目。宗华、刘宗诒编。取材于夏衍的报告文学《包身工》。叙述1925年农村妇女杨桂英到上海探望在日本纱厂当包身工的女儿小珍子,而包身工形同囚犯,只能隔墙见面。不久,桂英也进纱厂做工,而小珍子却被日本工头踢死。在中共地下党员刘英启发下,桂英参加了工人斗争,投入五卅”运动洪流。
柯岩(1929- ) [相关解释]
作家。广东南海人。女。曾任中国青年艺术剧院、中国儿童艺术剧院编剧,《诗刊》副主编。著有儿童诗集《小兵”的故事》、《我对雷锋叔叔说》,诗集《周总理,你在哪里?》,报告文学集《奇异的书简》等。
树阙梦 [相关解释]
1.受命于天之吉梦。语本《太平御览》卷三九七引《周书》"文王去商在程,正月既生魄,太姒梦见商之庭产棘,小子发取周庭之梓,树于阙闲,化为松柏棫柞。寤惊,以告文王。王及太子发并拜,吉梦;受商之大命于皇天上帝。"
梦梓 [相关解释]
1.《竹书纪年》卷下"文王之妃曰太姒,梦商庭生棘,太子发植梓树于阙间,化为松柏棫柞,以告文王,文王币率群臣,与发并拜告梦。"后因以"梦梓"为新朝创建的征兆。 2.以为太子之祥兆。
焚黄 [相关解释]
1.旧时品官新受恩典,祭告家庙祖墓,告文用黄纸书写,祭毕即焚去,谓之焚黄◇亦称祭告祝文为焚黄。
特写 [相关解释]
1.新闻报道的一种体裁。以文艺手法写所报道的人物,再现场景和气氛,使之有强烈的感染力。但要求完全符合事实,不容许虚构。亦为文学体裁报告文学的形式之一,写真人真事,可以在细节上作适当的艺术加工,但必须有高度的真实性。
石川达三(1905-1985) [相关解释]
日本小说家。早稻田大学肄业。曾赴巴西考察日本移民的情况,写有长篇小说《苍氓》。1938年到中国,根据实地采访写有报告文学《活着的士兵》,揭露侵华日军的暴行,遭到日本军部的查禁。战后写有长篇小说《破碎的山河》和《金环蚀》等。
绞刑架下的报告 [相关解释]
长篇报告文学。捷克伏契克作于1942-1943年。作者从被捕的当天写起,一直写到被法西斯杀害之前。记录了作者在狱中遭到严刑拷打而英勇不屈,并组织领导难友进行斗争等可歌可泣的事迹,同时鞭挞了叛徒、懦夫的卑劣行径。全书体现了一个共产党人献身于革命的崇高精神。
英雄的十月 [相关解释]
报告文学。华山作于1950年。报道东北解放战争中锦州之战的全过程,歌颂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勇猛善战,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作品场面壮阔,既有全景式的鸟瞰,又有具体场景的生动描绘。
谁是最可爱的人 [相关解释]
报告文学。魏巍作。1951年发表。写中国人民志愿军某连战士在松鼓峰战斗中,以被汽油弹烧着的身体扑向敌人同归于尽,战士马玉祥从烈火中救出朝鲜儿童以及战士们在防空洞里,边和着雪吃炒面边谈论理想的生动片断,揭示了一个主题,即具有崇高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
赤都心史 [相关解释]
报告文学集。瞿秋白作于1921-1923年。《饿乡纪程》续篇。收杂感、散记、小品、游记、读书录、散文诗四十六篇。记述作者在考察莫斯科时的见闻,描绘了十月革命胜利初期苏俄社会生活中新的生机,介绍了不少著名人物的活动,并记录了自己的思想演变过程。
问安视膳 [相关解释]
1.《礼记.文王世子》"文王之为世子,朝于王季日三。鸡初鸣而衣服,至于寝门外,问内竖之御者曰'今日安否何如?'内竖曰'安。'文王乃喜。乃日中又至,亦如之;及莫又至,亦如之。其有不安节,则内竖以告文王。文王色忧,行不能正履,王季复膳,然后亦复初。食上,必在视寒暖之节;食下,问所膳。"后因以"问安视膳"为儿子侍奉父母的礼法,即每日必问安,每食必在侧。
题疏 [相关解释]
1.指古代药局配药后,在药物外囊标注药名﹑服法﹑用量以及禁忌等事项。 2.署名于寺院疏头,多为资助香火费用。疏,僧道拜忏时所焚化的祝告文,借指化缘簿。 3.犹上奏。
鹿地亘(1903-1982) [相关解释]
日本小说家。东京帝国大学毕业。学生时期即参加无产阶级文学运动,后曾被捕。1936年到中国上海,结识鲁迅。战后回国。写有报告文学《叛逆者之歌》,回忆录《自传文学史》、《如云如风》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