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22 查到相关合葬的内容。
带有合葬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丛葬
[相关解释]
1.谓乱葬的坟场。 2.许多尸体合葬在一起。
1.谓乱葬的坟场。 2.许多尸体合葬在一起。
东西南北人
[相关解释]
1.《礼记.檀弓上》"孔子既得合葬于防,曰'吾闻之,古也墓而不坟。今丘也,东西南北之人也,不可以弗识也。'于是封之,崇四尺。"郑玄注"东西南北,言居无常处也。"后因以"东西南北人"谓居处无定之人。
1.《礼记.檀弓上》"孔子既得合葬于防,曰'吾闻之,古也墓而不坟。今丘也,东西南北之人也,不可以弗识也。'于是封之,崇四尺。"郑玄注"东西南北,言居无常处也。"后因以"东西南北人"谓居处无定之人。
五人墓
[相关解释]
1.明代苏州反魏忠贤斗争殉难五义士之墓。天启七年(1627年)宦官魏忠贤派禁卫吏役至苏州逮捕东林党人周顺昌,群众愤而抗争。市民首领颜佩韦﹑马杰﹑沈扬﹑杨念如﹑周文元被捕,英勇就义。当地人士感其义,合葬于虎丘山旁,题曰"五人之墓"。见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1.明代苏州反魏忠贤斗争殉难五义士之墓。天启七年(1627年)宦官魏忠贤派禁卫吏役至苏州逮捕东林党人周顺昌,群众愤而抗争。市民首领颜佩韦﹑马杰﹑沈扬﹑杨念如﹑周文元被捕,英勇就义。当地人士感其义,合葬于虎丘山旁,题曰"五人之墓"。见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会葬
[相关解释]
1.参加葬礼;会合送葬。 2.合葬。
1.参加葬礼;会合送葬。 2.合葬。
华山畿
[相关解释]
1.乐府吴声歌曲名。相传南朝宋少帝时,南徐一士子,从华山畿往云阳。见客舍有女子年十八九,悦之无因,遂感心疾而死。及葬日,车过华山,比至女门,牛不肯前,打拍不动。女乃妆点沐浴而出,歌曰"华山畿,君既为侬死,独活为谁施?欢若见怜时,棺木为侬开。"棺应声开,女纵身入棺而死,乃合葬,名为"神女冢"。参阅《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三.华山畿》引《古今乐录》。
1.乐府吴声歌曲名。相传南朝宋少帝时,南徐一士子,从华山畿往云阳。见客舍有女子年十八九,悦之无因,遂感心疾而死。及葬日,车过华山,比至女门,牛不肯前,打拍不动。女乃妆点沐浴而出,歌曰"华山畿,君既为侬死,独活为谁施?欢若见怜时,棺木为侬开。"棺应声开,女纵身入棺而死,乃合葬,名为"神女冢"。参阅《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三.华山畿》引《古今乐录》。
双标
[相关解释]
1.华表。因其成对﹐故称。古人在合葬时常施之于墓。
1.华表。因其成对﹐故称。古人在合葬时常施之于墓。
合厝
[相关解释]
1.犹合葬。
1.犹合葬。
合祔
[相关解释]
1.犹合葬。唐顾况有《酅公合祔挽歌》。
1.犹合葬。唐顾况有《酅公合祔挽歌》。
合窆
[相关解释]
1.犹合葬。
1.犹合葬。
合葬
[相关解释]
人死后同葬一个塞穴,特指夫妻死后同葬在一个塞穴里。
人死后同葬一个塞穴,特指夫妻死后同葬在一个塞穴里。
合骨
[相关解释]
1.犹合葬。 2.肉不剔骨。
1.犹合葬。 2.肉不剔骨。
同壤
[相关解释]
1.犹言同一地域。 2.指乡邻。 3.谓同穴合葬。
1.犹言同一地域。 2.指乡邻。 3.谓同穴合葬。
同穴
[相关解释]
1.《诗.王风.大车》"谷则异室,死则同穴。谓予不信,有如皦日!"后以"同穴"指夫妻合葬。亦用以形容夫妇相爱之坚。 2.谓共同穴居。
1.《诗.王风.大车》"谷则异室,死则同穴。谓予不信,有如皦日!"后以"同穴"指夫妻合葬。亦用以形容夫妇相爱之坚。 2.谓共同穴居。
嫁殇
[相关解释]
1.谓男女夭亡后,生者为之议婚,嫁女而合葬之。 2.指为受聘后夭亡的女子行嫁礼和合葬。
1.谓男女夭亡后,生者为之议婚,嫁女而合葬之。 2.指为受聘后夭亡的女子行嫁礼和合葬。
孤坟
[相关解释]
1.没有合葬的坟墓。 2.孤独的或无人祭扫的坟墓。
1.没有合葬的坟墓。 2.孤独的或无人祭扫的坟墓。
学堂
[相关解释]
1.学校的旧称。 2.命相家术语,指人面近于耳门之前处。 3.旧指儿童死者合葬处。
1.学校的旧称。 2.命相家术语,指人面近于耳门之前处。 3.旧指儿童死者合葬处。
干陵
[相关解释]
1.唐高宗与武则天的合葬墓,在陕西干县梁山。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陵前排列大型石人﹑石兽﹑华表等石刻,其中著名的有翼马﹑石狮﹑述圣记碑和无字碑等,是唐代造型艺术的代表作品。解放后,对干陵的一些陪葬墓进行了发掘,如永泰公主﹑懿德太子及章怀太子墓等,发现了极为精美的壁画﹑线雕画和大量的陶俑等历史文物。
1.唐高宗与武则天的合葬墓,在陕西干县梁山。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陵前排列大型石人﹑石兽﹑华表等石刻,其中著名的有翼马﹑石狮﹑述圣记碑和无字碑等,是唐代造型艺术的代表作品。解放后,对干陵的一些陪葬墓进行了发掘,如永泰公主﹑懿德太子及章怀太子墓等,发现了极为精美的壁画﹑线雕画和大量的陶俑等历史文物。
无字碑
[相关解释]
1.指泰山登封台下无字的石碑。据传为秦始皇所立。宋晁补之《谒岱词即事》诗"初疑无字碑,莹洁谁敢文。又怪玉女井,鸟絶何由奫?"明谢肇渏《五杂俎.地部二》"秦始皇泰山立无字碑,解者纷纭不定。或以为碑函,或以为镇石,或以为欲刻而未成,或以为表望,皆臆说也。"一说为汉武帝所立。 2.陕西干县唐高宗李治﹑皇后武则天合葬干陵陵区有武则天无字碑。 3.指为功业隆重或德行秽败而难以文字状述者所立的没有文字的碑。明胡侍《真珠船.无字碑》"《刘宾客嘉话録》云东晋谢太傅墓碑,但树贞石,初无文字,盖重难制述之意也。此说亦通。
1.指泰山登封台下无字的石碑。据传为秦始皇所立。宋晁补之《谒岱词即事》诗"初疑无字碑,莹洁谁敢文。又怪玉女井,鸟絶何由奫?"明谢肇渏《五杂俎.地部二》"秦始皇泰山立无字碑,解者纷纭不定。或以为碑函,或以为镇石,或以为欲刻而未成,或以为表望,皆臆说也。"一说为汉武帝所立。 2.陕西干县唐高宗李治﹑皇后武则天合葬干陵陵区有武则天无字碑。 3.指为功业隆重或德行秽败而难以文字状述者所立的没有文字的碑。明胡侍《真珠船.无字碑》"《刘宾客嘉话録》云东晋谢太傅墓碑,但树贞石,初无文字,盖重难制述之意也。此说亦通。
相思树
[相关解释]
1.相传为战国宋康王的舍人韩凭和他的妻子何氏所化生。据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一载,宋康王舍人韩凭妻何氏貌美,康王夺之,并囚凭。凭自杀,何投台而死,遗书愿以尸骨赐凭合葬。王怒,弗听,使里人埋之,两坟相望。不久,二冢之端各生大梓木,屈体相就,根交于下,枝错于上。又有鸳鸯雌雄各一,常栖树上,交颈悲鸣。宋人哀之,遂号其木曰"相思树"◇因以象征忠贞不渝的爱情。
1.相传为战国宋康王的舍人韩凭和他的妻子何氏所化生。据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一载,宋康王舍人韩凭妻何氏貌美,康王夺之,并囚凭。凭自杀,何投台而死,遗书愿以尸骨赐凭合葬。王怒,弗听,使里人埋之,两坟相望。不久,二冢之端各生大梓木,屈体相就,根交于下,枝错于上。又有鸳鸯雌雄各一,常栖树上,交颈悲鸣。宋人哀之,遂号其木曰"相思树"◇因以象征忠贞不渝的爱情。
连枝共冢
[相关解释]
1.传说战国时,宋康王夺舍人韩凭妻何氏,凭怨而自杀,何闻亦殉情而死∥遗书于带曰"王利其生,妾利其死。愿以尸骨,赐凭合葬。"康王弗听,分葬韩何,使冢相望。结果,"宿昔之间,便有大梓木生于二冢之端,旬日而大盈抱,屈体相就,根交于下﹐枝错于上。"宋人哀之,遂名其木曰相思树。事见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一◇因以"连枝共冢"比喻爱情坚贞不渝。
1.传说战国时,宋康王夺舍人韩凭妻何氏,凭怨而自杀,何闻亦殉情而死∥遗书于带曰"王利其生,妾利其死。愿以尸骨,赐凭合葬。"康王弗听,分葬韩何,使冢相望。结果,"宿昔之间,便有大梓木生于二冢之端,旬日而大盈抱,屈体相就,根交于下﹐枝错于上。"宋人哀之,遂名其木曰相思树。事见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一◇因以"连枝共冢"比喻爱情坚贞不渝。
陪陵
[相关解释]
1.古代指臣子的灵柩葬在皇帝坟墓的近旁。 2.附葬﹐合葬。
1.古代指臣子的灵柩葬在皇帝坟墓的近旁。 2.附葬﹐合葬。
鸳鸯冢
[相关解释]
1.恋人死后合葬的坟墓。
1.恋人死后合葬的坟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