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6 查到相关受戒的内容。
带有受戒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一腊 [相关解释]
1.犹一冬。 2.宋代民间风俗,生子七日为一腊,有一腊﹑二腊﹑三腊﹑满月等说法。 3.佛教沿用印度古代婆罗门雨期禁足的旧习,在戒律中规定比丘受戒后每年于夏季(雨期)三个月安居一处,修习教义,完毕后,称为"一腊",受戒后一年亦称"一腊"。
七众 [相关解释]
1.佛教按受戒程度和修行方式将信徒划分为七种。其中出家五种,在家二种,合称七众。
世寿 [相关解释]
1.佛教谓僧尼的实际年寿为"世寿",以别于"僧腊"(受戒后的年岁)。
传戒 [相关解释]
1.佛教谓向信徒传授戒律,举行受戒仪式。参见"五戒"﹑"八戒"﹑"十戒"。
僧夏 [相关解释]
1.指僧尼受戒后的年数。夏,夏腊。 2.本谓僧尼于夏日就禅刹挂单,引申指寺庙。
僧腊 [相关解释]
1.僧尼受戒后的年岁。
受戒 [相关解释]
1.受训戒。 2.佛教信徒出家为僧尼,在一定的仪式下接受戒律。
威仪师 [相关解释]
1.僧寺职事名。佛徒受戒时有教授师,指示坐作进退之威仪,此教授师又称威仪师。一般法会中指导众僧仪式,作法之僧亦袭用此名。参阅《四分律行事钞》卷上三引《受戒缘集》。 2.指擅长法仪的道士。
小师 [相关解释]
1.《周礼》乐官名。 2.周代指王不自出之师。 3.古代帝王为贵族显宦子弟开办的低级学校的教师。 4.受戒未满十夏之僧侣。 5.为僧人的谦称。 6.为对年轻出家人的称呼。唐姚合有《赠卢沙弥小师》诗。
尼坛 [相关解释]
1.尼姑受戒的地方。
戒腊 [相关解释]
1.亦作"戒蜡"。 2.僧徒受戒后的年数。宋罗烨《醉翁谈录.僧行因祸致福》"僧既遭刑而归﹐治疗获安﹐得高寿﹐享年九十六﹐戒腊七十一年﹐剃度小师凡五人﹐岂非因祸致福也?"《敕修百丈清规.节腊》"僧不序齿而序腊﹐以别俗也……凡禅诵行坐﹐以受戒先后为次。"一说﹐僧徒结夏时﹐造一重量与本人相等的蜡人。解夏时﹐若体重不轻于蜡人﹐说明念定无妄想;反之﹐则精神不一。以此测定僧徒戒行﹐故称。
束诫 [相关解释]
1.犹言佛家言受戒。
烦恼丝 [相关解释]
1.佛教语。佛门以剃除须发为受戒出家,现清净僧尼相的标志之一,故佛家称头发为"烦恼丝"。
破戒 [相关解释]
1.指受戒僧道违反宗教戒律。 2.泛指违反戒约。
破斋 [相关解释]
1.佛教语。八斋戒以不过中食的斋法为主,如受戒后复违犯,名为破斋。
秉戒 [相关解释]
1.受戒。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