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73 查到相关历正的内容。
带有历正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一之日
[相关解释]
1.犹言一月之日。一月指夏历十一月,周历正月,亦即农历十一月。
1.犹言一月之日。一月指夏历十一月,周历正月,亦即农历十一月。
七宝羹
[相关解释]
1.旧俗,农历正月初七日采七种菜蔬拌和米粉作羹,称"七宝羹"。
1.旧俗,农历正月初七日采七种菜蔬拌和米粉作羹,称"七宝羹"。
三之日
[相关解释]
1.夏历正月。
1.夏历正月。
三五
[相关解释]
1.谓十五天。《礼记.礼运》"是以三五而盈,三五而阙。"后以指农历月之十五日。 2.指农历正月十五上元节。 3.谓十五岁。 4.指三十年和五百年。古谓天运三十年一小变,五百年一大变。 5.指三皇五帝。 6.指三王五霸。 7.指三辰五星。 8.指三正五行。 9.指三才五常。 10.指三所五位。 11.指三田五脏。 1 2.九宫术谓三生五死。 1 3.指参宿和昴宿。《诗.召南.小星》"噂彼小星,三五在东。"王引之《经义述闻.毛诗上》"三五,举其数也;参昴,着其名也。"旧说以"三五"指心宿和柳宿(噣)。
1.谓十五天。《礼记.礼运》"是以三五而盈,三五而阙。"后以指农历月之十五日。 2.指农历正月十五上元节。 3.谓十五岁。 4.指三十年和五百年。古谓天运三十年一小变,五百年一大变。 5.指三皇五帝。 6.指三王五霸。 7.指三辰五星。 8.指三正五行。 9.指三才五常。 10.指三所五位。 11.指三田五脏。 1 2.九宫术谓三生五死。 1 3.指参宿和昴宿。《诗.召南.小星》"噂彼小星,三五在东。"王引之《经义述闻.毛诗上》"三五,举其数也;参昴,着其名也。"旧说以"三五"指心宿和柳宿(噣)。
三五传柑
[相关解释]
1.古时农历正月十五夜近臣侍饮,贵戚有以黄柑相遗赠之俗,谓之"传柑"。见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
1.古时农历正月十五夜近臣侍饮,贵戚有以黄柑相遗赠之俗,谓之"传柑"。见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
三朔
[相关解释]
1.指农历正月初一。
1.指农历正月初一。
三长善月
[相关解释]
1.佛教谓农历正月﹑五月﹑九月为斋戒之月。于此三月尤须作善以要福。
1.佛教谓农历正月﹑五月﹑九月为斋戒之月。于此三月尤须作善以要福。
三阳
[相关解释]
1.《易》八卦中的《干》卦,由三阳爻构成,故亦以"三阳"指《干》卦。 2.古人称农历十一月冬至一阳生,十二月二阳生,正月三阳开泰,合称"三阳"。 3.指春天。也指农历正月。 4.中医谓太阳﹑少阳﹑阳明三经脉为三阳。 5.晋张载字孟阳,张协字景阳,张亢字季阳,合称"三阳"。 6.唐代宫殿名。
1.《易》八卦中的《干》卦,由三阳爻构成,故亦以"三阳"指《干》卦。 2.古人称农历十一月冬至一阳生,十二月二阳生,正月三阳开泰,合称"三阳"。 3.指春天。也指农历正月。 4.中医谓太阳﹑少阳﹑阳明三经脉为三阳。 5.晋张载字孟阳,张协字景阳,张亢字季阳,合称"三阳"。 6.唐代宫殿名。
上春
[相关解释]
1.孟春。指农历正月。
1.孟春。指农历正月。
亥正
[相关解释]
1.颛顼历正月,即周历十二月或夏历十月。
1.颛顼历正月,即周历十二月或夏历十月。
人日
[相关解释]
1.旧俗以农历正月初七为人日。 2.即工日。一种表示工作时间的计算单位。指一个劳动者工作一日。参见"工日"。
1.旧俗以农历正月初七为人日。 2.即工日。一种表示工作时间的计算单位。指一个劳动者工作一日。参见"工日"。
元七
[相关解释]
1.阴历正月初七日。即人日。
1.阴历正月初七日。即人日。
元夕
[相关解释]
1.旧称农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是夜称元夕,与"元夜"﹑"元宵"同。
1.旧称农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是夜称元夕,与"元夜"﹑"元宵"同。
元宵
[相关解释]
1.农历正月十五日叫上元节。这天晩上叫"元宵"。亦称"元夜"﹑"元夕"。唐以来有观灯的风俗,所以又叫"灯节"。 2.汤圆的别名。旧俗元宵节要吃汤圆,所以称汤圆为"元宵"。
1.农历正月十五日叫上元节。这天晩上叫"元宵"。亦称"元夜"﹑"元夕"。唐以来有观灯的风俗,所以又叫"灯节"。 2.汤圆的别名。旧俗元宵节要吃汤圆,所以称汤圆为"元宵"。
元旦
[相关解释]
1.新年第一天。旧指夏历正月初一日,今指公历一月一日。
1.新年第一天。旧指夏历正月初一日,今指公历一月一日。
十三月
[相关解释]
1.指农历正月。 2.指殷商所置闰月。因其都放在岁末,故称。
1.指农历正月。 2.指殷商所置闰月。因其都放在岁末,故称。
历正
[相关解释]
1.古代主管天文历法的官。
1.古代主管天文历法的官。
司分
[相关解释]
1.历正的属官,专司春分﹑秋分。 2.泛指历法官。 3.谓由历法官颁布节气。
1.历正的属官,专司春分﹑秋分。 2.泛指历法官。 3.谓由历法官颁布节气。
吉亥
[相关解释]
1.古礼,天子于每年农历正月之亥日亲耕。其日卜须吉,故称"吉亥"。先卜上旬之亥日,如不吉,则再卜中旬﹑下旬。
1.古礼,天子于每年农历正月之亥日亲耕。其日卜须吉,故称"吉亥"。先卜上旬之亥日,如不吉,则再卜中旬﹑下旬。
周正
[相关解释]
1.周历正月。即农历十一月。
1.周历正月。即农历十一月。
四鸟
[相关解释]
1.古代历正(司历官)凤鸟氏的四属官。即玄鸟氏﹑伯赵氏﹑青鸟氏﹑丹鸟氏。 2.《孔子家语.颜回》载孔子在卫,闻哭者之声甚哀。问颜回。颜回回答说这哭声不但为死者,而且为生离别者。孔子问其故。对曰"回闻桓山之鸟,生四子焉。羽翼既成,将分于四海,其母悲鸣而送之,哀声有似于此,谓其往而不返也。回窃以音类知之。"后以"四鸟"喻别离之人。
1.古代历正(司历官)凤鸟氏的四属官。即玄鸟氏﹑伯赵氏﹑青鸟氏﹑丹鸟氏。 2.《孔子家语.颜回》载孔子在卫,闻哭者之声甚哀。问颜回。颜回回答说这哭声不但为死者,而且为生离别者。孔子问其故。对曰"回闻桓山之鸟,生四子焉。羽翼既成,将分于四海,其母悲鸣而送之,哀声有似于此,谓其往而不返也。回窃以音类知之。"后以"四鸟"喻别离之人。
夏正
[相关解释]
1.夏历正月的省称。代指夏历。夏以正月为岁首,商以夏历十二月﹑周以夏历十一月为岁首。见《史记.历书》。秦及汉初曾一度以夏历十月为正月。自汉武帝改用夏正后,历代沿用。
1.夏历正月的省称。代指夏历。夏以正月为岁首,商以夏历十二月﹑周以夏历十一月为岁首。见《史记.历书》。秦及汉初曾一度以夏历十月为正月。自汉武帝改用夏正后,历代沿用。
天腊
[相关解释]
1.道家称夏历正月初一。
1.道家称夏历正月初一。
太蔟
[相关解释]
1.亦作"太簇"。 2.十二律中阳律的第二律。 3.古人将十二律与十二月相配﹐太蔟配正月﹐因以为农历正月的别名。
1.亦作"太簇"。 2.十二律中阳律的第二律。 3.古人将十二律与十二月相配﹐太蔟配正月﹐因以为农历正月的别名。
孟春
[相关解释]
1.春季的第一个月,农历正月。
1.春季的第一个月,农历正月。
孟月
[相关解释]
1.四季的第一个月,即农历正月﹑四月﹑七月﹑十月。
1.四季的第一个月,即农历正月﹑四月﹑七月﹑十月。
孟阳
[相关解释]
1.农历正月。 2.春末夏初。
1.农历正月。 2.春末夏初。
寅月
[相关解释]
1.即农历正月。古人把十二支和十二个月相配,以通常冬至所在的农历十一月配子,称为建子之月。由此顺推,十二月为建丑之月,正月为建寅之月,简称寅月。
1.即农历正月。古人把十二支和十二个月相配,以通常冬至所在的农历十一月配子,称为建子之月。由此顺推,十二月为建丑之月,正月为建寅之月,简称寅月。
寅正
[相关解释]
1.农历正月。
1.农历正月。
屠苏
[相关解释]
1.草名。 2.即罘羜。 3.平屋;茅庵。 4.帽名。有檐,形状似屋。 5.亦作"屠酥"。药酒名。古代风俗,于农历正月初一饮屠苏酒。
1.草名。 2.即罘羜。 3.平屋;茅庵。 4.帽名。有檐,形状似屋。 5.亦作"屠酥"。药酒名。古代风俗,于农历正月初一饮屠苏酒。
岁朝
[相关解释]
1.阴历正月初一。
1.阴历正月初一。
年节
[相关解释]
1.谓阴历正月初一。今称春节。
1.谓阴历正月初一。今称春节。
年饭
[相关解释]
1.指除夕及新年所吃的饭。旧俗阴历正月初五才得以生米为炊,称为破五。除夕煮较多的饭,供破五之前食用谓之年饭。除夕全家团聚吃的饭称为年夜饭,也叫年饭。 2.专指新年供祭祖用的饭。
1.指除夕及新年所吃的饭。旧俗阴历正月初五才得以生米为炊,称为破五。除夕煮较多的饭,供破五之前食用谓之年饭。除夕全家团聚吃的饭称为年夜饭,也叫年饭。 2.专指新年供祭祖用的饭。
建寅
[相关解释]
1.古代以北斗星斗柄的运转计算月分,斗柄指向十二辰中的寅即为夏历正月。 2.指夏历正月。 3."三正"之一。指以夏历正月为岁首的历法。
1.古代以北斗星斗柄的运转计算月分,斗柄指向十二辰中的寅即为夏历正月。 2.指夏历正月。 3."三正"之一。指以夏历正月为岁首的历法。
建寅月
[相关解释]
1.夏历正月。
1.夏历正月。
开春
[相关解释]
(~儿)春天开始;进入春天(一般指农历正月或立春前后)开了春,天气就暖和起来了。
(~儿)春天开始;进入春天(一般指农历正月或立春前后)开了春,天气就暖和起来了。
新元
[相关解释]
1.新年号。 2.新春元旦。农历正月初一。
1.新年号。 2.新春元旦。农历正月初一。
新正
[相关解释]
1.农历新年正月。 2.农历正月初一﹐元旦。
1.农历新年正月。 2.农历正月初一﹐元旦。
无羊月
[相关解释]
1.旧称农历正月﹑五月﹑九月三个月为"无羊月"。
1.旧称农历正月﹑五月﹑九月三个月为"无羊月"。
杨公忌
[相关解释]
1.旧俗迷信以农历正月十三日始,以后每月提前两天为百事禁忌日。相传其说始于宋堪舆术士杨救贫,因称该日为杨公忌。
1.旧俗迷信以农历正月十三日始,以后每月提前两天为百事禁忌日。相传其说始于宋堪舆术士杨救贫,因称该日为杨公忌。
椒柏酒
[相关解释]
1.亦作"椒栢酒"。 2.椒酒和柏酒。古代农历正月初一用以祭祖或献之于家长以示祝寿拜贺之意。
1.亦作"椒栢酒"。 2.椒酒和柏酒。古代农历正月初一用以祭祖或献之于家长以示祝寿拜贺之意。
椒花筵
[相关解释]
1.古俗农历正月初一进椒酒于家长;又晋刘臻妻陈氏曾于其日献《椒花颂》,故后以"椒花筵"称农历正月初一合家聚餐的筵席。
1.古俗农历正月初一进椒酒于家长;又晋刘臻妻陈氏曾于其日献《椒花颂》,故后以"椒花筵"称农历正月初一合家聚餐的筵席。
正岁
[相关解释]
1.指古历夏历正月。亦泛指农历正月。
1.指古历夏历正月。亦泛指农历正月。
正晦
[相关解释]
1.农历正月晦日。即正月的末一天。
1.农历正月晦日。即正月的末一天。
正灯
[相关解释]
1.指农历正月十五日灯节。
1.指农历正月十五日灯节。
殷正
[相关解释]
1.殷历正月。相当于农历十一月。亦为殷历的代称。
1.殷历正月。相当于农历十一月。亦为殷历的代称。
涂苏
[相关解释]
1.亦作"涂?"。古时一种有檐的帽子。 2.酒名。古代风俗于农历正月初一,家人先幼后长依次而饮,以避瘟气。
1.亦作"涂?"。古时一种有檐的帽子。 2.酒名。古代风俗于农历正月初一,家人先幼后长依次而饮,以避瘟气。
添仓
[相关解释]
1.我国北方农村节日。于农历正月二十五日吃黍米糕,过添仓节。
1.我国北方农村节日。于农历正月二十五日吃黍米糕,过添仓节。
湔裳
[相关解释]
1.旧俗于农历正月元日至月晦,士女酹酒洗衣于水边,以辟灾度厄。
1.旧俗于农历正月元日至月晦,士女酹酒洗衣于水边,以辟灾度厄。
献春
[相关解释]
1.孟春;新春。指农历正月。
1.孟春;新春。指农历正月。
玉皇
[相关解释]
也称玉帝”或玉皇大帝”。道教祀奉的地位最高、职权最大的天神。据称原为光严妙乐国王子,后舍弃王位,在普明香严山中学道成仙。相传他总管三界(上、中、下)和十方(四维、四方、上下)、四生(胎生、卵生、湿生、化生)、六道(天、人、魔、地狱、畜生、饿鬼)的一切祸福。道教以每年夏历正月九日为玉皇圣诞日。
也称玉帝”或玉皇大帝”。道教祀奉的地位最高、职权最大的天神。据称原为光严妙乐国王子,后舍弃王位,在普明香严山中学道成仙。相传他总管三界(上、中、下)和十方(四维、四方、上下)、四生(胎生、卵生、湿生、化生)、六道(天、人、魔、地狱、畜生、饿鬼)的一切祸福。道教以每年夏历正月九日为玉皇圣诞日。
破五
[相关解释]
1.指农历正月初五。
1.指农历正月初五。
穷九
[相关解释]
1.古代某些地方习俗以阴历正月二十九日为穷九日。
1.古代某些地方习俗以阴历正月二十九日为穷九日。
穷鬼
[相关解释]
1.指使人穷困的鬼。六朝以来风俗﹐民间多于农历正月某日作诗文祭送之﹐谓之送穷。 2.詈词。骂人贫穷。
1.指使人穷困的鬼。六朝以来风俗﹐民间多于农历正月某日作诗文祭送之﹐谓之送穷。 2.詈词。骂人贫穷。
米线
[相关解释]
汉族和部分少数民族的岁时食品。流行于浙江、福建、广东、广西、云南等地。选用优质大米,经发酵、磨浆、过滤、蒸粉、压榨等工序制成。凉热都可食用。云南玉溪地区有在夏历正月初二过米线节”的风俗。
汉族和部分少数民族的岁时食品。流行于浙江、福建、广东、广西、云南等地。选用优质大米,经发酵、磨浆、过滤、蒸粉、压榨等工序制成。凉热都可食用。云南玉溪地区有在夏历正月初二过米线节”的风俗。
耗磨日
[相关解释]
1.指农历正月十六日。唐张说有《耗磨日饮二首》。
1.指农历正月十六日。唐张说有《耗磨日饮二首》。
肇岁
[相关解释]
1.一年之始。旧指阴历正月。
1.一年之始。旧指阴历正月。
花山节
[相关解释]
也称踩花山”。黔渝滇苗族的传统节日。各地节期不一,一般都在夏历正月初一至十五日间。节日期间,人们身着盛装汇集到跳场坪举行各项文娱庆祝活动。青年男女围绕树立在跳场中央的花杆跳舞,还举行爬竿、赛马、斗牛、射箭等比赛。
也称踩花山”。黔渝滇苗族的传统节日。各地节期不一,一般都在夏历正月初一至十五日间。节日期间,人们身着盛装汇集到跳场坪举行各项文娱庆祝活动。青年男女围绕树立在跳场中央的花杆跳舞,还举行爬竿、赛马、斗牛、射箭等比赛。
试灯
[相关解释]
1.旧俗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晩上张灯﹐以祈丰稔﹐未到元宵节而张灯预赏谓之试灯。
1.旧俗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晩上张灯﹐以祈丰稔﹐未到元宵节而张灯预赏谓之试灯。
跳场
[相关解释]
1.贵州省西部﹑中部﹑四川省南部和云南省许多地区苗族的盛大娱乐活动。多于农历正月间,在传统的跳场坪或跳场坡上举行。在坪上竖立花杆,男女盛装前往,绕杆吹笙跳舞。人数常达数千,多至万余。男女青年多利用这一场合对歌交结朋友。也称跳花﹑踩花山或踩山。
1.贵州省西部﹑中部﹑四川省南部和云南省许多地区苗族的盛大娱乐活动。多于农历正月间,在传统的跳场坪或跳场坡上举行。在坪上竖立花杆,男女盛装前往,绕杆吹笙跳舞。人数常达数千,多至万余。男女青年多利用这一场合对歌交结朋友。也称跳花﹑踩花山或踩山。
跳板
[相关解释]
全称跳板运动”。也称板舞戏”。朝鲜族的民间娱乐活动。通常在夏历正月十五和端午节举行。用一块长约5米,宽04米,厚005米的木板,中间垫一捆稻草即成。玩耍时,中间坐一人,两端各站一人,利用木板弹力一上一下,在空中表演各种动作。如比赛,以跳得最高者为胜。
全称跳板运动”。也称板舞戏”。朝鲜族的民间娱乐活动。通常在夏历正月十五和端午节举行。用一块长约5米,宽04米,厚005米的木板,中间垫一捆稻草即成。玩耍时,中间坐一人,两端各站一人,利用木板弹力一上一下,在空中表演各种动作。如比赛,以跳得最高者为胜。
踏碛
[相关解释]
1.亦作"蹋碛"。 2.旧时人日(农历正月初七日)到郊野溪滨宴乐,谓之踏碛。
1.亦作"蹋碛"。 2.旧时人日(农历正月初七日)到郊野溪滨宴乐,谓之踏碛。
辛盘
[相关解释]
1.旧俗农历正月初一﹐用葱韭等五种味道辛辣的菜蔬置盘中供食﹐取迎新之意。
1.旧俗农历正月初一﹐用葱韭等五种味道辛辣的菜蔬置盘中供食﹐取迎新之意。
闹元宵
[相关解释]
1.民间风俗。农历正月十五﹐击鼓鸣锣,通宵张灯,供人玩赏。相传始于汉,后世相沿不衰,内容更丰富。是夕吃喝玩赏﹐热闹非凡,故称"闹元宵"。
1.民间风俗。农历正月十五﹐击鼓鸣锣,通宵张灯,供人玩赏。相传始于汉,后世相沿不衰,内容更丰富。是夕吃喝玩赏﹐热闹非凡,故称"闹元宵"。
闹花灯
[相关解释]
1.民间风俗。农历正月十五,张灯结彩,欢度元宵节。
1.民间风俗。农历正月十五,张灯结彩,欢度元宵节。
阳错
[相关解释]
1.阴阳家谓农历正月甲寅日﹐二月乙卯日﹐三月甲辰日﹐四月丁巳﹑己巳日﹐六月丁未﹑己未日﹐七月庚申日﹐八月辛酉日﹐九月庚戌日﹐十月癸亥日﹐十二月癸丑日为阳错﹐百事不宜。
1.阴阳家谓农历正月甲寅日﹐二月乙卯日﹐三月甲辰日﹐四月丁巳﹑己巳日﹐六月丁未﹑己未日﹐七月庚申日﹐八月辛酉日﹐九月庚戌日﹐十月癸亥日﹐十二月癸丑日为阳错﹐百事不宜。
阴错
[相关解释]
1.古代历数术语。在六十甲子中﹐甲子﹑甲午为阳辰。阳辰之前三辰﹐即甲子之前辛酉﹑壬戌﹑癸亥﹐甲午之前辛卯﹑壬辰﹑癸巳皆为"阴错"。见明王逵《蠡海集.历数》。 2.阴阳家的迷信说法。谓农历正月庚戌﹐二月辛酉﹐三月庚申﹐四月己未﹑丁未﹐六月己巳﹑丁巳﹐七月甲辰﹐八月乙卯﹐九月甲寅﹐十月癸丑﹐十二月癸亥为阴错﹐百事不宜。
1.古代历数术语。在六十甲子中﹐甲子﹑甲午为阳辰。阳辰之前三辰﹐即甲子之前辛酉﹑壬戌﹑癸亥﹐甲午之前辛卯﹑壬辰﹑癸巳皆为"阴错"。见明王逵《蠡海集.历数》。 2.阴阳家的迷信说法。谓农历正月庚戌﹐二月辛酉﹐三月庚申﹐四月己未﹑丁未﹐六月己巳﹑丁巳﹐七月甲辰﹐八月乙卯﹐九月甲寅﹐十月癸丑﹐十二月癸亥为阴错﹐百事不宜。
陬月
[相关解释]
1.农历正月的别称。
1.农历正月的别称。
青鸟氏
[相关解释]
1.古官名。为历正的属官﹐掌管立春﹑立夏。
1.古官名。为历正的属官﹐掌管立春﹑立夏。
顺星
[相关解释]
1.旧俗农历正月初八日祭星以求吉利,谓之"顺星"。
1.旧俗农历正月初八日祭星以求吉利,谓之"顺星"。
颂椒
[相关解释]
1.古代农历正月初一用椒柏酒祭祖或献之于家长以示祝寿拜贺,谓之"颂椒"。
1.古代农历正月初一用椒柏酒祭祖或献之于家长以示祝寿拜贺,谓之"颂椒"。
首春
[相关解释]
1.指农历正月。
1.指农历正月。
鸡日
[相关解释]
1.亦作"鸡日"。 2.农历正月初一日。
1.亦作"鸡日"。 2.农历正月初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