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0 查到相关华林的内容。
带有华林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三会
[相关解释]
1.指弥勒佛的三次说法大会。佛教称兜率天弥勒降生翅头末城,学道成佛,在华林园龙华树下开三次法会。初会说法,九十六亿人得阿罗汉;第二大会说法,九十四亿人得阿罗汉;第三大会说法,九十二亿人得阿罗汉。见《弥勒下生经》。
1.指弥勒佛的三次说法大会。佛教称兜率天弥勒降生翅头末城,学道成佛,在华林园龙华树下开三次法会。初会说法,九十六亿人得阿罗汉;第二大会说法,九十四亿人得阿罗汉;第三大会说法,九十二亿人得阿罗汉。见《弥勒下生经》。
主器
[相关解释]
1.器,祭器。《易.序卦》"主器者莫若长子。"古代国君的长子主宗庙祭器,因以称太子为"主器"。南朝梁简文帝《蒙华林园戒诗》"执珪守藩国,主器作元贞。"南朝梁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禁旅尊严,主器弥固。"《东周列国志》第九回"今君内主尚虚,异日主器何望,非所以重宗庙也。"后对人长子也称"主器"。
1.器,祭器。《易.序卦》"主器者莫若长子。"古代国君的长子主宗庙祭器,因以称太子为"主器"。南朝梁简文帝《蒙华林园戒诗》"执珪守藩国,主器作元贞。"南朝梁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禁旅尊严,主器弥固。"《东周列国志》第九回"今君内主尚虚,异日主器何望,非所以重宗庙也。"后对人长子也称"主器"。
华林
[相关解释]
1.茂美的林木。 2.华林园的省称。
1.茂美的林木。 2.华林园的省称。
华林园
[相关解释]
1.宫苑名。三国吴建。故址在今南京市鸡鸣山南古台城内。南朝宋元嘉时扩建,筑华光殿﹑景阳楼﹑竹林堂诸胜。其后齐梁诸帝,常宴集于此。南宋时尚有残存遗迹。 2.宫苑名。本东汉芳林园,魏正始初因避齐王芳讳改。故址在今河南洛阳东洛阳故城内。有瑶华宫﹑景阳山﹑天渊池诸胜。东魏天平二年(公元535年)毁。 3.宫苑名◇赵石虎都邺后建。故址在今河北临漳西南古邺城北。园墙周围数十里,有凌云城﹑金花洲﹑光碧堂诸胜。北齐武成帝扩建后,华丽似神仙所居,因改名仙都苑。 4.弥勒成道后说法的僧园名。中有龙华树,故名。
1.宫苑名。三国吴建。故址在今南京市鸡鸣山南古台城内。南朝宋元嘉时扩建,筑华光殿﹑景阳楼﹑竹林堂诸胜。其后齐梁诸帝,常宴集于此。南宋时尚有残存遗迹。 2.宫苑名。本东汉芳林园,魏正始初因避齐王芳讳改。故址在今河南洛阳东洛阳故城内。有瑶华宫﹑景阳山﹑天渊池诸胜。东魏天平二年(公元535年)毁。 3.宫苑名◇赵石虎都邺后建。故址在今河北临漳西南古邺城北。园墙周围数十里,有凌云城﹑金花洲﹑光碧堂诸胜。北齐武成帝扩建后,华丽似神仙所居,因改名仙都苑。 4.弥勒成道后说法的僧园名。中有龙华树,故名。
天泉
[相关解释]
1.星名。 2.池名﹐也称"天渊"。有二一在洛阳东﹐为晋人游宴之地。《初学记》卷四引晋陆翙《邺中记》"华林园中千金堤,作两铜龙,相向吐水,以注天泉池。"又引晋戴延之《西征记》"天泉之南,有东西沟,承御沟水。水之南有积石坛,云三月三日御坐流杯之处。"一在江宁﹐为南朝宋元嘉年间造。唐柳宗元《为王京兆贺嘉莲表》"香激大王之风,影耀天泉之水。"按,《宋书.符瑞志下》"元嘉二十一年六月丙午,华林园天渊池二莲同干,园丞陈袭祖以闻。"柳表所云天泉,即此天渊池。
1.星名。 2.池名﹐也称"天渊"。有二一在洛阳东﹐为晋人游宴之地。《初学记》卷四引晋陆翙《邺中记》"华林园中千金堤,作两铜龙,相向吐水,以注天泉池。"又引晋戴延之《西征记》"天泉之南,有东西沟,承御沟水。水之南有积石坛,云三月三日御坐流杯之处。"一在江宁﹐为南朝宋元嘉年间造。唐柳宗元《为王京兆贺嘉莲表》"香激大王之风,影耀天泉之水。"按,《宋书.符瑞志下》"元嘉二十一年六月丙午,华林园天渊池二莲同干,园丞陈袭祖以闻。"柳表所云天泉,即此天渊池。
庶老
[相关解释]
1.古代士之告老退休者。《尚书大传》卷五"大夫﹑士七十而致仕,老于乡里,大夫为父师,士为少师……上老平明坐于右塾,庶老坐于左塾,余子毕出,然后皆归。"郑玄注"上老,父师也;庶老,少师也。"《礼记.王制》"有虞氏养国老于上庠,养庶老于下庠。"孔颖达疏引熊安生云"国老,谓卿大夫致仕者;庶老,谓士也。"《魏书.高祖纪下》"﹝二月﹞丙午,诏畿内七十以上暮春赴京师,将行养老之礼……三月丙寅,宴群臣及国老﹑庶老于华林园。"一说庶老兼指士人告老退休者与庶人之老者。
1.古代士之告老退休者。《尚书大传》卷五"大夫﹑士七十而致仕,老于乡里,大夫为父师,士为少师……上老平明坐于右塾,庶老坐于左塾,余子毕出,然后皆归。"郑玄注"上老,父师也;庶老,少师也。"《礼记.王制》"有虞氏养国老于上庠,养庶老于下庠。"孔颖达疏引熊安生云"国老,谓卿大夫致仕者;庶老,谓士也。"《魏书.高祖纪下》"﹝二月﹞丙午,诏畿内七十以上暮春赴京师,将行养老之礼……三月丙寅,宴群臣及国老﹑庶老于华林园。"一说庶老兼指士人告老退休者与庶人之老者。
福州市
[相关解释]
福建省省会。在省境东部沿海、闽江下游、来福铁路终点。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初为闽越国都。1946年设市。人口1375万(1995年)。是中国重要对外贸易港之一。1984年辟为对外开放城市。特产脱胎漆器、寿山石、茉莉花茶。名胜古迹有于山、鼓山、西湖、万寿桥、华林寺大殿、汤门温泉、罗星塔等。有福州大学等高等院校。
福建省省会。在省境东部沿海、闽江下游、来福铁路终点。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初为闽越国都。1946年设市。人口1375万(1995年)。是中国重要对外贸易港之一。1984年辟为对外开放城市。特产脱胎漆器、寿山石、茉莉花茶。名胜古迹有于山、鼓山、西湖、万寿桥、华林寺大殿、汤门温泉、罗星塔等。有福州大学等高等院校。
绨衣
[相关解释]
1.厚缯制成之衣。《史记.孝文本纪》"上常衣绨衣,所幸慎夫人,令衣不得曳地,帏帐不得文绣,以示敦朴,为天下先。"北周庾信《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序》"克己备于礼容,威风总于戎政;加以卑宫菲食,皂帐绨衣,百姓为心,四海为念。"一说皂衣。
1.厚缯制成之衣。《史记.孝文本纪》"上常衣绨衣,所幸慎夫人,令衣不得曳地,帏帐不得文绣,以示敦朴,为天下先。"北周庾信《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序》"克己备于礼容,威风总于戎政;加以卑宫菲食,皂帐绨衣,百姓为心,四海为念。"一说皂衣。
金墉
[相关解释]
1.西方的城。 2.犹金城。坚固的城墙。 3.古城名。三国魏明帝时筑﹐为当时洛阳城(今河南省洛阳市东)西北角一个小城。唐贞观后废。《太平御览》卷一七六引晋陆机《洛阳地记》"洛阳城内西北角有金墉城,东北角有楼高百尺,魏文帝造也。"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瑶光寺》"瑶光寺北有承明门,有金墉城,即魏氏所筑。"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河南.洛阳县》"嘉平六年,司马师废其主芳,迁于金墉。延熙二年,魏王禅位于晋,出舍金墉城。晋杨后及愍怀太子至贾后之废,皆徙金墉。永康二年,赵王伦篡位迁惠帝,自华林西门出,居金墉城。
1.西方的城。 2.犹金城。坚固的城墙。 3.古城名。三国魏明帝时筑﹐为当时洛阳城(今河南省洛阳市东)西北角一个小城。唐贞观后废。《太平御览》卷一七六引晋陆机《洛阳地记》"洛阳城内西北角有金墉城,东北角有楼高百尺,魏文帝造也。"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瑶光寺》"瑶光寺北有承明门,有金墉城,即魏氏所筑。"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河南.洛阳县》"嘉平六年,司马师废其主芳,迁于金墉。延熙二年,魏王禅位于晋,出舍金墉城。晋杨后及愍怀太子至贾后之废,皆徙金墉。永康二年,赵王伦篡位迁惠帝,自华林西门出,居金墉城。
铜龙
[相关解释]
1.铜制的龙形器物。(1)装饰品。《汉书.成帝纪》"太子出龙楼门"颜师古注引三国魏张晏曰"门楼上有铜龙,若白鹤﹑飞廉之为名也。"(2)喷水器。晋陆翙《邺中记》"华林园中,千金堤上,作两铜龙,相向吐水,以注天泉池。"唐李绅《题法华寺五言二十韵》"龙喷疑通海,鲸吞想漏川"自注"寺内有梁朝铜龙吐泉,铜鲸饮水,以注诸院。"(3)漏器的吐水龙头。亦借指漏壶。唐李商隐《深宫》诗"金殿销香闭绮栊,玉壶传点咽铜龙。"明李东阳《送进士归省》诗"宵辞禁漏铜龙尽,晓散朝行白鹭稀。" 2.清王韬《变法上》"铜龙沙漏,璇玑玉衡,
1.铜制的龙形器物。(1)装饰品。《汉书.成帝纪》"太子出龙楼门"颜师古注引三国魏张晏曰"门楼上有铜龙,若白鹤﹑飞廉之为名也。"(2)喷水器。晋陆翙《邺中记》"华林园中,千金堤上,作两铜龙,相向吐水,以注天泉池。"唐李绅《题法华寺五言二十韵》"龙喷疑通海,鲸吞想漏川"自注"寺内有梁朝铜龙吐泉,铜鲸饮水,以注诸院。"(3)漏器的吐水龙头。亦借指漏壶。唐李商隐《深宫》诗"金殿销香闭绮栊,玉壶传点咽铜龙。"明李东阳《送进士归省》诗"宵辞禁漏铜龙尽,晓散朝行白鹭稀。" 2.清王韬《变法上》"铜龙沙漏,璇玑玉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