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77 查到相关十字的内容。
带有十字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一剪梅 [相关解释]
①词牌名。双调,六十字,押平声韵。②曲牌名。属南曲南吕宫。字句格律与词牌的半阕相同,也有与全阕相同的。用作引子。
三仪 [相关解释]
1.礼之三仪。 2.谓天﹑地﹑人。 3.观察天文的仪器,即黄道仪。唐天文学家李淳风设计制造。表里三重,状如十字,由六合仪﹑三辰仪﹑四游仪三部分构成,铜质。贞观七年制成,置于凝晖阁,用以测候,已亡失。见《新唐书.天文志一》。
三公山碑 [相关解释]
1.汉光和四年祀三公山的碑刻。文字漶甚,旧拓亦仅残存三﹑四百字。隶书二十四行,行四十字,额中央题"三公之碑"四字,左右为"封龙君"﹑"灵山君"六字。
中国红十字会 [相关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领导下的人民卫生救护团体。协助政府各有关部门从事群众卫生、社会福利和灾害救济等工作。成立于1904年,采用日内瓦公约规定的白底红十字为标志。总会设在北京。
中调 [相关解释]
词调体式之一。因其篇幅长短适中,故称。通常以五十九字至九十字为中调,如《破阵子》、《渔家傲》、《苏幕遮》等。但也有少于五十九字的,如《七娘子》即五十八字(一为六十字)。
临江仙 [相关解释]
①词牌名。原为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双调,五十八字或六十字,押平声韵。②曲牌名。南曲南吕宫、北曲仙吕宫都有。南曲较常见,字句格律与词牌六十字体的半阕相同。用作引子。
也里可温 [相关解释]
1.蒙古语的音译。元代称传入我国的基督教。当时景教派(元以前已传入)与天主教皆有教士来中国传教,其教统称"十字教",教士俱称"也里可温"。
佛罗伦萨大教堂 [相关解释]
意大利文艺复兴早期建筑之一。位于佛罗伦萨市中心。建于1296-1462年。平面呈十字形。外墙面较整齐,无小尖塔和飞扶壁。八角形穹隆落在10多米高的鼓座上,内径42米,高30多米。八角形穹隆的采用,改掉了长期来教堂所袭用的哥特式尖顶,成为文艺复兴建筑的开端。
六丑 [相关解释]
1.词牌名。双调一百四十字﹐仄韵﹐宋周邦彦创制。宋周密《浩然斋雅谈》云﹐邦彦所以名此词为六丑﹐以其犯六调﹐声虽美而难唱﹐故以高阳氏之六子﹐皆才而丑相比。明杨慎以其名不雅﹐易名《个侬》。但清王奕清《词谱》于《六丑》之外另收《个侬》﹐为宋廖莹中所作词﹐即以起句"恨个侬无赖"为名。双调一百五十九字﹐仄韵﹐与《六丑》词异。
十三行 [相关解释]
1.法帖名。晋王献之所书《洛神赋》真迹,至南宋时仅存十三行,共二百五十字。故名。今传本有玉版十三行﹑柳跋十三行两种。参阅元虞集《道园学古录》卷十一。 2.鸦片战争前广州港口官府特许经营对外贸易的商行之总称。行数并不固定。十三行对官府负有承蓖交纳外洋税饷﹑规礼,传达政令及管理外洋商务人员等义务;也享有对外贸易特权。1842年《南京条约》订立后,十三行专营对外贸易的特权被取消,乃日趋没落。相传十三行名称起于明代,意义不详。俗亦称"洋行"﹑"洋货行"﹑"外洋行"。 3.清代天津脚夫﹑挑夫等苦工的组织。
十字 [相关解释]
1.指物呈"十"字形。 2.十个字。参见"十字格"。
十字军东侵 [相关解释]
1096-1291年间西欧天主教会、世俗封建主和意大利富商对地中海东岸地区进行的侵略性远征。前后共八次。远征军以拯救被异教徒”(穆斯林)占领的耶路撒冷圣地为借口,士兵衣服上缝有十字标志。1099年十字军占领耶路撒冷,建立耶路撒冷王国等国家。1187年耶路撒冷被埃及苏丹萨拉丁收复。1291年十字军在东方最后一个据点阿克城丧失,标志十字军东侵的最终失败。
十字口 [相关解释]
1.见"十字路口"。
十字库 [相关解释]
1.指明时由内官监(以宦官充任)掌管的甲字﹑乙字﹑丙字﹑丁字﹑戊字﹑承运﹑广运﹑广惠﹑广积﹑赃罚等十所仓库。本以十干各字依次为名,因"己"字与"已"字形近,而"已"者止也,故戊字库以后各库不再沿用十干。
十字架 [相关解释]
基督教的主要标志,象征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受难死亡以救赎人类。代表基督本身和基督教信仰。十字架原为古代处死刑的一种刑具。基督教认为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故用作标志。在西方文学中,一般也用十字架比喻苦难。
十字格 [相关解释]
1.指五言律诗中颔联或颈联每联十字只描述一重意思。
十字街 [相关解释]
1.交叉象十字形的街道。
十字街口 [相关解释]
1.十字街头。
十字路 [相关解释]
1.十字街。
十字路口 [相关解释]
1.街道或道路纵横交叉的地方。 2.比喻社会生活中不同道路的交集点。
十字路头 [相关解释]
1.道路横直交叉的地方。
十字镐 [相关解释]
1.两头有齿的镐,镐头与柄呈十字形。
十字饼 [相关解释]
1.裂纹呈十字形的蒸饼。
午贯 [相关解释]
1.十字形交叉贯穿。
南歌子 [相关解释]
词牌名。原为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有单调、双调两体。单调二十三字或二十六字,押平声韵。双调五十二字,有平声韵和仄声韵两体。唐代另有《南歌子词》,单调,二十字,押平声韵,即五言绝句。
双动力大客车 [相关解释]
一种双能源的无轨电车。在无轨电车上装有柴油机或蓄电池组,当通过十字路口或不容许架设架空触线的路段时,由驾驶员操作使集电杆脱离架空触线,改用内燃机或蓄电池组驱动行驶。
哨遍 [相关解释]
1.词牌名。也称稍徧。双调,有一百六十字﹑二百字﹑二百二字﹑二百三字﹑二百四字数体。见《词谱》卷三九。 2.曲牌名。南北曲均有。均属般涉调。北曲较常见。
回文机 [相关解释]
1.织璇玑图的布机。十六国时前秦苏蕙因其夫窦滔被徙流沙,而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凡八百四十字,宛转循环皆可诵读,后世传为佳话。
圣保罗大教堂 [相关解释]
英国国教(新教)的中心教堂。位于伦敦市。1710年建成。平面呈十字形。中央为一圆形穹隆,直径342米,顶高约111米,内部空间宏大开阔,正面有一对塔楼。是英国古典主义建筑的代表。
大白菜 [相关解释]
俗称黄芽菜”。双子叶植物,十字花科。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叶生于短缩的茎上,叶片薄而大,椭圆或长圆形,浓绿或浅绿色;心叶白、绿白或浅黄色;叶柄宽,两侧有明显的叶翼。总状花序,花黄色。原产中国,为北方的主要蔬菜。长江流域也有栽培。
工尺谱 [相关解释]
中国传统记谱法之一,以上、尺、工、凡、六、五、乙、合、四、一等十字并辅以其他符号记写乐曲而得名。最初用于记录管乐器诸孔位指法,明清时得到广泛普及,不仅用于记录管乐,而且用于记录弦乐、声乐,成为通行全国的一种记谱法,直至20世纪初五线谱、简谱传入后渐被取代。
感恩多 [相关解释]
1.词调名。本为唐教坊曲名。双调,有三九﹑四十字两体。
抛球乐 [相关解释]
1.原为五言六句,唐人抛球催酒时所唱,教坊因以名曲◇用为词牌名。单调三十字者始于刘禹锡,四十字者始于冯延巳,四十二字者见《云谣集杂曲子》无名氏词,皆平韵。至柳永以旧曲名创为新调,始有双调一百八十七字体,仄韵。 2.曲牌名。一名《彩楼春》。属北曲黄钟宫。字数与词牌不同。用在套曲中。
挑花 [相关解释]
1.刺绣。亦指某种刺绣的针法。如十字挑花,即在平布上依纱眼用花线逐眼扣上十字形,组成各种花纹。 2.织花布或织锦缎时,依据花样设计,在经线上挑成花本,作为织花的根据。花本经计算经纱根数后,用钩针或梭子顺次将一部分经纱挑起,而后让纬纱穿过,逐梭交织,呈现花纹。
摊破 [相关解释]
1.唐宋填词用语。指因乐曲节拍的变动引起句法﹑协韵的变化﹐突破原来词调谱式﹐故称摊破。如《浣溪沙》上下阕的末句﹐原为七言一句﹐句末协韵。乐曲摊开后﹐突破七字为十字﹐成为七言﹑三言两句﹐改于三言句末协韵﹐别成一体﹐故称《摊破浣溪沙》﹐以示区别。他如《摊破采桑子》﹑《摊破江城子》等﹐均属此类。又称摊声◇来的曲谱中﹐也有"摊破"﹐与词的情况有所不同。 2.划破。
攒十字 [相关解释]
1.鼓词﹑弹词及时调中常以"三﹑三﹑四"十字句组成唱词﹐称为"攒十字"。
改锥 [相关解释]
装卸螺丝钉用的工具,尖端有十字、扁平等形状,适用于钉帽上有槽纹的螺丝钉。也叫螺丝刀。
木兰花 [相关解释]
1.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唐﹑五代词中,有五十二字﹑五十四字﹑五十五字三体,都用仄韵,以七字句为主,杂以三字句。另有五十六字体,七言八句用仄韵,名《玉楼春》,又名《春晓曲》﹑《惜春容》。自五代以《木兰花》混入《玉楼春》,宋人因之,不复区别。惟增减体仍用《木兰花》名其减为四十四字,杂用平韵者名《减字木兰花》;减为五十字,杂用平韵者名《偷声木兰花》;增为一百零一字,全用平韵者名《木兰花慢》。 2.曲牌名。南北曲均有,字句格律与词牌不同。南曲属南吕宫,用作引子。北曲属高平调,用作小令,亦见于诸宫调。
杖朝 [相关解释]
1.《礼记·王制》"八十杖于朝。"谓八十岁可拄杖出入朝廷。唐韩偓《乙丑岁九月在萧滩镇书四十字》诗"若为将朽质,犹拟杖于朝。"后用作八十岁的代称。
杨朱泣岐 [相关解释]
1.《荀子·王霸》"杨朱哭衢途曰'此夫过举蹞步而觉跌千里者夫!'哀哭之。"谓在十字路口错走半步,到觉悟后就已经差之千里了,杨朱为此而哭泣◇常引作典故,用来表达对世道崎岖,担心误入歧途的感伤忧虑,或在歧路的离情别绪。
柳枝 [相关解释]
1.柳树的枝条。 2.古乐府曲调名。又称《杨柳枝》。 3.词调名。又称《杨柳枝》。盖由乐府横吹曲《折扬柳》演变而来。有三体(1)单调,二十八字,四句,句七字。平韵。形似七言绝句,声律较灵活,平仄不拘定。前蜀牛峤《柳枝》词五首即用此调。(2)双调,四十字。上﹑下片各以七﹑三﹑七﹑三字为句。平韵。前蜀张泌《柳枝》词即三﹑七﹑三字为句,共三十二实字;另在第一﹑二﹑四句之下各加和声(亦称"和歌")"柳枝",共十二虚字,合为四十四字。参阅清万树《词律》卷一。 4.词曲歌唱时的和声,无义。 5.侍姬名。唐韩愈
梁州令 [相关解释]
1.词牌名。唐教坊大曲有《凉州》,由大曲摘遍而为小令词调,因称《凉州令》,宋以后讹称《梁州令》。双调,有五十字﹑五十二字﹑五十五字三体,仄韵。 2.曲牌名。南北曲均有,皆属正宫,字句格律相近,而与词牌不同。南曲用作引子。北曲仅见于诸宫调。
榨菜 [相关解释]
又称茎用芥菜”。双子叶植物,十字花科。一二年生草本。芥菜的一个变种。肉质茎肥大,嫩而脆。因大多经盐腌、榨出菜汁后食用,故名。是中国特产蔬菜之一。
横罗十字 [相关解释]
1.谓横躺床上,手脚伸开,身体形如十字。
武旦 [相关解释]
戏曲脚色行当。旦行的一支。扮演擅长武艺的女子。又有刀马旦和武旦之分。前者多扎靠”(表示铠甲),注重身段功架,如《穆柯寨》中的穆桂英、《战金山》中的梁红玉等;后者重跌扑翻打,如《十字坡》的孙二娘、《泗州城》中的水母等。
沈西苓(1904-1940) [相关解释]
戏剧、电影导演。原名学诚,浙江德清人。曾留学日本东京美术专门学校。1930年加入左联。1933年任明星影片公司导演,先后执导《女性的呐喊》、《上海二十四小时》、《十字街头》、《中华儿女》等故事片。
沙塞子 [相关解释]
1.指生长在塞外沙漠地带的胡人。 2.词牌名。双调四十二字,前后片各五句,两平韵。也有作四十九字﹑五十字,前后各四句三平韵或三仄韵的。
油菜 [相关解释]
双子叶植物,十字花科。一二年生草本。四枚黄色花瓣组成十字形小花。角果细长。中国南方主要油料作物。种子可榨油,供食用和工业用。
清平调 [相关解释]
1.唐大曲名,后用为词牌。相传唐开元中,李白供翰林,时宫中木芍药盛开,玄宗于月夜赏花,召杨贵妃侍酒,以金花笺赐李白,命进新辞《清平调》,白醉中乃成三章。二十八字,七言绝句,平仄不拘。宋词盖因旧曲名,另创新声。双调五十字,平韵。参阅唐李浚《松窗杂录》﹑宋王灼《碧鸡漫志》卷五。
瑞鹤仙 [相关解释]
1.词牌名。又名《一捻红》。双调,仄韵。有一○二字﹑一○三字﹑一百字﹑九十字等多种,常见为一○二字,上阙五十二字,下阙五十字。 2.曲牌名。南曲正宫﹑北曲仙吕宫都有同名曲牌。南曲较常见,字数与词牌前半阙略异,用作引子。
璇玑图 [相关解释]
1.前秦窦滔妻苏蕙所织之回文诗图。纵横往复,皆可诵读。此为回文诗体之始。事本《晋书·列女传·窦滔妻苏氏》"窦滔妻苏氏,始平人也,名蕙,字若兰,善属文。滔,苻坚时为秦州刺史,被徙流沙,苏氏思之,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滔。宛转循环以读之,词甚凄惋,凡八百四十字。"后人称之为璇玑图。
生查子 [相关解释]
①词牌名。原为唐代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双调,四十字,押仄声韵。②曲牌名。属南曲南吕宫。字数格律与词牌的半阕相同,也有与全阕都相同的。用作引子。
疏影 [相关解释]
1.亦作"痚影"。疏朗的影子。 2.词牌名。南宋姜夔自度曲。又名《绿意》﹑《解佩环》。双调一百十字﹐仄韵。
白杨(1920-1996) [相关解释]
电影演员。原名杨成芳,湖南湘阴(今汨罗)人。女。1931年从影。抗日战争时期参加上海影人剧团,赴重庆演出抗日剧目。建国后曾任中国影协副主席。主演影片有《十字街头》、《中华儿女》、《八千里路云和月》、《一江春水向东流》、《祝福》等。论著有《电影表演技艺漫笔》、《电影表演探索》等。
短打武生 [相关解释]
1.传统戏曲中脚色行当。武生的一种。同长靠武生相对。着短装,穿薄底靴,兼用长兵器和短兵器,大都表现步战。表演上重矫捷﹑灵活。如京剧《三岔口》中的任堂惠﹑《十字坡》中的武松。
第七个十字架 [相关解释]
长篇小说。德国西格斯作于1942年。共产党员海斯勒和六个难友逃出了集中营。监狱长下令竖起七个十字架,扬言一周内将他们处死。经过五天的追捕,六人先后遇难,只有海斯勒在朋友们的帮助下逃出国境。追捕期限已过,第七个十字架仍然空着。
粉蝶 [相关解释]
蝴蝶的一种,翅白色,有黑色斑点,也有黄色或橙色的。幼虫吃白菜、油菜、萝卜等十字花科蔬菜的叶,是农业害虫。
紫罗兰 [相关解释]
双子叶植物,十字花科。二年或多年生草本。茎直立,全株有灰色星状柔毛。叶互生,倒披针形。花期长,花紫、红、黄、白或雪青等色,有香气。原产欧洲南部,中国各地都有栽培,或供观赏。
红十字会 [相关解释]
一种国际性的志愿救济团体,救护战时病伤军人和平民,也救济其他灾害的受难者。1864年日内瓦公约规定以在白地儿上加红十字作为它的标志。
红新月会 [相关解释]
1.伊斯兰教国家中的志愿救护﹑救济团体,性质和红十字会相同,因其采用白地上加红色新月的标志而得名。
绣花服装 [相关解释]
又称刺绣服装”。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服装的一种。是在服装的一定部位用丝、毛、金属或其他质地的纱线,手绣或机绣出设计好的图案。主要工艺有彩绣、拉绣、十字绣、贴线绣、珠绣、闪光片绣等。女装多用雅致的花卉纹样;男装多用有规则的几何纹样;童装选用幽默、活泼的卡通纹样。成人服装常采用本色线或同类色线,童装多用彩绣。
耶路撒冷 [相关解释]
世界著名古城和宗教圣地。在巴勒斯坦中部。人口447万(1984年)。公元前19世纪即建有城郭,历史悠久。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都奉该城为圣地。多古城遗纪宗教建筑,有伊斯兰教的岩石殿和阿克萨清真寺、犹太教的哭墙、基督教的圣墓大堂和耶稣被钉十字架所经道路等。工业主要有金属加工、化工、纺织等。1947年联合国规定为国际城市。1967年被以色列占领,并于1980年宣布为其首都。
荆冠 [相关解释]
1.用荆条编制的帽子。传说耶稣在被钉上十字架前,兵丁曾编棘冕,冠其首,戏称之为"犹太人的王"。
莺啼序 [相关解释]
1.词牌名。又名《丰乐楼》。在词中字数最多,计二百四十字。仄韵。见《词谱》卷三九。 2.曲牌名。属南曲商调。字数与词牌不同,用作过曲。见明王骥德《曲律》卷一。
菥蓂 [相关解释]
1.荠菜的一种,茎梗上有毛。十字花科遏蓝菜属植物。种子或全草入药,嫩苗作野菜。
蝶恋花 [相关解释]
①词牌名。初名《鹊踏枝》。双调,六十字,押仄声韵。②曲牌名。属北曲双调。字句格律与词牌的半阕相同,用于套曲中。
螺丝刀 [相关解释]
1.也叫螺丝起子﹑改锥。装卸螺丝钉用的手工工具﹐尖端有十字﹑扁平等形状﹐适用于钉帽上有槽纹的螺丝钉。
西江月 [相关解释]
词牌名。原为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双调,五十字。唐五代词本为不同韵部的平仄声韵相押,宋代以后词上下阕各用两平声韵,最末转押仄声韵,但须同部韵相押。
谢池春慢 [相关解释]
1.词牌名。双调﹐九十字﹐前后段各十句﹐五仄韵。宋张先于玉仙观道中逢谢媚卿﹐首作此词。与六十六字《谢池春》令词不同。参阅《词谱》卷二二。
赤十字会 [相关解释]
1."红十字会"的旧称。
赵丹(1915-1980) [相关解释]
电影演员。原名赵凤翔,山东肥城人。曾在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学习。1933年加入左翼戏剧家联盟。1937年参加抗敌演剧三队,后赴新疆从事戏剧工作。建国后曾任中国影协常务理事、上海分会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主演影片有《十字街头》、《马路天使》、《乌鸦与麻雀》、《聂耳》、《林则徐》等。论著有《银幕形象塑造》和《地狱之门》。
醉公子 [相关解释]
1.词牌名。本唐教坊曲。唐词多缘题而赋,《醉公子》即咏公子醉。四十字,前后段各四句,两仄韵,两平韵。凡四换韵,故又名《四换头》。另一体一百零六字,创自宋人。
金明池 [相关解释]
1.池名。池在宋京开封西郑门西北。周围约九里。 2.词牌名。宋秦观有《金明池》词。双调﹐一百二十字。前段十句﹐四仄韵﹔后段十一句﹐五仄韵。
钎子 [相关解释]
1.一种形似匕首的金属锐器。 2.用手工或机械打凿孔眼(如炮眼)的工具。常用于采掘工程。由钎头﹑钎杆和钎尾三部分构成。常用圆的或六角的中空炭素钢制作。钎头具有一定硬度和刃角(一字形﹑十字形)﹐以提高打凿效果。参见"钢钎"。
钗头凤 [相关解释]
1.词牌名。本名《撷芳词》﹐因北宋徽宗政和间宫中有撷芳园﹐故名。南宋陆游因无名氏词有"可怜孤似钗头凤"句﹐改题《钗头凤》。又名《折红英》﹑《惜分飞》﹑《玉珑璁》等。陆游《钗头凤》词抒写他对前妻唐氏的眷恋心情。双调六十字﹐末句各用三叠字﹐仄韵。参阅《词谱》卷十。
风流子 [相关解释]
1.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分单调﹑双调两体。单调三十四字,仄韵。见《花间集》。双调又名《内家娇》,一百十字,平韵。见《片玉词》。
鹊踏枝 [相关解释]
①词牌名。原为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双调,六十字,押平声韵。北宋时改名《蝶恋花》。②曲牌名。北曲仙吕宫、南曲商调均有。字句格律均与同名词牌不同。北曲常用于套曲《那吒令》曲牌之后。南曲用作过曲。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