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47 查到相关医术的内容。
带有医术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三候
[相关解释]
1.中医术语◎脉时,以指测寸﹑关﹑尺三处脉搏,每处均可分为浮﹑中﹑沉三种脉象,谓之三候。
1.中医术语◎脉时,以指测寸﹑关﹑尺三处脉搏,每处均可分为浮﹑中﹑沉三种脉象,谓之三候。
三阳五会
[相关解释]
1.中医术语。
1.中医术语。
不用
[相关解释]
1.不听从;不采纳。 2.不应用;废弃。 3.不为所用。 4.不必;无须。 5.中医术语。肢体失去活动能力谓之不用。
1.不听从;不采纳。 2.不应用;废弃。 3.不为所用。 4.不必;无须。 5.中医术语。肢体失去活动能力谓之不用。
五絶
[相关解释]
1.集于一时或一人的五种卓绝的技艺或才德等。(1)指南朝宋杜道鞠弹棊,范悦诗,褚欣远模书,禇胤围棊和徐道度医术。宋文帝称之为天下"五绝"。见《南史.徐文伯传》。(2)指唐秘书省内落星石,薛稷画鹤,贺知章草书,郎馀令画凤,韩公武挟弹中鹤眼。时谓之"五绝"。见宋计有功《唐诗纪事.郎余令》。(3)指唐虞世南的德行﹑忠直﹑博学﹑文辞﹑书翰。唐太宗称之有"五绝"。见《旧唐书.虞世南传》。 2.指缢死﹑溺死﹑压死﹑冻死﹑惊死五种非正常死亡。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主治.五绝》。 3.见"五言絶句"。
1.集于一时或一人的五种卓绝的技艺或才德等。(1)指南朝宋杜道鞠弹棊,范悦诗,褚欣远模书,禇胤围棊和徐道度医术。宋文帝称之为天下"五绝"。见《南史.徐文伯传》。(2)指唐秘书省内落星石,薛稷画鹤,贺知章草书,郎馀令画凤,韩公武挟弹中鹤眼。时谓之"五绝"。见宋计有功《唐诗纪事.郎余令》。(3)指唐虞世南的德行﹑忠直﹑博学﹑文辞﹑书翰。唐太宗称之有"五绝"。见《旧唐书.虞世南传》。 2.指缢死﹑溺死﹑压死﹑冻死﹑惊死五种非正常死亡。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主治.五绝》。 3.见"五言絶句"。
五藏
[相关解释]
中医术语。也称五脏”。心、肝、脾、肺、肾五个脏器的合称。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中心,精神意识活动也分属于五藏。
中医术语。也称五脏”。心、肝、脾、肺、肾五个脏器的合称。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中心,精神意识活动也分属于五藏。
仁术
[相关解释]
1.施行仁政的策略。 2.指医术。明张浩着有《仁术便览》,清王士雄着有《仁术志》,都是医书。
1.施行仁政的策略。 2.指医术。明张浩着有《仁术便览》,清王士雄着有《仁术志》,都是医书。
俚医
[相关解释]
1.医术粗浅的民间医生。
1.医术粗浅的民间医生。
六气
[相关解释]
1.自然气候变化的六种现象。指阴﹑阳﹑风﹑雨﹑晦﹑明。 2.自然气候变化的六种现象。谓朝旦之气(朝霞)﹑日中之气(正阳)﹑日没之气(飞泉)﹑夜半之气(沆瀣)﹑天之气﹑地之气。 3.谓好﹑恶﹑喜﹑怒﹑哀﹑乐六情。 4.中医术语。或指寒﹑热﹑燥﹑湿﹑风﹑火六种症候。 5.中医术语。或指人体内的精﹑气﹑津﹑液﹑血﹑脉﹐以其本为气所化﹐故名。见《灵枢经.决气》。
1.自然气候变化的六种现象。指阴﹑阳﹑风﹑雨﹑晦﹑明。 2.自然气候变化的六种现象。谓朝旦之气(朝霞)﹑日中之气(正阳)﹑日没之气(飞泉)﹑夜半之气(沆瀣)﹑天之气﹑地之气。 3.谓好﹑恶﹑喜﹑怒﹑哀﹑乐六情。 4.中医术语。或指寒﹑热﹑燥﹑湿﹑风﹑火六种症候。 5.中医术语。或指人体内的精﹑气﹑津﹑液﹑血﹑脉﹐以其本为气所化﹐故名。见《灵枢经.决气》。
内虚
[相关解释]
1.中医术语。指饮食消化后被身体吸收的营养物质不足而造成的虚弱。 2.黄芩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二.黄芩》。
1.中医术语。指饮食消化后被身体吸收的营养物质不足而造成的虚弱。 2.黄芩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二.黄芩》。
刀圭
[相关解释]
1.中药的量器名。 2.指药物。 3.指医术。 4.乳酪类的食物的别名。 5.汤匙。
1.中药的量器名。 2.指药物。 3.指医术。 4.乳酪类的食物的别名。 5.汤匙。
刮膜
[相关解释]
1.刷除蒙在表面的一层薄膜。 2.中医医术,指治疗肓膜之病。肓膜在腹脏之间,药力难及,治愈不易。
1.刷除蒙在表面的一层薄膜。 2.中医医术,指治疗肓膜之病。肓膜在腹脏之间,药力难及,治愈不易。
医国
[相关解释]
1.谓为国除患祛弊。 2.指医术高明。
1.谓为国除患祛弊。 2.指医术高明。
医方
[相关解释]
1.医生和方士。 2.医术,医道。 3.医书;医疗处方。
1.医生和方士。 2.医术,医道。 3.医书;医疗处方。
医术
[相关解释]
1.医疗技术。
1.医疗技术。
医王
[相关解释]
1.医术极精的人。多用以比喻诸佛或高僧等。
1.医术极精的人。多用以比喻诸佛或高僧等。
医药
[相关解释]
1.医术与药物。 2.医治,治疗。
1.医术与药物。 2.医治,治疗。
医道
[相关解释]
1.医术。治病的本领。
1.医术。治病的本领。
壮阳
[相关解释]
1.强盛的阳气。古代阴阳五行说认为春﹑夏主阳,秋﹑冬主阴,阳气至夏季最盛。 2.中医术语。犹言强肾。中医学认为腹为阴,肾为阴中之阴,肾虚者应补阳,故称。参阅《素问.金匮真言论》。
1.强盛的阳气。古代阴阳五行说认为春﹑夏主阳,秋﹑冬主阴,阳气至夏季最盛。 2.中医术语。犹言强肾。中医学认为腹为阴,肾为阴中之阴,肾虚者应补阳,故称。参阅《素问.金匮真言论》。
奇咳
[相关解释]
1.古医术。
1.古医术。
孙思邈(581-682)
[相关解释]
唐代医学家。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幼年患病,刻意学习医术,总结前人的医疗理论和临床经验,编成《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两书。医德高尚,对病人不分贵贱贫富,一心救治。被后人尊为药王”。
唐代医学家。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幼年患病,刻意学习医术,总结前人的医疗理论和临床经验,编成《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两书。医德高尚,对病人不分贵贱贫富,一心救治。被后人尊为药王”。
岐黄
[相关解释]
1.岐伯和黄帝。相传为医家之祖。宋苏颂《序》"雠校岐黄《内经》,重定针艾俞穴。"后以"岐黄"为中医医术的代称。 2.借指中医医生或医书。
1.岐伯和黄帝。相传为医家之祖。宋苏颂《序》"雠校岐黄《内经》,重定针艾俞穴。"后以"岐黄"为中医医术的代称。 2.借指中医医生或医书。
庸医
[相关解释]
1.医术不高明的医生。
1.医术不高明的医生。
徙痈
[相关解释]
1.一种江湖医术,传说能移去痈疽。语出《南史·薛伯宗传》"时又有薛伯宗善徙痈疽,公孙泰患背,伯宗为气封之,徙置斋前柳树上。明旦痈消,树边便起一瘤如拳大。"
1.一种江湖医术,传说能移去痈疽。语出《南史·薛伯宗传》"时又有薛伯宗善徙痈疽,公孙泰患背,伯宗为气封之,徙置斋前柳树上。明旦痈消,树边便起一瘤如拳大。"
急泪
[相关解释]
1.临时洒落的眼泪。《宋书.刘德愿传》载宋孝武帝宠姬殷贵妃薨﹐帝数与群臣至殷墓﹐令医术人羊志哭殷氏﹐志亦呜咽。"他日有问志'卿那得此副急泪?'志时新丧爱姬﹐答曰'我尔日自哭亡妾耳。'"
1.临时洒落的眼泪。《宋书.刘德愿传》载宋孝武帝宠姬殷贵妃薨﹐帝数与群臣至殷墓﹐令医术人羊志哭殷氏﹐志亦呜咽。"他日有问志'卿那得此副急泪?'志时新丧爱姬﹐答曰'我尔日自哭亡妾耳。'"
探丸
[相关解释]
1.见"探丸借客"。 2.摸取药丸。代指医术。
1.见"探丸借客"。 2.摸取药丸。代指医术。
方脉
[相关解释]
1.医方与脉象。引申指医术。
1.医方与脉象。引申指医术。
杏林
[相关解释]
1.相传三国吴董奉隐居庐山,为人治病不取钱,但使重病愈者植杏五株,轻者一株,积年蔚然成林◇因以"杏林"代指良医,并以"杏林春满"﹑"誉满杏林"等称颂医术高明。 2.杏树林。
1.相传三国吴董奉隐居庐山,为人治病不取钱,但使重病愈者植杏五株,轻者一株,积年蔚然成林◇因以"杏林"代指良医,并以"杏林春满"﹑"誉满杏林"等称颂医术高明。 2.杏树林。
歧黄
[相关解释]
1.指歧伯与黄帝。《黄帝内经》托名歧伯与黄帝讨论医术。
1.指歧伯与黄帝。《黄帝内经》托名歧伯与黄帝讨论医术。
气逆
[相关解释]
1.中医术语。谓气上冲而不顺。
1.中医术语。谓气上冲而不顺。
治术
[相关解释]
1.指驭臣治民之权术。亦泛指治理国家的方法﹑策略。 2.指医术。
1.指驭臣治民之权术。亦泛指治理国家的方法﹑策略。 2.指医术。
理中
[相关解释]
1.中医术语。调理中气。
1.中医术语。调理中气。
病急乱投医
[相关解释]
1.病情危急不审医术善否即求诊治。亦以喻事势危急盲目求援。
1.病情危急不审医术善否即求诊治。亦以喻事势危急盲目求援。
痰火
[相关解释]
1.中医术语。体内痰浊与火邪互结或痰浊郁久化火的病理变化。多表现为喘息﹑咳嗽﹑怔忡﹑昏厥等。
1.中医术语。体内痰浊与火邪互结或痰浊郁久化火的病理变化。多表现为喘息﹑咳嗽﹑怔忡﹑昏厥等。
痰症
[相关解释]
1.中医术语。泛指痰涎停留于体内的病症。特指肺病。
1.中医术语。泛指痰涎停留于体内的病症。特指肺病。
着手成春
[相关解释]
一下手就成功。形容娴熟自然(常用于称医生医术高明)。
一下手就成功。形容娴熟自然(常用于称医生医术高明)。
神医
[相关解释]
1.医术精妙的人。
1.医术精妙的人。
秦越人
[相关解释]
1.即扁鹊。战国时名医。 2.借指医术高明的人。
1.即扁鹊。战国时名医。 2.借指医术高明的人。
脉理
[相关解释]
1.亦作"脉理"。 2.脉搏的状态。 3.医道;医术。 4.至理。 5.泛指条理或纹理。亦指某种脉络。
1.亦作"脉理"。 2.脉搏的状态。 3.医道;医术。 4.至理。 5.泛指条理或纹理。亦指某种脉络。
虚下
[相关解释]
1.戏剧术语。谓剧中人在幕前做下场的动作﹐此时人虽还在台上但观众感到他已下场。 2.中医术语。通常指腰膝酸软无力﹐腹胀腹痛﹐四肢少温等下虚症状。
1.戏剧术语。谓剧中人在幕前做下场的动作﹐此时人虽还在台上但观众感到他已下场。 2.中医术语。通常指腰膝酸软无力﹐腹胀腹痛﹐四肢少温等下虚症状。
起死回生
[相关解释]
1.使死人或死东西复活。多形容医术高明,也形容挽救了看来没有希望的事情。
1.使死人或死东西复活。多形容医术高明,也形容挽救了看来没有希望的事情。
起虢
[相关解释]
1.指我国古代神医扁鹊的故事。虢太子尸躡,扁鹊活之。见《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2.泛指医术高明,能起死回生。
1.指我国古代神医扁鹊的故事。虢太子尸躡,扁鹊活之。见《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2.泛指医术高明,能起死回生。
轩岐
[相关解释]
1.黄帝轩辕氏与其臣岐伯的并称。他们被视作中国医药的始祖。 2.指医术。
1.黄帝轩辕氏与其臣岐伯的并称。他们被视作中国医药的始祖。 2.指医术。
金篦术
[相关解释]
1.治眼病的医术。
1.治眼病的医术。
针刺
[相关解释]
1.中国传统医术的一种。以针刺入人体一定的穴位来达到治病的目的。 2.喻尖锐抨击。
1.中国传统医术的一种。以针刺入人体一定的穴位来达到治病的目的。 2.喻尖锐抨击。
青囊
[相关解释]
1.古代医家存放医书的布袋。 2.借指医术﹑医生。 3.古代术数家盛书和卜具之囊。借指卜筮之术。 4.古代盛官印的袋子。 5.花名。古代外域异花名。 6.花名∠欢的别称。
1.古代医家存放医书的布袋。 2.借指医术﹑医生。 3.古代术数家盛书和卜具之囊。借指卜筮之术。 4.古代盛官印的袋子。 5.花名。古代外域异花名。 6.花名∠欢的别称。
青囊书
[相关解释]
1.《晋书.郭璞传》﹕"有郭公者﹐客居河东﹐精于卜筮﹐璞从之受业。公以青囊中书九卷与之﹐由是遂洞五行﹑天文﹑卜筮之术……璞门人赵载尝窃青囊书﹐未及读﹐而为火所焚。"后因以"青囊书"指道家典籍。 2.指医书﹑医术。
1.《晋书.郭璞传》﹕"有郭公者﹐客居河东﹐精于卜筮﹐璞从之受业。公以青囊中书九卷与之﹐由是遂洞五行﹑天文﹑卜筮之术……璞门人赵载尝窃青囊书﹐未及读﹐而为火所焚。"后因以"青囊书"指道家典籍。 2.指医书﹑医术。
鹊术
[相关解释]
1.古代名医扁鹊的医术。
1.古代名医扁鹊的医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