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63 查到相关勇士的内容。
带有勇士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中黄 [相关解释]
1.亦称"中黄伯"。古勇士名。 2.泛指勇士。 3.指中黄子。传说中的仙人。见晋葛洪《抱朴子.地真》。 4.指黄帝。 5.黄石脂。 6.中央。 7.指黄道。 8.帝王府库名。 9.中营。 10.古指人体的横膈膜。 11.泛指腹中。
义儿军 [相关解释]
1.唐末晋王李克用选择勇士李嗣昭(本姓韩)﹑李嗣本(本姓张)﹑李存信(本姓张)﹑李存孝(本姓安)等为养子,任为将校,组成部队号"义儿军"。
五两 [相关解释]
1.谓两只配成一双。 2.犹言五匹。 3.五兵技巧。 4.代称能用五兵技巧的勇士。 5.亦作"五緉"。古代的测风器。鸡毛五两或八两系于高竿顶上,籍以观测风向﹑风力。
五民 [相关解释]
1.指褊急之民﹑狠刚之民﹑怠惰之民﹑费资之民﹑巧谀恶心之民。 2.指《诗》《书》谈说之士﹑处士﹑勇士﹑技艺之士﹑商贾之士。 3.指士﹑农﹑商﹑工﹑贾。亦泛指五方之民。 4.指士﹑农﹑工﹑商贾﹑兵。
佽飞 [相关解释]
1.即佽非。春秋楚勇士。唐李白《观佽飞斩蛟龙图赞》"佽飞斩长蛟﹐遗图画中见。"金元好问《观淅江涨》"佽飞斗蛟鳄﹐燃犀出麟介。"后亦泛指勇士。 2.汉武官名。少府属下左弋,自武帝太初元年改名为"佽飞",掌弋射。《汉书.冯奉世传》"今发三辅﹑河东﹑弘农越骑﹑迹射﹑佽飞﹑彀者﹑羽林孤儿及呼速絫﹑嗕种﹐方急遣。"后亦泛指武官。
僚志 [相关解释]
1.僚,指春秋楚国勇士熊宜僚。白公胜作乱,胁迫熊宜僚随从。僚不肯,"承之以剑,不动"。事见《左传.哀公十六年》◇以"僚志"称坚贞之志。
再作冯妇 [相关解释]
《孟子·尽心下》晋人有冯妇者,善搏虎,卒为善士。则之野,有众逐虎。虎负,莫之敢撄。望见冯妇,趋而迎之。冯妇攘臂下车,众皆悦之。”意为打虎勇士冯妇成为善士不打虎了,后又重操旧业◇因以再作冯妇”比喻重操旧业。
列奥尼达 [相关解释]
(leonidas,?-前480)古代希腊斯巴达国王。希波战争时,在温泉关战役中,率三百名斯巴达勇士抵抗波斯军进攻,英勇战死。
刘白羽(1916- ) [相关解释]
小说家,散文家。北京人。1938年参加延安文艺工作团。建国后参加过抗美援朝斗争◇曾任中国作协副主席、文化部副部长、总政文化部部长。著有短篇小说集《五台山下》、《政治委员》、《无敌三勇士》等,散文集《红玛瑙集》、《芳草集》等。
勇士 [相关解释]
1.勇敢的士兵◇亦泛指有力气有胆量的人。
勇武 [相关解释]
1.勇士,武士。 2.勇猛威武。
勇爵 [相关解释]
1.《左传·襄公二十一年》"庄公为勇爵,殖绰﹑郭最欲与焉。"杜预注"设爵位以命勇士。"后用以指武将。
勇虫 [相关解释]
1.指螳螂。《韩诗外传》卷八"齐庄公出猎,有螳螂举足将搏其轮,问其御曰'此何虫也?'御曰'此螳蜋也。其为虫,知进而不知退,不量力而轻就敌。'庄公曰'此为人必为天下勇士矣。'于是回车避之。"《庄子·人间世》﹑《淮南子·人间训》亦有螳臂挡车的记载,后遂称螳螂为勇虫。
南山三壮士 [相关解释]
1.指春秋时齐国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三勇士。
古冶子 [相关解释]
1.亦称"古蛊"。亦称"古冶"。 2.春秋时的勇士。
善马熟人 [相关解释]
1.良马与武艺精熟的勇士。
嗔拳 [相关解释]
1.谓因恼怒而挥拳。 2.古时南方娱乐项目。扮演者戴面具,作勇士架势。
壮士 [相关解释]
1.意气豪壮而勇敢的人;勇士。 2.体健力大者。 3.指武士装束的人。 4.太平天国取试武士分为一﹑二﹑三三甲,第三甲若干名称为壮士,相当于清制的进士,职同军帅。
夏育 [相关解释]
1.周时著名勇士,卫人,传说能力举千钧。
奔育 [相关解释]
1.古勇士孟贲﹑夏育的并称。奔﹐通"贲"。
子路 [相关解释]
1.仲由的字。春秋时鲁国卞人,孔子弟子。性情直爽,勇敢,事亲孝闻过则喜,长于政治。曾为季孙氏家臣,后任卫大夫孔悝邑宰,在贵族内讧中被杀害。 2.后作为勇士的代称。 3.熊的别名。
孟贲 [相关解释]
1.战国时勇士。
宜僚 [相关解释]
1.春秋时楚之勇士,姓熊,居于市南,因号曰市南子。楚白公胜谋作乱,将杀令尹子西。以宜僚勇士,可敌五百人,遂遣使屈之。宜僚正上下弄丸,既不为利谄,又不为威惕,卒不从命。白公不得宜僚,反事不成,遂使白公﹑子西两家之难解。见《左传.哀公十六年》。因以宜僚为除难解纷的代表人物。
强渡大渡河 [相关解释]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于四川西部抢渡大渡河的作战。1935年5月上旬,中央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继续北进。24日,中央红军先头部队袭占安顺场渡口。25日,由十七名勇士组成突击队,乘一只小船奋勇强渡,占领北岸渡口。中央红军一部继续从安顺场渡河,然后沿大渡河左岸北进,主力则沿大渡河右岸北进。29日,主力先头部队占领泸定桥西桥头。然后,由二十二名勇士组成突击队,攀踏着悬空的铁索向对岸冲击,占领了东岸桥头堡,后续部队迅即攻占泸定城,并与沿大渡河左岸北进的部队会合。强渡大渡河打开红军北上的道路。
怒蛙 [相关解释]
1.亦作"怒鼃"。 2.鼓足气的蛙。春秋时越王勾践为报吴仇﹐曾向怒蛙示敬以求勇士。 3.大鸣或瞋目的蛙。
摄勇 [相关解释]
1.统辖勇士。
敢士 [相关解释]
1.敢死之士,勇士。
斗臣 [相关解释]
1.亦作"斗臣"。 2.犹斗士;勇士。
斩蛟 [相关解释]
1.斩杀蛟龙。多谓勇士为民除害。春秋楚次非斩绕船两蛟,见《吕氏春秋.知分》;鲁澹台子羽赍璧渡河斩蛟,见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五》;晋周处在长桥下斩蛟,见《晋书.周处传》;襄阳太守邓遐入沔水斩蛟,见《初学记》卷七引南朝宋盛弘之《荆州记》。此数事皆诗文中有名的典故。
朱践耳(1922- ) [相关解释]
作曲家。安徽泾县人。1945年去苏北解放区,在前线剧团和文工团从事音乐创作。1955年留学苏联,在莫斯科音乐学院研习作曲。1960年回国,历任上海实验歌剧院、上海交响乐团作曲,上海音协主席。作有交响组曲《黔岭素描》、交响幻想曲《纪念为真理而献身的勇士》等。其中《第四交响曲》,曾获瑞士国际比赛大奖。还作有歌曲《打得好》、《唱支山歌给党听》、《接过雷锋的枪》等。
楼季 [相关解释]
1.战国魏时善于腾跳的勇士。 2.复姓。见汉王符《潜夫论.志氏姓》﹑《通志.氏族四》。
次非 [相关解释]
1.古勇士名。
武贲 [相关解释]
1.即虎贲。勇士之称。唐人避太祖李虎讳改。
武阳 [相关解释]
1.即秦舞阳。战国时燕国勇士。偕荆轲谋刺秦王,因其恐惧失态,事败。
死贼 [相关解释]
1.不顾性命的盗贼。 2.引申为敢死的勇士。 3.佛教语。指死亡。
烧牛 [相关解释]
1.指火牛阵。战国后期,燕军攻破齐国◇齐将田单乘敌松懈,在千馀头牛角上缚兵刃,尾上缚苇灌油,夜间以火点燃,使牛猛冲燕军,并以五千勇士随后冲杀,结果大败燕军,收复失去的七十馀城。见《史记.田单列传》。
熊僚 [相关解释]
1.春秋楚勇士熊宜僚的省称。楚惠王时,白公胜欲作乱,命宜僚杀令尹子西。宜僚不为利啖,不为威惕,坚辞不从。
熊罴 [相关解释]
1.熊和罴。皆为猛兽。因以喻勇士或雄师劲旅。 2.指生男之兆。语本《诗.小雅.斯干》"大人占之,维熊维罴,男子之祥。" 3.指帝王得贤辅。典出《史记.齐太公世家》"西伯将出猎,卜之,曰'所获非龙非彲,非虎非罴,所获霸王之辅'。于是周西伯猎,果遇太公于渭之阳,与语大说……载与俱归,立为师。"西伯,指周文王。 4.比喻贪残的人。
燕颔 [相关解释]
1.形容相貌威武。颔,下巴。 2.东汉名将班超自幼即有立功异域之志。相士说他"燕颔虎颈",有封"万里侯"之相◇奉命出使西域三十一年,陆续平定各地贵族的变乱,官至西域都护,封定远侯。见《后汉书.班超传》◇以"燕颔"为封侯之相。 3.指武将;勇士。
燕颔虎头 [相关解释]
1.形容相貌威武。 2.借指武将﹑勇士。
牙爪 [相关解释]
1.指动物的牙齿和爪子。亦指人的牙齿和指甲。 2.比喻勇士或武将。 3.犹羽翼。 4.差役;仆从。
百夫良 [相关解释]
1.谓能以一敌百的杰出勇士。
秦舞阳 [相关解释]
1.战国时燕国勇士。
罴虎 [相关解释]
1.喻勇士。
羣右 [相关解释]
1.古代骖乘之诸勇士。
翅人 [相关解释]
1.勇士。
荆飞 [相关解释]
1.春秋时楚国勇士次非。
虓士 [相关解释]
1.勇士。
虓虎 [相关解释]
1.咆哮怒吼的虎。多用来比喻勇士猛将。
贝奥武甫 [相关解释]
英国古代史诗。公元5世纪时已开始口头传诵,约8世纪时成书。勇士贝奥武甫与怪物格伦德尔搏斗,使其断臂而死。怪物之母为子复仇,又被他追踪杀死◇来他做了国王。一次火龙来犯,他挺身斩龙,伤重而死。人民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
贲士 [相关解释]
1.勇士。
贲石 [相关解释]
1.古代勇士孟贲和石蕃的并称。
贲育 [相关解释]
1.战国时勇士孟贲和夏育的并称。
贲获 [相关解释]
1.战国时勇士孟贲和乌获的并称。
贲诸 [相关解释]
1.古代勇士孟贲和专诸的并称。
雄夫 [相关解释]
1.犹勇士﹐壮士。
颜高 [相关解释]
1.古代勇士名。
飞黄 [相关解释]
1.传说中的神马名。又名乘黄。 2.指古代勇士飞廉与中黄伯。 3.见"飞黄腾踏"。
鹗睨 [相关解释]
1.形容勇士的目光锐利。
鹗视 [相关解释]
1.形容勇士的目光锐利。 2.借指勇士。
黝贲 [相关解释]
1.古勇士北宫黝和孟贲的并称。见《孟子.公孙丑上》。
鼎士 [相关解释]
1.力能举鼎的人。指勇士。
齐三士 [相关解释]
1.指春秋齐景公时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三勇士。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