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9 查到相关前额的内容。
带有前额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两手加额
[相关解释]
1.双手放在前额上。古人表示庆幸的一种手势。
1.双手放在前额上。古人表示庆幸的一种手势。
刘海蟾
[相关解释]
1.亦称"刘海"。 2.五代燕山人,名操,字昭远,以号行。道教全真道祖师。初事燕主刘守光为丞相。一日,道人正阳子来谒,说清静无为之法,并索鸡卵十枚,累金钱上。蟾惊呼"危哉!"道人说"居荣禄,履忧患,其危殆甚!"海蟾悟,弃官归隐,后仙去。见《神仙通鉴》。民间多绘作仙童状,前额垂发,手舞钱串,骑蟾背上。俗称"刘海"。
1.亦称"刘海"。 2.五代燕山人,名操,字昭远,以号行。道教全真道祖师。初事燕主刘守光为丞相。一日,道人正阳子来谒,说清静无为之法,并索鸡卵十枚,累金钱上。蟾惊呼"危哉!"道人说"居荣禄,履忧患,其危殆甚!"海蟾悟,弃官归隐,后仙去。见《神仙通鉴》。民间多绘作仙童状,前额垂发,手舞钱串,骑蟾背上。俗称"刘海"。
前刘海
[相关解释]
1.头发的样式之一。清末一般浮浪子弟除梳着油松大辫外﹐额上还留有一排一二寸长的短发﹐称"前刘海"。 2.专指妇女儿童垂在前额的整齐的短发。
1.头发的样式之一。清末一般浮浪子弟除梳着油松大辫外﹐额上还留有一排一二寸长的短发﹐称"前刘海"。 2.专指妇女儿童垂在前额的整齐的短发。
前和
[相关解释]
1.棺的前额。方言谓"前和头"。
1.棺的前额。方言谓"前和头"。
前庭
[相关解释]
1.正屋前的庭院。 2.犹前额。 3.人和脊索动物身体器官内的某些空腔。如鼻前庭﹑口腔前庭等。
1.正屋前的庭院。 2.犹前额。 3.人和脊索动物身体器官内的某些空腔。如鼻前庭﹑口腔前庭等。
前额
[相关解释]
1.额部。因在头的前部﹐故称。
1.额部。因在头的前部﹐故称。
天角
[相关解释]
1.谓天之一隅。 2.犹天涯。指遥远的地方。 3.谓前额之中央部位。
1.谓天之一隅。 2.犹天涯。指遥远的地方。 3.谓前额之中央部位。
太阳帽
[相关解释]
夏季遮阳的帽子。常用布、草、塑料等制成。帽顶呈半球形。有的在前额或两侧加附荷叶边,可遮挡更多的阳光。女式太阳帽后方有小披风式裁片以保护颈部;男式太阳帽前沿装有硬挺的舌头或配有太阳墨镜片。
夏季遮阳的帽子。常用布、草、塑料等制成。帽顶呈半球形。有的在前额或两侧加附荷叶边,可遮挡更多的阳光。女式太阳帽后方有小披风式裁片以保护颈部;男式太阳帽前沿装有硬挺的舌头或配有太阳墨镜片。
头发
[相关解释]
1.人的前额以上﹑两耳以上和后颈部以上生长的毛。
1.人的前额以上﹑两耳以上和后颈部以上生长的毛。
毛髻
[相关解释]
1.方言。即刘海。垂在前额的一溜剪短的头发。
1.方言。即刘海。垂在前额的一溜剪短的头发。
海龟
[相关解释]
爬行纲,海龟科。长可达1米多。头顶有一对前额鳞。四肢如桨,前肢长于后肢,内侧指、趾各有一爪。头、颈和四肢不能缩入甲内。主要以海藻为食。生活在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中,到陆地上产卵,孵出幼体。肉可食,脂肪可炼油。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爬行纲,海龟科。长可达1米多。头顶有一对前额鳞。四肢如桨,前肢长于后肢,内侧指、趾各有一爪。头、颈和四肢不能缩入甲内。主要以海藻为食。生活在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中,到陆地上产卵,孵出幼体。肉可食,脂肪可炼油。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珠角
[相关解释]
1.即星相家所称前额隆起的"月角"。为圣贤之相。古人以为月是水精,珠亦为水精,故名。也称渊角。
1.即星相家所称前额隆起的"月角"。为圣贤之相。古人以为月是水精,珠亦为水精,故名。也称渊角。
粉题
[相关解释]
1.傅有白粉的前额。题,额头。
1.傅有白粉的前额。题,额头。
脑门
[相关解释]
1.前额。亦指头顶心。
1.前额。亦指头顶心。
蛾眉螓首
[相关解释]
1.弯弯的眉毛﹐方广的前额。形容女子容貌的美艳。语本《诗.卫风.硕人》"螓首蛾眉。"
1.弯弯的眉毛﹐方广的前额。形容女子容貌的美艳。语本《诗.卫风.硕人》"螓首蛾眉。"
额楼
[相关解释]
1.指前额。
1.指前额。
额门
[相关解释]
1.指前额。
1.指前额。
鹡鸰
[相关解释]
1.亦作"?鸰"。 2.鸟类的一属。最常见的一种,身体小,头顶黑色,前额纯白色,嘴细长,尾和翅膀都很长,黑色,有白斑,腹部白色。吃昆虫和小鱼等,属受保护鸟类。 3.《诗.小雅.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难。"后以"鹡鸰"比喻兄弟。
1.亦作"?鸰"。 2.鸟类的一属。最常见的一种,身体小,头顶黑色,前额纯白色,嘴细长,尾和翅膀都很长,黑色,有白斑,腹部白色。吃昆虫和小鱼等,属受保护鸟类。 3.《诗.小雅.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难。"后以"鹡鸰"比喻兄弟。
鹩哥
[相关解释]
1.鸟名。又叫秦吉了。为留鸟或夏候鸟。通体羽毛黑色而具光泽,前额及头顶紫色,部分翼羽有白斑。常成群树栖,以昆虫和果实为食。善效鸣,其声多变化,常作观赏鸟。参阅明李时珍《本草纲目.禽三.鹦?》。
1.鸟名。又叫秦吉了。为留鸟或夏候鸟。通体羽毛黑色而具光泽,前额及头顶紫色,部分翼羽有白斑。常成群树栖,以昆虫和果实为食。善效鸣,其声多变化,常作观赏鸟。参阅明李时珍《本草纲目.禽三.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