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69 查到相关则天的内容。
带有则天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一指马
[相关解释]
1.《庄子.齐物论》"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以马喻马之非马,不若以非马喻马之非马也。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按《公孙龙子.指物论》"物莫非指,而指非指。"又《白马论》"马者,所以命形也;白者,所以命色也。命色形者,非命形也。故曰白马非马。"《庄子》指﹑马之义,乃破公孙龙说,认为指马皆非实有,如果说指(概念),则天地间的一切都可说是指;如果说马,则宇宙间的万物都可说是马◇因以"一指马"喻宇宙万物之理。
1.《庄子.齐物论》"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以马喻马之非马,不若以非马喻马之非马也。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按《公孙龙子.指物论》"物莫非指,而指非指。"又《白马论》"马者,所以命形也;白者,所以命色也。命色形者,非命形也。故曰白马非马。"《庄子》指﹑马之义,乃破公孙龙说,认为指马皆非实有,如果说指(概念),则天地间的一切都可说是指;如果说马,则宇宙间的万物都可说是马◇因以"一指马"喻宇宙万物之理。
三品松
[相关解释]
1.松树名,在嵩山少林寺,相传唐武则天封以三品,故名。见《嵩山志》。
1.松树名,在嵩山少林寺,相传唐武则天封以三品,故名。见《嵩山志》。
三殿
[相关解释]
1.即唐大明宫之麟德殿。 2.指皇宫中的三大殿。亦借指皇宫。 3.宋时太皇太后在世,与皇太后﹑皇后并称三殿;若无太皇太后,则天子与太后﹑皇后亦称三殿。
1.即唐大明宫之麟德殿。 2.指皇宫中的三大殿。亦借指皇宫。 3.宋时太皇太后在世,与皇太后﹑皇后并称三殿;若无太皇太后,则天子与太后﹑皇后亦称三殿。
上官仪(约605-664)
[相关解释]
唐代诗人。字游韶,陕州陕县(今属河南)人。贞观初进士。曾位居宰相◇被武则天所杀。诗风华美绮丽,有上官体”之称。又归纳诗歌中的对仗方法,提出六对”、八对”之说,对律诗的定型有一定影响。
唐代诗人。字游韶,陕州陕县(今属河南)人。贞观初进士。曾位居宰相◇被武则天所杀。诗风华美绮丽,有上官体”之称。又归纳诗歌中的对仗方法,提出六对”、八对”之说,对律诗的定型有一定影响。
两台
[相关解释]
1.指唐武则天时肃政台(即御史台)的左右两台。左台知百司﹑监军旅,右台察州县﹑省风俗。见宋王应麟《小学绀珠.职官.两台》。 2.藩台和臬台的合称。指清代地方最高行政长官承宣布政使和提刑按察使。
1.指唐武则天时肃政台(即御史台)的左右两台。左台知百司﹑监军旅,右台察州县﹑省风俗。见宋王应麟《小学绀珠.职官.两台》。 2.藩台和臬台的合称。指清代地方最高行政长官承宣布政使和提刑按察使。
中和
[相关解释]
1.中庸之道的主要内涵。儒家认为能"致中和",则天地万物均能各得其所,达于和谐境界。 2.中正平和。 3.道教语。指元气。 4.化学﹑物理名词。(1)指相当量的酸和碱互相作用生成盐和水。(2)指抗毒素或抗毒血清跟毒素起作用,产生其他物质,使毒素的毒性消失。(3)指物体的正电量和负电量相等而不显带电现象的状态。
1.中庸之道的主要内涵。儒家认为能"致中和",则天地万物均能各得其所,达于和谐境界。 2.中正平和。 3.道教语。指元气。 4.化学﹑物理名词。(1)指相当量的酸和碱互相作用生成盐和水。(2)指抗毒素或抗毒血清跟毒素起作用,产生其他物质,使毒素的毒性消失。(3)指物体的正电量和负电量相等而不显带电现象的状态。
为民请命
[相关解释]
1.谓替老百姓申诉痛苦。语本《史记.淮阴侯列传》"因民之欲﹐西乡为百姓请命﹐则天下风走而响应矣﹐孰敢不听!"
1.谓替老百姓申诉痛苦。语本《史记.淮阴侯列传》"因民之欲﹐西乡为百姓请命﹐则天下风走而响应矣﹐孰敢不听!"
云稼
[相关解释]
1.三国魏李康《运命论》﹕"褰裳而涉汶阳之丘﹐则天下之稼如云矣。"后因用"云稼"形容茂盛的庄稼。
1.三国魏李康《运命论》﹕"褰裳而涉汶阳之丘﹐则天下之稼如云矣。"后因用"云稼"形容茂盛的庄稼。
五狗
[相关解释]
1.指唐武则天当政时,其侄武三思的五个心腹。
1.指唐武则天当政时,其侄武三思的五个心腹。
人亡邦瘁
[相关解释]
1.《诗.大雅.瞻卬》"人之云亡,邦国殄瘁。"毛传"殄,尽;瘁,病也。"郑玄笺"贤人皆言奔亡,则天下邦国,将尽困穷。"后因以"人亡邦瘁"谓贤者不在位,国家因而衰败。
1.《诗.大雅.瞻卬》"人之云亡,邦国殄瘁。"毛传"殄,尽;瘁,病也。"郑玄笺"贤人皆言奔亡,则天下邦国,将尽困穷。"后因以"人亡邦瘁"谓贤者不在位,国家因而衰败。
六玺
[相关解释]
1.秦汉皇帝除传国玺之外﹐尚有六玺﹐皆白玉制﹐螭虎纽﹐用武都紫泥封一﹐皇帝行玺﹐用于封国;二﹐皇帝之玺﹐用于赐诸王侯;三﹐皇帝信玺﹐用于发兵;四﹐天子行玺﹐用于召大臣;五﹐天子之玺﹐用于策封外国君主;六﹐天子信玺﹐用于祭天地鬼神。其后﹐自晋至隋﹐用制屡变而其名不改。唐又增神玺﹑受命玺﹐为八玺;武则天时改诸玺曰宝。参阅《后汉书.武帝纪上》"丙午﹐赤眉君臣面缚奉高皇帝玺绶"李贤注引汉蔡邕《独断》﹑《宋书.礼志五》。
1.秦汉皇帝除传国玺之外﹐尚有六玺﹐皆白玉制﹐螭虎纽﹐用武都紫泥封一﹐皇帝行玺﹐用于封国;二﹐皇帝之玺﹐用于赐诸王侯;三﹐皇帝信玺﹐用于发兵;四﹐天子行玺﹐用于召大臣;五﹐天子之玺﹐用于策封外国君主;六﹐天子信玺﹐用于祭天地鬼神。其后﹐自晋至隋﹐用制屡变而其名不改。唐又增神玺﹑受命玺﹐为八玺;武则天时改诸玺曰宝。参阅《后汉书.武帝纪上》"丙午﹐赤眉君臣面缚奉高皇帝玺绶"李贤注引汉蔡邕《独断》﹑《宋书.礼志五》。
则天
[相关解释]
1.谓以天为法,治理天下。语出《论语.泰伯》"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 2.唐武后谥则天顺圣皇后,世称武则天。
1.谓以天为法,治理天下。语出《论语.泰伯》"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 2.唐武后谥则天顺圣皇后,世称武则天。
北庭都护府
[相关解释]
唐代设于天山北路的军政机构。公元702年,武则天为加强对西北边疆控制而设立,治所在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辖天山以北包括阿尔泰山和巴尔喀什湖以西直至咸海(一说今里海)的广大地区。安史之乱后先后为回纥、吐蕃攻占。
唐代设于天山北路的军政机构。公元702年,武则天为加强对西北边疆控制而设立,治所在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辖天山以北包括阿尔泰山和巴尔喀什湖以西直至咸海(一说今里海)的广大地区。安史之乱后先后为回纥、吐蕃攻占。
匦旌
[相关解释]
1.匦函和旌车。唐武则天置匦函,接受投书,以揽天下人才;汉朝廷以蒲车旌帛迎聘在野贤士。
1.匦函和旌车。唐武则天置匦函,接受投书,以揽天下人才;汉朝廷以蒲车旌帛迎聘在野贤士。
升仙太子
[相关解释]
1.指周灵王太子王子晋。《资治通鉴.唐则天后圣历二年》"二月,己丑,太后幸嵩山,过缑氏,谒升仙太子庙。"胡三省注"升仙太子,周王子晋也。世传晋升仙后,桓良遇之于嵩山。曰'七月七日,待我于缑氏山头。'果乘白鹤驻山顶,举手谢时人而去◇人因为立祠,后加号升仙太子。"
1.指周灵王太子王子晋。《资治通鉴.唐则天后圣历二年》"二月,己丑,太后幸嵩山,过缑氏,谒升仙太子庙。"胡三省注"升仙太子,周王子晋也。世传晋升仙后,桓良遇之于嵩山。曰'七月七日,待我于缑氏山头。'果乘白鹤驻山顶,举手谢时人而去◇人因为立祠,后加号升仙太子。"
南能北秀
[相关解释]
1.南宗慧能,北宗神秀,是唐代佛教禅宗的两大禅师,合称为南能北秀。慧能与神秀同事东山寺僧弘忍(禅宗五祖)。慧能接受弘忍衣钵,传教于岭南,故称南能‰忍死后,武则天征神秀入京,传教于北方,故称北秀。参阅《景德传灯录》卷四﹑卷五。
1.南宗慧能,北宗神秀,是唐代佛教禅宗的两大禅师,合称为南能北秀。慧能与神秀同事东山寺僧弘忍(禅宗五祖)。慧能接受弘忍衣钵,传教于岭南,故称南能‰忍死后,武则天征神秀入京,传教于北方,故称北秀。参阅《景德传灯录》卷四﹑卷五。
卢弓
[相关解释]
1.黑色弓。古代诸侯有大功,则天子赐予黑色弓矢,以之象征征伐之权。
1.黑色弓。古代诸侯有大功,则天子赐予黑色弓矢,以之象征征伐之权。
吕武操莽
[相关解释]
1.吕雉﹑武则天﹑曹操﹑王莽的合称。旧时都被认为是以阴谋手段簒夺君位的野心家。因以之指窃取政权的国贼。
1.吕雉﹑武则天﹑曹操﹑王莽的合称。旧时都被认为是以阴谋手段簒夺君位的野心家。因以之指窃取政权的国贼。
圣母神皇
[相关解释]
1.唐女皇武则天的尊号。
1.唐女皇武则天的尊号。
坠欢
[相关解释]
1.《后汉书.皇后纪上.光武郭皇后纪论》"爱升,则天下不足容其高;欢队,故九服无所逃其命。"队,同"坠"。本谓失去宠爱◇因称夫妻离而复合为"坠欢重拾"或以"坠欢"称往日的欢乐。
1.《后汉书.皇后纪上.光武郭皇后纪论》"爱升,则天下不足容其高;欢队,故九服无所逃其命。"队,同"坠"。本谓失去宠爱◇因称夫妻离而复合为"坠欢重拾"或以"坠欢"称往日的欢乐。
垂拱四杰
[相关解释]
1.指初唐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垂拱,唐武则天年号。四人皆生活于武则天当政时期,故称。
1.指初唐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垂拱,唐武则天年号。四人皆生活于武则天当政时期,故称。
大雁塔
[相关解释]
在陕西省西安市南和平门外慈恩寺内。公元652年,玄奘为贮藏印度取回的经像而建。原塔高五层,武则天时增为十层,后遭兵火,只存七层,高64米。为正方形楼阁式砖塔,气势雄伟。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陕西省西安市南和平门外慈恩寺内。公元652年,玄奘为贮藏印度取回的经像而建。原塔高五层,武则天时增为十层,后遭兵火,只存七层,高64米。为正方形楼阁式砖塔,气势雄伟。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后
[相关解释]
1.唐高宗永徽六年废王皇后﹐立武宸妃(则天)为后。高宗称天皇﹐武后称天后。见《旧唐书.则天皇后纪》。 2.道教神名。 3.即天妃。神名。
1.唐高宗永徽六年废王皇后﹐立武宸妃(则天)为后。高宗称天皇﹐武后称天后。见《旧唐书.则天皇后纪》。 2.道教神名。 3.即天妃。神名。
天枢
[相关解释]
1.星名。北斗第一星。 2.比喻国家的中央政权。 3.唐延载元年武则天所立自纪功德的柱子。开元初诏令毁之。 4.人体经穴名。
1.星名。北斗第一星。 2.比喻国家的中央政权。 3.唐延载元年武则天所立自纪功德的柱子。开元初诏令毁之。 4.人体经穴名。
干封
[相关解释]
1.晒干新筑的祭坛。封,封禅时所建的祭坛◇泛指天旱。《史记·孝武本纪》"夏﹐旱。公孙卿曰'黄帝时﹐封则天旱﹐干封三年。'上乃下诏曰'天旱﹐意干封乎?其令天下尊祠灵星焉。'"张守节正义"苏林曰'天旱欲使封土干燥也。'颜师古曰'三岁不雨﹐暴所封之士令干。'"《汉书·沟洫志》"上既封禅﹐巡祭山川﹐其明年﹐干封少雨。"唐鲍溶《闻国家将行封禅聊抒臣情》诗"云雨由来随六龙﹐玉泥瑶检不干封。"一说﹐祭祀而不立神主谓"干封"。见《史记·孝武本纪》裴髎集解引如淳说。
1.晒干新筑的祭坛。封,封禅时所建的祭坛◇泛指天旱。《史记·孝武本纪》"夏﹐旱。公孙卿曰'黄帝时﹐封则天旱﹐干封三年。'上乃下诏曰'天旱﹐意干封乎?其令天下尊祠灵星焉。'"张守节正义"苏林曰'天旱欲使封土干燥也。'颜师古曰'三岁不雨﹐暴所封之士令干。'"《汉书·沟洫志》"上既封禅﹐巡祭山川﹐其明年﹐干封少雨。"唐鲍溶《闻国家将行封禅聊抒臣情》诗"云雨由来随六龙﹐玉泥瑶检不干封。"一说﹐祭祀而不立神主谓"干封"。见《史记·孝武本纪》裴髎集解引如淳说。
干陵
[相关解释]
1.唐高宗与武则天的合葬墓,在陕西干县梁山。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陵前排列大型石人﹑石兽﹑华表等石刻,其中著名的有翼马﹑石狮﹑述圣记碑和无字碑等,是唐代造型艺术的代表作品。解放后,对干陵的一些陪葬墓进行了发掘,如永泰公主﹑懿德太子及章怀太子墓等,发现了极为精美的壁画﹑线雕画和大量的陶俑等历史文物。
1.唐高宗与武则天的合葬墓,在陕西干县梁山。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陵前排列大型石人﹑石兽﹑华表等石刻,其中著名的有翼马﹑石狮﹑述圣记碑和无字碑等,是唐代造型艺术的代表作品。解放后,对干陵的一些陪葬墓进行了发掘,如永泰公主﹑懿德太子及章怀太子墓等,发现了极为精美的壁画﹑线雕画和大量的陶俑等历史文物。
张果老
[相关解释]
传说中的八仙之一。相传久居中条山,唐代武则天时已数百岁。常倒骑白驴,日行数万里,休息时将白驴折叠,藏在巾箱中,骑时喷水,即还原成驴。
传说中的八仙之一。相传久居中条山,唐代武则天时已数百岁。常倒骑白驴,日行数万里,休息时将白驴折叠,藏在巾箱中,骑时喷水,即还原成驴。
慈恩题记
[相关解释]
1.唐代从武则天神龙年间开始,新进士在曲江宴后,即集于慈恩寺塔题名,请同科进士中擅长书法者将金榜诸人姓名写于塔上。见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记》◇用为考中进士的典故。
1.唐代从武则天神龙年间开始,新进士在曲江宴后,即集于慈恩寺塔题名,请同科进士中擅长书法者将金榜诸人姓名写于塔上。见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记》◇用为考中进士的典故。
投匦
[相关解释]
1.亦作"投匮"。 2.唐武则天时铸制铜匦四个,列置于朝堂上,受纳上书。见《新唐书.百官志二》◇以"投匦"谓臣民向皇帝上书。 3.借指投票。
1.亦作"投匮"。 2.唐武则天时铸制铜匦四个,列置于朝堂上,受纳上书。见《新唐书.百官志二》◇以"投匦"谓臣民向皇帝上书。 3.借指投票。
无字碑
[相关解释]
1.指泰山登封台下无字的石碑。据传为秦始皇所立。宋晁补之《谒岱词即事》诗"初疑无字碑,莹洁谁敢文。又怪玉女井,鸟絶何由奫?"明谢肇渏《五杂俎.地部二》"秦始皇泰山立无字碑,解者纷纭不定。或以为碑函,或以为镇石,或以为欲刻而未成,或以为表望,皆臆说也。"一说为汉武帝所立。 2.陕西干县唐高宗李治﹑皇后武则天合葬干陵陵区有武则天无字碑。 3.指为功业隆重或德行秽败而难以文字状述者所立的没有文字的碑。明胡侍《真珠船.无字碑》"《刘宾客嘉话録》云东晋谢太傅墓碑,但树贞石,初无文字,盖重难制述之意也。此说亦通。
1.指泰山登封台下无字的石碑。据传为秦始皇所立。宋晁补之《谒岱词即事》诗"初疑无字碑,莹洁谁敢文。又怪玉女井,鸟絶何由奫?"明谢肇渏《五杂俎.地部二》"秦始皇泰山立无字碑,解者纷纭不定。或以为碑函,或以为镇石,或以为欲刻而未成,或以为表望,皆臆说也。"一说为汉武帝所立。 2.陕西干县唐高宗李治﹑皇后武则天合葬干陵陵区有武则天无字碑。 3.指为功业隆重或德行秽败而难以文字状述者所立的没有文字的碑。明胡侍《真珠船.无字碑》"《刘宾客嘉话録》云东晋谢太傅墓碑,但树贞石,初无文字,盖重难制述之意也。此说亦通。
木丸
[相关解释]
1.武则天时代的一种行刑用具。为木制的球形物,塞入犯人之口,使不能出声。
1.武则天时代的一种行刑用具。为木制的球形物,塞入犯人之口,使不能出声。
末尼教
[相关解释]
1.摩尼教。波斯人摩尼所创立的宗教。其教宣传光明与黑暗的互相对立为善恶的本原。约在6-7世纪从陆路传入新疆◇由新疆传入漠北的回纥。武则天延载元年(公元694年),波斯摩尼教侍法者密乌拂多诞持《二宗经》至长安。
1.摩尼教。波斯人摩尼所创立的宗教。其教宣传光明与黑暗的互相对立为善恶的本原。约在6-7世纪从陆路传入新疆◇由新疆传入漠北的回纥。武则天延载元年(公元694年),波斯摩尼教侍法者密乌拂多诞持《二宗经》至长安。
桃李满天下
[相关解释]
1.唐狄仁杰门生众多,累向武则天推荐将相多人,或谓仁杰曰"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后因以"桃李满天下"比喻所培养的优秀人才众多。
1.唐狄仁杰门生众多,累向武则天推荐将相多人,或谓仁杰曰"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后因以"桃李满天下"比喻所培养的优秀人才众多。
欋推
[相关解释]
1.唐武则天时官员冗滥,时人以"欋推"讥之。言滥员之多,可以用四齿耙推。
1.唐武则天时官员冗滥,时人以"欋推"讥之。言滥员之多,可以用四齿耙推。
武则天(624-705)
[相关解释]
唐高宗后,武周皇帝。名fd39#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东)人。十四岁时被唐太宗选入宫内为才人,太宗死后为尼。不久被高宗召为昭仪,公元655年立为皇后,逐渐把持朝政,与高宗并称二圣”◇又相继废中宗、睿宗,690年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史称武周。在位期间重视科举制度和人才盐,发展农业生产。任用酷吏,大兴冤狱,晚年豪奢专断。705年中宗复位,尊称她为则天大圣皇帝”,后世通称为武则天。
唐高宗后,武周皇帝。名fd39#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东)人。十四岁时被唐太宗选入宫内为才人,太宗死后为尼。不久被高宗召为昭仪,公元655年立为皇后,逐渐把持朝政,与高宗并称二圣”◇又相继废中宗、睿宗,690年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史称武周。在位期间重视科举制度和人才盐,发展农业生产。任用酷吏,大兴冤狱,晚年豪奢专断。705年中宗复位,尊称她为则天大圣皇帝”,后世通称为武则天。
武媚
[相关解释]
1.妩媚。姿态美好可爱。 2.唐武则天的别号,为唐太宗所赐。
1.妩媚。姿态美好可爱。 2.唐武则天的别号,为唐太宗所赐。
武科
[相关解释]
1.科举时代专为考试盐武官而设的科目。唐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年)设武举,为武科之始。以后历朝皆因之,但不定期举行,至明代中期始定武乡试﹑武会试之制。清代沿袭,考试科目为马箭﹑步箭﹑弓﹑刀﹑石,均名外场,又以默写武经为内场。其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及童生﹑生员﹑举人﹑进士﹑状元等名目均与文科同,但加武字以别之。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废止。参阅《文献通考.选举七》﹑《明史.选举志二》。
1.科举时代专为考试盐武官而设的科目。唐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年)设武举,为武科之始。以后历朝皆因之,但不定期举行,至明代中期始定武乡试﹑武会试之制。清代沿袭,考试科目为马箭﹑步箭﹑弓﹑刀﹑石,均名外场,又以默写武经为内场。其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及童生﹑生员﹑举人﹑进士﹑状元等名目均与文科同,但加武字以别之。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废止。参阅《文献通考.选举七》﹑《明史.选举志二》。
氛枪
[相关解释]
1.犹寇氛。枪﹐即天枪星。古代以为天枪﹑天棓等星闪光﹐则天下有兵乱。
1.犹寇氛。枪﹐即天枪星。古代以为天枪﹑天棓等星闪光﹐则天下有兵乱。
湛露
[相关解释]
1.《诗.小雅》篇名。《左传.文公四年》"昔诸侯朝正于王,王宴乐之,于是乎赋《湛露》。则天子当阳,诸侯用命也。"后因喻君主之恩泽。 2.喻丈夫之恩惠。 3.浓重的露水。
1.《诗.小雅》篇名。《左传.文公四年》"昔诸侯朝正于王,王宴乐之,于是乎赋《湛露》。则天子当阳,诸侯用命也。"后因喻君主之恩泽。 2.喻丈夫之恩惠。 3.浓重的露水。
牝朝
[相关解释]
1.称唐代武则天掌权之世。
1.称唐代武则天掌权之世。
狱持
[相关解释]
1.唐武则天时狱吏以种种酷刑虐待囚犯。称为"狱持"。
1.唐武则天时狱吏以种种酷刑虐待囚犯。称为"狱持"。
玉床
[相关解释]
1.玉制或饰玉的床。 2.指天床星。古代以为此星主帝位。星倾则天子不安,失位。见《星经》卷上。 3.指朱砂矿床。
1.玉制或饰玉的床。 2.指天床星。古代以为此星主帝位。星倾则天子不安,失位。见《星经》卷上。 3.指朱砂矿床。
珠寳
[相关解释]
1.原为佛经上所说转轮圣王的七种"王宝"之一,即神珠宝。武则天好佛,自称"金轮圣神皇帝",亦置"珠宝"等于宫廷。见《翻译名义集》卷三。 2.珍珠宝石。 3.喻指珠子菊。 4.喻指高贵的事物,高尚的思想。
1.原为佛经上所说转轮圣王的七种"王宝"之一,即神珠宝。武则天好佛,自称"金轮圣神皇帝",亦置"珠宝"等于宫廷。见《翻译名义集》卷三。 2.珍珠宝石。 3.喻指珠子菊。 4.喻指高贵的事物,高尚的思想。
眃脱
[相关解释]
1.碗坯。《资治通鉴.唐则天后长寿元年》"春,一月,丁卯,太后引见存抚使所举人,无问贤愚,悉加擢用……时人为之语曰'补阙连车载,拾遗平斗量,欋推侍御史,碗脱校书郎。'"言授官不加选择,校书郎就像碗毛坯一样粗滥◇用为滥用官吏的典实。
1.碗坯。《资治通鉴.唐则天后长寿元年》"春,一月,丁卯,太后引见存抚使所举人,无问贤愚,悉加擢用……时人为之语曰'补阙连车载,拾遗平斗量,欋推侍御史,碗脱校书郎。'"言授官不加选择,校书郎就像碗毛坯一样粗滥◇用为滥用官吏的典实。
神岳
[相关解释]
1.亦作"神岳"。 2.对山岳的敬称,言其具有灵异。 3.唐代武则天给嵩山的封号。
1.亦作"神岳"。 2.对山岳的敬称,言其具有灵异。 3.唐代武则天给嵩山的封号。
神皇
[相关解释]
1.神灵。 2.指帝王。 3.唐武则天的称号。
1.神灵。 2.指帝王。 3.唐武则天的称号。
神都
[相关解释]
1.犹神州。 2.犹言神京。谓京城。 3.指洛阳。唐光宅元年(公元684年)武则天定都洛阳。洛阳旧号东都,至是改称神都,即今河南省洛阳市。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复称东都。参阅宋李上交《近事会元》卷四。
1.犹神州。 2.犹言神京。谓京城。 3.指洛阳。唐光宅元年(公元684年)武则天定都洛阳。洛阳旧号东都,至是改称神都,即今河南省洛阳市。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复称东都。参阅宋李上交《近事会元》卷四。
祸淫
[相关解释]
1.谓淫逸过度,则天降之以祸。语出《书.汤诰》"天道福善祸淫。"蔡沈集传"天之道,善者福之,淫者祸之。"
1.谓淫逸过度,则天降之以祸。语出《书.汤诰》"天道福善祸淫。"蔡沈集传"天之道,善者福之,淫者祸之。"
秋官
[相关解释]
1.古官名。 2.《周礼》六官之一﹐掌刑狱。《周礼.秋官》唐贾公彦题解"郑《目録》云,象秋所立之官。寇,害也。秋者,遒也,如秋义杀害收聚敛藏于万物也。天子立司寇使掌邦刑,刑者,所以驱耻恶,纳人于善道也。"所司与后代刑部相当﹐故唐武则天曾一度改刑部为秋官◇世常以秋官为掌司刑法官员的通称。 3.明太祖所置四辅官之一。
1.古官名。 2.《周礼》六官之一﹐掌刑狱。《周礼.秋官》唐贾公彦题解"郑《目録》云,象秋所立之官。寇,害也。秋者,遒也,如秋义杀害收聚敛藏于万物也。天子立司寇使掌邦刑,刑者,所以驱耻恶,纳人于善道也。"所司与后代刑部相当﹐故唐武则天曾一度改刑部为秋官◇世常以秋官为掌司刑法官员的通称。 3.明太祖所置四辅官之一。
窈娘
[相关解释]
1.唐武则天时左司郎中乔知之婢。窈娘貌美﹐善歌◇为武承嗣所夺。乔知之愤痛成疾﹐作《绿珠篇》以讽。窈娘得诗﹐悲惋自杀。见唐孟棨《本事诗.情感》及《新唐书.外戚传.武承嗣》◇借指美女。
1.唐武则天时左司郎中乔知之婢。窈娘貌美﹐善歌◇为武承嗣所夺。乔知之愤痛成疾﹐作《绿珠篇》以讽。窈娘得诗﹐悲惋自杀。见唐孟棨《本事诗.情感》及《新唐书.外戚传.武承嗣》◇借指美女。
粤宛
[相关解释]
1.谓天气和顺。《管子.五行》"然则天为粤宛,草木养长,五谷蕃实秀大。"尹知章注"粤,厚也;宛,顺也。天为厚顺,不逆时气也。"一说"粤宛"当作"奥苑"。郭沫若等集校引张佩纶曰"'粤'当作'奥'……'宛'本作'苑'。《白虎通》'苑囿,养万物者也。'《老子》'道者万物之奥。'此言以天为万物之奥苑,故养长蕃实秀大。"
1.谓天气和顺。《管子.五行》"然则天为粤宛,草木养长,五谷蕃实秀大。"尹知章注"粤,厚也;宛,顺也。天为厚顺,不逆时气也。"一说"粤宛"当作"奥苑"。郭沫若等集校引张佩纶曰"'粤'当作'奥'……'宛'本作'苑'。《白虎通》'苑囿,养万物者也。'《老子》'道者万物之奥。'此言以天为万物之奥苑,故养长蕃实秀大。"
紫衣
[相关解释]
1.紫色衣服。 2.古代公服。春秋战国时国君服用紫。南北朝以后,紫衣为贵官公服,故有朱紫﹑金紫之称。见《新唐书.车服志》﹑《宋史.舆服志五》。 3.借指贵官。 4.紫色袈裟。唐武则天赐僧人法朗等九人紫袈裟﹑银鱼袋,为僧人赐紫之始。
1.紫色衣服。 2.古代公服。春秋战国时国君服用紫。南北朝以后,紫衣为贵官公服,故有朱紫﹑金紫之称。见《新唐书.车服志》﹑《宋史.舆服志五》。 3.借指贵官。 4.紫色袈裟。唐武则天赐僧人法朗等九人紫袈裟﹑银鱼袋,为僧人赐紫之始。
菁莪
[相关解释]
1.《诗.小雅》中《菁菁者莪》篇名的简称。 2.《诗.小雅.菁菁者莪序》"菁菁者莪,乐育材也,君子能长育人材,则天下喜乐之矣。"后因以"菁莪"指育材。
1.《诗.小雅》中《菁菁者莪》篇名的简称。 2.《诗.小雅.菁菁者莪序》"菁菁者莪,乐育材也,君子能长育人材,则天下喜乐之矣。"后因以"菁莪"指育材。
谢瑶环
[相关解释]
京剧剧目。1961年田汉据陕西地方戏碗碗腔《女巡按》改编。武则天时,女官谢瑶环巡抚江南,抑制豪强,严惩奸佞,为朝中权贵武三思等所不容,致被豪强酷吏迫害致死。
京剧剧目。1961年田汉据陕西地方戏碗碗腔《女巡按》改编。武则天时,女官谢瑶环巡抚江南,抑制豪强,严惩奸佞,为朝中权贵武三思等所不容,致被豪强酷吏迫害致死。
谥寶
[相关解释]
1.亦作"谥寶"。 2.放在古代帝王陵墓中﹐刻有帝王谥号的玺印。始于唐武则天时。已发现的帝王谥宝﹐有前蜀王建永陵谥宝﹑明神宗定陵谥宝等。
1.亦作"谥寶"。 2.放在古代帝王陵墓中﹐刻有帝王谥号的玺印。始于唐武则天时。已发现的帝王谥宝﹐有前蜀王建永陵谥宝﹑明神宗定陵谥宝等。
走马报
[相关解释]
1.指武则天宠臣张昌宗﹑张昌仪辈作恶的报应。走,指狗。
1.指武则天宠臣张昌宗﹑张昌仪辈作恶的报应。走,指狗。
还笏
[相关解释]
1.唐高宗将立武则天为后,褚遂良谏,帝不听。遂良致笏殿阶,叩头流血曰"还陛下此笏!"事见《旧唐书.褚遂良传》◇用以称坚持原则而不惜弃官。 2.致仕,辞官。
1.唐高宗将立武则天为后,褚遂良谏,帝不听。遂良致笏殿阶,叩头流血曰"还陛下此笏!"事见《旧唐书.褚遂良传》◇用以称坚持原则而不惜弃官。 2.致仕,辞官。
连车平斗
[相关解释]
1.语本唐张鷟《朝野佥载》卷四"则天革命,举人不试皆与官,起家至御史﹑评事﹑拾遗﹑补阙者不可胜数。张鷟谓謡曰'补阙连车载,拾遗平斗量。'"后因以"连车平斗"形容冗员之甚。
1.语本唐张鷟《朝野佥载》卷四"则天革命,举人不试皆与官,起家至御史﹑评事﹑拾遗﹑补阙者不可胜数。张鷟谓謡曰'补阙连车载,拾遗平斗量。'"后因以"连车平斗"形容冗员之甚。
醉骨
[相关解释]
1.指唐武则天妒杀高宗后妃事。事见《旧唐书.后妃传上.高宗废后王氏》"武后知之,令人杖庶人及萧氏各一百,截去手足,投于酒瓮中,曰'令此二妪骨醉!'" 2.嗜酒者的尸骨。
1.指唐武则天妒杀高宗后妃事。事见《旧唐书.后妃传上.高宗废后王氏》"武后知之,令人杖庶人及萧氏各一百,截去手足,投于酒瓮中,曰'令此二妪骨醉!'" 2.嗜酒者的尸骨。
金轮
[相关解释]
1.佛教语。"轮"(梵语cakra)﹐是印度古代战争用的一种武器。印度古传说中征服四方的转轮王出生时﹐空中自然出现此轮宝﹐预示他将来的无敌力量。轮宝有金银铜铁四种﹐感得金轮宝者﹐为金轮王﹐乃四轮之首﹐领东南西北四大洲。 2.轮形之金刚。 3.佛塔上的相轮。 4.代指金饰之车舆。 5.喻太阳。 6.指武则天。据《旧唐书.则天皇后纪》﹐武则天于长寿二年"秋九月﹐上加金轮圣神皇帝号﹐大赦天下。"所以后人称武则天为金轮或金轮皇帝。 7.牡丹的一种。
1.佛教语。"轮"(梵语cakra)﹐是印度古代战争用的一种武器。印度古传说中征服四方的转轮王出生时﹐空中自然出现此轮宝﹐预示他将来的无敌力量。轮宝有金银铜铁四种﹐感得金轮宝者﹐为金轮王﹐乃四轮之首﹐领东南西北四大洲。 2.轮形之金刚。 3.佛塔上的相轮。 4.代指金饰之车舆。 5.喻太阳。 6.指武则天。据《旧唐书.则天皇后纪》﹐武则天于长寿二年"秋九月﹐上加金轮圣神皇帝号﹐大赦天下。"所以后人称武则天为金轮或金轮皇帝。 7.牡丹的一种。
金轮朝
[相关解释]
1.指唐武则天当政时期。武则天尊号屡用金轮字﹐如长寿二年加金轮圣神皇帝号﹐证圣元年又为天册金轮圣神皇帝。
1.指唐武则天当政时期。武则天尊号屡用金轮字﹐如长寿二年加金轮圣神皇帝号﹐证圣元年又为天册金轮圣神皇帝。
金轮皇帝
[相关解释]
1.金轮圣神皇帝的略称。指唐武则天。
1.金轮圣神皇帝的略称。指唐武则天。
金鸡
[相关解释]
1.传说中的一种神鸡。《神异经.东荒经》"盖扶桑山有玉鸡,玉鸡鸣则金鸡鸣,金鸡鸣则石鸡鸣,石鸡鸣则天下之鸡悉鸣,潮水应之矣。"后为报晓雄鸡的美称。 2.一种金首鸡形。古代颁布赦诏时所用的仪仗。《太平御览》卷九一八引《三国典略》﹕"齐长广王湛即皇帝位﹐于南宫大赦﹐改元。其日将赦﹐库令于殿门外建金鸡。宋孝王不识其义﹐问于元禄大夫司马膺之﹕'赦建金鸡﹐其义何也?'膺之曰﹕'案《海中星占》曰﹕天鸡星动﹐当有赦。由是帝王以鸡为候。'"《新唐书.百官志三》﹕"赦日﹐树金鸡于仗南﹐竿长七丈﹐有鸡高四尺﹐黄金饰首﹐衔绛
1.传说中的一种神鸡。《神异经.东荒经》"盖扶桑山有玉鸡,玉鸡鸣则金鸡鸣,金鸡鸣则石鸡鸣,石鸡鸣则天下之鸡悉鸣,潮水应之矣。"后为报晓雄鸡的美称。 2.一种金首鸡形。古代颁布赦诏时所用的仪仗。《太平御览》卷九一八引《三国典略》﹕"齐长广王湛即皇帝位﹐于南宫大赦﹐改元。其日将赦﹐库令于殿门外建金鸡。宋孝王不识其义﹐问于元禄大夫司马膺之﹕'赦建金鸡﹐其义何也?'膺之曰﹕'案《海中星占》曰﹕天鸡星动﹐当有赦。由是帝王以鸡为候。'"《新唐书.百官志三》﹕"赦日﹐树金鸡于仗南﹐竿长七丈﹐有鸡高四尺﹐黄金饰首﹐衔绛
门下省
[相关解释]
1.亦省称"门下"。 2.官署名◇汉谓侍中寺。晋时因其掌管门下众事,始称门下省。南北朝因之,与中书省﹑尚书省并立,侍中为长官。隋承其制。唐龙朔二年改名东台,咸亨初复旧称,武则天临朝,改名鸾堂﹑鸾台。神龙初复旧称,开元元年改名黄门省,五年仍复旧称。宋因之,元废。门下省掌受天下之成事,审查诏令,驳正违失,受发通进奏状,进请宝印等。其长官初名侍中,后又或称左相﹑黄门监等。
1.亦省称"门下"。 2.官署名◇汉谓侍中寺。晋时因其掌管门下众事,始称门下省。南北朝因之,与中书省﹑尚书省并立,侍中为长官。隋承其制。唐龙朔二年改名东台,咸亨初复旧称,武则天临朝,改名鸾堂﹑鸾台。神龙初复旧称,开元元年改名黄门省,五年仍复旧称。宋因之,元废。门下省掌受天下之成事,审查诏令,驳正违失,受发通进奏状,进请宝印等。其长官初名侍中,后又或称左相﹑黄门监等。
阿武
[相关解释]
1.指唐武则天。
1.指唐武则天。
阿武婆
[相关解释]
1.唐人称武则天。
1.唐人称武则天。
阿武子
[相关解释]
1.唐中宗幼女安乐公主对其祖母武则天的称呼。
1.唐中宗幼女安乐公主对其祖母武则天的称呼。
飞流
[相关解释]
1.快速飞行。 2.指瀑布﹐飞泉。 3.流星。南朝梁江淹《萧骠骑让封第三表》"则天变彰于飞流﹐地眚见于震压。"《魏书.术艺传.张渊》"及其灾异之兴﹐出无常所﹐归邪缤纷﹐飞流电举。"一说﹐指飞星和流星。两者微异。魏收注"飞﹐飞星也。流﹐流星也。飞星与流星各异飞星焱去而迹絶﹐流星迹存而不灭。"
1.快速飞行。 2.指瀑布﹐飞泉。 3.流星。南朝梁江淹《萧骠骑让封第三表》"则天变彰于飞流﹐地眚见于震压。"《魏书.术艺传.张渊》"及其灾异之兴﹐出无常所﹐归邪缤纷﹐飞流电举。"一说﹐指飞星和流星。两者微异。魏收注"飞﹐飞星也。流﹐流星也。飞星与流星各异飞星焱去而迹絶﹐流星迹存而不灭。"
鸟歌万岁乐
[相关解释]
1.乐曲名。唐武则天作。
1.乐曲名。唐武则天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