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00 查到相关列的内容。
带有列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一仆二主 [相关解释]
剧本。意大利哥尔多尼作于1745年。流浪汉特鲁法尔金诺同时受雇于女扮男装来威尼斯寻找未婚夫的拉斯波妮和她的未婚夫阿列图依。为了不泄露一仆事二主的秘密,他想眷法不让两个主人发觉。最后,两个主人终于见面,特鲁法尔金诺却设下圈套,使他们迷惑不解。
一八四四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相关解释]
马克思作于1844年4-8月。由三个未完成手稿组成。批判地分析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提出异化劳动理论,阐述了自己的哲学、经济学观点和共产主义思想。对人的生成、自然和社会的历史、美的规律等提出一系列创造性的见解。
一割 [相关解释]
1.本指切割一次,后即用为行使一次或负责一次之词。语本《后汉书·班超传》"昔魏绛列国大夫,尚能和辑诸戎,况臣奉大汉之威,而无鉼刀一割之用乎?"
一去不复返 [相关解释]
1.一去之后就不再回来。语本《史记·刺客列传》"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后亦以称人或事已成陈迹。
一字千金 [相关解释]
据《史记·吕不韦列传》记载秦相国吕不韦使门客著《吕氏春秋》,共二十余万字。书成后,公布于秦都咸阳市城门,宣称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以一字千金”形容诗文、书法等价值极高。
一得 [相关解释]
1.一点可取之处;一点长处。《晏子春秋.杂下十八》"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后用以谦称自己的意见或心得。 2.尽得,全得。 3.得到一件或一个。 4.一旦得以,一旦能够。
一日欢 [相关解释]
1.谓短时的欢乐。语出《列子.杨朱》"凡彼四圣(指舜﹑禹﹑周﹑孔)者﹐生无一日之欢﹐死有万世之名。" 2.指整天的乐趣。
一条 [相关解释]
1.谓相连相通。 2.表数量。用于分列的项目或计量条状的东西。 3.犹一股。
一来 [相关解释]
1.来一趟。 2.常与"二来"﹑"三来"等连用,列举理由或目的。 3.谓某种动作或情况的出现。 4.蒙语ire的音译。"来了"之意。《华夷译语》等作"亦列"。
一桁 [相关解释]
1.犹言一挂。 2.谓一行﹐一列。
一梦华胥 [相关解释]
1.《列子.黄帝》"﹝黄帝﹞昼寝而梦,游于华胥氏之国。华胥氏之国在弇州之西,台州之北,不知斯齐国几千万里;盖非舟车足力之所及,神游而已。"后因称一场幻梦为"一梦华胥"。
一辈 [相关解释]
1.犹一列。 2.古代骑兵编制单位,六十骑为"一辈"。 3.犹言一流,一类。 4.一个世代。 5.指同辈。
一钱不值 [相关解释]
1.谓毫无价值。值,本作"直"。语出《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生平毁程不识不直一钱。"
一阵 [相关解释]
1.亦作"一陈"。一次列阵或一次对敌。 2.一段时间。 3.表数量。用于延续一段时间的事物﹑现象。 4.表数量。用于延续一段时间的动作。 5.表数量。用于成群﹑成批的人或鸟兽。 6.副词。犹一起。
一饭千金 [相关解释]
据《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韩信年轻时很穷,一天,他到城北的淮水边去钓鱼,有位漂洗绵絮的老妇人见他饥饿难忍,就送饭给他吃~信感激地对她说将来我一定要好好报答您◇来,韩信辅佐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受封为楚王,派人把漂母找来,赏赐千金,以报前恩◇以一饭千金”泛指受人之恩而给予重报。
一马当先 [相关解释]
1.策马走在最前列。多形容领先,带头。
七不堪 [相关解释]
1.三国魏嵇康不满当时执政的司马师司马昭等。司马集团的山涛推荐他做选曹郎,他表示拒绝,在《与山巨源绝交书》中列陈自己不能出仕的原因,"有必不堪者七,甚不可者二"◇来诗文中把"七不堪"作为疏懒或才能不称的典故。
七录 [相关解释]
1.书名。是继汉刘歆《七略》﹑南朝齐王俭《七志》之后的一部图书目录分类专着,南朝梁阮孝绪撰。它在一定程度上总结了前代目录学的成就,在中国目录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原书已失传,但序目尚完整地保存在《广弘明集》卷三中。 2.宋代福建莆田郑寅分列所收藏的图书为七录曰经,曰史,曰子,曰艺,曰方伎,曰文,曰类。见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二》。
七校 [相关解释]
1.指汉代中垒﹑屯骑﹑步兵﹑越骑﹑长水﹑射声﹑虎贲七校尉。《汉书.刑法志》"至武帝平百粤,内增七校。"颜师古注引晋灼曰"《百官表》中垒﹑屯骑﹑步兵﹑越骑﹑长水﹑胡骑﹑射声﹑虎贲,凡八校尉→骑不常置,故此言七也。"一说中垒校尉掌北军垒门,不领兵,不在七校之列。见清沈钦韩《汉书疏证》◇泛称各军将领。
万尼亚舅舅 [相关解释]
剧本。俄国契诃夫作于1897年。乡绅万尼亚二十五年中放弃个人幸福,与外甥女索尼雅辛勤经营庄园,供养妹夫谢列布利雅可夫教授。但他终于发现妹夫只是个华而不实的庸才,他于激怒中枪击妹夫,幸未击中。最后在友人劝解下不得不与妹夫言归于好。
三亭 [相关解释]
1.三个亭障。 2.亭名。《史记.范雎蔡泽列传》"王稽知范雎贤,谓曰'先生待我于三亭之南。'与私约而去。"司马贞索隐"三亭,亭名,在魏境之边,道亭也,今无其处。一云魏之郊境,总有三亭,皆祖饯之处。"一说在汴州尉氏县西南。见张守节正义引《括地志》。 3.同"三停"。
三仗 [相关解释]
1.即勋仗。唐天子衙卫分为五仗一曰供奉仗,以左右卫为之;二曰亲仗,以亲卫为之;三曰勋仗,以勋卫为之;四曰翊仗,以翊卫为之;五曰散手仗,以亲﹑勋﹑翊卫为之。皆带刀捉仗,列坐于东西廊下。见《新唐书.仪卫志上》。 2.三件武器。
三刀 [相关解释]
1.《晋书.王浚传》"梦悬三刀于卧屋梁上,须臾又益一刀。浚惊觉,意甚恶之。主簿李毅再拜贺曰'三刀为州字,又益一者,明府其临益州乎?'及贼张弘杀益州刺史皇甫晏,果迁浚为益州刺史。"后遂以"三刀"作为刺史之代称。唐杨炯《恒州刺史王义童神道碑》"门容驷马,位列三刀。"亦用作官吏升迁之典实。
三列宿 [相关解释]
1.指唐代韦季武﹑韦叔谐﹑韦叔谦三兄弟。
三医 [相关解释]
1.指古名医矫氏﹑俞氏﹑卢氏。《列子.力命》"季梁得疾,七日大渐……终谒三医一曰矫氏,二曰俞氏,三曰卢氏,诊其所疾。"后泛指良医。
三千牍 [相关解释]
1.《史记.滑稽列传》"朔(东方朔)初入长安,至公车上书,凡用三千奏牍。"后用以指向皇帝进呈的长篇奏疏。三千,极言其多。
三千珠履 [相关解释]
1.《史记.春申君列传》"赵使欲夸楚,为瑇瑁簪,刀剑室以珠玉饰之,请命春申君客。春申君客三千余人,其上客皆蹑珠履以见赵使,赵使大惭。"后因以"三千珠履"指为数众多的门客。
三堵墙 [相关解释]
1.明末农民起义军的一种战术,临阵列马三万,名"三堵墙"。
三戟 [相关解释]
1.唐制,三品以上官员得门前立戟。李岘与兄峘﹑峄同居长兴里第,门列三戟。张俭兄弟三人皆立戟,时号"三戟张家"。崔琳与弟珪﹑瑶,俱立棨戟,世号"三戟崔家"。俱见《新唐书》本传◇遂以"三戟"指贵官之家。
三楚 [相关解释]
1.战国楚地疆域广阔,秦汉时分为西楚﹑东楚﹑南楚,合称三楚。《史记.货殖列传》以淮北﹑沛﹑陈﹑汝南﹑南郡为西楚;彭城以东,东海﹑吴﹑广陵为东楚;衡山﹑九江﹑江南﹑豫章﹑长沙为南楚。《汉书.高帝纪上》"羽自立为西楚霸王"颜师古注引孟康《音义》,以江陵(即南郡)为南楚,吴为东楚,彭城为西楚。二说不同◇人诗文中多以泛指长江中游以南,今湖南湖北一带地区。 2.五代时,马殷据长沙,周行逢据武陵,高季兴据江陵,都在古楚地,亦称三楚。见宋周羽翀《三楚新录》。
三檐青罗伞 [相关解释]
1.旧时仪仗行列中所用的伞盖。伞边有二层﹑三层之分,三层品级高于二层。
三真经 [相关解释]
1.《老子》又称《道德真经》,《庄子》又称《南华真经》,《列子》又称《冲虚真经》,合称三真经◇道教奉为主要经典。
三致千金 [相关解释]
1.《史记.货殖列传》"﹝范蠡﹞十九年中三致千金,再分散与贫交疏昆弟。"言范蠡经商,一再家累巨万◇用为发财致富之典实。
三迁 [相关解释]
1.相传孟轲幼年时,邻里环境不好,孟母三次迁居,使轲得到比较好的学习环境。事见汉刘向《列女传.邹孟轲母》﹑汉赵歧《孟子题辞》◇常以"三迁"为颂扬母教之词。 2.三次迁徙。 3.三次升迁。
三遗矢 [相关解释]
1.《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使者既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还报王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不召。"后以"三遗矢"指体弱多病。
三部曲 [相关解释]
1.源出古希腊,指情节联贯的三部悲剧,如埃斯库罗斯的《奥列斯特》◇泛指三部内容各自独立而又互相连贯的文学作品。如茅盾的《幻灭》﹑《动摇》﹑《追求》三部曲。亦借指发展过程的三个阶段。
上下 [相关解释]
①职位、辈分较高的人和较低的人君臣上下|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和上下尊卑等列。②高处与低处;上面与下面。有时具体指天、地,山、泽上下未形,何由考之|畴若予上下草木鸟兽?③犹言增减从其爵而上下之。④表示程度的高低,事物的优劣不相上下。⑤犹言古今篇章博举,通于上下。⑥犹言前后上下文|上下要相联,首尾要相应。⑦犹言左右,表示约数一斤上下|五十岁上下。
上列 [相关解释]
1.高官之行列。 2.上座,受尊敬的席位。 3.犹前列。 4.指上面所列举的。
上咸五,下登三 [相关解释]
1.意谓汉德浩荡,等同五帝,而居三王之上。或谓汉德不及五帝而胜于三王。《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方将增泰山之封﹐加梁父之事﹐鸣和鸾﹐扬乐颂﹐上咸五﹐下登三。"裴髎集解引韦昭曰"咸同于五帝﹐登三王之上。"司马贞索隐引李奇曰"五帝之德﹐汉比为减;三王之德﹐汉出其上。故云'减五登三'也。"后引作"上咸五﹐下尊三"﹐用以形容自命不凡﹐目空一切。
上班 [相关解释]
1.指高等官员的行列。
上等兵 [相关解释]
1.军衔,等级高于列兵。
上考 [相关解释]
1.谓官吏考绩列为上等。
上行 [相关解释]
1.上升。 2.谓君上的行事。 3.指上级的指示或命令。 4.官府文书由下级致上级称上行。 5.从下游向上游行驶。 6.我国铁路部门规定,列车在干线上朝着首都方向行驶,在支线上朝着连接干线的车站行驶,皆谓之"上行"。上行列车编号用偶数,如14次,82次,104次等。
上饶市 [相关解释]
在江西省东北部、信江上游、浙赣铁路线上。1949年始设市。人口316万(1995年)。为江西东北地区物资集散和交通中心之一。茅家岭有上饶集中营旧址,是解放前国民党反动派关押革命志士的地方。建国后建有烈士纪念碑和陈列馆。
下列 [相关解释]
1.末等。 2.末位;下位。 3.下面所开列的。
下考 [相关解释]
1.科举考试或官吏考绩列为下等。 2.考察臣下。
下都 [相关解释]
1.即陪都。于京都之外,择地别建的另一都城。列朝所指不一。(1)西周都镐京,以雒邑(今河南洛阳故城)为下都。宋赵与时《宾退录》卷五"《洛诰》序云'周公往营成周',则成周乃东都总名∮南,成周之王城也;洛阳,成周之下都也。王城非天子时会诸侯则虚之,下都则保厘大臣所居治事之地。"(2)西晋都洛阳,东晋称建业(今江苏南京市)为下都。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卫玠从豫章至下都。人久闻其名,观者如堵墙。"(3)北齐都邺,以晋阳(今山西太原市西南)为下都。见《太平御览》卷一五五引《晋书》。(4)北宋都开封,以洛阳
下陈 [相关解释]
1.古代殿堂下陈放礼品﹑站列婢妾的地方。借指后宫中地位低下的姬侍。 2.泛指姬妾。 3.下列;下位。亦泛指地位卑下者。 4.指后苑。
不列颠百科全书 [相关解释]
旧译《大英百科全书》。1771年在苏格兰爱丁堡出版。共三卷。以后不断修订出版。1941年版权归美国芝加哥大学所有。1974年出版第十五版,共三十卷。分三部分百科类目、百科简编及百科详编。1986年本又增至三十二卷。
不欺暗室 [相关解释]
1.亦作"不欺闇室"。 2.汉刘向《列女传.卫灵夫人》"灵公与夫人夜坐闻车声辚辚,至阙而止,过阙复有声。公问夫人,曰'知此谓谁?'夫人曰'此蘧伯玉也。'公曰'何以知之!'夫人曰'妾闻礼下公门,式路马,所以广敬也。夫忠臣与孝子不为昭昭信节,不为冥冥堕行。蘧伯玉,卫之贤大夫也,仁而有智,敬以事上,此其人必不以暗昧废礼,是以知之。'公使视之,果伯玉也。"后因以"不欺暗室"谓在无人看见的地方,也不作昧心事。
不赏之功 [相关解释]
1.《史记.淮阴侯列传》"臣闻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盖天下者不赏。"后以"不赏之功"极言功大。
不起诉 [相关解释]
我国人民检察院对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作出的决定。违法行为情节显著轻微,桅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犯罪嫌疑人死亡的;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犯罪行为的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
与山巨源绝交书 [相关解释]
散文篇名。三国魏嵇康作。作者与山涛(字巨源)名列竹林七贤”,后山涛依附司马氏集团,并推荐嵇康做官,嵇康为此作书拒绝出仕并与山涛绝交。文章语言泼辣,多嬉笑怒骂之词,表达了作者狂放高傲的个性。文中对封建礼教公然表示轻蔑,自称每非汤、武而薄周、孔”,后作者因此被司马昭杀害。
丐户 [相关解释]
1.即惰民。封建社会中最受岐视的一部分平民。明编户籍,称惰民为丐户,清雍正元年始废除丐户的"丐籍",与平民同列。
专列 [相关解释]
1.专用列车的简称。
专柜 [相关解释]
1.专门陈列出售某一种类﹑某一地区的商品﹐或专门陈列供应某部分人的商品的柜台。
专诸 [相关解释]
1.春秋时刺客。吴国堂邑(今江苏省六合县)人。伍子胥知吴公子光欲杀吴王僚以自立﹐乃荐专诸于光。吴王僚十二年﹐光伏甲士而具酒请王僚﹐使专诸置匕首鱼腹中﹐乘进献时刺僚。僚立死﹐左右亦杀专诸。公子光出其伏甲尽灭王僚之徒﹐遂自立为王﹐是为阖闾。事见《左传.昭公二十七年》﹑《史记.吴太伯世家》及《刺客列传》。专诸﹐《左传》作"鱤设诸"﹐或作"剸诸"﹑"鱤诸"。
专阃 [相关解释]
1.专主京城以外的权事。语本《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臣闻上古王者之遣将也﹐跪而推毂曰'阃以内者﹐寡人制之;阃以外者﹐将军制之。'"裴髎集解引韦昭曰"此郭门之阃也。门中橛曰阃。"后称将帅在外统军为"专阃"。
且兰 [相关解释]
1.本为汉代西南地区小国之名。武帝于其地置故且兰县,属牂柯郡。见《史记.西南夷列传》﹑《汉书.地理志上》。地约在今贵州福泉县。
世界杯乒乓球赛 [相关解释]
国际乒乓球联合会主办的国际性乒乓球男子单打比赛。始于1980年,每年举行一次。参赛者为世界单打冠军、各洲单打冠军、举办协会的单打冠军和国际乒联公布的世界优秀选手名单中名列前面的部分选手。
丛攒 [相关解释]
1.罗列分布。
东京回合 [相关解释]
指从1973年9月在东京开始,到1979年4月结束的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的多边贸易谈判。由当时的美国总统尼克松发起,故又称尼克松回合”。是该协定的第七次多边贸易谈判。谈判就减低关税和减少非关税壁垒的法规达成一系列协议,全部关税削减25%~33%。
东周列国志 [相关解释]
长篇小说。明代冯梦龙改编余邵鱼《列国志传》为《新列国志》,一百零八回,清代蔡元放继续修订并加评语,改今名。内容包括西周末期至秦始皇统一六国五百多年间发生的历史事件,展现了春秋战国由纷争而趋于统一的历史进程。文字朴实流畅而文学性稍差。
东国 [相关解释]
1.东方之国。上古指齐﹑鲁﹑徐夷等国。《国语.吴语》"昔楚灵王不君……逾诸夏而图东国。"韦昭注"东国,徐夷吴越。"《史记.孟尝君列传》"其攻秦也,欲王之令楚王割东国以与齐,而秦出楚怀王以为和。"张守节正义"东国,齐﹑徐夷。"《文选.陆机》"是以三卿世及,东国多衰弊之政;五侯并轨,西京有陵夷之运。"李善注"东国,谓鲁也。"近代多指中国以东的日本﹑朝鲜等国。 2.东部地区。春秋时指楚国东部的锺离﹑巢﹑州来等地。 3.指东都洛阳。国,都城。 4.犹东方。指亚洲。一说,指中国。
东封 [相关解释]
1.汉司马相如临终前作《封禅文》,盛颂汉德宏大,请武帝东幸封泰山﹑禅梁父﹑以彰功业。相如卒后八年,武帝从其言,东至泰山行封禅事。事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因以"东封"谓帝王行封禅事,昭告天下太平。
东市朝衣 [相关解释]
1.汉景帝时,御史大夫晁错被谗,"衣朝衣斩东市。"事见《史记.吴王濞列传》﹑《汉书.晁错传》◇因以"东市朝衣"为朝臣被杀之典。
东来紫气 [相关解释]
1.《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老子﹞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莫知其所终"司马贞索隐引汉刘向《列仙传》"老子西游,关令尹喜望见有紫气浮关,而老子果乘青牛而过也。"后因以"东来紫气"?括此事。
东涂西抹 [相关解释]
1.谓妇女用脂粉打扮。 2.唐薛逢晩年宦途失意,曾策瘦马赴朝。值新科进士列队而出,前导责逢回避,逢笑,遣人答曰"报道莫贫相!阿婆三五少年时,也曾东涂西抹来。"见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记》。本以妇女装饰为喻,谓自己少年时亦曾凭文章取进士◇用为自己写作或绘画的谦词。 3.胡写乱涂;轻率下笔。 4.比喻不从根本着手。
东班 [相关解释]
1.古代朝会时,排列在朝堂东侧的位次,多为文官。与西班对称。
东瑟 [相关解释]
1.《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王﹞与秦王会渑池。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瑟。"赵在秦东◇]以"东瑟"谓国君受辱。
东瓯 [相关解释]
1.古族名。越族的一支。相传为越王勾践的后裔。分布在今浙江省南部瓯江﹑灵江流域。其首领摇助汉灭项羽,受封为东海王,因都东瓯(今浙江省温州市),俗称东瓯王。参阅《史记·东越列传》。 2.温州及浙江省南部沿海地区的别称。东晋时于此置永嘉郡,隋废,唐时曾复置。 3.古星座名。
东维 [相关解释]
1.《庄子.大宗师》"傅说得之,以相武丁,奄有天下,乘东维,骑箕尾,而比于列星。"成玄英疏"傅说一星在箕尾上,然箕尾则是二十八宿之数,维持东方,故言乘东维,骑箕尾。"后因以泛指东方。
东越 [相关解释]
1.古族名。古代越人的一支。相传为越王勾践的后裔。秦汉时分布在今浙江省东南部﹑福建省北部一带『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东越王馀善反汉,旋被其部属所杀。部分族人被迫迁入江淮地区。参阅《史记·东越列传》。 2.指闽东或浙东地区。
东郭履 [相关解释]
1.《史记.滑稽列传》"东郭先生久待诏公车,贫困饥寒,衣敝,履不完。行雪中,履有上无下,足尽践地,道中人笑之。"后因以"东郭履"形容处境窘迫。
东门吴 [相关解释]
1.《战国策.秦策三》"梁人有东门吴者,其子死而不忧。其相室曰'公之爱子也,天下无有,今子死不忧,何也?'东门吴曰'吾尝无子,无子之时不忧;今子死,乃即与无子时同也,臣奚忧焉?'"事亦见《列子.力命》◇因以"东门吴"为丧失亲人而胸怀旷达者的典型。
东门眼 [相关解释]
1.春秋时,吴越争霸。吴王夫差不听伍子胥的多次劝谏,置大敌当前于不顾,大举北伐齐国,并听信谗言,赐子胥死。子胥死前说"悬吾目于东门,以见越之入﹑吴之亡也。"事见《国语·吴语》及《史记·伍子胥列传》◇因以"东门眼"谓爱国志士忧虑外患,死而不已。
东门黄犬 [相关解释]
1.秦二世二年七月,丞相李斯因遭奸人诬陷,论腰斩咸阳市。临刑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事见《史记·李斯列传》◇以"东门黄犬"作为官遭祸,抽身悔迟之典。
东非大裂谷 [相关解释]
也称东非大地堑”或非洲大裂谷”。世界陆地上最长的断层陷落带。纵贯非洲大陆东部,长4000多千米。向北经红海延至西亚的死海约旦河谷地,总长6400多千米。裂谷两侧陡崖壁立,谷底分布着一系列洼地、盆地和湖泊。多火山、地震。有著名的乞力马扎罗山、肯尼亚山等。
丝纷栉比 [相关解释]
1.像丝一样纷繁,像梳齿一样排列。形容纷繁罗列。
两榜进士 [相关解释]
1.即进士。科举时代,谓考取举人的榜为乙榜,考取进士的榜为甲榜,进士名列两榜,故称。
两班 [相关解释]
1.古代帝王朝会,官员依文武分成东西两列,谓之两班。亦借指文武官员。
两贤相厄 [相关解释]
1.《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季布母弟丁公,为楚将。丁公为项雨逐窘高祖彭城西,短兵接,高祖急,顾丁公曰'两贤岂相厄哉!'于是丁公引兵而还,汉王遂解去。"后因以"两贤相厄"指两个有才能﹑德行的人互相为害。
两阵 [相关解释]
1.亦作"两陈"。 2.交战双方所布列之阵势。
两鼠斗穴 [相关解释]
1.《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秦伐韩,军于阏与。王召廉颇而问曰'可救不?'对曰'道远险狭,难救'……又召问赵奢,奢对曰'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比喻两军在地势狭窄险要的地方相遇,没有退路,只有勇往直前的指挥者才能取得胜利。
严徐 [相关解释]
1.严安﹑徐乐的并称『武帝时二人上书言事,皆拜郎中。见《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2.泛指有才识之士。
丧佩 [相关解释]
1.江妃二女神出游于江汉之湄,逢郑交甫。郑见而悦之,因与语而请其佩,女遂解佩与之,郑悦受藏怀中。去数十步,怀空无佩,回顾二女,亦失所在。事见汉刘向《列仙传.江妃二女》后遂用为典实。
中共一大 [相关解释]
1.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简称。1921年7月1日在上海举行。出席大会的有各地共产主义小组选举推派的毛泽东﹑董必武﹑陈潭秋﹑何叔衡﹑王尽美﹑邓恩铭﹑李达﹑李汉俊等十三人,列席者一人,代表党员五十七人。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党章,选举了党的中央机关,陈独秀任总书记,组成了中国共产党。大会会址在上海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现为"一大"纪念馆。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相关解释]
中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和中国人民解放军选出的代表组成。每届任期五年。第一届从1954年开始,到1997年已历八届。选出常务委员会为其常设机关。行使宪法赋予的立法权等一系列职权。
中原逐鹿 [相关解释]
1.喻群雄并起,争夺天下。语本《史记.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相关解释]
在北京市丰台区宛平城城内街101号。1987年7月6日七七事变”爆发50周年前夕落成。占地26万平方米。由邓小平题写馆名。由序厅、展厅、半景画馆三部分组成。陈列有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8月日本投降这一历史时期的抗战文物及图片资料。以声光结合立体画面再现了日军在卢沟桥的侵华罪行和中国军民奋起抗战的壮烈情景。
中国人民解放军 [相关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装力量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缔造和领导,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为人民利益而战和坚持为人民服务的人民军队。诞生于1927年8月1日。初称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先后创建了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和红军第二十五军、陕北红军等多支红军主力部队,开展土地革命。1935年遵义会议后,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并胜利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爆发后,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和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在敌人后方建立了抗日根据地,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主力军。解放战争时期,改称中
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 [相关解释]
中国共产党为保证实现对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绝对领导而在军内开展的思想工作和组织工作。其基本任务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教育全军指战员,在政治、思想和组织上保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人民军队的革命性质和军队建设的正确方向,贯彻执行党的纲领、路线和国家的宪法、法律,保证军队内部的团结和军队素质、战斗力的提高,完成军队所确定的各项任务。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相关解释]
收藏、研究和展览中国人民革命武装斗争文物、史料及中国历代军事历史的机构。1959年建成于北京。隶属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设有陈列馆、陈列广场和电影馆等。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相关解释]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在上海召开。大会根据列宁关于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的理论和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最低纲领即中国现阶段的革命任务是(一)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二)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三)统一中国本部(东三省在内)为真正民主共和国。”最高纲领,即它的目的是要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这次大会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中国同盟会 [相关解释]
简称同盟会”。中国资产阶级的革命政党。1905年在孙中山倡导下成立于日本东京。孙中山被推举为总理。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发刊《民报》,并在国内外建立支部和分会,联络华侨、会党和新军。在政治思想上对改良派展开论战,并先后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辛亥革命后,同盟会本部由日本迁回国内。1912年8月改组为国民党。
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 [相关解释]
简称《中图法》。北京图书馆等三十六个单位编制。1975年出版,1980年修订重版。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综合性图书”五大部部类基础上,列编二十二大类。标记符号采用拼音字母和数字相结合的混合号码。是我国使用较广泛的一部图书分类法专著。
中国象棋 [相关解释]
1.中国传统棋种。由古代博戏发展而成。《楚辞.招魂》即有"象棊"一语。唐宝应年间(762--763)出现的宝应象棋,与现行的体制已经接近,至南宋便完全相同。宋刘克庄有《象弈一首呈叶潜仲》诗,叙述象棋各子的弈法特点和战略战术。明清两代名家辈出,有大量棋谱刊印。解放后,列为我国体育运动比赛项目。
中国青年 [相关解释]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机关报。月刊。1923年10月创刊于上海。恽代英、萧楚南、任弼时等任主要编辑和撰稿人◇曾改名《无产青年》、《列宁青年》等。1932年停刊。1939年在延安复刊,恢复原名。1941年又停刊。1948年12月在河北平山复刊。次年迁北京。1966年8月停刊,1978年9月复刊。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相关解释]
毛泽东1936年12月为总结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经验而写。编入《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共五章。论述了中国革命战争的特点、正确指导路线和一系列的战略战术原则,以及研究和指导战争的根本立场、观点、方法和战争问题上的辩证法等,还阐明了有关政治策略和思想方法方面的许多问题。
中条 [相关解释]
1.谓排列次序居中的一项。 2.悬挂在厅堂正中的尺寸较大的字画。也叫"中堂"。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