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00 查到相关出身的内容。
带有出身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三姑六婆 [相关解释]
三姑尼姑、道姑、卦姑。六婆牙婆(掮客)、媒婆、师婆(巫婆)、虔婆(老鸨)、药婆、稳婆(接生婆)。旧时多以三姑六婆”泛指出身卑微、无正当职业、惯于串门走户、搬弄是非的女人。
三舍法 [相关解释]
1.宋神宗时取士法,为元丰新法之一。其法分太学为外舍﹑内舍﹑上舍,别生员为三等而置之。依一定年限和条件,由外舍升入内舍继而升上舍。最后按科举考试法,分别规定其出身并授以官职。在舍读经为主,以济当时科举偏重文词之不足。绍圣中,曾一度废科举,专以三舍法取士。宣和三年,诏罢此法。见《宋史.选举志一》﹑《选举志二》。
世类 [相关解释]
1.家世品类,犹言出身。
世里 [相关解释]
1.即耶律。辽建立者阿保机出身于契丹迭剌部,世里为其家族之姓。
东条英机(1884-1948) [相关解释]
日本首相。出身于军阀家庭。曾任关东军参谋长。卢沟桥事变发生后,率日军侵占华北地区。1941年出任首相,兼陆相、内相,独揽军政大权。同年升为陆军大将,12月发动太平洋战争。日本投降后,自杀未遂◇被定为甲级战犯,处以绞刑。
乌衣子弟 [相关解释]
1.指出身贵族的年轻人。
五甲 [相关解释]
1.宋代科举考试自一至五等称"五甲"。一甲赐进士及第并文林郎;二甲赐进士及第并从事郎;三﹑四甲进士出身;五甲同进士出身。
五细 [相关解释]
1.指出身贱﹑年辈小﹑关系远﹑资历浅﹑地位低的五类人。
五羖皮 [相关解释]
1.五张公羊的皮。《孟子.万章上》"百里奚自鬻于秦养牲者五羊之皮,食牛以要秦穆公。"《史记.秦本纪》"﹝秦缪公﹞闻百里奚贤,欲重赎之,恐楚人不与,乃使人谓楚曰'吾媵臣百里奚在焉,请以五羖羊皮赎之。'楚人遂与之。"两说有所不同◇因以"五羖皮"比喻出身低贱之士或微贱之物。 2.借指五羖大夫。
仙种 [相关解释]
1.仙界的品种。 2.喻指出身高贵的人。
低微 [相关解释]
①(声音)轻细远处传来低微的歌声。②(出身、地位等)低下家世低微。
侍读学士 [相关解释]
1.官名。唐始设,初属集贤殿书院,职在刊缉经籍◇为翰林院学士之一,职在为皇帝及太子讲读经史,备顾问应对。 2.清代内阁所设,掌收发本章﹑总稽翻译,不以翰林出身充任。
儒吏 [相关解释]
1.儒生出身的吏员。
儒臣 [相关解释]
1.汉称博士官为儒臣。 2.泛指读书人出身的或有学问的大臣。
养尊处优 [相关解释]
处在尊贵的地位,过着优裕的生活他出身宦门,是一个养尊处优的纨fd43!
出身 [相关解释]
1.献身。 2.指科举考试中选者的身分﹑资格,后亦指学历。 3.指为官。 4.个人最早的经历或身分。 5.出而从事某种事情。 6.指改嫁。 7.出生;产地。 8.谓出路,前途。
出身加民 [相关解释]
1.谓做官施惠于民。
制科人 [相关解释]
1.旧时指科举出身的人。
南书房 [相关解释]
1.在北京故宫干清宫西南隅,本清康熙帝早年读书处◇选调翰林或翰林出身之官员到里面当值,除应制撰写文字外,并遵照皇帝旨意起草诏令,一度成为发布政令的地方。雍正间军机处成立后,即专司文词书画之事。
厮滥 [相关解释]
1.指出身低下者。
县试 [相关解释]
1.清代由县官主持的考试。取得出身的童生,由本县廪生保结后才能报名赴考。约考五场,试八股文﹑试帖诗﹑经论﹑律赋等。事实上第一场录取后即有参加上一级府试资格。
同出身 [相关解释]
1.科举时代按照中式等第赐予的一种资历称号。在宋代为第四﹑五等。明清时为第三等。
同学究 [相关解释]
1.即同学究出身。
同学究出身 [相关解释]
1.唐宋科举均有学究科。宋代学究科考试及格而等第次于学究出身者,称为同学究出身。亦有未经科举而恩赐此称的。
同考 [相关解释]
1.指同考官。明清乡试﹑会试中协同主考﹑总裁阅卷的官员。因分房阅卷,故又称房官。清制,乡试自乾隆后从本省科甲出身的州县官中选任,会试由各部选送科甲出身﹑资望素著者,由皇帝简派,干嘉以后,例用翰林院编修﹑检讨及进士出身之实缺京曹官。
同进士出身 [相关解释]
1.科举时代按照中式等第赐予的一种资历称号。宋代进士分五甲,第五甲为同进士出身。明清分三甲,第三甲为赐同进士出身。
名利场 [相关解释]
长篇小说。英国萨克雷作于1848年。女主人公蓓基·夏泼出身贫寒,父母双亡。在学校中她受尽歧视,感到忿懑不平,离畜便开始投机、冒险的生活。她靠自己的美貌,不择手段地猎取金钱,力图进入上流社会。然而上流社会门禁森严,她的出身始终阻碍她获得成功。
周瑜(175-210) [相关解释]
三国吴大将。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舒城)人。出身士族。为孙策友,曾助孙策于江东创立孙氏政权。孙策死,与张昭同辅孙权,任前部大督。公元208年,曹操率军南下,他与鲁肃坚决主战,亲率吴军大破曹兵于赤壁◇病死。精音乐,当时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
四门学 [相关解释]
1.古代学校名。北魏正始四年创立四门小学,初设于京师四门,后与太学同在一处。唐代四门学为大学,隶国子监,传授儒家经典,性质与国子学﹑太学同,惟学生家庭出身品级较低。隋代及北宋亦设四门学,存在时间很短。元以后废。参阅《新唐书.选举志上》。
地寒 [相关解释]
1.指人的出身微贱,地位低下。
士流 [相关解释]
1.出身士族的人。 2.泛指读书人﹑文士。
大根脚 [相关解释]
1.谓豪门世家。根脚﹐指家世﹑成分﹑出身﹑资历等。
奴官 [相关解释]
1.唐时称出身低贱的下级军官。
孔雀王朝 [相关解释]
古印度摩揭陀国的王朝。公元前321年,出身孔雀家族的旃陀罗笈多(月护王)率军赶走入侵印度西北部的希腊马其顿军,推翻难陀王朝后建立。阿育王在位时国势最强,几乎征服整个印度半岛,以佛教为国教,建立起较为完备的统治制度。约前187年被推翻。
孤寒 [相关解释]
1.出身低微。 2.指出身低微的贫寒士人。 3.家境贫寒无依。 4.孤立;孤单。
孤平 [相关解释]
1.出身寒微的士人。 2.旧诗近体诗格律上的一种禁忌。
学政 [相关解释]
1.教育工作。 2.提督学政的简称。又叫督学使者。清中叶以后,派往各省,按期至所属各府﹑厅考试童生及生员。均从进士出身的官吏中简派,三年一任。不问本人官阶大小,在充任学政时,与督﹑抚平行。
宗室 [相关解释]
帝王的宗族他原是皇家宗室|八大山人出身于明代的宗室。
宗泽(1060-1128) [相关解释]
宋代抗金名将。字汝霖,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进士出身。1126年在磁州(今河北磁县)募集军队,抗击金兵。北宋灭亡后,任东京(今河南开封)留守,联络河北八字军,重用岳飞,屡败金兵。多次上书请高宗还都,收复失地,不被采纳,忧愤成疾,临死前连呼三声过河”。
宗生 [相关解释]
1.犹丛生。同种类植物密集生在一起。 2.出身皇族的考生。
宰桑 [相关解释]
1.明代蒙古官号。从元代沿袭而下。为汉语"宰相"的音转。绝大多数出身于非成吉思汗家族的封建领主。达延汗时,为巩固汗位,曾一度废除太师﹑宰桑等官职及其领地,将其降为大汗和诸王﹑台吉的僚属。只有卫拉特地区仍保留其封建领主的地位。
寒宦 [相关解释]
1.谓寒族之出仕者。出身于寒门的官吏。
寒门 [相关解释]
〈书〉①贫寒的家庭。旧时多用来谦称自己的家。②微贱的家庭出身~。
小家子 [相关解释]
1.出身低微的人。
少年维特的烦恼 [相关解释]
长篇小说。德国歌德作于1774年。以书信体形式描写出身于市民家庭的维特,爱上姑娘绿蒂,但绿蒂早已和别人订婚。维特无限痛苦,绝望之余受雇于公使馆,试图在工作中求得精神上的解脱,但仍郁郁寡欢。终因感到生活无望,自杀身亡。
少年飘泊者 [相关解释]
中篇小说。蒋光慈作。1926年发表。汪中出身佃农,父母被地主害死后,他只身飘流在外,后当了纱厂工人,并参加工会工作。1923年二七大罢工失败,他被捕入狱。出狱后投考了黄埔军校,后在惠州一战中牺牲。
少年飘泊者(少shào) [相关解释]
中篇小说。蒋光慈作。1926年发表。汪中出身佃农,父母被地主害死后,他只身飘流在外,后当了纱厂工人,并参加工会工作。1923年二七大罢工失败,他被捕入狱。出狱后投考了黄埔军校,后在惠州一战中牺牲。
屠侩 [相关解释]
1.谓屠夫市侩之流。指出身微贱。
屠沽儿 [相关解释]
1.亦作"屠酤儿"。 2.以屠牲沽酒为业者。亦用为对出身微贱者的蔑称。
屠狗 [相关解释]
1.宰狗◇亦泛指出身低微者,或位卑的豪杰之士。
崧生岳降 [相关解释]
1.《诗.大雅.崧高》"崧高维岳,骏极于天,维岳降神,生甫及申。"毛传"山大而高曰崧;岳,四岳也……岳降神灵和气,以生申甫之大功。"申,申伯;甫,甫侯,都是周宣王舅父,周朝重臣,相传是古四岳后裔◇以"崧生岳降"称出身高贵的大臣,或喻天赋特异者。
左宝贵(1837-1894) [相关解释]
清末将领。山东费县人。回族。行伍出身。曾参与镇压太平军、捻军。历任副将、总兵。中日甲午战争时,率所部进驻朝鲜平壤。在平壤战役中,身负重伤仍登城督战,不幸中炮牺牲。
帘试 [相关解释]
1.宋代吏部补选缺官﹐凡中选者除同进士出身及恩科人员外﹐皆须赴吏部长贰厅前之考试﹐以防代笔之弊﹐谓之"帘试"。
平流 [相关解释]
1.谓出身平常,不是世家门第。 2.平缓地流动。 3.平静的水流。
幽衡 [相关解释]
1.黑色的玉衡。幽,通"黝"。 2.借指微贱的出身。
异途 [相关解释]
1.不同的道路。形容有差别,不一样。 2.非正规的仕途。指非科举出身。
弘文馆 [相关解释]
1.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置修文馆于门下省。九年,太宗即位,改名弘文馆。聚书二十馀万卷。置学士,掌校正图籍,教授生徒;遇朝有制度沿革﹑礼仪轻重时,得与参议。置校书郎,掌校理典籍,刊正错谬。设馆主一人,总领馆务。学生数十名,皆选皇族贵戚及高级京官子弟,师事学士受经史书法。唐中宗神龙元年(公元705年)避太子李弘名,改曰昭文馆。玄宗开元七年(公元719年)仍改弘文馆。因学生出身贵族,不专经业,开元以后,令依国子监生例考试,惟帖经减半。明初亦设弘文馆,不久即废。宣德间,复建弘文阁,不久并入文渊阁。
张作霖(1875-1928) [相关解释]
奉系军阀首领。奉天海城(今属辽宁)人。土匪出身。1916年起任奉天督军、东三省巡阅使,在日本支持下长期统治东北。1924年打败直系军阀,控制北洋政府◇任安国军总司令、中华民国军政府陆海军大元帅。曾杀害共产党人李大钊。1928年同蒋介石作战失败,退回东北。因未满足日本帝国主义侵犯中国东北主权的全部要求,途经皇姑屯(今属沈阳)车站时,被日军预埋的炸药炸死。
张勋(1854-1923) [相关解释]
北洋军阀。江西奉新人。行伍出身。投靠袁世凯。1911年任江南提督,武昌起义后在南京滥杀民众。为表示效忠清室,所部禁止剪辫子,被称为辫帅”。1913年镇压讨袁军◇任长江巡阅使、安徽督军。1917年率兵进入北京,与康有为拥溥仪复辟◇为段祺瑞击败。病死于天津。
张宗昌(1881-1932) [相关解释]
奉系军阀。山东掖县(今莱州)人。土匪出身。投靠冯国璋,任师长◇转投张作霖,任山东军务督办、直鲁联军总司令♂征暴敛,残杀百姓。北伐战争时,南下对抗国民革命军,不久兵败◇被山东省主席韩复榘派人杀死。
张献忠(1606-1647) [相关解释]
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字秉吾,号敬轩,延安柳树涧(今陕西定边东)人。出身贫苦。初从军,因被人陷害革役◇参加陕北农民起义,成为起义军首领之一。1635年与高迎祥联兵东进,攻破安徽凤阳,焚烧皇陵。1638年曾接受明政府招抚”,次年东山再起,相继破襄阳,取武昌,克长沙。1644年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权,1646年清兵南下,他率军抵御,不久在四川西充凤凰山遭伏击,中箭身亡。
徐达(1332-1385) [相关解释]
明初大将。字天德,濠州(治今安徽凤阳)人。农家出身。元末参加朱元璋军,有勇谋,与常遇春齐名。被朱元璋任为大将军,攻灭张士诚,又北伐灭元,并分兵平定北方各地◇又连年出击元将扩廓帖木儿(即王保保)。任右丞相,封魏国公。死后追封中山王。
微蔑 [相关解释]
1.微末,细小。 2.指出身卑贱。
戚继光(1528-1587) [相关解释]
明朝抗倭名将、军事家。字元敬,山东登州(今蓬莱)人。将门出身。嘉靖后期,被调至浙东防倭。他招募义乌农民矿工,训练出一支纪律严明、战斗力强的军队,人称戚家军”。在台州(今浙江临海)一带九战九捷,全歼倭寇◇又入福建、广东与抗倭名将俞大猷配合,消灭盘踞在福建的倭寇主力,解除东南沿海倭患。1567年奉调至蓟州,在镇十六年,修筑长城,加强战备。著有《纪效新书》等。
戾家把戏 [相关解释]
1.指伎人出身者所扮演的杂剧。
托体 [相关解释]
1.犹委身。委托身体。 2.犹出身。 3.谓一切行动所依靠的根本。
托胎 [相关解释]
1.佛教语。谓转世投生。 2.犹出身。
拟行路难 [相关解释]
乐府组诗名。南朝宋鲍照作。共十八首。主要抒发对人生艰难的感慨,表达出身寒门的士人在仕途中的坎坷和痛苦。也有描写游子和思妇之作。大多感情强烈,语言遒劲,辞藻华丽。有五言、七言及杂言句。
择不开 [相关解释]
1.分解不开。 2.摆脱不开;抽不出身。
捐班 [相关解释]
1.捐纳出身的官吏。
捐花样 [相关解释]
1.清代因捐纳得官者多,补缺不易,又定出捐花样的办法。捐花样者得优先补缺,有遇缺先﹑前先﹑尽先等名目。并扩展到科举出身及其他非捐纳官员。
改换门庭 [相关解释]
①改变门第出身,提高社会地位。②投靠新的主人或势力,以图维持、发展。
改换门闾 [相关解释]
1.改变门第出身,提高社会地位。 2.比喻另择新主﹐另找依靠。
明太祖(1328-1398) [相关解释]
即朱元璋”。明王朝的建立者。字国瑞,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人。贫农出身。少年时曾在皇觉寺当和尚◇参加郭子兴部红巾军,郭死后自为统帅。1356年攻下集庆(今江苏南京)。接受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先后击败并消灭陈友谅、张士诚及其余部,又杀害红巾军首领韩林儿。不久出师北伐。1368年在应天(今江苏南京)称帝,建立明朝。同年攻克大都(今北京),推翻元朝,以后逐步统一全国。在位期间普查户口,奖励农桑,减轻赋税,兴修水利,移民屯田,使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发展。又实行一系列加强皇权的措施,分封诸子为各地藩王
望族 [相关解释]
旧指有声望的官僚、显贵等的家族出身名门望族。
朱红灯(1862-1899) [相关解释]
清末义和团首领。山东泗水人。游民出身。1899年春在当地领导反洋教斗争。曾率团众在平原县森罗殿击败前来镇压的清军◇在济南被杀害。
朴趾源(1737-1805) [相关解释]
朝鲜李朝文学家、哲学家,实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出身贵族,不应科举。1786年起历任监役、汉城府判官、沔川郡守等职。主张改革现行不合理的制度。文学上反对拟古,主张模写真境”,对朝鲜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影响很大。代表作为《热河日记》和《放fe568笸獯》。
杂出身 [相关解释]
1.封建时代非正途出身的官员。
杂流 [相关解释]
1.古代指士流之外的人﹐如工商﹑医卜﹑星相及其它以方技谋生者。 2.古代非正途出身的杂职官吏﹑小官吏。
杂班 [相关解释]
1.即杂扮。 2.非正途出身的官吏﹔杂职官吏。
杨业(?-986) [相关解释]
北宋大将。又名继业,麟州(治今陕西神木北)人。土豪出身,善骑射。初事北汉,任建雄军(今山西临汾)节度使,守卫北方,屡立战功,号称无敌”◇归宋,任知代州兼三交(今山西太原北)驻泊兵马部署,曾在雁门关大破契丹兵。公元986年,宋军北伐,他率西路军收复云州等地。不久因东路军在河北战败,他奉命掩护云州等地居民后撤,被辽军包围,负伤被俘,绝食而死。子延昭、孙文广在与辽、西夏的战事中,累立战功。他们的事迹在当时即被传颂,后逐渐演化为杨家将的故事传说。
杨秀清(1823-1856) [相关解释]
太平天国领导人之一。广西桂平人。贫苦农民出身。1846年参加拜上帝会。曾假托天父附体,取得天父代言人的特权。金田起义时,领中军主将◇封东王,主持朝政。太平天国建都天京(今南京)后,派兵北伐与西征,并主持外交事务。因居功自傲,独揽大权,逼洪秀全封他为万岁”,引起领导集团的内部分裂。在杨韦事变中被韦昌辉杀害。
林黛玉 [相关解释]
小说《红楼梦》中人物。贾宝玉的表妹。出身衰微的官僚家庭。母亲死后,寓居外祖母家(贾府),后父亲又去世,遂长期居住贾府,寄人篱下。她自幼体弱多病,聪慧机敏,憎恶周围的丑恶事物,蔑视权势利禄,充满反抗情绪。她与贾宝玉思想一致,彼此相爱,但在封建压迫下无法结合◇贾宝玉被骗与薛宝钗成婚。当晚,她焚烧自己的诗稿,呕血而死。林黛玉是一个富有叛逆思想的艺术典型。
梭伦改革 [相关解释]
古希腊雅典城邦的一次重要政治改革。公元前594年,出身破落贵族的梭伦在平民支持下当选雅典执政官。为解决日益尖锐的贵族和平民之间的阶级矛盾,他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颁布解负令”,禁止将欠债的平民变为奴隶;按收入多寡将公民分为四个等级,使富裕的平民能够参政;设立四百人会议”等政治机构,削弱贵族权力。他的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
正贡 [相关解释]
1.谓正途出身的贡生。别于例贡(即捐纳取得的贡生)。
清望官 [相关解释]
1.指地位贵显﹑有名望的官职。唐制中央设门下及中书侍郎﹑尚书左右丞﹑六部侍郎﹑太常少卿﹑太子詹事﹑左右庶子﹑秘书少监﹑国子司业等。因这些官职多由进士出身有名望的人担任,故称。宋制略同。
版筑饭牛 [相关解释]
1.版筑﹐造土墙;饭牛﹐喂牛。相传商代贤者傅说筑于傅岩﹐武丁用以为相。事见《书.说命上》。春秋时卫国贤者宁戚饭牛车下﹐扣牛角而歌﹐桓公异之﹐拜为上卿。事见《吕氏春秋.举难》◇以"版筑饭牛"为贤臣出身微贱之典。
牛医儿 [相关解释]
1.牛医之子。喻出身微贱而有声望的人。典出《后汉书.黄宪传》"世贫贱,父为牛医……同郡戴良才高倨憆,而见宪未尝不正容,及归,罔然若有失也。其母问曰'汝复从牛医儿来邪?'"
特奏名 [相关解释]
1.宋代科举制度的一种特殊规定考进士多次不中者,另造册上奏,经许可附试,特赐本科出身,叫"特奏名",与"正奏名"相区别。
献体 [相关解释]
1.露出身体。
王鸿寿(1850-1925) [相关解释]
京剧演员。艺名三麻子,安徽怀宁人(一说江苏南通人)。出身徽班,演文武老生。长期在上海演出。擅演关羽戏(红生戏),所塑造的关羽形象庄严威武,为后人所宗法。擅演剧目还有《徐策跑城》、《扫松下书》等。
现影 [相关解释]
1.现出身影。
盛宣怀(1844-1916) [相关解释]
清末官员。江苏武进人。秀才出身。协助李鸿章办洋务,历任轮船招商局督办、中国电报局总办。先后经办一些工矿企业,并成立汉冶萍煤铁厂矿公司。曾出卖铁路和矿山利权。1911年任邮传部尚书,与外国银行团签订湖广铁路借款合同,激起铁路风潮。武昌起义后被革职。
石达开(1831-1863) [相关解释]
太平天国领导人之一。广西贵县(今贵港市)人。地主出身。1847年前后参加拜上帝会。金田起义时,任左军主将◇封翼王。参与攻克武昌、南京等地。曾督师西征,屡败清军。杨韦事变后,起兵讨韦,回天京辅政。1857年因洪秀全的猜忌,率十几万部队出走。在四川大渡河边失败,被清军杀害。
科班 [相关解释]
(~儿)旧时招收儿童,培养成为戏曲演员的教学组织。常用来比喻正规的教育或训练~出身。
科甲出身 [相关解释]
1.谓由科举及第而取得入仕的资格。 2.指科举制中的等第资格。
科第出身 [相关解释]
1.同"科甲出身"。
科进 [相关解释]
1.谓通过科考取得进士出身。
红娘子 [相关解释]
1.相传明末农民起义军的著名女将。出身江湖艺人。在杞县率众起义,与夫李信(李岩)同投李自成。参阅清吴伟业《绥寇纪略.通城击》﹑《明史.流贼传.李自成》。 2.虫名。樗鸡的俗称。可以入药。 3.词牌名。《连理枝》的别称。见清万树《词律》卷二。
纨褲子弟 [相关解释]
1.指出身富贵家庭﹑不务正业的子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