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39 查到相关出处的内容。
带有出处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东汜
[相关解释]
1.古代传说中的日出处。亦泛指东方极远之地。 2.比喻人的少壮期。
1.古代传说中的日出处。亦泛指东方极远之地。 2.比喻人的少壮期。
东沼
[相关解释]
1.东边的池沼。指长安东陂池。 2.指传说日所出处的昫谷。
1.东边的池沼。指长安东陂池。 2.指传说日所出处的昫谷。
东谷
[相关解释]
1.指昫谷。传说中的日出处。 2.东边山谷。
1.指昫谷。传说中的日出处。 2.东边山谷。
九阳
[相关解释]
1.天地的边沿。 2.古代传说的日出处。 3.太阳。 4.道家以纯阳为九阳。 5.山名。
1.天地的边沿。 2.古代传说的日出处。 3.太阳。 4.道家以纯阳为九阳。 5.山名。
元来
[相关解释]
1.当初;本来。 2.来源,出处。 3.表示发现原先不知的情况。 4.谓追溯原由。
1.当初;本来。 2.来源,出处。 3.表示发现原先不知的情况。 4.谓追溯原由。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相关解释]
总集名。今人逯钦立编。一百三十五卷。选录先秦至隋代的诗歌谣谚,收录作家八百多,按先秦、汉、魏、晋、宋、齐、梁、北魏、北齐、北周、陈、隋各代分代编次。各诗均注明出处,并校出异文。
总集名。今人逯钦立编。一百三十五卷。选录先秦至隋代的诗歌谣谚,收录作家八百多,按先秦、汉、魏、晋、宋、齐、梁、北魏、北齐、北周、陈、隋各代分代编次。各诗均注明出处,并校出异文。
出典
[相关解释]
1.典故来源;出处。语本《后汉书.文苑传上.边韶》"师而可謿,出何典记?" 2.谓出而执掌某种官职。 3.将人或物作抵押换钱用,亦可赎回。
1.典故来源;出处。语本《后汉书.文苑传上.边韶》"师而可謿,出何典记?" 2.谓出而执掌某种官职。 3.将人或物作抵押换钱用,亦可赎回。
出处
[相关解释]
1.谓出仕和隐退。语本《易.系辞上》"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 2.行进和静止。
1.谓出仕和隐退。语本《易.系辞上》"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 2.行进和静止。
出处殊涂
[相关解释]
1.亦作"出处殊途"。 2.谓出仕与隐居的态度各不相同。
1.亦作"出处殊途"。 2.谓出仕与隐居的态度各不相同。
出处殊途
[相关解释]
1.见"出处殊涂"。
1.见"出处殊涂"。
出处语默
[相关解释]
1.出仕和隐退,发言和沉默。语本《易.系辞上》"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
1.出仕和隐退,发言和沉默。语本《易.系辞上》"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
出处进退
[相关解释]
1.出仕或隐退。
1.出仕或隐退。
同出
[相关解释]
1.谓出处相同。 2.谓同父所生。 3.俱已出嫁。
1.谓出处相同。 2.谓同父所生。 3.俱已出嫁。
启塞
[相关解释]
1.门户﹑道路﹑桥梁和城郭﹑护城河。《左传.僖公二十年》"春,新作南门。书,不时也。凡启塞,从时。"杜预注"门户道桥谓之启,城郭墙堑谓之塞。"一说指门扇和门闩。杨伯峻注"据孔《疏》引服虔注,启谓阖扇,塞谓键闭……阖扇指门,用木制者曰阖,用竹苇制者曰扇。阖扇所以开,故曰启。键闭者,门有两扇,每扇各直钉一短木,其上有孔,两扇既合,然后用一横木贯于两孔中,加管钥焉,所以闭之也。其贯门扇之横木曰键,其受横木者曰闭。键闭所以塞,故曰塞。键闭非锁钥。说详李贻德《辑述》。" 2.喻人的穷通﹑出处。
1.门户﹑道路﹑桥梁和城郭﹑护城河。《左传.僖公二十年》"春,新作南门。书,不时也。凡启塞,从时。"杜预注"门户道桥谓之启,城郭墙堑谓之塞。"一说指门扇和门闩。杨伯峻注"据孔《疏》引服虔注,启谓阖扇,塞谓键闭……阖扇指门,用木制者曰阖,用竹苇制者曰扇。阖扇所以开,故曰启。键闭者,门有两扇,每扇各直钉一短木,其上有孔,两扇既合,然后用一横木贯于两孔中,加管钥焉,所以闭之也。其贯门扇之横木曰键,其受横木者曰闭。键闭所以塞,故曰塞。键闭非锁钥。说详李贻德《辑述》。" 2.喻人的穷通﹑出处。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相关解释]
1.谓初虽有失而终得补偿。东隅﹐日所出处;桑榆﹐落日所照处。
1.谓初虽有失而终得补偿。东隅﹐日所出处;桑榆﹐落日所照处。
奏谳
[相关解释]
1.对狱案提出处理意见﹐报请朝廷评议定案。
1.对狱案提出处理意见﹐报请朝廷评议定案。
子鱼
[相关解释]
1.鲻鱼的别名。宋王得臣《麈史·诗话》"闽中鲜食最珍者,所谓子鱼者也。长七八寸,阔二三寸许,剖之子满腹,冬月正其佳时。莆田迎仙镇乃其出处。"宋梅尧臣《和答韩子华饷子鱼》"南方海物难具名,子鱼珍美无与并。"宋叶适《送王通判》诗"水有子鱼山荔枝,借我箸食前筹之。"明李时珍《本草纲目·鳞二·鲻鱼》"鲻,色缁黑,故名。粤人讹为子鱼。"一说,为稻田中鱼。
1.鲻鱼的别名。宋王得臣《麈史·诗话》"闽中鲜食最珍者,所谓子鱼者也。长七八寸,阔二三寸许,剖之子满腹,冬月正其佳时。莆田迎仙镇乃其出处。"宋梅尧臣《和答韩子华饷子鱼》"南方海物难具名,子鱼珍美无与并。"宋叶适《送王通判》诗"水有子鱼山荔枝,借我箸食前筹之。"明李时珍《本草纲目·鳞二·鲻鱼》"鲻,色缁黑,故名。粤人讹为子鱼。"一说,为稻田中鱼。
山角
[相关解释]
1.山的转角向外突出处。
1.山的转角向外突出处。
工具书
[相关解释]
专为读者查考字义、词义、字句出处和各种事实而编纂的书籍,如字典、词典、索引、历史年表、年鉴、百科全书等。
专为读者查考字义、词义、字句出处和各种事实而编纂的书籍,如字典、词典、索引、历史年表、年鉴、百科全书等。
推转
[相关解释]
1.推出。指推出处死。
1.推出。指推出处死。
故实
[相关解释]
①以往的有历史意义的事实。②出处;典故。
①以往的有历史意义的事实。②出处;典故。
日出处天子
[相关解释]
1.隋唐时日本国王的自称。
1.隋唐时日本国王的自称。
明夷
[相关解释]
1.六十四卦之一。即离下坤上。《易.明夷》"明夷,利艰贞。"孙星衍集解引郑玄曰"夷,伤也,日出地上,其明乃光,至其入地,明则伤矣,故谓之明夷。"后因以比喻昏君在上,贤人遭受艰难或不得志。 2.指遭受艰难的贤人志士。 3.鸣鴺。叫着的鹈鹕。明,通"鸣"。《易.明夷》"明夷于飞﹐垂其翼。"李镜池通义"明夷﹐借为鸣鴺。"一说﹐即鸣雉。见高亨《周易大传今注》卷三。 4.指太阳下山。 5.鸣弓。谓拉弓发射。 6.大弓。 7.东方之国,日出处。
1.六十四卦之一。即离下坤上。《易.明夷》"明夷,利艰贞。"孙星衍集解引郑玄曰"夷,伤也,日出地上,其明乃光,至其入地,明则伤矣,故谓之明夷。"后因以比喻昏君在上,贤人遭受艰难或不得志。 2.指遭受艰难的贤人志士。 3.鸣鴺。叫着的鹈鹕。明,通"鸣"。《易.明夷》"明夷于飞﹐垂其翼。"李镜池通义"明夷﹐借为鸣鴺。"一说﹐即鸣雉。见高亨《周易大传今注》卷三。 4.指太阳下山。 5.鸣弓。谓拉弓发射。 6.大弓。 7.东方之国,日出处。
本处
[相关解释]
1.此地,此处。 2.犹出处。
1.此地,此处。 2.犹出处。
柴汝官哥
[相关解释]
1.古代四大窑名。柴窑出北地,世传为后周世宗柴荣所建;汝窑出汝州,宋时所建;官窑宋政和间京师自置;哥窑出处州。
1.古代四大窑名。柴窑出北地,世传为后周世宗柴荣所建;汝窑出汝州,宋时所建;官窑宋政和间京师自置;哥窑出处州。
消息盈虚
[相关解释]
1.指事物的盛衰变化或行为的出处进退。
1.指事物的盛衰变化或行为的出处进退。
灵鞭
[相关解释]
1.神人使用的鞭子。晋伏琛《三齐略记》﹕"始皇作石塘﹐欲过海看日出处﹐时有神人﹐能驱石下海﹐石去不速﹐神辄鞭之﹐皆流血﹐至今悉赤。阳城山石尽起立﹐嶷嶷东倾﹐状如相随行。"后用以为典。
1.神人使用的鞭子。晋伏琛《三齐略记》﹕"始皇作石塘﹐欲过海看日出处﹐时有神人﹐能驱石下海﹐石去不速﹐神辄鞭之﹐皆流血﹐至今悉赤。阳城山石尽起立﹐嶷嶷东倾﹐状如相随行。"后用以为典。
熟羊胛
[相关解释]
1.《新唐书.回鹘传下》"骨利干处瀚海北……其地北距海,去京师最远,又北度海则昼长夜短,日入亨羊胛,熟,东方已明,盖近日出处也。"后用以比喻光阴快速流逝。
1.《新唐书.回鹘传下》"骨利干处瀚海北……其地北距海,去京师最远,又北度海则昼长夜短,日入亨羊胛,熟,东方已明,盖近日出处也。"后用以比喻光阴快速流逝。
索引
[相关解释]
也称引得”、通检”、备检”。根据需要,将书籍、报刊等中的有关事项(如字、词、人名、地名、书名、刊名、篇名、主题等)分别摘录,注明出处页数,按一定的检索方法编排,供人查阅。一般附在有关著作的后面,也有独立成书的。
也称引得”、通检”、备检”。根据需要,将书籍、报刊等中的有关事项(如字、词、人名、地名、书名、刊名、篇名、主题等)分别摘录,注明出处页数,按一定的检索方法编排,供人查阅。一般附在有关著作的后面,也有独立成书的。
羊胛熟
[相关解释]
1.《新唐书.回鹘传下.骨利干》"骨利干,处瀚海北……又北度海,则昼长夜短。日入烹羊胛,熟,东方已明,盖近日出处也。"后用"羊胛熟"形容时间短促。
1.《新唐书.回鹘传下.骨利干》"骨利干,处瀚海北……又北度海,则昼长夜短。日入烹羊胛,熟,东方已明,盖近日出处也。"后用"羊胛熟"形容时间短促。
羌无故实
[相关解释]
1.指诗文不用典故或无出处。羌,语首助词,无实义。
1.指诗文不用典故或无出处。羌,语首助词,无实义。
舒卷
[相关解释]
1.舒展和卷缩。 2.指人事的进退﹑出处。舒谓伸展其志﹐卷谓其志不伸而退藏。
1.舒展和卷缩。 2.指人事的进退﹑出处。舒谓伸展其志﹐卷谓其志不伸而退藏。
行藏
[相关解释]
《论语·述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意为被任用就出仕,不被任用就退隐◇遂用行藏”指行迹、出处问其行藏|杀马毁车从此逝,子来何处问行藏。
《论语·述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意为被任用就出仕,不被任用就退隐◇遂用行藏”指行迹、出处问其行藏|杀马毁车从此逝,子来何处问行藏。
诎信
[相关解释]
1.同"屈伸"。 2.弯曲和伸直。 3.指进退﹑出处随时﹑势而变化。
1.同"屈伸"。 2.弯曲和伸直。 3.指进退﹑出处随时﹑势而变化。
详拟
[相关解释]
1.根据案情提出处理意见并向上级呈报。
1.根据案情提出处理意见并向上级呈报。
赶山鞭
[相关解释]
1.威力巨大的神鞭。传说秦始皇筑石桥,欲渡海观日出处。时有神人,能驱石下海,石去不速,神人辄鞭之。见《太平寰宇记》卷二十引《三齐略记》﹑《太平御览》卷七三引《齐地记》。
1.威力巨大的神鞭。传说秦始皇筑石桥,欲渡海观日出处。时有神人,能驱石下海,石去不速,神人辄鞭之。见《太平寰宇记》卷二十引《三齐略记》﹑《太平御览》卷七三引《齐地记》。
进退出处
[相关解释]
1.指仕途的升迁和降职,出仕和退隐。
1.指仕途的升迁和降职,出仕和退隐。
遗履
[相关解释]
1.典出《左传.宣公十四年》"楚子使申舟聘于齐,曰'无假道于宋。'"申舟途经宋国,宋华元乃杀之。"楚子闻之,投袂而起,屦及于窒皇,剑及于寝门之外,车及于蒲胥之市。"杨伯峻注"此时楚庄在路寝,古人在室内不穿鞋。屦即后代之履,今之鞋。闻申舟被杀,怒而起,起而走。不及纳屦。及者,送屦者追而及之也。"后以"遗履"指遇到愤怒之事,急忙外出处理而不及纳履。形容愤怒之极。 2.指遗弃之履。
1.典出《左传.宣公十四年》"楚子使申舟聘于齐,曰'无假道于宋。'"申舟途经宋国,宋华元乃杀之。"楚子闻之,投袂而起,屦及于窒皇,剑及于寝门之外,车及于蒲胥之市。"杨伯峻注"此时楚庄在路寝,古人在室内不穿鞋。屦即后代之履,今之鞋。闻申舟被杀,怒而起,起而走。不及纳屦。及者,送屦者追而及之也。"后以"遗履"指遇到愤怒之事,急忙外出处理而不及纳履。形容愤怒之极。 2.指遗弃之履。
驱石
[相关解释]
1.指神助秦始皇驱石造桥的典故。典出《艺文类聚》卷七九引晋伏琛《三齐略记》"始皇作石桥﹐欲过海观日出处﹐于时有神人﹐能驱石下海﹐城阳一山石﹐尽起立……云石去不速,神人辄鞭之,尽流血,石莫不悉赤。"
1.指神助秦始皇驱石造桥的典故。典出《艺文类聚》卷七九引晋伏琛《三齐略记》"始皇作石桥﹐欲过海观日出处﹐于时有神人﹐能驱石下海﹐城阳一山石﹐尽起立……云石去不速,神人辄鞭之,尽流血,石莫不悉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