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59 查到相关出兵的内容。
带有出兵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七纵七禽 [相关解释]
1.亦作"七纵七擒"。 2.相传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曾七次生擒酋长孟获,又七次释放,终于使孟获心悦诚服。《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亮至南中﹐所在战捷。闻孟获者﹐为夷﹑汉所服﹐募生致之。既得﹐使观于营陈之间﹐问曰'此军何如?'获对曰'向者不知虚实﹐故败。今蒙赐观看营陈﹐若秖如此﹐即定易胜耳。'亮笑﹐纵使更战﹐七纵七禽﹐而亮犹遣获。获止不去﹐曰'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后比喻善于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服。
万乘 [相关解释]
1.万辆兵车。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 2.周制,天子地方千里,能出兵车万乘,因以"万乘"指天子。 3.指帝王,帝位。 4.指能出兵车万乘的大国。亦泛指国家。
不师 [相关解释]
1.不效法;不学习。 2.不立师傅。 3.不出兵。
中俄密约 [相关解释]
即《御敌互相援助条约》。沙俄以中俄共同防止日本侵略为名,引诱清政府订立的密约。1896年在莫斯科签订。主要内容为日本如侵犯俄国或中国、朝鲜时,中俄共同出兵互相援助;开战时,俄国军舰可驶入中国所有口岸;允许俄国在黑龙江、吉林两省修筑铁路直达海参崴。从此沙俄势力进一步侵入中国东北地区。
乞师 [相关解释]
1.请求出兵援助。
倪嗣冲(1868-1924) [相关解释]
皖系军阀。安徽阜阳人。清末曾任河南布政使帮办军务。1913年任安徽都督,支持袁世凯称帝。袁死后投靠段祺瑞。1917年支持段解散国会,为督军团”倡乱的祸首◇又出兵拥护段祺瑞实行武力统一。1920年,皖系战败后被解职。
八国联军 [相关解释]
英、美、德、法、俄、日、意、奥八国组成的侵华联军。1900年义和团运动期间,帝国主义借口清政府排外”,联合出兵,以瓜分中国。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后,掠夺财物,残杀人民。慈禧太后和光绪帝逃往西安。不久德国元帅瓦德西任联军总司令,侵略军增至十万人。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后,八国联军除留一部外,其余撤回本国。
兴师动众 [相关解释]
原指大规模出兵◇指发动很多人力,多用于小题大作,含贬义为一件小事而兴师动众,值得吗?
出兵 [相关解释]
1.出动军队。
出其不意,攻其无备 [相关解释]
1.语出《孙子.计》。原谓出兵攻击对方不防备的地方◇亦指行动出乎人的意料。
出军 [相关解释]
1.出兵。 2.犹充军。
出卒 [相关解释]
1.出兵;派出军队。
出师 [相关解释]
1.出兵。 2.徒工期满学成。
出师无名 [相关解释]
1.谓没有正当理由而出兵征伐。
出搜 [相关解释]
1.狩猎。古代打猎常带有军事目的,故亦指出兵攻伐。
出旅 [相关解释]
1.出兵;出军。
出甲 [相关解释]
1.出兵。 2.指逃兵。 3.指种子出芽。
出陈 [相关解释]
1.出阵。出兵列阵应战。陈,通"阵"。
刘裕(363-422) [相关解释]
即宋武帝”。南朝宋的建立者。字德舆,小字寄奴,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后迁居京口(今江苏镇江)。原为东晋北府兵将领,从刘牢之镇压孙恩起义。公元405年击败桓玄,掌握东晋军权。北灭南燕后,回师南下击败卢循。又收复巴蜀,出兵关中,消灭后秦。420年代晋称帝,国号宋。当政期间严禁世家大族隐匿户口、田地,加强中央集权。
受脤 [相关解释]
1.古代出兵祭社,其名为宜。祭毕,以社肉颁赐众人,谓之受脤。 2.称受命统军为"受脤"。
声兵 [相关解释]
1.宣布出兵。 2.指虚张声势以疑惑敌人的军事布置。
太平洋战争 [相关解释]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反法西斯同盟国家在太平洋地区对日本的战争。1941年12月7日(当地时间),日军偷袭美国珍珠港海军基地,太平洋战争爆发。此后,日军先后占领英国、荷兰的领地香港、马来亚、新加坡、缅甸、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及太平洋上许多岛屿,当地人民进行顽强的抵抗。1943年,美、英等国盟军开始反攻。在中国,日军在抗日军民的有力打击下,陷入困境。1945年8月,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投掷原子弹,苏联出兵中国东北歼灭日本关东军,迫使日本在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签订投降书,战争结束。
夹发 [相关解释]
1.谓从左右两路同时出兵。
奕山(1790-1878) [相关解释]
清末官员。满洲镶蓝旗人。道光帝侄。鸦片战争时任靖逆将军,赴广州督师。不听林则徐建议,在广州被围时向英军求和。英军进攻福建、浙江,又不出兵应援。战后被革职◇在任黑龙江将军时,与沙俄签订《中俄瑷珲条约》。
师出无名 [相关解释]
1.谓出兵而无正当理由。语本《汉书.高帝纪上》"兵出无名,事故不成。"
师出有名 [相关解释]
1.《礼记.檀弓下》"师必有名。"谓出兵有正当的理由◇即以"师出有名"比喻行事有理。
师祭 [相关解释]
1.古代军队出兵时所行祭祀祈祷之礼。
征讨 [相关解释]
出兵讨伐奉命征讨|征讨连年,士卒疲敝。
悉索敝赋 [相关解释]
1.谓倾全国的军事力量。古代按田赋出兵车﹑甲士,故称兵为"赋"。敝,谦词,谓不精良。 2.指尽其所有以相供给。
护国运动 [相关解释]
又称云南起义”。1915年12月袁世凯宣布恢复帝制,激起全国人民强烈反对。蔡锷、李烈钧等宣布云南独立,成立护国军,兴师讨袁。1916年出兵四川、贵州和两广,各省纷纷独立。袁军入川镇压失败,在内外压力下,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但仍居大总统位。孙中山发表《第二次讨袁宣言》,号召人民除恶务尽”,继续反袁。6月袁病死,黎元洪继任总统,宣布遵行《临时约法》,召开国会。护国运动胜利结束。
无衣 [相关解释]
《诗·秦风》篇名。写士兵在战斗前的相互帮助和同仇敌忾之情。春秋时楚国郢都被吴军攻破,楚臣申包胥向秦国请求援兵,秦哀公曾赋《无衣》以示同情,并随即出兵援楚。
无衣之赋 [相关解释]
1.春秋末,吴破楚,楚大夫申包胥乞师秦廷,倚庭墙而哭,七日勺饮不入。秦哀公乃赋《无衣》诗,并出兵救楚。事见《左传.定公四年》◇以"无衣之赋"。为出师相援﹑同仇敌忾之典。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相关解释]
1.指刘邦将从汉中出兵攻项羽时,故意明修栈道,迷惑对方,暗中绕道奔袭陈仓,取得胜利。暗,也写作"闇"。栈道,在悬崖峭壁间傍山凿石架木而成的通道。陈仓,古县名,在今陕西省宝鸡市东。元无名氏《暗度陈仓》第二折"着樊哙明修栈道﹐俺可暗度陈仓古道。这楚兵不知是智﹐必然排兵在栈道守把。俺往陈仓古道抄截﹐杀他个措手不及也。"元尚仲贤《气英布》第一折"孤家用韩信之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攻完三秦﹐劫取五国。"后因称用明显的行动迷惑对方﹑使人不备的策略或暗地进行活动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暗门 [相关解释]
1.古代凿于城壁的秘密出入口,以备出兵袭敌。 2.泛指秘密的出入口及门。 3.指衣面不露钮扣的门襟。
木户孝允(1833-1877) [相关解释]
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政治家。1866年参与建立倒幕联盟。1868年参与策划推翻幕府统治、建立维新政权的政变。明治政府成立后,为政府主要成员。1871-1873年曾赴欧美考察。回国后,反对出兵征韩、侵略中国台湾。
柴荣(921-959) [相关解释]
即后周世宗”。五代后周皇帝。邢州龙冈(今河北邢台西南)人。太祖郭威养子。公元954年继位后进行改革,修治黄河,安置大批流民回乡生产,又命大将赵匡胤整顿军队,裁汰老弱,提高战斗力。曾出兵收复被契丹占领的北方失地,向南攻占江淮间大片土地,为北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治兵 [相关解释]
1.古指在秋季进行的练兵仪式◇泛指练兵或治军。 2.出兵作战。
滇系军阀 [相关解释]
统治云南的军阀集团。以唐继尧为首。辛亥革命后,长期统治云南,并不断出兵扩占四川、贵州等省。
潜军 [相关解释]
1.偷袭敌军。 2.秘密出兵。
潜师 [相关解释]
1.秘密出兵。
猎火 [相关解释]
1.打猎时焚山驱兽之火。 2.指古代游牧民族出兵打仗的战火。
王赋 [相关解释]
1.犹王军。天子的军队。古以田赋出兵,故称。 2.缴纳给天子的贡赋。
珍珠桥惨案 [相关解释]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政府对日本的侵略采取不抵抗政策,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12月17日,北平(今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武汉等地学生代表到南京,和当地学生三万余人联合举行示威游行,要求政府出兵抗日,游行队伍在珍珠桥附近遭到政府军警的血腥镇压。学生死三十余人,伤百余人。惨案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极大愤怒。
田中义一(1863-1929) [相关解释]
日本首相。早年曾参加中日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1921年升为陆军大将。1927年出任首相,并兼任外相。曾召开两次东方会议”,制定具体的侵华方针(即田中奏折”)。三次出兵中国山东,并积极筹划侵占中国东北。
祠兵 [相关解释]
1.古代兵将出战,陈于近郊,杀牲飨士卒,谓之"祠兵"。《公羊传.庄公八年》"甲午祠兵。祠兵者何?出曰祠兵,入曰振旅。其礼一也,皆习战也。"何休注"礼,兵不徒使,故将出兵必祠于近郊,陈兵习战,杀牲飨士卒。"王闿运《丁文诚诔》"曾选士于衡湘,截粤饷以祠兵。"一说,祠兵即治兵。
秏牙 [相关解释]
1.古时出兵行祭旗礼。
秏祭 [相关解释]
1.古代出兵,于军队所止处举行的祭礼。
秏纛 [相关解释]
1.犹秏牙。古时出兵行祭旗礼。
秦庭之哭 [相关解释]
1.春秋时﹐吴国进攻楚国﹐楚臣申包胥奉命到秦国求援﹐在秦庭倚墙而哭﹐历七日夜哭声不绝﹐秦王遂出兵援楚。见《左传.定公四年》◇用为乞求别人援救之典。
第二次鸦片战争 [相关解释]
又称英法联军之役”。1856-1860年英法联军发动的侵华战争。1856年,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炮轰广州。次年,法国也乘机出兵,与英国组成侵华联军。联军先后攻陷广州、大沽,直逼天津。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签订《天津条约》,沙俄又逼迫清政府签订《瑷珲条约》,割占中国大片领土。1860年,英法联军扩大战争,攻陷天津、北京,咸丰帝逃往热河行宫。不久,清政府又被迫与英、法、俄签订《北京条约》。由于外国的蛮横侵略和清政府的妥协投降,使中国又一次大量丧失领土主权。
纵兵 [相关解释]
1.发兵;出兵。 2.放纵兵士。
缓师 [相关解释]
1.延迟出兵。
行师 [相关解释]
1.用兵;出兵。
贾似道(1213-1275) [相关解释]
南宋末年丞相。字师宪,台州天台(今属浙江)人。因姊为理宗宠妃而得进用。1259年以右丞相领兵救鄂州(今湖北武昌)之围,私向蒙古忽必烈乞和,蒙古兵退后则谎称大胜。度宗时权势更盛,朝廷大政决于其私宅中。1275年,元军沿江东下,他被迫出兵,大败,后被革职放逐,被监送人杀死。
赋舆 [相关解释]
1.兵车。古代以田赋出兵,故称兵车为"赋舆"。 2.用以泛指军事。 3.赋税。
起兵 [相关解释]
1.发兵;出兵。 2.犹起事。 3.聚合兵众。 4.部队开拔。
起卒 [相关解释]
1.起兵﹑出兵。
起师 [相关解释]
1.发兵;出兵。
遗贼 [相关解释]
1.《后汉书.耿弇传》"陈俊谓弇曰'剧虏兵盛,可且闭营休士,以须上来。'弇曰'乘舆且到,臣子当击牛酾酒以待百官,反欲以贼虏遗君父邪?'乃出兵大战,自旦及昏,复大破之,杀伤无数,城中沟壍皆满。"后以"遗贼"谓留下强敌不战,以待救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