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00 查到相关出入的内容。
带有出入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三十二相
[相关解释]
1.佛教语。谓佛陀具有的三十二种不同凡俗的显着特征,与微细特征八十种"好",合称"相好"。如足下安平﹑手指纤长﹑金色﹑丈光﹑身如师子﹑广长舌﹑绀青眼﹑顶成肉髻和眉间白毫等相。各经所举略有出入。详见《大智度论》卷四。
1.佛教语。谓佛陀具有的三十二种不同凡俗的显着特征,与微细特征八十种"好",合称"相好"。如足下安平﹑手指纤长﹑金色﹑丈光﹑身如师子﹑广长舌﹑绀青眼﹑顶成肉髻和眉间白毫等相。各经所举略有出入。详见《大智度论》卷四。
三至
[相关解释]
1.三条原则;三项法则。 2.《战国策.秦策二》"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后以"三至"谓谣言多次传播,也会产生影响。 3.谓以游兵不时出入敌境,使敌困惫。
1.三条原则;三项法则。 2.《战国策.秦策二》"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后以"三至"谓谣言多次传播,也会产生影响。 3.谓以游兵不时出入敌境,使敌困惫。
三门
[相关解释]
1.古代天子都城四面各有三门。 2.古代诸侯宫殿有三门库门﹑雉门﹑路门。 3.比喻人品形成的三种途径禽门﹑人门﹑圣门。 4.占验家立休﹑生﹑伤﹑杜﹑景﹑死﹑惊﹑开为八门。以休﹑生﹑开三门为吉,余为凶,故以"三门"指休门﹑生门﹑开门,取其吉义。《奇门遁甲.四时通用八门捷法》"凡每日出入用事,从开﹑休﹑生三门,大吉。"《后汉书.文苑传.高彪》"天有太一,五将三门;地有九变,丘陵山川。"李贤注"《太一式》'凡举事皆欲发三门,顺五将。'发三门者,开门﹑休门﹑生门。"唐玄宗《赐道士邓紫阳》诗"《太乙》三门诀,
1.古代天子都城四面各有三门。 2.古代诸侯宫殿有三门库门﹑雉门﹑路门。 3.比喻人品形成的三种途径禽门﹑人门﹑圣门。 4.占验家立休﹑生﹑伤﹑杜﹑景﹑死﹑惊﹑开为八门。以休﹑生﹑开三门为吉,余为凶,故以"三门"指休门﹑生门﹑开门,取其吉义。《奇门遁甲.四时通用八门捷法》"凡每日出入用事,从开﹑休﹑生三门,大吉。"《后汉书.文苑传.高彪》"天有太一,五将三门;地有九变,丘陵山川。"李贤注"《太一式》'凡举事皆欲发三门,顺五将。'发三门者,开门﹑休门﹑生门。"唐玄宗《赐道士邓紫阳》诗"《太乙》三门诀,
下场门
[相关解释]
1.指舞台左首(对观众来说是右首)的出入口,因角色多由此下场,故称。
1.指舞台左首(对观众来说是右首)的出入口,因角色多由此下场,故称。
两浙
[相关解释]
1.亦作"两浙"。 2.浙东和浙西的合称。(1)唐肃宗时析江南东道为浙江东路和浙江西路,钱塘江以南简称浙东﹑以北简称浙西。宋代有两浙路。地辖今江苏省长江以南及浙江省全境。唐元稹《奉和浙西大夫李德裕述梦四十韵》"九霄难就日,两浙仅容舠。"《宋史.太宗纪二》"﹝淳化三年十一月﹞己亥,禁两浙诸州巫师。"《古今小说.简帖僧巧骗皇甫妻》"世世靴从不断,子孙出入金门。他是两浙钱王子,吴越国王孙。"《二刻拍案惊奇》卷六"至正末年,张士诚气概弄得大了,自江南江北﹑三吴﹑两浙直拓至两广益州,尽归掌握。"(2)今浙江省以富
1.亦作"两浙"。 2.浙东和浙西的合称。(1)唐肃宗时析江南东道为浙江东路和浙江西路,钱塘江以南简称浙东﹑以北简称浙西。宋代有两浙路。地辖今江苏省长江以南及浙江省全境。唐元稹《奉和浙西大夫李德裕述梦四十韵》"九霄难就日,两浙仅容舠。"《宋史.太宗纪二》"﹝淳化三年十一月﹞己亥,禁两浙诸州巫师。"《古今小说.简帖僧巧骗皇甫妻》"世世靴从不断,子孙出入金门。他是两浙钱王子,吴越国王孙。"《二刻拍案惊奇》卷六"至正末年,张士诚气概弄得大了,自江南江北﹑三吴﹑两浙直拓至两广益州,尽归掌握。"(2)今浙江省以富
中美望厦条约
[相关解释]
美国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1844年7月在澳门附近望厦村签订。共三十四款。规定美国享有协定关税、五口通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等特权,并准许美国军舰可以任意出入中国沿海各港口,美国人可以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楼,设立教堂、医院。
美国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1844年7月在澳门附近望厦村签订。共三十四款。规定美国享有协定关税、五口通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等特权,并准许美国军舰可以任意出入中国沿海各港口,美国人可以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楼,设立教堂、医院。
主计
[相关解释]
1.汉代官名。主管国家财赋。《史记.张丞相列传》"﹝张苍﹞迁为计相,一月,更以列侯为主计四岁。"司马贞索隐"谓改计相之名,更名主计也。"后泛指主管财政的官吏。 2.主管财赋出入的工作。 3.主持筹划。
1.汉代官名。主管国家财赋。《史记.张丞相列传》"﹝张苍﹞迁为计相,一月,更以列侯为主计四岁。"司马贞索隐"谓改计相之名,更名主计也。"后泛指主管财政的官吏。 2.主管财赋出入的工作。 3.主持筹划。
争长竞短
[相关解释]
1.计较细小出入;争竞谁上谁下。
1.计较细小出入;争竞谁上谁下。
二十四友
[相关解释]
1.指晋惠帝时以文才而屈节出入于秘书监贾谧之门的石崇﹑欧阳建﹑陆机﹑陆云﹑刘琨﹑左思﹑潘岳等二十四人。
1.指晋惠帝时以文才而屈节出入于秘书监贾谧之门的石崇﹑欧阳建﹑陆机﹑陆云﹑刘琨﹑左思﹑潘岳等二十四人。
亏盈
[相关解释]
1.减损盈满者。 2.缺损与盈满。引申为消长﹐盛衰。 3.输赢。 4.犹出入﹐差别。
1.减损盈满者。 2.缺损与盈满。引申为消长﹐盛衰。 3.输赢。 4.犹出入﹐差别。
仙禁
[相关解释]
1.指皇宫。因禁卫森严,臣下不得任意出入,故称。
1.指皇宫。因禁卫森严,臣下不得任意出入,故称。
侍中
[相关解释]
1.古代职官名。秦始置,两汉沿置,为正规官职外的加官之一。因侍从皇帝左右,出入宫廷,与闻朝政,逐渐变为亲信贵重之职。晋以后,曾相当于宰相。隋因避讳改称纳言,又称侍内。唐复称,为门下省长官,乃宰相之职。北宋犹存其名,南宋废。
1.古代职官名。秦始置,两汉沿置,为正规官职外的加官之一。因侍从皇帝左右,出入宫廷,与闻朝政,逐渐变为亲信贵重之职。晋以后,曾相当于宰相。隋因避讳改称纳言,又称侍内。唐复称,为门下省长官,乃宰相之职。北宋犹存其名,南宋废。
儆跸
[相关解释]
1.谓在皇帝出入经过的地方严加戒备,断绝行人。儆,警戒;跸,清道。
1.谓在皇帝出入经过的地方严加戒备,断绝行人。儆,警戒;跸,清道。
公使钱
[相关解释]
1.宋代官府用于宴请和馈送过往官员的费用。宋范仲淹《奏乞将先减省诸州公用钱却令依旧》"切以国家逐处置公使钱者,盖为士大夫出入,及使命往还,有行役之劳,故令郡国馈以酒食,或加宴劳,盖养贤之礼,不可废也。"《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嘉佑八年》"光(司马光)乃以所得珠为谏院公使钱,以金遗其舅氏焉。"亦作为犒赏官军的费用。
1.宋代官府用于宴请和馈送过往官员的费用。宋范仲淹《奏乞将先减省诸州公用钱却令依旧》"切以国家逐处置公使钱者,盖为士大夫出入,及使命往还,有行役之劳,故令郡国馈以酒食,或加宴劳,盖养贤之礼,不可废也。"《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嘉佑八年》"光(司马光)乃以所得珠为谏院公使钱,以金遗其舅氏焉。"亦作为犒赏官军的费用。
公生明
[相关解释]
1.《荀子.不苟》"公生明﹐偏生暗"。谓公正便能明察事理◇以此三字作为官场箴规。古代府州县衙门大堂前面正中竖立一石﹐向南刻上"公生明"三字;北面刻上"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十六字◇因出入不便﹐改为牌坊。参阅清俞樾《茶香室丛钞.公生明坊旧是立石》。
1.《荀子.不苟》"公生明﹐偏生暗"。谓公正便能明察事理◇以此三字作为官场箴规。古代府州县衙门大堂前面正中竖立一石﹐向南刻上"公生明"三字;北面刻上"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十六字◇因出入不便﹐改为牌坊。参阅清俞樾《茶香室丛钞.公生明坊旧是立石》。
内大臣
[相关解释]
1.唐后期置枢密使,以宦官任之,掌承受表奏;又用宦官任护军中尉,统领神策军,防守京师。枢密使和护军中尉称为"内大臣"。 2.清制,选满洲镶黄﹑正黄﹑正白三旗子弟作为皇帝侍卫,以勋戚大臣统之,称为领侍卫内大臣,共六人,镶黄﹑正黄﹑正白三旗各二人。其次称内大臣,亦六人,掌先后宸御,左右翊卫,出入扈从。参阅《清通典.职官九》﹑清王士秅《池北偶谈.谈故二.内大臣》。
1.唐后期置枢密使,以宦官任之,掌承受表奏;又用宦官任护军中尉,统领神策军,防守京师。枢密使和护军中尉称为"内大臣"。 2.清制,选满洲镶黄﹑正黄﹑正白三旗子弟作为皇帝侍卫,以勋戚大臣统之,称为领侍卫内大臣,共六人,镶黄﹑正黄﹑正白三旗各二人。其次称内大臣,亦六人,掌先后宸御,左右翊卫,出入扈从。参阅《清通典.职官九》﹑清王士秅《池北偶谈.谈故二.内大臣》。
出入
[相关解释]
1.出进。 2.往来。 3.支出与收入。 4.劳逸;作息。 5.指所估计之数可能或上或下,接近而并不等同。 6.谓或出或入,有相似处,亦有相异处。 7.谓弯曲,不平直。 8.犹言上报下达。 9.谓朝廷内外。指出将入相。 10.谓涉猎广博,融会贯通。 11.或进或出。比喻变化无定。 1 2.指女子嫁者与未嫁者。 1 3.特指呼吸。
1.出进。 2.往来。 3.支出与收入。 4.劳逸;作息。 5.指所估计之数可能或上或下,接近而并不等同。 6.谓或出或入,有相似处,亦有相异处。 7.谓弯曲,不平直。 8.犹言上报下达。 9.谓朝廷内外。指出将入相。 10.谓涉猎广博,融会贯通。 11.或进或出。比喻变化无定。 1 2.指女子嫁者与未嫁者。 1 3.特指呼吸。
出入人罪
[相关解释]
1.犹言枉断人罪。
1.犹言枉断人罪。
出入将相
[相关解释]
1.犹出将入相。
1.犹出将入相。
出入无间
[相关解释]
1.出入无间隔,犹言进出自由。
1.出入无间隔,犹言进出自由。
出入法
[相关解释]
1.一种读书法,谓深入理解,灵活运用。
1.一种读书法,谓深入理解,灵活运用。
出入神鬼
[相关解释]
1.犹言神出鬼没。
1.犹言神出鬼没。
出入起居
[相关解释]
1.指日常生活。
1.指日常生活。
出夷入险
[相关解释]
1.出入于安危之中。
1.出入于安危之中。
出有入无
[相关解释]
1.出入于有无之中。
1.出入于有无之中。
出警入跸
[相关解释]
1.谓帝王出入时警戒清道,禁止行人。
1.谓帝王出入时警戒清道,禁止行人。
出阃
[相关解释]
1.《礼记.曲礼上》"外言不入于捆,内言不出于捆。"郑玄注"外言内言,男女之职也。不出入者,不以相问也。"原谓男职官政,女职织纴,各有司事,不得互相干预◇以"出阃"指后宫越职参预官政。 2.犹出门。
1.《礼记.曲礼上》"外言不入于捆,内言不出于捆。"郑玄注"外言内言,男女之职也。不出入者,不以相问也。"原谓男职官政,女职织纴,各有司事,不得互相干预◇以"出阃"指后宫越职参预官政。 2.犹出门。
力士
[相关解释]
1.力气大的人。 2.古代官名。主管金鼓旗帜,随皇帝车驾出入及守卫四门。
1.力气大的人。 2.古代官名。主管金鼓旗帜,随皇帝车驾出入及守卫四门。
勘合
[相关解释]
1.验对符契。古时符契文书,上盖印信,分为两半,当事双方各执一半。用时将二符契相并,验对骑缝印信,作为凭证。凡调遣军队﹑车驾出入皇城﹑官吏驰驿等,均须勘合。 2.指勘合时所用的符契。
1.验对符契。古时符契文书,上盖印信,分为两半,当事双方各执一半。用时将二符契相并,验对骑缝印信,作为凭证。凡调遣军队﹑车驾出入皇城﹑官吏驰驿等,均须勘合。 2.指勘合时所用的符契。
卖婆
[相关解释]
1.旧指出入人家买卖物品的老年妇女。
1.旧指出入人家买卖物品的老年妇女。
卖珠
[相关解释]
1.指汉董偃事。董偃幼时,与母以卖珠为事。随母出入武帝姑馆陶公主家,为馆陶公主所近幸,贵宠无比。见《汉书.东方朔传》。
1.指汉董偃事。董偃幼时,与母以卖珠为事。随母出入武帝姑馆陶公主家,为馆陶公主所近幸,贵宠无比。见《汉书.东方朔传》。
南户窥郎
[相关解释]
1.《汉书.广川惠王刘越传》"昭信谓去(刘越孙刘去)曰'前画工画望卿舍,望卿袒裼傅粉其傍。又数出入南户窥郎吏,疑有奸。'"后因以称女子偷看男子。
1.《汉书.广川惠王刘越传》"昭信谓去(刘越孙刘去)曰'前画工画望卿舍,望卿袒裼傅粉其傍。又数出入南户窥郎吏,疑有奸。'"后因以称女子偷看男子。
卡口
[相关解释]
1.有防守和检查设施的出入口。 2.用卡﹑夹的方式连接或固定另一物体的构件。
1.有防守和检查设施的出入口。 2.用卡﹑夹的方式连接或固定另一物体的构件。
厉禁
[相关解释]
1.遮挡,禁止。谓设卫警戒,限制出入。 2.严禁;禁令。
1.遮挡,禁止。谓设卫警戒,限制出入。 2.严禁;禁令。
友助
[相关解释]
1.帮助。语出《孟子.滕文公上》"出入相友,守望相助。"
1.帮助。语出《孟子.滕文公上》"出入相友,守望相助。"
双符
[相关解释]
1.即鱼袋。唐代授予品官的一种符契。左﹑右各一﹐左者进内﹐右者随身﹐刻官姓名﹐出入合之。
1.即鱼袋。唐代授予品官的一种符契。左﹑右各一﹐左者进内﹐右者随身﹐刻官姓名﹐出入合之。
古门道
[相关解释]
1.旧时称戏曲舞台上的上场门和下场门。亦名鬼门道。因由此出入者皆是已死之古人,故名。
1.旧时称戏曲舞台上的上场门和下场门。亦名鬼门道。因由此出入者皆是已死之古人,故名。
司陛
[相关解释]
1.指帝王出入时担任清道警戒的侍卫。
1.指帝王出入时担任清道警戒的侍卫。
合繻
[相关解释]
1.验证帛符。繻,汉代出入关隘的帛制凭证。
1.验证帛符。繻,汉代出入关隘的帛制凭证。
吐茹
[相关解释]
1.吐刚茹柔。 2.比喻为政的宽严。 3.比喻钱财的出入。
1.吐刚茹柔。 2.比喻为政的宽严。 3.比喻钱财的出入。
含吐
[相关解释]
1.谓调和。 2.孕育产生。 3.形容出没,隐现。 4.犹出入。比喻不相上下。 5.谓吸气﹑吐气。
1.谓调和。 2.孕育产生。 3.形容出没,隐现。 4.犹出入。比喻不相上下。 5.谓吸气﹑吐气。
吸呼
[相关解释]
1.呼吸。 2.出入,吞吐。
1.呼吸。 2.出入,吞吐。
四禅定
[相关解释]
1.佛教语。色界初禅天至四禅天的四种禅定。人于欲界中修习禅定时,忽觉身心凝然,遍身毛孔,气息徐徐出入,入无积聚,出无分散,是为初禅天定;然此禅定中,尚有觉观之相,更摄心在定,觉观即灭,乃发静定之喜,是为二禅天定;然以喜心涌动,定力尚不坚固,因摄心谛观,喜心即谢,于是泯然入定,绵绵之乐,从内以发,此为三禅天定;然乐能扰心,犹未彻底清净,更加功不已,出入息断,绝诸妄想,正念坚固,此为四禅天定。参见"四禅天"。
1.佛教语。色界初禅天至四禅天的四种禅定。人于欲界中修习禅定时,忽觉身心凝然,遍身毛孔,气息徐徐出入,入无积聚,出无分散,是为初禅天定;然此禅定中,尚有觉观之相,更摄心在定,觉观即灭,乃发静定之喜,是为二禅天定;然以喜心涌动,定力尚不坚固,因摄心谛观,喜心即谢,于是泯然入定,绵绵之乐,从内以发,此为三禅天定;然乐能扰心,犹未彻底清净,更加功不已,出入息断,绝诸妄想,正念坚固,此为四禅天定。参见"四禅天"。
围地
[相关解释]
1.指出入通道狭窄,易被敌人围攻之地。
1.指出入通道狭窄,易被敌人围攻之地。
地铁
[相关解释]
地下铁道”的简称。修建在大城市地下的铁路。应用电动客运列车,每小时运载能力可达4~6万人,平均时速35~45千米。由线路、车站、出入口、通风亭,以及通讯、照明、信号等设施组成。世界上第一条地铁是英国伦敦在1863年建成的。中国地铁于1969年在北京首先建成通车。
地下铁道”的简称。修建在大城市地下的铁路。应用电动客运列车,每小时运载能力可达4~6万人,平均时速35~45千米。由线路、车站、出入口、通风亭,以及通讯、照明、信号等设施组成。世界上第一条地铁是英国伦敦在1863年建成的。中国地铁于1969年在北京首先建成通车。
塘沽协定
[相关解释]
1933年,日本侵略军大举进攻长城各口,并经冷口、滦东地区直逼天津。5月31日,国民党政府派熊斌与日本关东军代表冈村宁次在塘沽(今属天津)签订卖国的停战协定,将冀东地区划为非武装区域。这样,日军在察北、冀东地区可自由出入,以便利其控制华北。这一协定史称《塘沽协定》。
1933年,日本侵略军大举进攻长城各口,并经冷口、滦东地区直逼天津。5月31日,国民党政府派熊斌与日本关东军代表冈村宁次在塘沽(今属天津)签订卖国的停战协定,将冀东地区划为非武装区域。这样,日军在察北、冀东地区可自由出入,以便利其控制华北。这一协定史称《塘沽协定》。
壁中叟
[相关解释]
1.晋葛洪《神仙传.孙博》"山间石壁,地上盘石,博入其中,渐见背及两耳,良久都没。又能吞刀剑十数枚,及壁中出入如孔穴也。"后因以为典,称"壁中叟"。
1.晋葛洪《神仙传.孙博》"山间石壁,地上盘石,博入其中,渐见背及两耳,良久都没。又能吞刀剑十数枚,及壁中出入如孔穴也。"后因以为典,称"壁中叟"。
外户
[相关解释]
1.从外面关闭的门。 2.泛指大门。 3.喻屏障或出入要地。
1.从外面关闭的门。 2.泛指大门。 3.喻屏障或出入要地。
天田
[相关解释]
1.帝王之籍田。 2.古时西北边塞用作侦察敌人出入踪迹的沙田。 3.星名。
1.帝王之籍田。 2.古时西北边塞用作侦察敌人出入踪迹的沙田。 3.星名。
太仆
[相关解释]
1.官名。周官有太仆﹐掌正王之服位﹐出入王命﹐为王左驭而前驱。秦汉沿置﹐为九卿之一﹐为天子执御﹐掌舆马畜牧之事。南朝不常置。北齐始称太仆寺卿﹑少卿。历代沿置﹐清废。参阅《周礼.夏官.太仆》﹑《汉书.百官公卿表》﹑《通典.职官七》。 2.旧时对绿林好汉的尊称。
1.官名。周官有太仆﹐掌正王之服位﹐出入王命﹐为王左驭而前驱。秦汉沿置﹐为九卿之一﹐为天子执御﹐掌舆马畜牧之事。南朝不常置。北齐始称太仆寺卿﹑少卿。历代沿置﹐清废。参阅《周礼.夏官.太仆》﹑《汉书.百官公卿表》﹑《通典.职官七》。 2.旧时对绿林好汉的尊称。
失阑
[相关解释]
1.谓守门者未能阻止人员﹑物品非法出入宫禁。
1.谓守门者未能阻止人员﹑物品非法出入宫禁。
奋发踔厉
[相关解释]
1.奋发有为﹐意气昂扬。语本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
1.奋发有为﹐意气昂扬。语本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
宋清
[相关解释]
1.唐长安卖药人,轻财好义,为时人所称许。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中"宋清卖药于长安西市,朝官出入移贬,清辄卖药迎送之;贫士请药,常多折券,人有急难,倾财救之。岁计所入,利亦百倍。长安言人有义声,卖药宋清。"后因以喻指轻财好义者。
1.唐长安卖药人,轻财好义,为时人所称许。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中"宋清卖药于长安西市,朝官出入移贬,清辄卖药迎送之;贫士请药,常多折券,人有急难,倾财救之。岁计所入,利亦百倍。长安言人有义声,卖药宋清。"后因以喻指轻财好义者。
宣锁
[相关解释]
1.宋制,凡拟草除授宰执及重要事项的制诏,由天子当晩宣召当直翰林学士官面谕,归院后,令内侍锁学士院,禁人出入。天明前呈送皇帝,俟当日晨交中书授舍人宣读后,方可开院∠称"宣锁"。见《宋史.职官志二》。
1.宋制,凡拟草除授宰执及重要事项的制诏,由天子当晩宣召当直翰林学士官面谕,归院后,令内侍锁学士院,禁人出入。天明前呈送皇帝,俟当日晨交中书授舍人宣读后,方可开院∠称"宣锁"。见《宋史.职官志二》。
小口
[相关解释]
1.未成年的人。 2.小嘴巴。旧时常用来指美女的嘴。 3.出入口之小者;容器口之小者;大水支流的入口。 4.指小口容器。
1.未成年的人。 2.小嘴巴。旧时常用来指美女的嘴。 3.出入口之小者;容器口之小者;大水支流的入口。 4.指小口容器。
小酒店
[相关解释]
长篇小说。法国左拉作于1877年。洗衣女工绮尔维丝,未成年即与制鞋工朗蒂埃生了两个儿子◇遭遗弃,嫁给盖房工人古波。古波受了工伤后整日出入小酒店。不久,绮尔维丝也开始酗酒,以至沉沦。最后古波酒后中风死在疯人院,绮尔维丝也死在楼梯底下的黑洞里。
长篇小说。法国左拉作于1877年。洗衣女工绮尔维丝,未成年即与制鞋工朗蒂埃生了两个儿子◇遭遗弃,嫁给盖房工人古波。古波受了工伤后整日出入小酒店。不久,绮尔维丝也开始酗酒,以至沉沦。最后古波酒后中风死在疯人院,绮尔维丝也死在楼梯底下的黑洞里。
岐出岐入
[相关解释]
1.谓出入无固定的处所。
1.谓出入无固定的处所。
左驭
[相关解释]
1.《周礼.夏官.大仆》"王出入,则自左驭而前驱。"郑玄注"前驱,如今道引也,道而居左自驭不参乘,辟王也。"贾公彦疏"大仆则在车左不敢使人驭,自驭而前驱。若使人驭,驭在中央,身无事,居左大尊,故自驭也。"本谓太仆在车左自御车子,后以指称大仆寺卿。
1.《周礼.夏官.大仆》"王出入,则自左驭而前驱。"郑玄注"前驱,如今道引也,道而居左自驭不参乘,辟王也。"贾公彦疏"大仆则在车左不敢使人驭,自驭而前驱。若使人驭,驭在中央,身无事,居左大尊,故自驭也。"本谓太仆在车左自御车子,后以指称大仆寺卿。
巷口
[相关解释]
1.里巷的出入口。 2.犹巷议。
1.里巷的出入口。 2.犹巷议。
市口
[相关解释]
1.市镇或市集的出入处,亦泛指人较多的街头。 2.市面。指销路。
1.市镇或市集的出入处,亦泛指人较多的街头。 2.市面。指销路。
市舶司
[相关解释]
官署名。负责管理出入海港船舶、商务等。唐代在广州设市舶使,宋代于广州、泉州、明州(治今浙江宁波)、杭州、密州(治今山东胶县)等地设提举市舶司,置提举官。元代、明代称市舶提举司。
官署名。负责管理出入海港船舶、商务等。唐代在广州设市舶使,宋代于广州、泉州、明州(治今浙江宁波)、杭州、密州(治今山东胶县)等地设提举市舶司,置提举官。元代、明代称市舶提举司。
市门
[相关解释]
1.市场的门。古代市场出入有门,按时启闭。 2.妓院的代称。 3.星名。
1.市场的门。古代市场出入有门,按时启闭。 2.妓院的代称。 3.星名。
帐单
[相关解释]
1.记载银钱货物出入的单子。
1.记载银钱货物出入的单子。
帐房
[相关解释]
1.军帐。 2.帐篷,蒙古包。 3.旧谓管理财物出入的处所或工作人员。
1.军帐。 2.帐篷,蒙古包。 3.旧谓管理财物出入的处所或工作人员。
帐目
[相关解释]
1.记录书籍目录的簿册。 2.记录钱物出入的簿册。 3.帐簿上记载的项目。
1.记录书籍目录的簿册。 2.记录钱物出入的簿册。 3.帐簿上记载的项目。
帐簿
[相关解释]
1.记载银钱货物出入的簿册。
1.记载银钱货物出入的簿册。
帐籍
[相关解释]
1.分项记载人口或钱物出入事项的簿籍。
1.分项记载人口或钱物出入事项的簿籍。
帐门
[相关解释]
1.帷帐的出入口。
1.帷帐的出入口。
帷户
[相关解释]
1.帷帐的出入口。
1.帷帐的出入口。
干安曲
[相关解释]
1.宋代行大典,在帝王出入时所奏乐曲名。亦省作"干安"。
1.宋代行大典,在帝王出入时所奏乐曲名。亦省作"干安"。
平入平出
[相关解释]
1.谓地位平等,可以随意出入。
1.谓地位平等,可以随意出入。
庙堂碑
[相关解释]
1.即《孔子庙堂碑》。立于唐贞观初,虞世南撰并书,记述唐武德九年封孔子二十三世孙孔德伦为"褒圣侯"及修葺孔庙等事,书法俊朗圆腴,内刚外柔,为唐楷典范作品之一。不久碑随庙毁。武后长安三年重刻,相王李旦篆额,冠以"大周"二字,大中四年琢去,后佚。宋初王彦超重刻,今存西安碑林,俗称"西庙堂碑"。山东城武亦存一石,元刻,称"东庙堂碑"。东瘦西肥,字亦互有出入。参阅《金石粹编》卷四一。
1.即《孔子庙堂碑》。立于唐贞观初,虞世南撰并书,记述唐武德九年封孔子二十三世孙孔德伦为"褒圣侯"及修葺孔庙等事,书法俊朗圆腴,内刚外柔,为唐楷典范作品之一。不久碑随庙毁。武后长安三年重刻,相王李旦篆额,冠以"大周"二字,大中四年琢去,后佚。宋初王彦超重刻,今存西安碑林,俗称"西庙堂碑"。山东城武亦存一石,元刻,称"东庙堂碑"。东瘦西肥,字亦互有出入。参阅《金石粹编》卷四一。
庶言
[相关解释]
1.群言;舆论。《书.立政》"文王罔攸兼于庶言﹑庶狱﹑庶慎。"孔传"文王无所兼知于毁誉众言及众刑狱﹑众当所慎之事。"《礼记.缁衣》"君陈曰'出入自尔师虞,庶言同。'"郑玄注"众言同,乃行之。"宋王安石《枢密使张昪封赠三代制八道》"允于庶言,秉国枢要。"一说为教令。见曾运干《尚书正读》卷六。
1.群言;舆论。《书.立政》"文王罔攸兼于庶言﹑庶狱﹑庶慎。"孔传"文王无所兼知于毁誉众言及众刑狱﹑众当所慎之事。"《礼记.缁衣》"君陈曰'出入自尔师虞,庶言同。'"郑玄注"众言同,乃行之。"宋王安石《枢密使张昪封赠三代制八道》"允于庶言,秉国枢要。"一说为教令。见曾运干《尚书正读》卷六。
弃繻
[相关解释]
1.《汉书.终军传》"初,军从济南当诣博士,步入关,关吏予军繻。军问'以此何为?'吏曰'为复传,还当以合符。'军曰'大丈夫西游,终不复传还。'弃繻而去。"繻,帛边。书帛裂而分之,合为符信,作为出入关卡的凭证。"弃繻",表示决心在关中创立事业◇因用为年少立大志之典。
1.《汉书.终军传》"初,军从济南当诣博士,步入关,关吏予军繻。军问'以此何为?'吏曰'为复传,还当以合符。'军曰'大丈夫西游,终不复传还。'弃繻而去。"繻,帛边。书帛裂而分之,合为符信,作为出入关卡的凭证。"弃繻",表示决心在关中创立事业◇因用为年少立大志之典。
引水船
[相关解释]
1.专为出入港口的大船接送引港人员的小船。又称领港船。
1.专为出入港口的大船接送引港人员的小船。又称领港船。
引籍
[相关解释]
1.引人及门籍。古代宫廷的门使及出入宫门的牒籍。 2.谓通名状于门使,使导引入宫。
1.引人及门籍。古代宫廷的门使及出入宫门的牒籍。 2.谓通名状于门使,使导引入宫。
怀火
[相关解释]
1.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归国外传》"越王念复吴仇……冬常抱冰,夏还握火,愁心苦志,悬胆于户,出入尝之。"后以"怀火"为策励自强的典故。
1.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归国外传》"越王念复吴仇……冬常抱冰,夏还握火,愁心苦志,悬胆于户,出入尝之。"后以"怀火"为策励自强的典故。
息息
[相关解释]
1.呼吸;气息出入。 2.犹言时时刻刻。 3.歇一歇。 4.象声词。
1.呼吸;气息出入。 2.犹言时时刻刻。 3.歇一歇。 4.象声词。
悬胆
[相关解释]
越国为吴国所灭,越王句践入吴为奴。归国后悬胆于户,出入尝之,以不忘雪耻,十年后果灭吴国◇以悬胆”比喻刻苦自励。参见卧薪尝胆”(109页)。
越国为吴国所灭,越王句践入吴为奴。归国后悬胆于户,出入尝之,以不忘雪耻,十年后果灭吴国◇以悬胆”比喻刻苦自励。参见卧薪尝胆”(109页)。
情窦
[相关解释]
1.《礼记.礼运》"故礼义也者……所以达天道﹑顺人情之大窦也。"孔颖达疏"孔穴开通,人之出入;礼义者亦是人之所出入,故云'达天道﹑顺人情之大窦也'。"后以"情窦"指情意的发生或男女爱悦之情的萌动。
1.《礼记.礼运》"故礼义也者……所以达天道﹑顺人情之大窦也。"孔颖达疏"孔穴开通,人之出入;礼义者亦是人之所出入,故云'达天道﹑顺人情之大窦也'。"后以"情窦"指情意的发生或男女爱悦之情的萌动。
戏马台
[相关解释]
1.古迹名。在江苏省铜山县南。即项羽凉马台。晋义熙中,刘裕曾大会宾客赋诗于此。 2.古迹名。在河北临漳县西。又名阅马台◇赵石虎所筑。虎从台上施放响箭,作为军骑出入的信号。见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浊漳水》。 3.古迹名。在江苏省江都县。台下有路,名玉钩斜,是隋代埋葬宫女的地方。见《嘉庆一统志.扬州府二》。
1.古迹名。在江苏省铜山县南。即项羽凉马台。晋义熙中,刘裕曾大会宾客赋诗于此。 2.古迹名。在河北临漳县西。又名阅马台◇赵石虎所筑。虎从台上施放响箭,作为军骑出入的信号。见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浊漳水》。 3.古迹名。在江苏省江都县。台下有路,名玉钩斜,是隋代埋葬宫女的地方。见《嘉庆一统志.扬州府二》。
扃钥
[相关解释]
1.门户锁钥。 2.比喻出入必经的要地。 3.关闭,锁闭。
1.门户锁钥。 2.比喻出入必经的要地。 3.关闭,锁闭。
手高手低
[相关解释]
1.形容不用度量衡器具而用手或一般的器皿分东西时,难免稍有出入。
1.形容不用度量衡器具而用手或一般的器皿分东西时,难免稍有出入。
扬州梦
[相关解释]
1.唐杜牧《遣怀》诗"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杜牧随牛僧孺出镇扬州,尝出入倡楼,后分务洛阳,追思感旧,谓繁华如梦,故云◇用为感怀之典实。
1.唐杜牧《遣怀》诗"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杜牧随牛僧孺出镇扬州,尝出入倡楼,后分务洛阳,追思感旧,谓繁华如梦,故云◇用为感怀之典实。
拖玉
[相关解释]
1.衣襟下垂带玉佩。喻指显贵。语出晋潘岳《西征赋》"飞翠緌,拖鸣玉,以出入禁门者众矣。"
1.衣襟下垂带玉佩。喻指显贵。语出晋潘岳《西征赋》"飞翠緌,拖鸣玉,以出入禁门者众矣。"
捡场
[相关解释]
1.旧时戏曲演出时出入舞台搬置道具的服务人员。亦指此项工作。
1.旧时戏曲演出时出入舞台搬置道具的服务人员。亦指此项工作。
揆日
[相关解释]
1.测量日影。古多以之定营造方位。语出《诗.墉风.定之方中》"揆之以日,作于楚室。"朱熹集传"树八尺之臬,而度其出入之景,以定东西。又参日中之景,以定南北也。" 2.指选择的时日。
1.测量日影。古多以之定营造方位。语出《诗.墉风.定之方中》"揆之以日,作于楚室。"朱熹集传"树八尺之臬,而度其出入之景,以定东西。又参日中之景,以定南北也。" 2.指选择的时日。
放鼓
[相关解释]
1.古代禁门有放鼓﹑止鼓。放鼓契出,放鼓声响,告知可出入禁门。
1.古代禁门有放鼓﹑止鼓。放鼓契出,放鼓声响,告知可出入禁门。
故失
[相关解释]
1.法律用语。故,谓故意出入人罪;失,谓因失误而出入人罪。
1.法律用语。故,谓故意出入人罪;失,谓因失误而出入人罪。
数息
[相关解释]
1.静修方法之一。数鼻息的出入,使心恬静专一。
1.静修方法之一。数鼻息的出入,使心恬静专一。
旁趋
[相关解释]
1.从边门出入。
1.从边门出入。
无地起楼台相公
[相关解释]
1.宋寇准出入为相三十年,不营私第,魏野赠诗曰"有官居鼎鼐,无地起楼台。"北人因称"无地起楼台相公"。
1.宋寇准出入为相三十年,不营私第,魏野赠诗曰"有官居鼎鼐,无地起楼台。"北人因称"无地起楼台相公"。
时禁
[相关解释]
1.对非时出入的人予以制止。 2.当时的政令﹑禁令。
1.对非时出入的人予以制止。 2.当时的政令﹑禁令。
星街
[相关解释]
1.星区名。毕昴两星分别在黄道之南北,日月五星皆循黄道而行,出入毕昴之间,故称两星间之区域为星街。
1.星区名。毕昴两星分别在黄道之南北,日月五星皆循黄道而行,出入毕昴之间,故称两星间之区域为星街。
暗门
[相关解释]
1.古代凿于城壁的秘密出入口,以备出兵袭敌。 2.泛指秘密的出入口及门。 3.指衣面不露钮扣的门襟。
1.古代凿于城壁的秘密出入口,以备出兵袭敌。 2.泛指秘密的出入口及门。 3.指衣面不露钮扣的门襟。
月鱼
[相关解释]
1.唐代出入宫殿及城门的鱼符。雄雌各十二﹐雄者存宫内﹐雌者授其人﹐符合以为凭信﹐按月而易﹐故称。
1.唐代出入宫殿及城门的鱼符。雄雌各十二﹐雄者存宫内﹐雌者授其人﹐符合以为凭信﹐按月而易﹐故称。
朝车
[相关解释]
1.古代君臣行朝夕礼及宴饮时出入用车。
1.古代君臣行朝夕礼及宴饮时出入用车。
期会
[相关解释]
1.约期聚集。 2.指期限。 3.机缘;机会。 4.一定的时间。 5.谓在规定的期限内实施政令。多指有关朝廷或官府的财物出入。
1.约期聚集。 2.指期限。 3.机缘;机会。 4.一定的时间。 5.谓在规定的期限内实施政令。多指有关朝廷或官府的财物出入。
杖朝
[相关解释]
1.《礼记·王制》"八十杖于朝。"谓八十岁可拄杖出入朝廷。唐韩偓《乙丑岁九月在萧滩镇书四十字》诗"若为将朽质,犹拟杖于朝。"后用作八十岁的代称。
1.《礼记·王制》"八十杖于朝。"谓八十岁可拄杖出入朝廷。唐韩偓《乙丑岁九月在萧滩镇书四十字》诗"若为将朽质,犹拟杖于朝。"后用作八十岁的代称。
柳条边
[相关解释]
1.清初顺治间开始分段修筑,至康熙中陆续完成的一条柳条篱笆。也称盛京边墙﹑柳墙﹑柳城﹑条子边。南起今辽宁凤城南,东北经新宾东折西北至开原北,又折而西南至山海关北接长城,名为"老边"。自开原东北至今吉林市北,名为"新边"。初设边门二十一,后减为二十。每门常驻官兵各数十人,稽察出入。
1.清初顺治间开始分段修筑,至康熙中陆续完成的一条柳条篱笆。也称盛京边墙﹑柳墙﹑柳城﹑条子边。南起今辽宁凤城南,东北经新宾东折西北至开原北,又折而西南至山海关北接长城,名为"老边"。自开原东北至今吉林市北,名为"新边"。初设边门二十一,后减为二十。每门常驻官兵各数十人,稽察出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