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5 查到相关凤阳的内容。
带有凤阳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中都城 [相关解释]
1.明中都皇城。在今安徽省凤阳县,明太祖朱元璋洪武九年下诏营建。现遗存部分城门﹑门楼等,残存石雕精细﹑优美,琉璃制品形象生动。城南有朱元璋父母陵墓,陵前尚存精美的石人﹑石兽雕像和朱元璋亲自撰写的《大明皇陵碑》。
云母竹 [相关解释]
1.竹名。相传安徽省凤阳县南有云母山﹐山上有云母石﹐产大竹。竹皮色与云母石相似﹐因名。
凤阳 [相关解释]
1.《诗.大雅.卷阿》"凤皇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后用"凤阳"指朝阳。
凤阳花鼓 [相关解释]
民间曲调名。创始于安徽凤阳。最初流传明代。唱词多叠字,每段二十七字,前两句各三字,后三句各七字◇缀锣鼓声十三个字音。
凤阳门 [相关解释]
1.三国魏邺都(今河北大名附近)城门名。
十不闲 [相关解释]
1.清代曲艺的一种。原为"凤阳花鼓",后渐与"莲花落"融合,称为"彩扮莲花落"。用锣﹑鼓﹑铙﹑钹等伴奏。亦指为此种曲艺伴奏的数种乐器。
唐顺之(1507-1560) [相关解释]
明代散文家。字应德、义修,人称荆川先生,武进(今属江苏)人。嘉靖年间进士。曾领兵抵御倭寇,官至凤阳巡抚。为唐宋派”代表作家之一。文风简雅,有《答茅鹿门知县书》、《竹溪记》等名篇。有《荆川先生文集》。
嗟虞墩 [相关解释]
1.相传为虞姬墓,在今安徽省定远县。项羽军败,悲歌慷慨,有"虞兮虞兮奈若何"之句,故名。参阅《嘉庆一统志.凤阳府.陵墓》。
崔白 [相关解释]
北宋画家。字子西,濠州(治今安徽凤阳东)人。初为图画院艺学,1078-1085年间迁待诏。工花竹禽鸟,体制清赡,生动自然,尤以败荷凫雁为佳,一改黄筌浓艳画风。亦善画佛道鬼神等。有《双喜图》等存世。
张献忠(1606-1647) [相关解释]
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字秉吾,号敬轩,延安柳树涧(今陕西定边东)人。出身贫苦。初从军,因被人陷害革役◇参加陕北农民起义,成为起义军首领之一。1635年与高迎祥联兵东进,攻破安徽凤阳,焚烧皇陵。1638年曾接受明政府招抚”,次年东山再起,相继破襄阳,取武昌,克长沙。1644年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权,1646年清兵南下,他率军抵御,不久在四川西充凤凰山遭伏击,中箭身亡。
徐达(1332-1385) [相关解释]
明初大将。字天德,濠州(治今安徽凤阳)人。农家出身。元末参加朱元璋军,有勇谋,与常遇春齐名。被朱元璋任为大将军,攻灭张士诚,又北伐灭元,并分兵平定北方各地◇又连年出击元将扩廓帖木儿(即王保保)。任右丞相,封魏国公。死后追封中山王。
打花鼓 [相关解释]
戏曲传统剧目。一对逃荒夫妇,沿街卖唱凤阳花鼓,遭富家子弟戏弄却只能强颜欢笑。
明太祖(1328-1398) [相关解释]
即朱元璋”。明王朝的建立者。字国瑞,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人。贫农出身。少年时曾在皇觉寺当和尚◇参加郭子兴部红巾军,郭死后自为统帅。1356年攻下集庆(今江苏南京)。接受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先后击败并消灭陈友谅、张士诚及其余部,又杀害红巾军首领韩林儿。不久出师北伐。1368年在应天(今江苏南京)称帝,建立明朝。同年攻克大都(今北京),推翻元朝,以后逐步统一全国。在位期间普查户口,奖励农桑,减轻赋税,兴修水利,移民屯田,使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发展。又实行一系列加强皇权的措施,分封诸子为各地藩王
濠州真人 [相关解释]
1.指朱元璋。濠州,治所在锺离(今安徽省凤阳县东),朱元璋起事地。朱起事前曾为僧,故称。
龙兴寺 [相关解释]
1.寺名。原名"皇觉寺"。在安徽省凤阳县城东北。为明太袓朱元璋削发为僧处。明洪武十六年(公元1383年)改今名。寺内有第一山亭等胜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