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9 查到相关冤狱的内容。
带有冤狱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三字狱 [相关解释]
1.宋秦桧诬陷岳飞,飞下狱,韩世忠不平,诣桧诘其实。桧曰"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世忠曰"'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见《宋史.岳飞传》。莫须有,犹言恐怕有,也许有。世因称岳飞冤狱为"三字狱"。明唐顺之《岳将军墓》诗"谁将三字狱﹐堕此万里城。"后亦以"三字狱"为冤狱的代称。
六月飞霜 [相关解释]
1.喻冤狱﹑冤情。《文选.江淹》"昔者贱臣叩心﹐飞霜击于燕地"李善注引《淮南子》"邹衍尽忠于燕惠王﹐惠王信谮而系之。邹子仰天而哭﹐正夏而天为之降霜。"按﹐今本《淮南子》无此文。《初学记》卷二引作"夏五月,天为之下霜"『王充《论衡.感虚》"邹衍无罪﹐见拘于燕﹐当夏五月﹐仰天而叹﹐天为陨霜。"通作"六月飞霜"。唐张说《狱箴》"匹夫结愤﹐六月飞霜。"亦省作"六月霜"。
六条 [相关解释]
1.汉制﹐刺史班行六条诏书﹐以考察官吏。《汉书.百官公卿表上》"武帝元封五年初置部刺史"颜师古注引《汉官典职仪》云"刺史班宣,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以六条问事,非条所问,即不省。一条,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以众暴寡。二条,二千石不奉诏书遵承典制,倍公向私,旁诏守利,侵渔百姓,聚敛为奸。三条,二千石不恤疑狱,风厉杀人,怒则任刑,喜则淫赏,烦扰刻暴,剥截黎元,为百姓所疾,山崩石裂,祅祥讹言。四条,二千石选署不平,苟阿所爱,蔽贤宠顽。五条,二千石子弟恃怙荣势,请托所监。六条,二千﹝石﹞违
冤屈 [相关解释]
1.郁悒;委曲。 2.冤枉,无罪而被诬为有罪。 3.指加人以恶名或罪名。 4.指冤狱﹐冤案。
冤滞 [相关解释]
1.滞留未申的冤狱。
冤狱 [相关解释]
1.犹冤案。
吉网罗钳 [相关解释]
1.唐天宝初,李林甫为相,任酷吏吉温﹑罗希奭为御史。吉罗承李旨意,诬陷异己,制造冤狱,时称"罗钳吉网"。事见《旧唐书.酷吏传下.罗希奭》◇因以"吉网罗钳"比喻酷吏朋比为奸,陷害无辜。
平活 [相关解释]
1.谓平反冤狱,使受屈将死的犯人得以存活。
文字狱 [相关解释]
中国封建帝王以臣下和文人的奏章、书札、作品中的片言只语为罪名进行镇压的冤狱。明太祖和清康熙、雍正、乾隆三帝曾大兴文字狱。
梁狱 [相关解释]
1.汉邹阳受诬陷系狱,自狱中上书梁孝王辩白,终获释。事见《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因以"梁狱"代指冤狱。
武则天(624-705) [相关解释]
唐高宗后,武周皇帝。名fd39#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东)人。十四岁时被唐太宗选入宫内为才人,太宗死后为尼。不久被高宗召为昭仪,公元655年立为皇后,逐渐把持朝政,与高宗并称二圣”◇又相继废中宗、睿宗,690年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史称武周。在位期间重视科举制度和人才盐,发展农业生产。任用酷吏,大兴冤狱,晚年豪奢专断。705年中宗复位,尊称她为则天大圣皇帝”,后世通称为武则天。
炼印 [相关解释]
戏曲传统剧目。叙革职公差杨传、李乙闻扬州萧太师横行不法,诬陷原告,乃趁新巡按陈魁回乡完婚之机,用蜡制成假印,乔装陈魁和差役,到扬州平反冤狱。陈魁到时,又于当堂炼印之时,设计以假印换真印,拿办萧、陈等后离去。闽剧整理本影响较大。
狱气 [相关解释]
1.指冤狱造成的怨气。 2.指刑狱的气色。
玉堂春 [相关解释]
戏曲传统剧目。取材于明人话本《玉堂春落难逢夫》(载《警世通言》)。叙尚书之子王金龙在妓院热恋名妓苏三(玉堂春),财尽被鸨母逐出。苏三被卖给富商作妾,蒙冤被判死刑。王金龙得官,平反冤狱。《起解》、《会审》等折演出较多。
秦牢 [相关解释]
1.谓韩非陷秦国狱中事。比喻自己所陷之冤狱。
蔽狱 [相关解释]
1.犹冤狱。
行冤狱使者 [相关解释]
1.汉代官名。专事稽核冤狱。
飞霜 [相关解释]
1.降霜。晋张协《七命》"飞霜迎节﹐高风送秋。"《文选.江淹》"昔者﹐贱臣叩心﹐飞霜击于燕地。"李善注"《淮南子》曰邹行尽忠于燕惠王﹐惠王信谮而系之﹐邹子仰天而哭﹐正夏而天为之降霜。"后因用以指冤狱。 2.犹飞白。 3.犹清新。
黑狱 [相关解释]
1.地处幽深﹑关押重犯的监狱。 2.冤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