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30 查到相关军国的内容。
带有军国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中央军
[相关解释]
国民党军队中蒋介石的嫡系部队。由蒋介石的亲信所控制,在军队编制、武器装备、军饷待遇等方面均优于被称为杂牌军”的其他派系的部队。在解放战争中,大部被人民解放军歼灭,少部撤退至台湾。
国民党军队中蒋介石的嫡系部队。由蒋介石的亲信所控制,在军队编制、武器装备、军饷待遇等方面均优于被称为杂牌军”的其他派系的部队。在解放战争中,大部被人民解放军歼灭,少部撤退至台湾。
二二六事件
[相关解释]
日本法西斯军人的武装政变事件。1936年2月26日,日本军队中一批少壮派”军官在东京发动兵变,杀死多名政府大臣,企图建立法西斯军阀政府。由于军阀集团的内讧,政变于29日被平息。此后上台的广田弘毅内阁,加紧实行全面军国主义化,使日本迅速走上法西斯专政的道路。
日本法西斯军人的武装政变事件。1936年2月26日,日本军队中一批少壮派”军官在东京发动兵变,杀死多名政府大臣,企图建立法西斯军阀政府。由于军阀集团的内讧,政变于29日被平息。此后上台的广田弘毅内阁,加紧实行全面军国主义化,使日本迅速走上法西斯专政的道路。
五花判事
[相关解释]
1.唐宋时,中书省各官员,对军国大事因所见不同,须分别在文书上签具意见并署名,谓之"五花判事"。
1.唐宋时,中书省各官员,对军国大事因所见不同,须分别在文书上签具意见并署名,谓之"五花判事"。
内太师
[相关解释]
1.五代时南汉宦官龚澄枢掌军国要务,因加"内太师"衔。
1.五代时南汉宦官龚澄枢掌军国要务,因加"内太师"衔。
内枢
[相关解释]
1.内枢密的省称。为军国重任。 2.中书省的别称。
1.内枢密的省称。为军国重任。 2.中书省的别称。
军国
[相关解释]
1.统军治国。 2.军人控制的国家。
1.统军治国。 2.军人控制的国家。
军国民主义
[相关解释]
1.见"军国主义"。
1.见"军国主义"。
几务
[相关解释]
1.机要的事务。多指军国大事。
1.机要的事务。多指军国大事。
几密
[相关解释]
1.重要而须保密的军国之事。
1.重要而须保密的军国之事。
南宰相府
[相关解释]
1.辽代实行南北分治,设南北宰相府,南宰相府掌佐理军国大政。
1.辽代实行南北分治,设南北宰相府,南宰相府掌佐理军国大政。
大东亚共荣圈
[相关解释]
日本军国主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企图在亚洲、太平洋地区建立的势力区域。包括中国、朝鲜、印度支那、缅甸、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当时称荷属东印度)、英属印度(今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阿富汗、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以日本为中心,排除英美等其他势力。经过全世界人民和亚洲人民的共同奋斗,这一阴谋被粉碎。
日本军国主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企图在亚洲、太平洋地区建立的势力区域。包括中国、朝鲜、印度支那、缅甸、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当时称荷属东印度)、英属印度(今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阿富汗、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以日本为中心,排除英美等其他势力。经过全世界人民和亚洲人民的共同奋斗,这一阴谋被粉碎。
常备军
[相关解释]
国家(或政治集团)在平时所基本保持的现役的正规军队。其规模通常根据国际形势、国内战略方针和经济基础等基本因素确定。是战时作战军队和扩编的基础。
国家(或政治集团)在平时所基本保持的现役的正规军队。其规模通常根据国际形势、国内战略方针和经济基础等基本因素确定。是战时作战军队和扩编的基础。
平章
[相关解释]
1.评处;商酌。 2.品评。 3.古代官名。唐代以尚书﹑中书﹑门下三省长官为宰相,因官高权重,不常设置,选任其他官员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之名,简称"同平章事",同参国事。唐睿宗时又有平章军国重事之称。宋因之,专由年高望重的大臣担任,位在宰相之上。金元有平章政事,位次于丞相。元代之行中书省置平章政事,则为地方高级长官。简称平章。明初仍沿袭,不久废。
1.评处;商酌。 2.品评。 3.古代官名。唐代以尚书﹑中书﹑门下三省长官为宰相,因官高权重,不常设置,选任其他官员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之名,简称"同平章事",同参国事。唐睿宗时又有平章军国重事之称。宋因之,专由年高望重的大臣担任,位在宰相之上。金元有平章政事,位次于丞相。元代之行中书省置平章政事,则为地方高级长官。简称平章。明初仍沿袭,不久废。
愈头风
[相关解释]
1.《三国志.魏志.王粲传》"军国书檄,多琳瑀所作也"裴松之注引三国魏鱼豢《典略》"琳作书及檄,草成呈太祖。太祖先苦头风,是日疾发,卧读琳所作,翕然而起曰'此愈我病。'数加厚赐。"后以"愈头风"为称赞他人诗文杰出之典。
1.《三国志.魏志.王粲传》"军国书檄,多琳瑀所作也"裴松之注引三国魏鱼豢《典略》"琳作书及檄,草成呈太祖。太祖先苦头风,是日疾发,卧读琳所作,翕然而起曰'此愈我病。'数加厚赐。"后以"愈头风"为称赞他人诗文杰出之典。
机廷
[相关解释]
1.执掌军国机枢大事的官署。
1.执掌军国机枢大事的官署。
檄医头疾
[相关解释]
1.《三国志.魏志.陈琳传》"军国书檄,多琳瑀所作也"裴松之注引三国魏鱼豢《三国典略》"琳作诸书及檄,草成呈太祖。太祖先苦头风,是日疾发,卧读琳所作,翕然而起曰'此愈我病。'"后以"檄医头疾"概指其事。
1.《三国志.魏志.陈琳传》"军国书檄,多琳瑀所作也"裴松之注引三国魏鱼豢《三国典略》"琳作诸书及檄,草成呈太祖。太祖先苦头风,是日疾发,卧读琳所作,翕然而起曰'此愈我病。'"后以"檄医头疾"概指其事。
正规军
[相关解释]
国家(或政治集团)按照统一的体制编制、武器装备、制度和纪律、服装和标志等原则实施组织、管理、教育、训练、补充和供给的军队。
国家(或政治集团)按照统一的体制编制、武器装备、制度和纪律、服装和标志等原则实施组织、管理、教育、训练、补充和供给的军队。
武士道
[相关解释]
日本武士遵守的封建道德。内容有忠节、武勇、孝行、廉耻、无欲等。镰仓时期,以法规形式确定下来。江户时期,形成一套思想理论体系,正式定名为武士道”。明治维新后,武士等级在法律上被废除,但武士道却因军国主义者广泛提倡而继续流行。在现代又与法西斯主义相结合,形成反动的法西斯武士道精神。
日本武士遵守的封建道德。内容有忠节、武勇、孝行、廉耻、无欲等。镰仓时期,以法规形式确定下来。江户时期,形成一套思想理论体系,正式定名为武士道”。明治维新后,武士等级在法律上被废除,但武士道却因军国主义者广泛提倡而继续流行。在现代又与法西斯主义相结合,形成反动的法西斯武士道精神。
熟状
[相关解释]
1.唐宋文书制度,有关军国大事,由三省议定,面奏,获旨。关于任免平常事项,以书面奏请,称为熟状。获可即下中书撰命,门下审读,然后由尚书奏行。
1.唐宋文书制度,有关军国大事,由三省议定,面奏,获旨。关于任免平常事项,以书面奏请,称为熟状。获可即下中书撰命,门下审读,然后由尚书奏行。
皇军
[相关解释]
1.战前日本国的军队。因统帅是天皇﹐故号称"皇军"。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军国主义者曾利用它进行侵略。
1.战前日本国的军队。因统帅是天皇﹐故号称"皇军"。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军国主义者曾利用它进行侵略。
筹划
[相关解释]
也作筹画”。谋划;计划正在筹划中|筹画军国,嘉谋屡中。
也作筹画”。谋划;计划正在筹划中|筹画军国,嘉谋屡中。
细娱
[相关解释]
1.指游乐。游乐对军国大事言为细事。
1.指游乐。游乐对军国大事言为细事。
至事
[相关解释]
1.最重要的事务。古代多指军国大事。
1.最重要的事务。古代多指军国大事。
议事堂
[相关解释]
1.古代商议军国大事的殿堂。
1.古代商议军国大事的殿堂。
阮元瑜
[相关解释]
1.阮瑀﹐字元瑜。为曹操掌记室﹐善军国书檄◇因以喻指执掌文书的官员。
1.阮瑀﹐字元瑜。为曹操掌记室﹐善军国书檄◇因以喻指执掌文书的官员。
阮瑀
[相关解释]
1.三国魏陈留人﹐字元瑜。少受学于蔡邕。为建安七子之一◇事曹操﹐为司空军谋祭酒﹐管记室﹐军国书檄﹐多出瑀之手。见《三国志.魏书.王粲传》◇世诗文中常用以泛指执掌文书﹑擅长书檄的文章作手。
1.三国魏陈留人﹐字元瑜。少受学于蔡邕。为建安七子之一◇事曹操﹐为司空军谋祭酒﹐管记室﹐军国书檄﹐多出瑀之手。见《三国志.魏书.王粲传》◇世诗文中常用以泛指执掌文书﹑擅长书檄的文章作手。
陈天华(1875-1905)
[相关解释]
近代民主革命者〓南新化人。1903年留学日本,参与组织拒俄义勇队和军国民教育会。写有《猛回头》、《警世钟》等作品,宣传革命。先后参加发起成立华兴会、同盟会,并任《民报》编辑◇在东京参加抗议日本取缔中国留学生的斗争,为激励人民誓死救国,投海自杀。有《陈天华集》。
近代民主革命者〓南新化人。1903年留学日本,参与组织拒俄义勇队和军国民教育会。写有《猛回头》、《警世钟》等作品,宣传革命。先后参加发起成立华兴会、同盟会,并任《民报》编辑◇在东京参加抗议日本取缔中国留学生的斗争,为激励人民誓死救国,投海自杀。有《陈天华集》。
陈琳檄
[相关解释]
1.《三国志.魏志.王粲传》"军国书檄﹐多琳瑀所作也"裴松之注引三国魏鱼豢《典略》﹕"琳作诸书及檄﹐草成呈太祖。太祖先苦头风﹐是日疾发﹐卧读琳所作﹐翕然而起曰﹕'此愈我病。'数加厚赐。"后因以"陈琳檄"泛指檄文。
1.《三国志.魏志.王粲传》"军国书檄﹐多琳瑀所作也"裴松之注引三国魏鱼豢《典略》﹕"琳作诸书及檄﹐草成呈太祖。太祖先苦头风﹐是日疾发﹐卧读琳所作﹐翕然而起曰﹕'此愈我病。'数加厚赐。"后因以"陈琳檄"泛指檄文。
雇佣军
[相关解释]
国家(或政治集团)以金钱招募兵员所组成的军队。有从本国或本民族中招募,也有从外国或外民族中招募。
国家(或政治集团)以金钱招募兵员所组成的军队。有从本国或本民族中招募,也有从外国或外民族中招募。
靖国神社
[相关解释]
日本祭祀阵亡官兵的地方。1869年建于东京。原名东京招魂社”。1879年改现名。其中供奉着自明治维新以来在历次战争中阵亡的二百余万名官兵,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战犯。以前每年春、秋由天皇或皇室代表主持大祭,曾是宣扬军国主义、鼓吹侵略政策的场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宪法规定,国家不参与靖国神社的祭祀活动。但仍有不少军国主义分子借该处祭祀侵略者亡灵,试图复活军国主义,引起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响。
日本祭祀阵亡官兵的地方。1869年建于东京。原名东京招魂社”。1879年改现名。其中供奉着自明治维新以来在历次战争中阵亡的二百余万名官兵,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战犯。以前每年春、秋由天皇或皇室代表主持大祭,曾是宣扬军国主义、鼓吹侵略政策的场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宪法规定,国家不参与靖国神社的祭祀活动。但仍有不少军国主义分子借该处祭祀侵略者亡灵,试图复活军国主义,引起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