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5 查到相关公婆的内容。
带有公婆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公姑
[相关解释]
1.丈夫的父母。亦称公婆。
1.丈夫的父母。亦称公婆。
公姥
[相关解释]
1.指公婆。 2.指岳父﹑岳母。
1.指公婆。 2.指岳父﹑岳母。
公婆
[相关解释]
①丈夫的父亲和母亲;公公和婆婆。②〈方〉指夫妻,夫妻两人叫两公婆。
①丈夫的父亲和母亲;公公和婆婆。②〈方〉指夫妻,夫妻两人叫两公婆。
姻亲
[相关解释]
因婚姻关系而形成的亲属。包括(1)血亲的配偶,如儿媳、女婿;(2)配偶的血亲,如岳父母、公婆;(3)血亲的配偶的血亲,如儿媳或女婿的父母;(4)配偶的血亲的配偶,如夫或妻的兄弟姐妹的配偶。生育自己配偶的血亲和自己生育的血亲的配偶称为直系姻亲,如岳父母、公婆、儿媳、女婿;配偶的旁系血亲和旁系血亲的配偶称为旁系姻亲,如配偶的兄弟姐妹或兄弟姐妹的配偶。
因婚姻关系而形成的亲属。包括(1)血亲的配偶,如儿媳、女婿;(2)配偶的血亲,如岳父母、公婆;(3)血亲的配偶的血亲,如儿媳或女婿的父母;(4)配偶的血亲的配偶,如夫或妻的兄弟姐妹的配偶。生育自己配偶的血亲和自己生育的血亲的配偶称为直系姻亲,如岳父母、公婆、儿媳、女婿;配偶的旁系血亲和旁系血亲的配偶称为旁系姻亲,如配偶的兄弟姐妹或兄弟姐妹的配偶。
尊章
[相关解释]
1.亦作"尊嫜"。 2.舅姑。对丈夫父母或对人公婆的敬称。
1.亦作"尊嫜"。 2.舅姑。对丈夫父母或对人公婆的敬称。
庙见
[相关解释]
1.古代嗣君即位或封建诸王必拜谒祖庙,谓之"庙见"。 2.古婚礼,妇入夫家,若公婆已故,则于三月后至家庙参拜公婆神位,称为"庙见"。 3.称新妇首次拜谒祖庙为庙见。
1.古代嗣君即位或封建诸王必拜谒祖庙,谓之"庙见"。 2.古婚礼,妇入夫家,若公婆已故,则于三月后至家庙参拜公婆神位,称为"庙见"。 3.称新妇首次拜谒祖庙为庙见。
急三枪
[相关解释]
1.曲牌名。属南曲仙吕入双调。如昆剧《琵琶记.扫松》张广才所唱"他公婆的亲看见"一曲即是。京剧常用为剧中写信﹑看信﹑寒暄或复述已有明场交代的事件时的伴奏乐曲。 2.对急性子的人的戏称。
1.曲牌名。属南曲仙吕入双调。如昆剧《琵琶记.扫松》张广才所唱"他公婆的亲看见"一曲即是。京剧常用为剧中写信﹑看信﹑寒暄或复述已有明场交代的事件时的伴奏乐曲。 2.对急性子的人的戏称。
斩衰
[相关解释]
1.亦作"斩缞"。 2.旧时五种丧服中最重的一种。用粗麻布制成﹐左右和下边不缝。服制三年。子及未嫁女为父母﹐媳为公婆﹐承重孙为祖父母﹐妻妾为夫﹐均服斩衰。先秦诸侯为天子﹑臣为君亦服斩衰。
1.亦作"斩缞"。 2.旧时五种丧服中最重的一种。用粗麻布制成﹐左右和下边不缝。服制三年。子及未嫁女为父母﹐媳为公婆﹐承重孙为祖父母﹐妻妾为夫﹐均服斩衰。先秦诸侯为天子﹑臣为君亦服斩衰。
新妇
[相关解释]
1.称新娘子。 2.称弟妻。 3.称儿媳。 4.尊者称卑者之妻。 5.卑者对尊者称自己的妻;在人前谦称自己的妻。 6.已婚妇女对公婆﹑丈夫及夫家长辈﹑平辈亲属谦卑的自称。 7.泛指妇人。
1.称新娘子。 2.称弟妻。 3.称儿媳。 4.尊者称卑者之妻。 5.卑者对尊者称自己的妻;在人前谦称自己的妻。 6.已婚妇女对公婆﹑丈夫及夫家长辈﹑平辈亲属谦卑的自称。 7.泛指妇人。
献履
[相关解释]
1.冬至后日渐长,古代有献鞋袜的礼俗,表示长久履祥纳福。三国魏曹植《冬至献袜履颂》"伏见旧仪﹐国家冬至﹐献履贡袜﹐所以迎福践长。"明张居正《贺冬至表五》"对时陈献履之衷﹐叩阙致呼嵩之祝。"一说冬至后日长﹐民妇献鞋于公婆﹐表示女工开始。
1.冬至后日渐长,古代有献鞋袜的礼俗,表示长久履祥纳福。三国魏曹植《冬至献袜履颂》"伏见旧仪﹐国家冬至﹐献履贡袜﹐所以迎福践长。"明张居正《贺冬至表五》"对时陈献履之衷﹐叩阙致呼嵩之祝。"一说冬至后日长﹐民妇献鞋于公婆﹐表示女工开始。
童养媳
[相关解释]
从小被公婆领养,长大后做儿媳的女孩子。
从小被公婆领养,长大后做儿媳的女孩子。
翁姑
[相关解释]
1.公婆。
1.公婆。
舅姑
[相关解释]
1.称夫之父母。俗称公婆。 2.称妻之父母。即岳父母。
1.称夫之父母。俗称公婆。 2.称妻之父母。即岳父母。
衿韖
[相关解释]
1.古代男女系于衣带上用于佩饰的小囊。《仪礼.士昏礼》"庶母及门内施韖,申之以父母之命,命之曰敬恭听宗尔父母之言,夙夜无愆,视之衿韖。"郑玄注"韖,韖囊也。男韖革,女韖丝,所以盛帨巾之属,为谨敬。"后以"衿韖"用作敬奉公婆的典实。
1.古代男女系于衣带上用于佩饰的小囊。《仪礼.士昏礼》"庶母及门内施韖,申之以父母之命,命之曰敬恭听宗尔父母之言,夙夜无愆,视之衿韖。"郑玄注"韖,韖囊也。男韖革,女韖丝,所以盛帨巾之属,为谨敬。"后以"衿韖"用作敬奉公婆的典实。
赵五娘
[相关解释]
1.民间传说汉时赵五娘丈夫蔡伯喈赴京赶考,她挑起家庭重担,任劳任怨◇公婆双亡,恰值荒年,她又卖发葬亲,全贞尽孝;千里迢迢,赴京寻夫。南宋时,有人据此写成剧本《赵贞女》,明高明改作《琵琶记》。长期以来,赵五娘已成为勤劳﹑善良﹑贤惠﹑孝顺的妇女的典型。
1.民间传说汉时赵五娘丈夫蔡伯喈赴京赶考,她挑起家庭重担,任劳任怨◇公婆双亡,恰值荒年,她又卖发葬亲,全贞尽孝;千里迢迢,赴京寻夫。南宋时,有人据此写成剧本《赵贞女》,明高明改作《琵琶记》。长期以来,赵五娘已成为勤劳﹑善良﹑贤惠﹑孝顺的妇女的典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