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00 查到相关先生的内容。
带有先生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丈人观 [相关解释]
1.宫观名。在四川灌县。《青城山记》"昔宁封先生栖于此岩之上,黄帝筑坛,拜为五岳丈人。晋置观焉。"宋陆游有《丈人观》﹑《题丈人观道院壁》﹑《自上清延庆归过丈人观少留》等诗。
三亭 [相关解释]
1.三个亭障。 2.亭名。《史记.范雎蔡泽列传》"王稽知范雎贤,谓曰'先生待我于三亭之南。'与私约而去。"司马贞索隐"三亭,亭名,在魏境之边,道亭也,今无其处。一云魏之郊境,总有三亭,皆祖饯之处。"一说在汴州尉氏县西南。见张守节正义引《括地志》。 3.同"三停"。
三对面先生 [相关解释]
1.说客。
上停 [相关解释]
1.星相迷信之说,面部及身体各分为上﹑中﹑下三停。面部自发际到印堂为上停;身体以头为上停。见《麻衣相法全编.麻衣先生石室神异赋》注。此外,绘画及书法中亦有上停之说,上停犹言上部。
下停 [相关解释]
1.星相迷信之说,面部及身体各分为三停。面上以人中至地阁为下停,身上以足为下停。见《麻衣相法全编.麻衣先生石室神异赋》注。绘画及书法中亦有下停之说,下停犹言下部。
世先生 [相关解释]
1.对有世交的平辈的尊称。
东莱 [相关解释]
1.古地名。 2.宋诗人吕本中,字居仁,着有《东莱先生诗集》;宋哲学家﹑文学家吕祖谦,字伯恭,着有《东莱集》。因用以为他们的别称。
东郭先生 [相关解释]
明马中锡《中山狼传》中的人物。因救助被人追逐的中山狼,差点儿被狼吃掉,是对坏人讲仁慈的典型。
东郭履 [相关解释]
1.《史记.滑稽列传》"东郭先生久待诏公车,贫困饥寒,衣敝,履不完。行雪中,履有上无下,足尽践地,道中人笑之。"后因以"东郭履"形容处境窘迫。
东铭 [相关解释]
1.宋代哲学家张载于其学堂东牖所书的铭言。宋朱熹《近思录》卷二"横渠学堂双牖,右书'订顽',左书'砭愚'。伊川曰'是起争端',改'订顽'曰'西铭','砭愚'曰'东铭'。"后因以泛指道学先生的箴言。
丧榜 [相关解释]
1.即殃榜。阴阳先生开具死者年寿及回煞等事的文榜。旧时官厅视此为证明死亡之凭照。
中射 [相关解释]
1.亦称"中射土"。 2.古官名。宫廷中的侍卫官。《战国策·楚策四》"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者,谒者操以入。中射之士问曰'可食乎?'"《韩非子·十过》"中射士谏曰'合诸侯﹐不可无礼。'"陈奇猷集释引孙诒让曰"中射者﹐射人之给事宫内者﹐犹涓人之在内者谓之中涓﹐庶子之在内者谓之中庶子矣。"一说,侍御的近臣。于省吾《双剑誦诸子新证·韩非一》"吴北江先生谓'射'乃'榭'之借字。"参见"中谢"。
中山狼 [相关解释]
1.明马中锡着寓言《中山狼传》(一说宋谢良着),记赵简子在中山打猎,一狼中箭逃命,东郭先生救之。既而狼反欲食东郭先生。明康海有《中山狼》杂剧演其事◇以喻恩将仇报﹑没有良心的人。
中山狼传 [相关解释]
寓言小说名。明代马中锡作。战国时墨家学者东郭先生营救一负伤被追逐的狼,狼脱离险境后反而恩将仇报,欲害东郭先生,最终被一老人设计杀死。小说讽谕世人要分清敌友,不可盲目行善。
中山装 [相关解释]
男式服装的一种。由孙中山先生授意设计并倡导,故名。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关闭式八字型领口,前身上下左右有四只配有袋盖的口袋,正中五粒钮扣,后背整块无缝。庄重、端正、大方。单衣、夹衣、棉衣均有。可做便服或礼服。
乌有先生 [相关解释]
1.汉司马相如《子虚赋》中虚拟的人名。意为无有其人。
乐职 [相关解释]
1.乐于职守。 2.诗篇名『王褒《四子讲德论》"浮游先生陈丘子曰'所谓《中和》﹑《乐职》﹑《宣布》之诗,益州刺史之所作也。刺史见太上圣明,股肱竭力,德泽洪茂,黎庶和睦,天人并应,屡降瑞福,故作三篇之诗,以歌咏之也。'"后用为称颂太守之词。
乡侄 [相关解释]
1.同乡晩辈的谦称。宋邓肃《上龟山先生杨博士书》落款自称"乡侄"。
乡先生 [相关解释]
1.古时尊称辞官居乡或在乡教学的老人。
二曲 [相关解释]
1.陕西省周至县(原眛厔县)的别名。眛,水曲;厔,山曲,故又名"二曲"。 2.清初学者李飆的别号。飆为周至人,自署曰二曲土室病夫,学者称二曲先生。
五体投地 [相关解释]
五体指两手、两膝和头。五体一起着地,是佛教最恭敬的礼节。形容对人佩服到了极点先生的道德文章,真叫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五峰先生 [相关解释]
1.宋代理学流派之一的创始人胡宏,学者称为五峰先生£为安国季子,传父学,着有《知言》等。参阅清黄宗羲《宋元学案.五峰学案》。
五斗先生 [相关解释]
1.唐王绩别号。王绩字无功,喜酒,一饮五斗,自作《五斗先生传》以见志。见《新唐书.隐逸传.王绩》。
五柳先生 [相关解释]
1.晋陶潜的别号。潜曾作《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文中云"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2.泛指志趣高尚的隐士。
亡是公 [相关解释]
1.汉司马相如作《子虚赋》,假托子虚﹑乌有先生﹑亡是公三人互相问答◇因以"亡是公"指实际上不存在的人或物。
人中龙 [相关解释]
1.誉人之词。晋宋纤隐居不仕,太守马岌造访不见,叹曰"名可闻,而身不可见;德可仰,而形不可觛。吾而今而后知先生人中之龙也。"事见《晋书.宋纤传》◇因以"人中龙"比喻卓越出众的人物。
伊川 [相关解释]
1.古地名。指伊水所流经的伊河流域。 2.宋程颐的别号。参见"伊川先生"。
伊川先生 [相关解释]
1.宋理学家邵雍的别号。雍字尧夫。 2.宋理学家程颐的别号。颐字正叔,宅于河南嵩县东北耙耧山下,地处伊川,故称。
伤弓之鸟 [相关解释]
1.受过箭伤的鸟。比喻经过祸患﹑心有余悸的人。典出《战国策.楚策四》"雁从东方来,更羸以虚发而下之。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羸曰'此孽也。'王曰'先生何以知之?'对曰'其飞徐而鸣悲。飞徐者,故疮痛也;鸣悲者,久失群也,故疮未息而惊心未去也。'"
充栋汗牛 [相关解释]
1.谓书籍堆得高及栋梁,多至牛马运得出汗。形容藏书或著述之富。语出唐柳宗元《陆文通先生墓表》"其为书,处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
先儿 [相关解释]
1."先生"的俗称。
先生 [相关解释]
1.始生子,犹言头生。 2.父兄。 3.年长有学问的人。 4.称老师。 5.称先祖。 6.称致仕者。 7.文人学者的通称。可自称,亦可称人。 8.称道士。 9.旧时称以相面﹑卜卦﹑卖唱﹑行医﹑看风水等为职业的人。 10.称妓女。 11.旧时称担任文书或管理职事的人。 1 2.妻称丈夫。 1 3.一般人之间的通称。 1 4.称地区或行业中具有代表性的男子。
先花后果 [相关解释]
1.旧时比喻先生女后生男。
公是先生 [相关解释]
1.宋刘敞的别号。敞﹑临江新喻人﹐字原父。学问渊博﹐尤长《春秋》。着有《春秋权衡》﹑《七经小传》﹑《公是集》等。《宋史》有传。人称"公是先生"。
公非先生 [相关解释]
1.宋刘攽别号。刘攽﹐新喻人﹐字贡父。性疏宕﹐喜谐谑。着书百卷﹐尤精史学﹐与司马光同修《资治通鉴》﹐专职汉史﹐另着有《东汉刊误》﹑《公非先生集》等。人称"公非先生"。
六一先生 [相关解释]
1.对六一居士的敬称。
六先生 [相关解释]
1.指宋代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邵雍﹑司马光。也指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张栻﹑朱熹等六人。
冬烘 [相关解释]
(思想)迂腐,(知识)浅陋(含讽刺意)~先生 ㄧ头脑~。
冬烘先生 [相关解释]
1.旧指塾师。超讥诮其迂腐浅陋之意。
刀笔先生 [相关解释]
1.即刀笔讼师。
刘克庄(1187-1269) [相关解释]
南宋文学家。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居士,莆田(今属福建)人。官至工部尚书兼侍读。为江湖派诗人中的重要作家。诗作内容丰富,但有粗浅的弊病。又能词、散文。有《后村先生大全集》。
刻画 [相关解释]
①刻或画不得在古建筑物上~。②用文字描写或用其他艺术手段表现(人物的形象、性格)~入微ㄧ鲁迅先生成功地~了阿q这个形象。
匣剑 [相关解释]
1.亦作"匣剑"。 2.匣中的宝剑。 3.喻指被埋没的人才。(1)典出《晋书.张华传》。前蜀韦庄《冬日长安感志寄献虢州崔郎中二十韵》"未知匣轿时跃,但恐铅刀不再铦。"参见"丰城剑"。(2)典出晋王嘉《拾遗记.颛顼》。梁启超《雷庵行》"先生匣剑时一鸣,龙啸天空秋水薄。"参见"匣里龙吟" 4.把宝剑藏在匣里。亦指带剑。
十酒 [相关解释]
1.十斗酒。典出《史记.滑稽列传》"威王大说,置酒后宫,召髠赐之酒。问曰'先生能饮几何而醉?'对曰'臣饮一斗亦醉,一石亦醉。'"一石为十斗,故称十酒。 2.清酒。因十旬酿成,故称。
南剑三先生 [相关解释]
1.指宋杨时﹑罗从彦﹑李侗。三人皆南剑人,相师承,攻二程之学,故称。
南园十先生 [相关解释]
1.南园即抗风轩,在广州城东南大忠祠侧。明初,孙蕡﹑王佐﹑黄哲﹑李德﹑赵介结社唱酬于此,称南园五子。写诗力去宋元风习,以上追三唐为旨归,嘉靖年间,欧大任﹑梁有誉﹑黎民表﹑吴旦﹑李时行又聚会抗风轩,复振南园之风,称南园后五子。清光绪年间,张之洞任两广总督,乃将前后五子合称南园十先生,并建南园十先生祠。明葛征奇编有《南园五先生集》二卷;清陈文藻等编有《南园后五子诗集》二十八卷。参阅《四库全书总目.集部总集类存目四》。
南郭先生 [相关解释]
1.即南郭处士。常比喻无其才而居其位的人。
却老先生 [相关解释]
1.亦作"却老先生"。 2.镊子的戏称。
原宪贫 [相关解释]
1.原宪,孔子弟子,为古之清高贫寒之士。《庄子.让王》"原宪居鲁﹐环堵之室﹐茨以生草;蓬户不完﹐桑以为枢;而瓮牗二室﹐褐以为塞;上漏下湿﹐匡坐而弦。子贡乘大马﹐中绀而表素﹐轩车不容巷﹐往见原宪。原宪华冠纵履﹐杖藜而应门。子贡曰'嘻!先生何病?'原宪﹐应之曰'宪闻之﹐无财谓之贫﹐学而不能行谓之病。今宪﹐贫也﹐非病也。'子贡逡巡而有愧色。"后因以"原宪贫"为文士清贫的典故。
双鲤 [相关解释]
1.两条鲤鱼。 2.一底一盖。把书信夹在里面的鱼形木板﹐常指代书信。唐韩愈《寄卢仝》诗﹕"先生有意许降临﹐更遣长须致双鲤。"钱仲联集释引孙汝听曰﹕"古乐府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宋张辑《垂杨柳.寓谒金门》词﹕"前度兰舟送客﹐双鲤沉沉消息。"明陈汝元《金莲记.归田》﹕"自怜﹐双鲤音无见﹐离恨难传﹐知甚日大刀环。"一说是结为鲤鱼形的书信。
古先生 [相关解释]
1.东汉末有老子入夷狄为浮屠的传说,至《老子化胡经》﹑《西升经》等道经,益增附会,证成其说,谓老子西游化胡成佛,并以佛为其弟子,自号为"古先生"◇世因以"古先生"借称佛及佛像。
叶圣陶(1894-1988) [相关解释]
作家,教育家。原名绍钧,江苏苏州人。曾任中小学教师。1921年参与组织文学研究会◇任商务印书馆、开明书店编辑,曾主编《中学生》、《小说月报》等杂志及中小学语文教材。1931年参与组织文艺界反帝抗日大联盟。抗战斯间在大学任教。建国后曾任出版总署副署长、教育部副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民进中央主席。著有短篇小说《潘先生在难中》、《多收了三五斗》,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等。有《叶圣陶集》。
叶燮(1627-1703) [相关解释]
清代文学批评家。字星期,号己畦,浙江嘉兴人,晚年定居吴江横山(今属江苏),人称横山先生。康熙年间进士。任宝应知县,因得罪上官,罢职。能诗文,有《己畦集》。诗论专著《原诗》,有独到见解。
吐饭成蜂 [相关解释]
1.古代一种幻术。吴淑《事类赋.蜂赋》注引《葛仙公别传》"仙公与客对食,客曰'当请先生作一奇戏。'食未竟,仙公即吐口中饭,尽成飞蜂满屋,或集客身,莫不震肃,但皆不螫。良久,仙公乃张口,蜂飞入口,悉复成饭。"
吾家先生 [相关解释]
1.宋哲学家邵雍负盛名,晩年躬耕不仕,时人称之为"吾家先生"。
唐宋八大家 [相关解释]
指唐、宋两代八个散文作家,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八家之名始于明初朱右选编的《八先生文集》。明中叶茅坤选辑八人的文章为《唐宋八大家文钞》,唐宋八大家”之名因此流行。
唐顺之(1507-1560) [相关解释]
明代散文家。字应德、义修,人称荆川先生,武进(今属江苏)人。嘉靖年间进士。曾领兵抵御倭寇,官至凤阳巡抚。为唐宋派”代表作家之一。文风简雅,有《答茅鹿门知县书》、《竹溪记》等名篇。有《荆川先生文集》。
商山四皓 [相关解释]
1.秦末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甪里先生,避秦乱,隐商山,年皆八十有馀,须眉皓白,时称商山四皓。高祖召,不应◇高祖欲废太子,吕后用留侯计,迎四皓,辅太子,遂使高祖辍废太子之议。见《史记.留侯世家》。
四先生 [相关解释]
1.宋谢良佐﹑游酢﹑吕大临﹑杨时,均为理学家程颐的弟子,时称"四先生"。见《宋史.道学传二.谢良佐》。 2.宋崔鷃﹑陈恬皆戊戌生,田昼﹑李豸皆己亥生,并居颍昌阳翟,四人均反对熙宁变法,合称"戊己四先生"。见宋张邦基《墨庄漫录》卷四。
四子 [相关解释]
1.指王倪﹑啮缺﹑被衣﹑许由。 2.指羲仲﹑羲叔﹑和仲﹑和叔。 3.指汉王褒虚构的寓言人物微斯文学﹑虚仪夫子﹑浮游先生﹑陈丘子。 4.指逢萌﹑徐房﹑李昙﹑王遵。 5.指蜀中著名文学家司马相如﹑王褒﹑扬雄﹑陈子昂。 6.指古代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文子﹑列子。 7.见"四子书"。
四白 [相关解释]
1.因眼珠小而四周皆露眼白。旧时相者认为人有此相则死于刀兵之灾;又以为妇人有此相则与人奸乱『王符《潜夫论.相列》"《易》之《说卦》巽,为人多白眼。相扬四白者,兵死。"汪继培劐笺引王先生云"四白,谓睛之上下左右皆露白,《易》所谓'多白眼'也。相妇人法目有四白,五夫守宅。见《唐书.方技.袁天纲传》。"又北周郎中裴珪妾赵氏目有四白,相者张瓃藏劐谓其"终以奸废",后应验。见唐张鷟《朝野佥载》卷一。 2.指商山四皓。 3.经穴名。属足阳明胃经。位于下眼睑下一寸,当眶下孔处。
四皓 [相关解释]
1.指秦末隐居商山的东园公﹑甪里先生(甪,一作角)﹑绮里季﹑夏黄公。四人须眉皆白,故称商山四皓。高祖召,不应◇高祖欲废太子,吕后用张良计,迎四皓,使辅太子,高祖以太子羽翼已成,乃消除改立太子之意。事见《史记.留侯世家》﹑《汉书.张良传》。 2.指南朝齐徐伯珍兄弟四人。 3.泛指隐居不仕﹑年高望重的人。
回背 [相关解释]
1.旧指阴阳先生用镇物压邪,使凶化吉﹑险化夷。
地理先生 [相关解释]
1.旧称以看风水为职业的人。
地理家 [相关解释]
1.风水先生。
地理师 [相关解释]
1.风水先生。
堪舆家 [相关解释]
1.古时为占候卜筮者之一种◇专称以相地看风水为职业者,俗称"风水先生"。
太先生 [相关解释]
1.《新唐书.元结传》"父延祖﹐三岁而孤……卒年七十六﹐门人私谥曰'太先生'。"后称老师的父亲﹐父亲的老师或老师的老师为太先生。参阅清梁章巨《称谓录.父之师师之师》。
太老师 [相关解释]
1.犹太先生。
夹漷先生 [相关解释]
1.宋代学者郑樵居夹漷山﹐人称夹漷先生。
女先 [相关解释]
1.女先生。旧称以算命﹑说书等为业的女子。
如雷贯耳 [相关解释]
贯也作灌”。形容人的名声极大闻将之名,如雷灌耳|久闻先生大名,如雷贯耳。
妥协 [相关解释]
以让步的方式避免冲突或争执鲁迅先生对待敌人,是决不妥协的。
姚鼐(1732-1815) [相关解释]
清代散文家。字姬传、梦fd38#人称惜抱先生,安徽桐城人。乾隆年间进士。官至刑部郎中◇主持各书院讲席四十年。散文为桐城派的集大成者,论文提倡义理、考证、文章三者合一。选编有《古文辞类纂》、《五七言今体诗钞》。有《惜抱轩全集》。
娣姒 [相关解释]
1.古代同夫诸妾互称,年长的为姒,年幼的为娣。《尔雅.释亲》"女子同出谓先生为姒,后生为娣。"郭璞注"同出,谓俱嫁事一夫。"郝懿行义疏"娣姒即众妾相谓之词,不关嫡夫人在内。" 2.妯娌。兄妻为姒,弟妻为娣。《尔雅.释亲》"长妇谓稚妇为娣妇,娣妇谓长妇为姒妇。"郭璞注"今相呼先后,或云妯娌。"
宁王 [相关解释]
1.谓开国受命之王。多指周文王﹑周武王。《书.大诰》"用宁王遗我大宝j,绍天明。"孙星衍注引郑玄曰"受命曰宁王。"孙星衍疏"郑注见《书》疏,云'受命曰宁王'者,《君奭》云'惟宁王德',郑注云'宁王者文王也'。又注《洛诰》云'周公谓文王为宁成王亦谓武王为宁王。此一名而二人兼之。'"一说,宁王指文王,"宁"当作"文"。参阅曾运干《尚书正读》。 2.指唐李宪。睿宗长子,封宁王。善音律。死后,玄宗封为让皇帝。 3.明朱权。朱元璋第十七子,封于大宁,称宁王。自号舑仙,又称涵虚子﹑丹丘先生,着《通鉴博论》﹑《汉唐
密司忒 [相关解释]
1.英语mister的音译。亦译为"密斯脱"。意为先生。
寿光 [相关解释]
1.见"寿光先生"。
寿光先生 [相关解释]
1.唐司空图作《容城侯传》以镜拟人,谓唐蜀郡人金炯以明察,被封为容城侯,奉朝请,进号"寿光先生"◇因称镜子为"寿光先生"。亦省作"寿光"。
小儿王 [相关解释]
1.旧时教书先生自嘲之词。
小先生 [相关解释]
1.以所学转教别人的年纪小的学生。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曾提倡这样的小先生制。 2.旧称年轻妓女之未经接客者。
少爷(shàoye) [相关解释]
①旧时称富贵人家的青少年不要养成少爷脾气。②旧时尊称别人的儿子李先生的少爷病得很重。
屈谷巨瓠 [相关解释]
1.《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齐有居士田仲者,宋人屈谷见之,曰'谷闻先生之义,不恃人而食,今谷有巨瓠,坚如石,厚而无窍,献之。'仲曰'夫瓠所贵者,谓其可以盛也;今厚而无窍,则不可剖以盛物,而坚如石,则不可以剖而斟,吾无以瓠为也。'曰'然,谷将弃之。'今田仲不恃人而食,亦无益人之国,亦坚瓠之类也。"后因以"屈谷巨瓠"比喻无用者。
山谷琴趣外篇 [相关解释]
词集。北宋黄庭坚(号山谷道人)作。三卷。传世宋刻本收词九十首,近人朱孝臧据明刻本《豫章黄先生词》校补,补入八十九首,并附朱氏所撰校记。近人龙榆生有校点本。
师子吼 [相关解释]
1.狮子吼。佛教语。谓佛祖在大众中讲决定之说而无所畏惧,如狮子大吼。 2.宋陈憊自称龙丘先生,好宾客,然其妻柳氏极凶妒,苏东坡因有诗云"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师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事见宋洪迈《容斋三笔.陈季常》◇即以"师子吼"比喻悍妇的怒骂声。参见"河东狮吼"。
平易 [相关解释]
①平坦开阔地势平易|地平易,利驰突。②比喻性情温和宁静或态度和蔼谦逊平易可亲|为人平易逊顺|平易则恬淡矣。③浅近通俗先生之言,平易易知。
弘肆 [相关解释]
1.弘大恣肆。多用以形容学问文章等。语本唐韩愈《进学解》"先生之鞴可谓闳其中而肆其外矣。"
张天师 [相关解释]
1.汉张道陵后裔的封号。宋真宗赐其裔信州龙虎山道士张正随号真静先生。元至元十三年命其三十六代孙张宗演为辅汉天师。明洪武元年革去旧号,封其后裔张正常为正一嗣教护国阐祖通诚崇道宏德大真人,秩二品。清初沿明制,乾隆十七年革去其封袭,部议改为正五品◇民间亦泛称张道陵及其后裔﹑门徒为"张天师"。
张天翼(1906-1985) [相关解释]
小说家,儿童文学家〓南湘乡人。1926年入北京大学预科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参加左联。曾参加抗日救亡工作。建国后曾任《人民文学》主编、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著有短篇小说《包氏父子》、《华威先生》及儿童文学作品《大林和小林》、《宝葫芦的秘密》等。有《张天翼文集》。
张果 [相关解释]
1.亦称"张果老"。 2.唐方士,隐居中条山,自言生于尧时。他常倒骑白驴,日行数万里,休息时即将驴折叠起来,藏于巾箱之中。开元间,玄宗遣使迎入京师,赐银青光禄大夫,号通玄先生。世传为八仙之一。其事最早见于《明皇杂录》,新﹑旧《唐书》均有传,列方技类。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上"天寶末,有人于汾晋间古墓穴中,得所赐敕书手诏衣服进之,乃知其异。"
张翥(1287-1368) [相关解释]
元代诗人。字仲举,世称蜕庵先生,晋宁(今属云南)人。早年随父在杭州,后隐居扬州,出仕后官至集贤学士。曾参与编修辽、宋、金三史。有《蜕庵诗集》。
张载(1020-1077) [相关解释]
北宋哲学家。宋明理学创始人之一。人称横渠先生,凤翔fd2aO(今属陕西)人。曾讲学关中,故其学派被称为关学”。认为气”是充满宇宙的实体,气不生不灭。由于气”的聚散变化,形成各种事物现象。著作有《正蒙》、《易说》等。
怀葛 [相关解释]
1.无怀氏﹑葛天氏的并称。二人皆为传说中的上古帝王名。古人以为其世风俗淳朴,百姓无忧无虑。语本晋陶潜《五柳先生传赞》"酬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息黥补劓 [相关解释]
1.谓修整面容残缺,恢复本来面目◇用以喻改过自新。语本《庄子.大宗师》"许由曰'而奚来为轵,夫尧既已黥汝以仁义,而劓汝以是非矣,汝将何以游夫遥荡恣睢转徙之涂乎?'意而子曰'……庸讵知夫造物者之不息我黥而补我劓,使我乘成以随先生邪?'"成玄英疏"我虽遭仁义是非残伤性情,焉知造化之内不补劓息黥,令我改过自新,乘可成之道,随夫子以请益耶?"郭庆藩集释"黥劓则形体不备,息之补之,复完成矣。"
悬念 [相关解释]
①挂念自先生辞行之后,朕心终日悬念。②欣赏戏剧、电影或其他文艺作品时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即关切故事发展和人物命运的紧张心情。作家和导演为表现作品中的矛盾冲突,加强艺术感染力,常用各种手法引起读者(观众)的悬念。
折绵 [相关解释]
1.形容气候极寒。语出三国魏阮籍《大人先生传》"阳和微弱阴气竭,海冻不流棉絮折,呼噏不通寒伤裂。"
搢绅先生 [相关解释]
1.古代服儒服的读书人。
摄衽 [相关解释]
整饬衣衽。表示庄敬先生将食,弟子馔馈,摄衽盥漱,跪坐而馈。
敬服 [相关解释]
敬重佩服他为人正直,让人~ㄧ人们都~先生的人品才学。
文同(1018-1079) [相关解释]
北宋画家、诗人。字与可,自号笑笑先生,永泰(今四川盐亭东北)人。官知湖州知州,未到任卒。世称文湖州”。擅画墨竹,画竹创叶面深墨、叶背淡墨之法,主张画竹先当胸有成竹”。有湖州竹派”之称。著有诗文集《丹渊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