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0 查到相关侗族的内容。
带有侗族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侗剧
[相关解释]
侗族戏曲剧种,流行于贵州、广西等地侗族聚居的地区。
侗族戏曲剧种,流行于贵州、广西等地侗族聚居的地区。
侗戏
[相关解释]
侗族戏曲剧种。流行于贵州、广西、湖南等地侗族聚居地区。清嘉庆、道光年间已有演出。基本唱腔吟诵调由嘎锦”(侗族叙事歌)发展而来。剧目有《珠郎娘美》、《美道》、《芒遂》等。
侗族戏曲剧种。流行于贵州、广西、湖南等地侗族聚居地区。清嘉庆、道光年间已有演出。基本唱腔吟诵调由嘎锦”(侗族叙事歌)发展而来。剧目有《珠郎娘美》、《美道》、《芒遂》等。
侗族
[相关解释]
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贵州、湖南和广西。
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贵州、湖南和广西。
侗族大歌
[相关解释]
1.侗族民歌的一种。侗语称"噏老"或"噏玛",多在节日或招待宾客时演唱。有齐唱和多声部合唱两种形式。演唱时,一领众和。起头带有朗诵或戏剧性咏叹风格,中间乐句随歌词的吟诵进行,曲调悠扬婉转,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
1.侗族民歌的一种。侗语称"噏老"或"噏玛",多在节日或招待宾客时演唱。有齐唱和多声部合唱两种形式。演唱时,一领众和。起头带有朗诵或戏剧性咏叹风格,中间乐句随歌词的吟诵进行,曲调悠扬婉转,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
嘎锦
[相关解释]
1.侗族曲艺曲种。流行于贵州﹑广西﹑湖南侗族居住地区。"嘎锦"侗语意为"叙事歌"。唱调具有民歌特色。传统曲目有《珠郎娘美》﹑《山伯英台》等。
1.侗族曲艺曲种。流行于贵州﹑广西﹑湖南侗族居住地区。"嘎锦"侗语意为"叙事歌"。唱调具有民歌特色。传统曲目有《珠郎娘美》﹑《山伯英台》等。
木楼
[相关解释]
侗族的传统民居。流行于湖南、贵州、广西等地。用杉、松木盖成。多为六排五柱五空式,顶上盖茅草、杉树皮或瓦。一般二层或三层。上层为堂屋和卧室,堂屋内设神龛、火塘,用于会客、休息和吃饭。楼上四周有的还有走廊。下层饲养牲畜,放置农具等。
侗族的传统民居。流行于湖南、贵州、广西等地。用杉、松木盖成。多为六排五柱五空式,顶上盖茅草、杉树皮或瓦。一般二层或三层。上层为堂屋和卧室,堂屋内设神龛、火塘,用于会客、休息和吃饭。楼上四周有的还有走廊。下层饲养牲畜,放置农具等。
溪洞
[相关解释]
1.亦作"溪峒"。 2.古代指今部分苗族﹑侗族﹑壮族及其聚居地区。
1.亦作"溪峒"。 2.古代指今部分苗族﹑侗族﹑壮族及其聚居地区。
珠郎与娘美
[相关解释]
侗族民间故事、叙事长诗。青年情侣珠郎与娘美为争取婚姻自由离家出走,受雇于恶霸地主吴银宜。吴银宜欲霸占娘美,遂害死珠郎。娘美佯允改嫁吴银宜,用智谋将他杀死,携珠郎遗骸远去。
侗族民间故事、叙事长诗。青年情侣珠郎与娘美为争取婚姻自由离家出走,受雇于恶霸地主吴银宜。吴银宜欲霸占娘美,遂害死珠郎。娘美佯允改嫁吴银宜,用智谋将他杀死,携珠郎遗骸远去。
镇远县
[相关解释]
在贵州省东部、c022K上游,湘黔铁路横贯。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向为贵州东部交通和物资集散中心。人口215万(1993年)。境内山青水秀,有著名的c022Q羧峡和青龙洞、中元洞、中元禅院等名胜古迹。特产陈年道茶和苗族、侗族刺绣。
在贵州省东部、c022K上游,湘黔铁路横贯。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向为贵州东部交通和物资集散中心。人口215万(1993年)。境内山青水秀,有著名的c022Q羧峡和青龙洞、中元洞、中元禅院等名胜古迹。特产陈年道茶和苗族、侗族刺绣。
风雨桥
[相关解释]
侗族独有的桥。流行于湖南、湖北、贵州、广西等地。由桥、塔、亭组成。全用木料筑成,桥面铺板,两旁设栏干、长凳,桥顶盖瓦,形成长廊式走道。塔、亭建在石桥墩上,有多层,檐角飞翘,顶有宝葫芦等装饰。因行人过往能避风雨,故名。
侗族独有的桥。流行于湖南、湖北、贵州、广西等地。由桥、塔、亭组成。全用木料筑成,桥面铺板,两旁设栏干、长凳,桥顶盖瓦,形成长廊式走道。塔、亭建在石桥墩上,有多层,檐角飞翘,顶有宝葫芦等装饰。因行人过往能避风雨,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