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3 查到相关体色的内容。
带有体色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体色 [相关解释]
1.形体颜色。指形貌。
儒艮 [相关解释]
1.哺乳动物。体色灰褐,体长1.5至 2.7米,栖于热带海中。无毛,圆头小眼。前肢作鳍形,后肢退化。牝者哺乳时,常以前肢拥幼仔,头﹑胸露出水面,远望如抱儿之妇,故俗称人鱼。
十二时虫 [相关解释]
1.爬行类动物名。一名避役。蜥蜴的一种。相传能随十二时而变易其体色,故称。
树蛙 [相关解释]
1.两栖动物,状如青蛙而较小。有金黄色的眼圈,体色随环境而变化。趾的尖端有吸盘,用来攀登树木。生活在树﹑竹子和芭蕉上面。产于福建﹑湖南﹑广西﹑四川等地。
白鴈 [相关解释]
1.亦作"白雁"。 2.候鸟。体色纯白﹐似雁而小。古时多用作贽礼。
蚂蚁 [相关解释]
膜翅目蚁科昆虫的通称。身体小,头较大,触角长。体色为黑、褐、黄、橙和暗赤色。雄蚁和雌蚁有翅,工蚁无翅。成群结队地活动。蚁巢通常在土中,也有的筑在树洞、墙缝等处。
蚰蜒 [相关解释]
1.亦作"蚰"。 2.节足动物﹐像蜈蚣而略小﹐体色黄褐﹐有细长的脚十五对﹐生活在阴湿地方﹐捕食小虫﹐有益农事。
蝮蛇 [相关解释]
1.亦作"蝮蚮"。 2.蝮蛇科。头呈三角形﹐体色灰褐而有斑纹﹐口有毒牙。生活在平原及山野﹐以鼠﹑鸟﹑蛙等为食﹐也能伤人畜。毒腺的毒液可治麻风病。
避役 [相关解释]
1.谓逃避徭役。 2.爬行类动物之一种。体长约25厘米。真皮内有多种色素细胞,能随时伸缩,变化体色。头上有钝三角形突起。捕食昆虫。四肢较长,善握树枝。
金蛇 [相关解释]
1.亦作"金蚮"。 2.金制的蛇。 3.蛇类之一种。体色金黄﹐故称。 4.比喻雷电之光。
青鸬 [相关解释]
1.水鸟名。即鸬鹚。俗称鱼鹰。体色黑﹐故称。
马尾蜂 [相关解释]
1.一种寄生蜂。体色赤褐,体长约19毫米。头部橙黄色。复眼褐色,有单眼三个。触角丝状,与体长相等。雌蜂尾端有产卵管长约150毫米,似马尾,故名。
驼鹿 [相关解释]
1.亦作"駞鹿"。 2.哺乳动物。形状略像牛,比牛高大,角很大,角的上部扁平呈铲形,四肢细长,尾短。体色棕﹑黄﹑灰混合;四肢下部白色。善游泳。肉可食,皮可制革。我国东北地区有出产。又叫麋﹑犴或罕达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