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00 查到相关从容的内容。
带有从容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一字一句 [相关解释]
1.每字每句。 2.形容说话清楚从容。
一字一板 [相关解释]
1.犹一字一句。形容说话从容,吐字清晰。 2.指严肃认真,毫不苟且。 3.犹言正正经经,合乎规矩。
事款则圆 [相关解释]
1.谓遇事只要从容对待,就能圆满解决。款,宽缓。
从容 [相关解释]
①镇定,不慌张从容赴难|闲雅从容。②宽绰有余(用于经济、时间等)家道从容|时间从容。
从容不迫 [相关解释]
镇定自若,不急迫战前准备充分,战时就能从容不迫。
从容就义 [相关解释]
1.非常镇静﹑毫无畏惧地为正义而死。
从容自如 [相关解释]
1.不慌不忙,得心应手。
从容自若 [相关解释]
1.沉着镇静,神态如常。
从颂 [相关解释]
1.从容不迫。颂,"容"的古字。
仰屋 [相关解释]
1.卧而仰望屋梁。(1)形容无计可施。《后汉书.寒朗传》"及其归舍﹐口虽不言﹐而仰屋窃叹。"宋王安石《思王逢原》诗"仰屋卧太息﹐起行涕淋漓。"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苏仙》"偶缺晨炊﹐仰屋无计。"谭嗣同《仁学》二二"杼轴繁而悬鹑之衣絶﹐工作盛而仰屋之叹消。"(2)卧而仰望屋梁。《梁书.南平王伟传》"恭每从容谓人曰'下官历观世人,多有不好欢乐,乃仰眠床上,看屋梁而著书,千秋万岁,谁传此者?'"后因以"仰屋"形容苦思冥想的样子。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序》"矜其仰屋之勤﹐而俾免于覆车之愧。"
优恣 [相关解释]
1.从容自得貌。
优悠 [相关解释]
1.悠闲舒适。 2.谓悠闲地居其中。 3.从容不迫。
优柔餍饫 [相关解释]
1.亦作"优柔厌饫"。 2.喻为学之从容求索,深入体味。语本晋杜预《序》"优而柔之,使自求之;餍而饫之,使自趋之。"
优游涵泳 [相关解释]
1.谓从容求索,深入体会。
优游自如 [相关解释]
1.悠闲适意,无拘无束。 2.犹言从容不迫。
优游自若 [相关解释]
1.从容不迫,不变常态。
优豫 [相关解释]
1.从容安详。 2.犹富裕。
余裕 [相关解释]
1.宽绰有馀;宽裕。多用于说明时间充分,精力充沛,生活富裕。亦用以表示应对从容﹑胸怀宽广。
侃侃誾誾 [相关解释]
1.形容和悦而从容不迫地谈话。语出《论语.乡党》"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誾誾如也。"
侨脄 [相关解释]
1.指春秋郑大夫公孙侨(子产)和晋大夫羊舌脄(叔向)。二人友善,并以才智见誉于当世。明张煌言《答赵安抚书》"不佞与执事辈从容羊陆之交﹐往来侨脄之好。"后用以借称哲人贤士。
信手拈来 [相关解释]
1.不加思索地随手拿来。常用于形容写作诗文时运用材料﹑驾驭语言的随意或从容。
倾泼 [相关解释]
1.指液体从容器中倒翻出来。
击叩 [相关解释]
1.《礼记.学记》"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孔颖达疏"从读为舂者﹐舂谓击也﹐以为声之形容。言钟之为体﹐必待其击﹐每一舂而为一容﹐然后尽其声。善答者亦待其一问﹐然后一答﹐乃尽说义理也。"后因以"击叩"喻发问求解。 2.见"击扣"。
只鸡斗酒 [相关解释]
1.指菲薄的祭品。语出《后汉书.桥玄传》"又承从容约誓之言﹕'徂没之后﹐路有经由﹐不以斗酒只鸡过相沃酹﹐车过三步﹐腹痛勿怨。'" 2.指简单的酒菜。
哀容 [相关解释]
1.致哀之声从容。一说致哀时稍为容饰。 2.悲伤的容色。
坚重 [相关解释]
1.坚定而从容。
声色不动 [相关解释]
1.不动声色。形容态度从容镇静﹐不随意流露感情。
失匕箸 [相关解释]
1.《三国志.蜀志.先主传》"是时曹公从容谓先主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先主方食﹐失匕箸。"谓因受惊而失落手中的餐具◇称受惊失措为"失箸"﹑"失匕"。
夷由 [相关解释]
1.亦作"夷犹"。犹豫;迟疑不前。 2.从容自得。 3.鼯鼠的别名。
姗姗来迟 [相关解释]
1.语出《汉书.外戚传上.孝武李夫人》"上思念李夫人不已,方士齐人少翁言能致其神。乃夜张灯烛,设帷帐,陈酒肉,而令上居他帐,遥望见好女如李夫人之貌,还幄坐而步。又不得就视,上愈益相思悲感,为作诗曰'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姗姗其来迟!'"颜师古注"姗姗,行貌。"后因以"姗姗来迟"形容女子走路缓慢从容的姿态。 2.形容来得很晩。
娑娑 [相关解释]
1.飘动﹑轻扬貌。 2.从容自得貌。
娑婆 [相关解释]
1.见"娑婆世界"。 2.枝叶扶疏貌。 3.从容优游。
宴言 [相关解释]
1.从容交谈。
容裔 [相关解释]
1.亦作"容?"。 2.水波荡漾貌。 3.随风飘动貌。 4.徐行貌。 5.从容娴丽貌。
容裕 [相关解释]
1.从容大度。
就义 [相关解释]
为正义事业而被杀害从容~。
屈贾 [相关解释]
1.战国屈原与汉贾谊的并称。两人平生都忧谗畏讥,从容辞令,遭遇相似。
平作 [相关解释]
1.谓从容劳作。一说,平或作"丕",谓大力劳作。
应付自如 [相关解释]
1.谓处理事情从容不迫。
应付裕如 [相关解释]
1.谓处理事情从容不迫,很有办法。
徐言 [相关解释]
1.低声细语。 2.从容而言。 3.犹缓言。缓气言之。
悠悠 [相关解释]
①长久;遥远长夜悠悠|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②忧愁思虑的样子悠悠我思|悠悠我心。③从容自然的样子悠悠自得|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④荒谬悠悠之谈,宜绝智者之口。⑤众多悠悠者天下皆是也。
悠然自得 [相关解释]
1.谓神态从容,心情闲适。
慌忙 [相关解释]
急忙;不从容~之中,把衣服都穿反了。
攸游 [相关解释]
1.安闲从容,自得其乐的样子。
攸然 [相关解释]
1.迅疾貌。 2.闲适从容貌。
整暇 [相关解释]
1.《左传.成公十六年》"日臣之使于楚也,子重问晋国之勇,臣对曰'好以众整。'曰'又何如?'臣对曰'好以暇。'"后因以"整暇"形容既严谨而又从容不迫。
施然 [相关解释]
1.从容徐行貌。
旅旅 [相关解释]
1.优游从容貌。
曳履 [相关解释]
1.拖着鞋子。形容闲暇﹑从容。
杂累 [相关解释]
1.谓成熟。《淮南子.俶真训》﹕"古之真人﹐立于天地之本﹐中至优游﹐抱德炀和﹐而万物杂累焉。"高诱注﹕"抱其志德而炙于和气﹐故万物杂累﹐言成熟也。"一说﹐"杂累"当作"炊累"﹐犹动升。刘文典集解引孙诒让曰﹕"杂累﹐无成熟之义。杂﹐疑当作炊。《庄子.在宥篇》云﹕'从容无为而万物炊累焉。'《释文》云﹕'炊本作吹。同。'司马云﹕'炊累﹐犹动升也。'……《淮南书》似即本彼文﹐高训为成熟﹐则与司马﹑郭义异耳。"
杂霸 [相关解释]
1.谓用王道搀杂霸道治理国家。语出《汉书.元帝纪》﹕"﹝太子﹞尝侍燕﹐从容言﹕'陛下持刑太深﹐宜用儒生。'宣帝作色曰﹕'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 2.专横霸道。
林觉民(1887-1911) [相关解释]
近代民主革命烈士。福建闽县(今闽侯)人。曾留学日本,从事反清活动。黄花岗之役时,随黄兴攻打广东总督衙门,受伤被捕,从容就义。遗有《绝笔书》,充满了为国牺牲的革命精神。
款徐 [相关解释]
1.从容徐缓貌。
款慢 [相关解释]
1.缓慢﹐从容。
泰然自若 [相关解释]
1.不以为意,神情如常。形容临事从容镇定。
泼泼撒撒 [相关解释]
1.形容水从容器中散洒出来的样子。
消停 [相关解释]
1.停止;停歇。 2.安静;安稳。 3.从容;舒徐。
游刃 [相关解释]
1.运刀自如。语本《庄子.养生主》"彼节者有闲,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闲,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2.比喻做事从容自如,轻松利落。
游衍 [相关解释]
1.恣意游逛。 2.谓从容自如,不受拘束。 3.滋蔓。 4.犹推演。衍﹐通"演"。
濠上 [相关解释]
1.濠水之上。《庄子.秋水》记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见鯈鱼出游从容,因辩论鱼知乐否◇多用"濠上"比喻别有会心﹑自得其乐之地。 2.指代庄子。
祎隋 [相关解释]
1.逶迤。从容自得貌。
笃定 [相关解释]
〈方〉①有把握;一定三天完成任务,~没问题。②从容不迫,不慌不忙神情~。
素丝羔羊 [相关解释]
1.《诗.召南.羔羊》"羔羊之皮,素丝五絝。"毛传"素,白也;絝,数也。古者素丝以英裘,不失其制。"朱熹集传"南国化文王之政,在位皆节俭正直,故诗人美其衣服有常,而从容自得如此也。"后因以"素丝羔羊"称誉正直廉洁的官吏。
纡余 [相关解释]
1.迂回曲折。 2.形容人有才气从容不迫。 3.谓歌曲文章曲折有致。
纡徐 [相关解释]
1.从容宽舒貌。 2.谓文辞委婉舒缓。
结缨 [相关解释]
1.《左传.哀公十五年》"子路曰'君子死,冠不免。'结缨而死。"结缨,系好帽带◇用以表示从容就死。
绰有余暇 [相关解释]
1.同"绰有余裕"。 2.形容态度从容。
绰有余裕 [相关解释]
1.《孟子.公孙丑下》"我无官守,我无言责也,则吾进退岂不绰绰然有余裕哉?"赵歧注"进退自由,岂不绰绰然舒缓有余怎?绰﹑裕,皆宽也。"后因以"绰有余裕"形容态度从容﹑不慌不忙。 2.用以形容宽裕﹑富馀。
绰绰有余 [相关解释]
①形容举止舒缓从容。②(物力、财力、能力等)很宽裕,用不完大教室里坐五十个学生绰绰有余。
缓带 [相关解释]
1.宽束衣带。形容悠闲自在,从容不迫。 2.犹解带。
缓带轻裘 [相关解释]
1.宽松的衣带,轻暖的皮衣。形容从容儒雅的风度。
羽扇挥兵 [相关解释]
1.《晋书.顾荣传》载广陵相陈敏反,渡江据州,荣等潜谋起兵攻敏。荣废桥敛舟于南岸,敏率万余人出,不获济,荣麾以羽扇,其众溃散◇因以"羽扇挥兵"为从容指挥﹑克敌制胜的典实。
羽扇纶巾 [相关解释]
1.《太平御览》卷七○二引晋裴启《语林》"诸葛武侯与宣王在渭滨将战,武侯乘素舆,葛巾,白羽扇,指挥三军。"后因以"羽扇纶巾"谓大将指挥若定潇洒从容。
舂容 [相关解释]
1.用力撞击。 2.声音悠扬洪亮。 3.指香气飘扬。 4.犹溶溶。形容月光荡漾。 5.舒缓从容。 6.闲雅。
舒徐 [相关解释]
1.从容不迫。
舒扬 [相关解释]
1.谓声音舒展清扬。 2.谓举止从容不迫。
舒暇 [相关解释]
1.从容不迫貌。
舒缓 [相关解释]
1.懈怠﹐废弛。 2.从容;缓和。 3.指行动迟慢。 4.宽松。 5.平缓。
舒迟 [相关解释]
1.亦作"舒遟"。 2.犹舒徐。从容不迫貌。 3.迟慢。
虚徐 [相关解释]
①从容不迫的样子云步转虚徐。②回绕旋转的样子虚徐韵秋烟。
蛇委 [相关解释]
1.绵延曲折貌。 2.从容自得貌。
蜿蜿蚮蚮 [相关解释]
1.逶迤﹐从容自得貌。语出《诗.召南.羔羊》"退食自公﹐委蛇委蛇。"
衎衎 [相关解释]
1.和乐貌。 2.刚直从容貌。
諐諐 [相关解释]
1.直抒己见﹐从容不迫的样子。諐﹐通"侃"。
谈笑 [相关解释]
1.亦作"谈?"。 2.说笑﹔又说又笑。 3.形容态度从容。
谢安棋 [相关解释]
1.东晋谢安临危不惧﹐强敌压境之时﹐仍与客从容对弈。见《晋书.谢安传》◇遂以"谢安棋"形容为人具有雄才大略和从容镇定的风度。亦用为咏棋之典实。
贫狭 [相关解释]
1.贫瘠迫窄。 2.贫穷窘困。 3.迫促惶遽。与从容自如相对。
走胡走越 [相关解释]
1.汉高祖欲拿项羽旧将季布,朱家因汝阴侯滕公劝高祖曰"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且以季布之贤而汉求之急如此,此不北走胡即南走越耳。夫忌壮士以资敌国,此伍子胥所以鞭荆平王之墓也。君何不从容为上言邪?"见《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因以"走胡走越"谓智能之士被迫逃亡,而为敌国所用。
跕鸢 [相关解释]
1.《后汉书.马援传》"封援为新息侯,食邑三千户。援乃击牛酾酒,劳飨军士。从容谓官属曰'吾从弟少游常哀吾慷慨多大志,曰"士生一世,但取衣食裁足,乘下泽车,御款段马,为郡掾吏,守坟墓,乡里称善人,斯可矣。致求盈余,但自苦耳。"当吾在浪泊﹑西里闲,虏未灭之时,下潦上雾,毒气重蒸,仰视飞鸢跕跕墯水中,卧念少游平生时语,何可得也!'"跕鸢,言瘴气之盛,虽鸢鸟亦难以飞越而堕落◇引以为典,多喻指艰难与险阻。
跚跚 [相关解释]
1.行步缓慢从容貌。
踌躇 [相关解释]
①犹豫,迟疑不决踌躇地呆坐了很久。②徘徊不进踌躇不前。③研究,反覆思量颇费踌躇|踌躇多日。④从容自得的样子一脸踌躇的神情。⑤心情沉郁望西都,意踌躇。
踌躇满志 [相关解释]
心满意足,从容自得的样子他手捧毕业证书,踌躇满志。
轻裘缓带 [相关解释]
1.轻暖的衣裘,宽缓的腰带。形容从容闲适。
进退裕如 [相关解释]
1.谓前进和后退均从容不费力。
迟迟 [相关解释]
1.亦作"遟遟"。 2.徐行貌。 3.阳光温暖﹑光线充足的样子。 4.长远。 5.长久。 6.渐渐地;慢慢地。 7.晩;延迟。 8.舒缓,从容不迫的样子。 9.眷念貌;依恋貌。 10.迟疑。
退食从容 [相关解释]
1.谓官吏品行节俭正直,仪容从容自得,可为楷模。语本《诗·召南·羔羊》"退食自公,委蛇委蛇。"郑玄笺"退食,谓减膳也。自,从也。从于公,谓正直顺于事也。委蛇,委曲自得之貌。节俭而顺心志定,故可自得也。"朱熹集传"南国化文王之政,在位皆节俭正直,故诗人美其衣服有常,而从容自得如此也。"
退食委蛇 [相关解释]
1.谓退朝休息而从容自得。语本《诗·召南·羔羊》"退食自公,委蛇委蛇'"朱熹集传;"退食,退朝而食于家也。自公,从公门而出也。委蛇,自得之貌。"
逶迤退食 [相关解释]
1.谓从容谦退,公正廉洁。语本《诗.召南.羔羊》"退食自公,委蛇委蛇。"郑玄笺"退食谓减膳也。自,从也。从于公谓正直顺于事也。委蛇,委曲自得之貌。节俭而顺心志定,故可自得也。"。
逶迱 [相关解释]
1.从容自如貌。 2.徘徊不进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