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23 查到相关从善的内容。
带有从善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业厚
[相关解释]
1.佛教语。谓从善。
1.佛教语。谓从善。
从善
[相关解释]
1.依从善道;听从善言。
1.依从善道;听从善言。
从善如流
[相关解释]
听从好的意见,像水顺流而下那样迅速和自然他好学不倦,从善如流,因而造诣很深。
听从好的意见,像水顺流而下那样迅速和自然他好学不倦,从善如流,因而造诣很深。
从善如登
[相关解释]
1.谓为善如登山那样不易。
1.谓为善如登山那样不易。
从善若流
[相关解释]
1.见"从善如流"。
1.见"从善如流"。
从谏如流
[相关解释]
1.谓听从善意的规劝,就象水从高处流下一样顺畅。形容乐意接受别人意见。多用于帝王。
1.谓听从善意的规劝,就象水从高处流下一样顺畅。形容乐意接受别人意见。多用于帝王。
小昮
[相关解释]
1.《诗.小雅》篇名。《诗.小雅.小昮序》"小昮﹐大夫刺幽王也。"郑玄笺"亦当为刺厉王。"朱熹集传"大夫以王惑于邪谋﹐不能断以从善﹐而作此诗。"后用以表达对谗言的愤慨。
1.《诗.小雅》篇名。《诗.小雅.小昮序》"小昮﹐大夫刺幽王也。"郑玄笺"亦当为刺厉王。"朱熹集传"大夫以王惑于邪谋﹐不能断以从善﹐而作此诗。"后用以表达对谗言的愤慨。
开淑
[相关解释]
1.开导使从善。
1.开导使从善。
弃恶从善
[相关解释]
1.丢弃邪恶行为去做好事。
1.丢弃邪恶行为去做好事。
性恶
[相关解释]
1.战国时荀子的观点之一。认为人性本来是恶的,必须以礼义刑罚治之,才能使之改恶从善。与孟子的性善论相对立,也是一种先验的人性论。
1.战国时荀子的观点之一。认为人性本来是恶的,必须以礼义刑罚治之,才能使之改恶从善。与孟子的性善论相对立,也是一种先验的人性论。
恶直丑正
[相关解释]
1.谓使奸邪者改恶从善。
1.谓使奸邪者改恶从善。
改恶从善
[相关解释]
1.见"改恶为善"。
1.见"改恶为善"。
改行从善
[相关解释]
1.见"改行为善"。
1.见"改行为善"。
特赦
[相关解释]
国家元首或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对已被判刑的特定罪犯赦免其刑罚的全部或一部分。不同于大赦。我国从1959年到1975年实行了七次特赦。其对象,除第一次为战争罪犯、反革命罪犯和普通刑事罪犯外,其余六次都是战争罪犯。我国的特赦以罪犯确实已经改恶从善为前提。
国家元首或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对已被判刑的特定罪犯赦免其刑罚的全部或一部分。不同于大赦。我国从1959年到1975年实行了七次特赦。其对象,除第一次为战争罪犯、反革命罪犯和普通刑事罪犯外,其余六次都是战争罪犯。我国的特赦以罪犯确实已经改恶从善为前提。
琐罗亚斯德教
[相关解释]
旧译祆教”、拜火教”、波斯教”等。波斯(今伊朗)古代的主要宗教。公元前6世纪由琐罗亚斯德创立。主要经典为《波斯古经》。主张善恶二元论。要求人们从善避恶,弃暗投明。礼拜圣火为主要宗教仪式。公元7世纪后渐衰。今在伊朗、印度、巴基斯坦尚有少量信徒。公元6世纪南北朝时传入中国,隋唐时曾在东西两京(洛阳、长安)建立祆祠,但信奉者多为外国人。
旧译祆教”、拜火教”、波斯教”等。波斯(今伊朗)古代的主要宗教。公元前6世纪由琐罗亚斯德创立。主要经典为《波斯古经》。主张善恶二元论。要求人们从善避恶,弃暗投明。礼拜圣火为主要宗教仪式。公元7世纪后渐衰。今在伊朗、印度、巴基斯坦尚有少量信徒。公元6世纪南北朝时传入中国,隋唐时曾在东西两京(洛阳、长安)建立祆祠,但信奉者多为外国人。
芝兰之室
[相关解释]
语出《孔子家语·六本》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闻而不知其香,即与之化矣。”后以喻助人从善的环境。
语出《孔子家语·六本》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闻而不知其香,即与之化矣。”后以喻助人从善的环境。
芝兰室
[相关解释]
1.《孔子家语.六本》"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闻而不知其香,即与之化矣。"后以喻贤士之所居。亦指助人从善的环境。
1.《孔子家语.六本》"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闻而不知其香,即与之化矣。"后以喻贤士之所居。亦指助人从善的环境。
草偃
[相关解释]
1.《论语.颜渊》"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比喻在上者能以德化民,则民之向化,犹风吹草仆,相率从善。
1.《论语.颜渊》"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比喻在上者能以德化民,则民之向化,犹风吹草仆,相率从善。
责善
[相关解释]
1.劝勉从善。
1.劝勉从善。
遗布
[相关解释]
1.《后汉书.独行传.王烈》"乡里有盗牛者,主得之,盗请罪曰'形戮是甘,乞不使王彦方知也。'烈闻而使人谢之,遗布一端。或问其故,烈曰'盗惧吾闻其过,是有耻恶之心,既怀耻恶,必能改善,故以此激之。'"后用以指对盗贼宽容不惩,使其感化而改恶从善。
1.《后汉书.独行传.王烈》"乡里有盗牛者,主得之,盗请罪曰'形戮是甘,乞不使王彦方知也。'烈闻而使人谢之,遗布一端。或问其故,烈曰'盗惧吾闻其过,是有耻恶之心,既怀耻恶,必能改善,故以此激之。'"后用以指对盗贼宽容不惩,使其感化而改恶从善。
陈實遗盗
[相关解释]
1.《后汉书.陈寔传》﹕"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實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盗大惊﹐自投于地﹐稽颡归罪。寔徐譬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深克己反善。然此当由贫困。'令遗绢二匹。自是一县无复盗窃。"后因以"陈實遗盗"为以仁德感动窃贼弃恶从善之典故。
1.《后汉书.陈寔传》﹕"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實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盗大惊﹐自投于地﹐稽颡归罪。寔徐譬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深克己反善。然此当由贫困。'令遗绢二匹。自是一县无复盗窃。"后因以"陈實遗盗"为以仁德感动窃贼弃恶从善之典故。
顺善
[相关解释]
1.顺从善道。
1.顺从善道。
首善
[相关解释]
1.谓开始并无异谋。 2.犹言第一个归顺从善。 3.《史记.儒林列传》"故教化之行也﹐建首善自京师始﹐由内及外。"意谓实施教化自京师开始,京师为四方的模范◇因以"首善"指首都。
1.谓开始并无异谋。 2.犹言第一个归顺从善。 3.《史记.儒林列传》"故教化之行也﹐建首善自京师始﹐由内及外。"意谓实施教化自京师开始,京师为四方的模范◇因以"首善"指首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