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00 查到相关从事的内容。
带有从事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一纸书
[相关解释]
1.《晋书.刘弘传》"弘每有兴废,手书守相,丁宁款密,所以人皆感悦,争赴之。咸曰'得刘公一纸书,贤于十部从事。'"后用以为典,或以"一纸书"代指书信。
1.《晋书.刘弘传》"弘每有兴废,手书守相,丁宁款密,所以人皆感悦,争赴之。咸曰'得刘公一纸书,贤于十部从事。'"后用以为典,或以"一纸书"代指书信。
丁肇中(1936- )
[相关解释]
美籍华裔物理学家。生于美国。密歇根大学博士。马萨诸塞理工学院教授。美国全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外籍院士。从事高能物理、γ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研究。1974年与他人各自独立发现j/χ粒子,为此与里希特共获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美籍华裔物理学家。生于美国。密歇根大学博士。马萨诸塞理工学院教授。美国全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外籍院士。从事高能物理、γ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研究。1974年与他人各自独立发现j/χ粒子,为此与里希特共获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万里长征
[相关解释]
1.形容非常远的征程。唐王昌龄《出塞》诗之一"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陈毅《送沈张诸君赴延安》诗"万里长征不计程,指津自有北辰星。"后用以比喻所从事的长期的﹑艰巨的事业。
1.形容非常远的征程。唐王昌龄《出塞》诗之一"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陈毅《送沈张诸君赴延安》诗"万里长征不计程,指津自有北辰星。"后用以比喻所从事的长期的﹑艰巨的事业。
三耳
[相关解释]
1.传说隋董慎被冥府追为右曹从事,召常州秀才张审通掌书记。慎令为判,申天府。有黄衫人持天符云,所申不当。慎怒,以方寸肉塞其耳。审通再判之,后有天符来云,甚允当。慎喜,命左右割去耳肉,令一小儿擘为耳,安于额上,曰"塞君一耳,与君三耳,可乎?"后审通复活,觉额痒,涌出一耳,尤聪。时人笑曰"天有九头鸟,地有三耳秀才。"后即以此为典,谓人聪明颖悟,异于往常。 2.谓两耳之外别有一耳,主听。为先秦名家诡辩论题之一。
1.传说隋董慎被冥府追为右曹从事,召常州秀才张审通掌书记。慎令为判,申天府。有黄衫人持天符云,所申不当。慎怒,以方寸肉塞其耳。审通再判之,后有天符来云,甚允当。慎喜,命左右割去耳肉,令一小儿擘为耳,安于额上,曰"塞君一耳,与君三耳,可乎?"后审通复活,觉额痒,涌出一耳,尤聪。时人笑曰"天有九头鸟,地有三耳秀才。"后即以此为典,谓人聪明颖悟,异于往常。 2.谓两耳之外别有一耳,主听。为先秦名家诡辩论题之一。
三观
[相关解释]
1.佛教语。天台宗的基本教义之一。谓从事物缘起中观悟空﹑假﹑中三谛。
1.佛教语。天台宗的基本教义之一。谓从事物缘起中观悟空﹑假﹑中三谛。
下力
[相关解释]
1.出力;从事体力劳动。
1.出力;从事体力劳动。
不服
[相关解释]
1.不从事,不经营。 2.不佩带。 3.不臣服;不顺服。 4.不甘心;不承认。 5.不信服;不相信。 6.不习惯。
1.不从事,不经营。 2.不佩带。 3.不臣服;不顺服。 4.不甘心;不承认。 5.不信服;不相信。 6.不习惯。
不知死活
[相关解释]
1.谓不知利害,冒昧从事。
1.谓不知利害,冒昧从事。
专业户
[相关解释]
中国农村中专门或主要从事某种生产活动的农户。如养鱼、种花、养蜂、养猪、养蚕等等。
中国农村中专门或主要从事某种生产活动的农户。如养鱼、种花、养蜂、养猪、养蚕等等。
专业村
[相关解释]
1.指我国农村中按专业分工﹑以专门生产技能从事某一行业的村庄。
1.指我国农村中按专业分工﹑以专门生产技能从事某一行业的村庄。
专掌
[相关解释]
1.专门主管或从事某项工作。
1.专门主管或从事某项工作。
专门
[相关解释]
1.独立门户﹐自成一家。 2.指某一门学问。 3.专从事某事或研究某门学问。 4.专长。
1.独立门户﹐自成一家。 2.指某一门学问。 3.专从事某事或研究某门学问。 4.专长。
业商
[相关解释]
1.犹经商。从事商业。
1.犹经商。从事商业。
业文
[相关解释]
1.从事文事。
1.从事文事。
业武
[相关解释]
1.从事武事。
1.从事武事。
东厂
[相关解释]
明代特务机构。明成祖于1420年在京师东安门北设立,命亲信宦官为提督,属官多来自锦衣卫,从事监视、侦察等特务活动,诸事可直接上达皇帝。权力在锦衣卫之上。
明代特务机构。明成祖于1420年在京师东安门北设立,命亲信宦官为提督,属官多来自锦衣卫,从事监视、侦察等特务活动,诸事可直接上达皇帝。权力在锦衣卫之上。
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
[相关解释]
中国吸收和运用外资并从事信托投资业务的金融机构。1979年10月成立。主要任务是引导、吸收和运用国外资金,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对国内进行建设投资。
中国吸收和运用外资并从事信托投资业务的金融机构。1979年10月成立。主要任务是引导、吸收和运用国外资金,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对国内进行建设投资。
中国福利会
[相关解释]
中国从事社会福利事业的机构。1938年由宋庆龄在香港创立,原名保卫中国同盟。1941年迁至重庆。1945年迁至上海,改名为中国福利基金会。1950年改现名。在革命战争年代,曾创办国际和平医院、上海儿童福利站、儿童剧团等社会福利企事业。解放后,从事儿童文化教育和妇幼保健工作,出版《儿童时代》,开办少年宫、幼儿园等。
中国从事社会福利事业的机构。1938年由宋庆龄在香港创立,原名保卫中国同盟。1941年迁至重庆。1945年迁至上海,改名为中国福利基金会。1950年改现名。在革命战争年代,曾创办国际和平医院、上海儿童福利站、儿童剧团等社会福利企事业。解放后,从事儿童文化教育和妇幼保健工作,出版《儿童时代》,开办少年宫、幼儿园等。
中国红十字会
[相关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领导下的人民卫生救护团体。协助政府各有关部门从事群众卫生、社会福利和灾害救济等工作。成立于1904年,采用日内瓦公约规定的白底红十字为标志。总会设在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领导下的人民卫生救护团体。协助政府各有关部门从事群众卫生、社会福利和灾害救济等工作。成立于1904年,采用日内瓦公约规定的白底红十字为标志。总会设在北京。
中岛健藏(1903-1979)
[相关解释]
日本文学评论家、社会活动家。东京帝国大学毕业后留校工作,从事翻译和文学评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参与重建日本文艺家协会、日本笔会等团体。曾任日中文化交流协会理事长、会长。主要作品有《现代文艺论》、《现代作家论》等。
日本文学评论家、社会活动家。东京帝国大学毕业后留校工作,从事翻译和文学评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参与重建日本文艺家协会、日本笔会等团体。曾任日中文化交流协会理事长、会长。主要作品有《现代文艺论》、《现代作家论》等。
中间商
[相关解释]
1.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专门从事商品分配的商人或商号。
1.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专门从事商品分配的商人或商号。
丹麦人
[相关解释]
丹麦的主体民族。另有少数分布在美国、加拿大和德国等国。约558万人(1985年),讲丹麦语。多信基督教新教。主要从事轻工业、畜牧业,沿海居民多从事渔业。
丹麦的主体民族。另有少数分布在美国、加拿大和德国等国。约558万人(1985年),讲丹麦语。多信基督教新教。主要从事轻工业、畜牧业,沿海居民多从事渔业。
乌兹别克人
[相关解释]
乌兹别克斯坦的主体民族。另有部分分布在独联体各国、阿富汗等国。约1642万人(1979年)。讲乌兹别克语。信伊斯兰教。主要从事农业和工业。
乌兹别克斯坦的主体民族。另有部分分布在独联体各国、阿富汗等国。约1642万人(1979年)。讲乌兹别克语。信伊斯兰教。主要从事农业和工业。
乌托邦
[相关解释]
英国莫尔著。欧洲第一部影响较大的空想社会主义著作。写于1516年。乌托邦”的原意为乌有之乡”。作者在书中描绘了一个乌托邦的社会,在这社会里没有私有财产,人人都从事劳动◇乌托邦”也成为空想”的同义语。
英国莫尔著。欧洲第一部影响较大的空想社会主义著作。写于1516年。乌托邦”的原意为乌有之乡”。作者在书中描绘了一个乌托邦的社会,在这社会里没有私有财产,人人都从事劳动◇乌托邦”也成为空想”的同义语。
乌桓
[相关解释]
古族名。东胡族的一支。以游牧打猎为生。秦汉之际迁至乌桓山(今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北),故称乌桓『武帝以后归附汉朝,开始从事农业生产。曹操东征乌桓取胜后,万余乌桓人迁到中原落户,部分留居东北,渐与其他民族融合。
古族名。东胡族的一支。以游牧打猎为生。秦汉之际迁至乌桓山(今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北),故称乌桓『武帝以后归附汉朝,开始从事农业生产。曹操东征乌桓取胜后,万余乌桓人迁到中原落户,部分留居东北,渐与其他民族融合。
乐业
[相关解释]
1.谓愉快地从事本业。
1.谓愉快地从事本业。
乐户
[相关解释]
1.封建时代供统治阶级取乐的人户,专门从事吹弹歌唱,名隶乐籍,户称"乐户"。其社会地位低贱。 2.旧时妓院的别称。 3.指民间乐手。
1.封建时代供统治阶级取乐的人户,专门从事吹弹歌唱,名隶乐籍,户称"乐户"。其社会地位低贱。 2.旧时妓院的别称。 3.指民间乐手。
乙士
[相关解释]
1.古代称军旅中从事杂役的二等兵丁。
1.古代称军旅中从事杂役的二等兵丁。
习服
[相关解释]
1.犹顺服。 2.犹言经常从事。
1.犹顺服。 2.犹言经常从事。
书士
[相关解释]
1.从事文字﹑文书工作的人员。
1.从事文字﹑文书工作的人员。
书记
[相关解释]
①指书籍、书牍等闭户读书记|数通书记相报谢。②旧时指从事公文、书记工作的人。也专指担任抄写工作的人员他在当书记。③政党各级组织的主要负责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设总书记;地方各级党的委员会和基层党的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均设书记。职责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把握好正确的政治方向;善于团结好委员会中一班人;抓好党风建设,督促、检查党的各项工作等。书记和委员之间是平等的同志关系,重大问题由委员会通过表决决定。
①指书籍、书牍等闭户读书记|数通书记相报谢。②旧时指从事公文、书记工作的人。也专指担任抄写工作的人员他在当书记。③政党各级组织的主要负责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设总书记;地方各级党的委员会和基层党的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均设书记。职责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把握好正确的政治方向;善于团结好委员会中一班人;抓好党风建设,督促、检查党的各项工作等。书记和委员之间是平等的同志关系,重大问题由委员会通过表决决定。
乱事
[相关解释]
1.扰乱或败坏其事。 2.叛乱之事。 3.胡乱从事。 4.琐杂之事。
1.扰乱或败坏其事。 2.叛乱之事。 3.胡乱从事。 4.琐杂之事。
事业
[相关解释]
①所从事或经营的事情作何事业|家里偌大的事业,全靠他一人支撑呢!②成就;功业事业心|干一番事业|男儿立事业|若非任城,朕事业不得就也。③有条理、有规模并有益于公众的事情建设事业|共产主义事业。④特指没有生产收入,由国家、企业或私人团体开支其经费的社会工作。与企业”相对事业经费|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
①所从事或经营的事情作何事业|家里偌大的事业,全靠他一人支撑呢!②成就;功业事业心|干一番事业|男儿立事业|若非任城,朕事业不得就也。③有条理、有规模并有益于公众的事情建设事业|共产主义事业。④特指没有生产收入,由国家、企业或私人团体开支其经费的社会工作。与企业”相对事业经费|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
事戎
[相关解释]
1.从事战争。
1.从事战争。
事本
[相关解释]
1.从事根本之业。本,指耕战。 2.事情的根由。 3.犹根本大事。
1.从事根本之业。本,指耕战。 2.事情的根由。 3.犹根本大事。
五甲
[相关解释]
1.宋代科举考试自一至五等称"五甲"。一甲赐进士及第并文林郎;二甲赐进士及第并从事郎;三﹑四甲进士出身;五甲同进士出身。
1.宋代科举考试自一至五等称"五甲"。一甲赐进士及第并文林郎;二甲赐进士及第并从事郎;三﹑四甲进士出身;五甲同进士出身。
交战团体
[相关解释]
1.指一个国家内从事武装斗争,控制部分地区,并得到外国承认的集团。交战团体享有与交战国同等的权利,承担同等的义务。
1.指一个国家内从事武装斗争,控制部分地区,并得到外国承认的集团。交战团体享有与交战国同等的权利,承担同等的义务。
产业工人
[相关解释]
1.在现代工业生产部门中从事生产劳动,以工资收入为生活来源的工人。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工人阶级的主体和骨干。
1.在现代工业生产部门中从事生产劳动,以工资收入为生活来源的工人。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工人阶级的主体和骨干。
亲田
[相关解释]
1.亲身从事农业劳动。
1.亲身从事农业劳动。
人力
[相关解释]
1.人的劳力,人的力量。 2.劳动力。指从事劳作的人。 3.仆役。
1.人的劳力,人的力量。 2.劳动力。指从事劳作的人。 3.仆役。
人员
[相关解释]
1.担任某种职务或从事某种工作的人。
1.担任某种职务或从事某种工作的人。
从业
[相关解释]
1.就业;从事某种职业。
1.就业;从事某种职业。
从事
[相关解释]
①做某事;参与某种事业告养回籍,从事农耕|从事教育工作。②处置;处理依法从事。
①做某事;参与某种事业告养回籍,从事农耕|从事教育工作。②处置;处理依法从事。
从事衫
[相关解释]
1.指军服。
1.指军服。
从横家
[相关解释]
1.即纵横家。战国时从事政治外交活动的谋士。《汉书.艺文志》列为"十家九流"之一。主要人物有苏秦﹑张仪等,他们分别代表合纵(主张六国联合抗秦)及连横(主张六国分别事秦)两派。《汉书.艺文志》"从横家者流,盖出于行人之官。"后亦以指有手腕能舌辩的人。
1.即纵横家。战国时从事政治外交活动的谋士。《汉书.艺文志》列为"十家九流"之一。主要人物有苏秦﹑张仪等,他们分别代表合纵(主张六国联合抗秦)及连横(主张六国分别事秦)两派。《汉书.艺文志》"从横家者流,盖出于行人之官。"后亦以指有手腕能舌辩的人。
仙姑
[相关解释]
1.仙女。 2.对女道士的敬称。 3.旧时对从事下神占卜等迷信活动的妇女的称呼。 4.蝼蛄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虫三.蝼蛄》。
1.仙女。 2.对女道士的敬称。 3.旧时对从事下神占卜等迷信活动的妇女的称呼。 4.蝼蛄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虫三.蝼蛄》。
仡佬族
[相关解释]
分布于贵州、云南、广西的少数民族。约4 3.8万人(1990年)。用仡佬语。无文字,通用汉语文。信仰原始宗教。历史上长于铸造青铜器,精于纺织。传统节日有仡佬年、吃新节。主要从事农业。
分布于贵州、云南、广西的少数民族。约4 3.8万人(1990年)。用仡佬语。无文字,通用汉语文。信仰原始宗教。历史上长于铸造青铜器,精于纺织。传统节日有仡佬年、吃新节。主要从事农业。
伙伴
[相关解释]
古代兵制十人为一火,火长一人管炊事,同火者称为火伴,现在泛指共同参加某种组织或从事某种活动的人,写作伙伴。
古代兵制十人为一火,火长一人管炊事,同火者称为火伴,现在泛指共同参加某种组织或从事某种活动的人,写作伙伴。
佃作
[相关解释]
1.从事耕作。
1.从事耕作。
位业
[相关解释]
1.犹业果。指死者在三界中所居地位及所受果报。 2.名位与功业。 3.指社会地位及从事的职业。
1.犹业果。指死者在三界中所居地位及所受果报。 2.名位与功业。 3.指社会地位及从事的职业。
体夫
[相关解释]
1.犹壮汉。谓从事笨重体力劳动的人。
1.犹壮汉。谓从事笨重体力劳动的人。
佛兰芒人
[相关解释]
也称佛兰德人”、佛来米人”。比利时的民族之一。另有部分分布在荷兰、法国、美国等国。约706万人(1985年)。讲佛兰芒语。多信天主教。主要从事工业和农业。
也称佛兰德人”、佛来米人”。比利时的民族之一。另有部分分布在荷兰、法国、美国等国。约706万人(1985年)。讲佛兰芒语。多信天主教。主要从事工业和农业。
作业
[相关解释]
1.指所从事的工作﹑业务。 2.劳动;从事生产工作。 3.为完成生产﹑学习﹑军事训练等任务而布置的活动。 4.谓从事这种活动。 5.作孽,造孽。业,罪孽。
1.指所从事的工作﹑业务。 2.劳动;从事生产工作。 3.为完成生产﹑学习﹑军事训练等任务而布置的活动。 4.谓从事这种活动。 5.作孽,造孽。业,罪孽。
作坊
[相关解释]
1.从事手工制造加工的工场。也称"作场"﹑"坊"﹑"房"﹑"作"等。古代有官府作坊及民间作坊之分。
1.从事手工制造加工的工场。也称"作场"﹑"坊"﹑"房"﹑"作"等。古代有官府作坊及民间作坊之分。
作坊(zuō-)
[相关解释]
从事手工业生产的场所。工具一般比较简陋。个体手工业者作坊由作坊主(一般是有较高技艺的师傅)带领帮工或学徒在生产中实行简单协作。历史上有奴隶主、封建主或官府办的大作坊,生产中实行以分工为基础的协作。
从事手工业生产的场所。工具一般比较简陋。个体手工业者作坊由作坊主(一般是有较高技艺的师傅)带领帮工或学徒在生产中实行简单协作。历史上有奴隶主、封建主或官府办的大作坊,生产中实行以分工为基础的协作。
作家
[相关解释]
1.治家,理家。 2.节俭。犹言做人家。 3.从事文学创作有成就的人。 4.佛教禅宗对善用机锋者之称。 5.行家;高手。
1.治家,理家。 2.节俭。犹言做人家。 3.从事文学创作有成就的人。 4.佛教禅宗对善用机锋者之称。 5.行家;高手。
作者
[相关解释]
1.创始之人。 2.称在艺业上有卓越成就的人。 3.指从事文章撰述或艺术创作的人。 4.《论语.宪问》"子曰'贤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子曰'作者七人矣。'"邢昺疏"此章言自古隐逸贤者之行也……作,为也,言为此行者,凡有七人。"后以称隐逸之士。
1.创始之人。 2.称在艺业上有卓越成就的人。 3.指从事文章撰述或艺术创作的人。 4.《论语.宪问》"子曰'贤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子曰'作者七人矣。'"邢昺疏"此章言自古隐逸贤者之行也……作,为也,言为此行者,凡有七人。"后以称隐逸之士。
佩迪人
[相关解释]
南部非洲的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南非,少数分布在津巴布韦、博茨瓦纳等国。约271万人(1985年)。讲佩迪语。多持传统信仰,崇拜自然力和祖先,部分信基督教新教。主要从事农牧业,不少人在厂矿做工。
南部非洲的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南非,少数分布在津巴布韦、博茨瓦纳等国。约271万人(1985年)。讲佩迪语。多持传统信仰,崇拜自然力和祖先,部分信基督教新教。主要从事农牧业,不少人在厂矿做工。
使犬
[相关解释]
1.清代对沿混同江,西起今依兰县东北,东达黑龙江口海岸及库页岛所居黑斤(今赫哲族)等使犬部落的称呼。各部从事渔猎。冬日乘坐冰橇,用犬驾拽,因称。
1.清代对沿混同江,西起今依兰县东北,东达黑龙江口海岸及库页岛所居黑斤(今赫哲族)等使犬部落的称呼。各部从事渔猎。冬日乘坐冰橇,用犬驾拽,因称。
使马鄂伦春
[相关解释]
1.旧时东北鄂伦春族部落名。从事渔猎,以马为远载工具,因称之为"使马鄂伦春"。
1.旧时东北鄂伦春族部落名。从事渔猎,以马为远载工具,因称之为"使马鄂伦春"。
使鹿鄂伦春
[相关解释]
1.旧时东北鄂伦春族部落名。从事渔猎,以驯鹿为运载工具,因称之为"使鹿鄂伦春"。
1.旧时东北鄂伦春族部落名。从事渔猎,以驯鹿为运载工具,因称之为"使鹿鄂伦春"。
侍女
[相关解释]
1.古代宫中侍奉君王后妃的女子。 2.婢女;女仆。 3.旧指从事服务工作的女子。
1.古代宫中侍奉君王后妃的女子。 2.婢女;女仆。 3.旧指从事服务工作的女子。
修女
[相关解释]
天主教、正教中离家入修会的女教徒。通常须发三绝大愿,即绝财”(不置私产)、绝色”(不嫁)、绝意”(不持私意,听从教会命令)。从事祈祷或传教等工作。在中国,有时称嬷嬷”。
天主教、正教中离家入修会的女教徒。通常须发三绝大愿,即绝财”(不置私产)、绝色”(不嫁)、绝意”(不持私意,听从教会命令)。从事祈祷或传教等工作。在中国,有时称嬷嬷”。
僝功
[相关解释]
1.亦作"僝工"。 2.显现功业。 3.多指筹集工料,以从事或完成建筑工程。
1.亦作"僝工"。 2.显现功业。 3.多指筹集工料,以从事或完成建筑工程。
僧伽罗人
[相关解释]
斯里兰卡的主体民族。约1181万人(1985年)。讲僧伽罗语,信小乘佛教。种姓制度不很严格。主要从事农业。
斯里兰卡的主体民族。约1181万人(1985年)。讲僧伽罗语,信小乘佛教。种姓制度不很严格。主要从事农业。
兀者
[相关解释]
1.断去一足的人。 2.金元两代对松花江下游直到黑龙江下游及精奇里江南北﹑乌苏里江东西从事渔猎和采集的许多不同族属部落的泛称。兀者以捕捉貂﹑鼠﹑水獭﹑海豹﹑鹰鹘等为生﹐养狗驾拖床﹐善造船。元设"管兀者吉烈迷万户府"进行统辖。明代习称为野人女直。清代有各种以"窝集"命名的部落﹐即指兀者。
1.断去一足的人。 2.金元两代对松花江下游直到黑龙江下游及精奇里江南北﹑乌苏里江东西从事渔猎和采集的许多不同族属部落的泛称。兀者以捕捉貂﹑鼠﹑水獭﹑海豹﹑鹰鹘等为生﹐养狗驾拖床﹐善造船。元设"管兀者吉烈迷万户府"进行统辖。明代习称为野人女直。清代有各种以"窝集"命名的部落﹐即指兀者。
先我着鞭
[相关解释]
先我在我之前。着鞭上马挥动鞭子。常比喻别人在自己之前先从事某项活动开展金融事业,若外资先我着鞭,我将陷于被动。
先我在我之前。着鞭上马挥动鞭子。常比喻别人在自己之前先从事某项活动开展金融事业,若外资先我着鞭,我将陷于被动。
全劳动力
[相关解释]
1.指体力强,能从事轻﹑重体力劳动的人。区别于妇女﹑儿童﹑老弱病残等劳动能力较差的人。多指农业劳动。
1.指体力强,能从事轻﹑重体力劳动的人。区别于妇女﹑儿童﹑老弱病残等劳动能力较差的人。多指农业劳动。
公关
[相关解释]
公共关系的简称~部门ㄧ~小姐(从事公关工作的女职员)。
公共关系的简称~部门ㄧ~小姐(从事公关工作的女职员)。
六务
[相关解释]
1.谓国君所必须勉力从事的六事。 2.宋代于江陵府﹑真州﹑海州﹑汉阳军﹑无为军﹑蕲州之蕲口所设之六处官方茶叶贸易机构。也称六榷务。
1.谓国君所必须勉力从事的六事。 2.宋代于江陵府﹑真州﹑海州﹑汉阳军﹑无为军﹑蕲州之蕲口所设之六处官方茶叶贸易机构。也称六榷务。
共产主义劳动
[相关解释]
在共产主义高级阶段劳动者为社会进行的不计报酬的劳动。具有自觉性、普遍性、全面性、乐生性和直接社会性。劳动已不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人人都从事劳动。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许多先进者的劳动,也具有共产主义劳动的性质。
在共产主义高级阶段劳动者为社会进行的不计报酬的劳动。具有自觉性、普遍性、全面性、乐生性和直接社会性。劳动已不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人人都从事劳动。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许多先进者的劳动,也具有共产主义劳动的性质。
兵家
[相关解释]
先秦至汉初研究军事理论并从事军事活动的重要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有春秋末的孙武,战国时的吴起、孙膑,汉初的张良、韩信等。对后世军事思想影响很大。
先秦至汉初研究军事理论并从事军事活动的重要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有春秋末的孙武,战国时的吴起、孙膑,汉初的张良、韩信等。对后世军事思想影响很大。
兵工
[相关解释]
1.军工。制造武器装备的军事工业。 2.谓组织士兵从事工业生产。
1.军工。制造武器装备的军事工业。 2.谓组织士兵从事工业生产。
养女子
[相关解释]
1.从事烧煮烹调的女奴。
1.从事烧煮烹调的女奴。
兼营
[相关解释]
1.同时从事本业以外的经营。
1.同时从事本业以外的经营。
内勤
[相关解释]
1.部队以及有外勤工作的机关﹑企业称在内部进行的工作。 2.从事内勤工作的人。
1.部队以及有外勤工作的机关﹑企业称在内部进行的工作。 2.从事内勤工作的人。
军法从事
[相关解释]
1.谓按军法处断。
1.谓按军法处断。
农业税
[相关解释]
1.谓国家对从事农业生产﹑有农业收入的单位或个人所征收的税。
1.谓国家对从事农业生产﹑有农业收入的单位或个人所征收的税。
农具
[相关解释]
1.从事农业生产时所使用的器具。
1.从事农业生产时所使用的器具。
农夫
[相关解释]
1.指务农的人。 2.特指从事农业劳动的男子。 3.古代田官名。
1.指务农的人。 2.特指从事农业劳动的男子。 3.古代田官名。
农家
[相关解释]
1.田家,从事农业的人家。 2.战国时期反映农业生产和农民思想的学术派别。主张劝耕桑,以足衣食。《汉书.艺文志》列为"九流"之一。
1.田家,从事农业的人家。 2.战国时期反映农业生产和农民思想的学术派别。主张劝耕桑,以足衣食。《汉书.艺文志》列为"九流"之一。
农户
[相关解释]
1.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人家。
1.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人家。
农时
[相关解释]
1.适宜于从事耕种﹑收获的时节。
1.适宜于从事耕种﹑收获的时节。
农村
[相关解释]
1.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的劳动者聚居的地方。
1.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的劳动者聚居的地方。
农野
[相关解释]
1.村野;田野。 2.借指从事农耕。
1.村野;田野。 2.借指从事农耕。
冶士
[相关解释]
1.古代从事冶炼铸造的刑徒。
1.古代从事冶炼铸造的刑徒。
冷门
[相关解释]
(~儿)原指赌博时很少有人下注的一门。现比喻很少有人从事的、不时兴的工作、事业等过去地质学是~儿。
(~儿)原指赌博时很少有人下注的一门。现比喻很少有人从事的、不时兴的工作、事业等过去地质学是~儿。
出动
[相关解释]
1.谓派遣多数人从事某一行动;许多人为某事行动起来。
1.谓派遣多数人从事某一行动;许多人为某事行动起来。
出身
[相关解释]
1.献身。 2.指科举考试中选者的身分﹑资格,后亦指学历。 3.指为官。 4.个人最早的经历或身分。 5.出而从事某种事情。 6.指改嫁。 7.出生;产地。 8.谓出路,前途。
1.献身。 2.指科举考试中选者的身分﹑资格,后亦指学历。 3.指为官。 4.个人最早的经历或身分。 5.出而从事某种事情。 6.指改嫁。 7.出生;产地。 8.谓出路,前途。
分利
[相关解释]
1.分得他人的利益。 2.谓自己不从事生产而坐分他人生产所得的利益为"分利"。 3.中医学名词。谓用药剂使患者出透汗而使病情好转。
1.分得他人的利益。 2.谓自己不从事生产而坐分他人生产所得的利益为"分利"。 3.中医学名词。谓用药剂使患者出透汗而使病情好转。
分工
[相关解释]
分别从事各种不同而又互相补充的工作社会~ㄧ~合作 ㄧ他~抓生产ㄧ这几件事,咱们分分工吧。
分别从事各种不同而又互相补充的工作社会~ㄧ~合作 ㄧ他~抓生产ㄧ这几件事,咱们分分工吧。
分工合作
[相关解释]
1.众人各司其职,共同从事工作。
1.众人各司其职,共同从事工作。
初服
[相关解释]
1.谓开始或首先履行﹑从事某项事务。 2.未入仕时的服装,与"朝服"相对。 3.山嫁前穿的衣服。 4.佛教指俗装,与"僧衣"相对。
1.谓开始或首先履行﹑从事某项事务。 2.未入仕时的服装,与"朝服"相对。 3.山嫁前穿的衣服。 4.佛教指俗装,与"僧衣"相对。
利民
[相关解释]
1.有利于民。 2.古代指工商业者。《商君书.去强》"强国知十三数竟内仓口之数﹑壮男壮女之数﹑老弱之数﹑官士之数﹑以言说取食者之数﹑利民之数﹑马牛刍藳之数。"高亨注"靠营取利润以谋生的人,指商人及手工业者。"一说,指从事农业生产者。
1.有利于民。 2.古代指工商业者。《商君书.去强》"强国知十三数竟内仓口之数﹑壮男壮女之数﹑老弱之数﹑官士之数﹑以言说取食者之数﹑利民之数﹑马牛刍藳之数。"高亨注"靠营取利润以谋生的人,指商人及手工业者。"一说,指从事农业生产者。
剧作家
[相关解释]
1.从事戏剧创作有一定成就的人。
1.从事戏剧创作有一定成就的人。
力夫
[相关解释]
1.从事体力劳动的人◇多指出卖劳力的人。
1.从事体力劳动的人◇多指出卖劳力的人。
劝业
[相关解释]
1.努力从事其事业。
1.努力从事其事业。
劝说
[相关解释]
1.劝人从事某事或使其对某事表示同意。
1.劝人从事某事或使其对某事表示同意。
务农
[相关解释]
1.从事农业生产。
1.从事农业生产。
务正
[相关解释]
1.从事正道。
1.从事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