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00 查到相关人相的内容。
带有人相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一倡三叹
[相关解释]
1.《荀子.礼论》"清庙之歌,一倡而三叹也。"谓一人歌唱,三人相和◇多用以形容音乐﹑诗文优美,富有余味,令人赞赏不己。倡,亦作"唱"。
1.《荀子.礼论》"清庙之歌,一倡而三叹也。"谓一人歌唱,三人相和◇多用以形容音乐﹑诗文优美,富有余味,令人赞赏不己。倡,亦作"唱"。
一答一合
[相关解释]
1.谓二人相互应答。
1.谓二人相互应答。
一钱太守
[相关解释]
1.汉刘宠由会稽太守内迁将作大匠,山阴县五六老人相率共送,人赠百钱。宠谢之,为人选受一大钱,故会稽号为一钱太守。见《后汉书·刘宠传》◇遂用作廉吏之称。
1.汉刘宠由会稽太守内迁将作大匠,山阴县五六老人相率共送,人赠百钱。宠谢之,为人选受一大钱,故会稽号为一钱太守。见《后汉书·刘宠传》◇遂用作廉吏之称。
一龙
[相关解释]
1.《三国志·魏志·华歆传》"议论持平,终不毁伤人"裴松之注引三国魏鱼豢《魏略》"歆与北海邴原﹑管宁俱游学,三人相善,时人号三人为'一龙',歆为龙头,原为龙腹,宁为龙尾。"后用作典实。
1.《三国志·魏志·华歆传》"议论持平,终不毁伤人"裴松之注引三国魏鱼豢《魏略》"歆与北海邴原﹑管宁俱游学,三人相善,时人号三人为'一龙',歆为龙头,原为龙腹,宁为龙尾。"后用作典实。
一龙一猪
[相关解释]
1.喻二人相去悬殊。
1.喻二人相去悬殊。
三击掌
[相关解释]
1.两人相对击掌三次,表示说话算数。
1.两人相对击掌三次,表示说话算数。
三士
[相关解释]
1.指春秋晋之狐偃﹑赵衰﹑贾佗。 2.指古之许由﹑巢父﹑池主三隐者。 3.指春秋齐之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三人勇而无礼,晏子认为将桅国家,准备除掉他们,请景公赐三人二桃,论功而食。三人相争不下,皆不食桃,自刭死。事见《晏子春秋.谏下二四》。
1.指春秋晋之狐偃﹑赵衰﹑贾佗。 2.指古之许由﹑巢父﹑池主三隐者。 3.指春秋齐之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三人勇而无礼,晏子认为将桅国家,准备除掉他们,请景公赐三人二桃,论功而食。三人相争不下,皆不食桃,自刭死。事见《晏子春秋.谏下二四》。
三拜
[相关解释]
1.长跪后两手相拱至地,俯首至手为拜。重复三次,谓之三拜。(1)古人相见以再拜为常礼,唯遇特殊情况乃三拜,以示情切。《左传.僖公十五年》"秦获晋侯以归……晋大夫三拜稽首。"北周宣帝时﹐始改三拜为常礼。《周书.宣帝纪》"﹝宣政元年九月﹞诏诸应拜者﹐皆以三拜成礼。"参阅赵翼《陔馀丛考.再拜三拜四拜五拜》。(2)主人对众宾行礼,不及一一相拜,仅以三拜表示。《仪礼.乡射礼》"主人西南面三拜众宾,众宾皆答一拜。"郑玄注"三拜,示徧也。"贾公彦疏"三拜示徧也者,众宾无问多少,止为三拜而已,是示徧也。"(3)佛教以三拜
1.长跪后两手相拱至地,俯首至手为拜。重复三次,谓之三拜。(1)古人相见以再拜为常礼,唯遇特殊情况乃三拜,以示情切。《左传.僖公十五年》"秦获晋侯以归……晋大夫三拜稽首。"北周宣帝时﹐始改三拜为常礼。《周书.宣帝纪》"﹝宣政元年九月﹞诏诸应拜者﹐皆以三拜成礼。"参阅赵翼《陔馀丛考.再拜三拜四拜五拜》。(2)主人对众宾行礼,不及一一相拜,仅以三拜表示。《仪礼.乡射礼》"主人西南面三拜众宾,众宾皆答一拜。"郑玄注"三拜,示徧也。"贾公彦疏"三拜示徧也者,众宾无问多少,止为三拜而已,是示徧也。"(3)佛教以三拜
为蛇画足
[相关解释]
1.《战国策.齐策二》"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后以"为蛇画足"比喻做事节外生枝﹐不但无益﹐反而害事。
1.《战国策.齐策二》"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后以"为蛇画足"比喻做事节外生枝﹐不但无益﹐反而害事。
五朵金花
[相关解释]
故事片。长春电影制片厂1959年摄制。赵季康、王公浦编剧,王家乙导演,杨丽坤、莫梓江主演。白族青年阿鹏在三月街”盛会上与金花姑娘一见钟情,约定来年山茶花开的季节相会。第二年,阿鹏应约前来,遍访苍山洱海接连遇见四个金花”,最后在两人定情的蝴蝶泉边与意中人相会。
故事片。长春电影制片厂1959年摄制。赵季康、王公浦编剧,王家乙导演,杨丽坤、莫梓江主演。白族青年阿鹏在三月街”盛会上与金花姑娘一见钟情,约定来年山茶花开的季节相会。第二年,阿鹏应约前来,遍访苍山洱海接连遇见四个金花”,最后在两人定情的蝴蝶泉边与意中人相会。
五桂
[相关解释]
1.旧称进士登第为折桂。五桂,对亲族五人相继登科的美称。
1.旧称进士登第为折桂。五桂,对亲族五人相继登科的美称。
五比丘
[相关解释]
1.佛教谓最早从释迦牟尼在鹿野苑闻法出家的憍陈如﹑阿说示﹑跋提﹑十力迦叶﹑摩诃男拘利等五人。是为佛教有"僧宝"之始。相传释迦牟尼初出家时,其父净饭王劝阻无效,派上述五人相随,后受感化而出家。
1.佛教谓最早从释迦牟尼在鹿野苑闻法出家的憍陈如﹑阿说示﹑跋提﹑十力迦叶﹑摩诃男拘利等五人。是为佛教有"僧宝"之始。相传释迦牟尼初出家时,其父净饭王劝阻无效,派上述五人相随,后受感化而出家。
亡羊
[相关解释]
1.《庄子.骈拇》"臧与谷二人相与牧羊,而俱亡其羊。问臧奚事,则挟策读书;问谷奚事,则博塞以游。二人者,事业不同;其于亡羊,均也。"谓弃其本职而溺于所好。庄子用以比喻追逐外物而残生伤性。 2.《列子.说符》"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心都子曰'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后因以"亡羊"喻步入歧途而一无成就。 3.比喻丧失某种事物
1.《庄子.骈拇》"臧与谷二人相与牧羊,而俱亡其羊。问臧奚事,则挟策读书;问谷奚事,则博塞以游。二人者,事业不同;其于亡羊,均也。"谓弃其本职而溺于所好。庄子用以比喻追逐外物而残生伤性。 2.《列子.说符》"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心都子曰'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后因以"亡羊"喻步入歧途而一无成就。 3.比喻丧失某种事物
人我
[相关解释]
1.他人与我。 2.借指尘世。 3.佛教语。即人我见。凡俗之人妄认自身常住不变,执着"有我"之见,佛家谓之"人我见"。 4.佛教语。人相和我相并称的略语。为人我四相中之二相。
1.他人与我。 2.借指尘世。 3.佛教语。即人我见。凡俗之人妄认自身常住不变,执着"有我"之见,佛家谓之"人我见"。 4.佛教语。人相和我相并称的略语。为人我四相中之二相。
人民
[相关解释]
在有阶级的社会中,与敌人相对的社会基本成员。由若干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构成,以劳动者为主体。在中国现阶段,人民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在有阶级的社会中,与敌人相对的社会基本成员。由若干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构成,以劳动者为主体。在中国现阶段,人民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人相
[相关解释]
1.人的相貌﹑形貌。 2.星相术用语。特指贵人之相。 3.佛教语。指一切众生外现的形象状态。
1.人的相貌﹑形貌。 2.星相术用语。特指贵人之相。 3.佛教语。指一切众生外现的形象状态。
人耦
[相关解释]
1.谓人相敬﹑相亲。 2.谓两人相助并耕。
1.谓人相敬﹑相亲。 2.谓两人相助并耕。
以一当十
[相关解释]
1.一个人相当于十个人,形容斗志极其旺盛。
1.一个人相当于十个人,形容斗志极其旺盛。
众议成林
[相关解释]
1.谓众人的议论可使人相信平地上出现森林。比喻流言多可以乱真。
1.谓众人的议论可使人相信平地上出现森林。比喻流言多可以乱真。
俳优
[相关解释]
古代演杂耍滑稽戏的艺人相声的历史,要从古时候的俳优讲起。
古代演杂耍滑稽戏的艺人相声的历史,要从古时候的俳优讲起。
先辈
[相关解释]
1.依次排列于前者。 2.对前辈的尊称。 3.唐代同时考中进士的人相互敬称先辈。 4.对文人的敬称。
1.依次排列于前者。 2.对前辈的尊称。 3.唐代同时考中进士的人相互敬称先辈。 4.对文人的敬称。
分韵
[相关解释]
1.数人相约赋诗,选择若干字为韵,各人分拈,依拈得之韵作诗,谓之分韵。
1.数人相约赋诗,选择若干字为韵,各人分拈,依拈得之韵作诗,谓之分韵。
刎颈交
[相关解释]
生死与共的朋友两人相与为刎颈交。
生死与共的朋友两人相与为刎颈交。
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
[相关解释]
匈牙利建立的第一个无产阶级国家。1918年11月匈牙利共和国成立后,资产阶级政府因面临内外交困的局面而无力执政。1919年3月21日由匈牙利共产党和社会民主党执政,成立苏维埃共和国。苏维埃政府采取措施,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红军。5月击退协约国支持的外国入侵军队。6月制定社会主义的宪法◇因国内外敌人相勾结,发动叛乱,8月苏维埃共和国告终。
匈牙利建立的第一个无产阶级国家。1918年11月匈牙利共和国成立后,资产阶级政府因面临内外交困的局面而无力执政。1919年3月21日由匈牙利共产党和社会民主党执政,成立苏维埃共和国。苏维埃政府采取措施,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红军。5月击退协约国支持的外国入侵军队。6月制定社会主义的宪法◇因国内外敌人相勾结,发动叛乱,8月苏维埃共和国告终。
匠郢
[相关解释]
1.匠石和郢人的并称。匠石郢人相配合,才能表演"运斤成风"的绝技。见《庄子.徐无鬼》◇用以称相知之人。
1.匠石和郢人的并称。匠石郢人相配合,才能表演"运斤成风"的绝技。见《庄子.徐无鬼》◇用以称相知之人。
同泽
[相关解释]
1.《诗.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郑玄笺"泽,亵衣近污垢。"后以"同泽"用于军人相称或借指军中共事。
1.《诗.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郑玄笺"泽,亵衣近污垢。"后以"同泽"用于军人相称或借指军中共事。
同舟共济
[相关解释]
《孙子·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后以同舟共济”比喻齐心协力战胜困难。
《孙子·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后以同舟共济”比喻齐心协力战胜困难。
吴越同舟
[相关解释]
1.吴人与越人共乘一舟。《孙子.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孔丛子.论势》"吴越之人,同舟济江,中流遇风波,其相救如左右手者,所患同也。"后因以"吴越同舟"比喻虽有旧怨,但当同遭危难,利害一致之时,也须互相救助,共同努力。
1.吴人与越人共乘一舟。《孙子.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孔丛子.论势》"吴越之人,同舟济江,中流遇风波,其相救如左右手者,所患同也。"后因以"吴越同舟"比喻虽有旧怨,但当同遭危难,利害一致之时,也须互相救助,共同努力。
喜笑颜开
[相关解释]
心里高兴,满脸笑容故人相见,喜笑颜开|小王语文考了九十五分,不觉喜笑颜开。
心里高兴,满脸笑容故人相见,喜笑颜开|小王语文考了九十五分,不觉喜笑颜开。
四气
[相关解释]
1.指春﹑夏﹑秋﹑冬四时的温﹑热﹑冷﹑寒之气。 2.汉儒附会天人相应之说,以喜怒乐哀应四时为四气。
1.指春﹑夏﹑秋﹑冬四时的温﹑热﹑冷﹑寒之气。 2.汉儒附会天人相应之说,以喜怒乐哀应四时为四气。
大冯君
[相关解释]
1.称汉冯野王『冯奉世子冯野王﹑冯立兄弟先后为上郡太守﹐皆居职公廉﹐时人称之为大﹑小冯君。《汉书.冯奉世传》"吏民嘉美野王﹑立相代为太守﹐歌之曰'大冯君﹑小冯君﹐兄弟继踵相因循﹐聪明贤知惠吏民﹐政如鲁卫德化钧﹐周公﹑康叔犹二君。'"后因以"大冯小冯"为称誉家族中人相继为官而均有显着政绩的典实。
1.称汉冯野王『冯奉世子冯野王﹑冯立兄弟先后为上郡太守﹐皆居职公廉﹐时人称之为大﹑小冯君。《汉书.冯奉世传》"吏民嘉美野王﹑立相代为太守﹐歌之曰'大冯君﹑小冯君﹐兄弟继踵相因循﹐聪明贤知惠吏民﹐政如鲁卫德化钧﹐周公﹑康叔犹二君。'"后因以"大冯小冯"为称誉家族中人相继为官而均有显着政绩的典实。
天容
[相关解释]
1.天老和容成的并称。二人相传为黄帝时的术士。晋陶潜《述酒》诗"天容自永固﹐彭殇非等伦。"一说为天人之容﹐指出众人物的非凡仪表。参阅逯钦立校注。 2.天空的景象;天色。 3.天子的容颜。
1.天老和容成的并称。二人相传为黄帝时的术士。晋陶潜《述酒》诗"天容自永固﹐彭殇非等伦。"一说为天人之容﹐指出众人物的非凡仪表。参阅逯钦立校注。 2.天空的景象;天色。 3.天子的容颜。
天眚
[相关解释]
1.天灾。古代天人相应之说﹐以地震﹑风雷﹑星变﹑日食等﹐皆为上天垂戒﹐视为灾异。
1.天灾。古代天人相应之说﹐以地震﹑风雷﹑星变﹑日食等﹐皆为上天垂戒﹐视为灾异。
夷徼
[相关解释]
1.与夷人相邻的边界。
1.与夷人相邻的边界。
奉和
[相关解释]
1.谓做诗词与别人相唱和。唐杨炯有《奉和上元醫宴应诏》诗。
1.谓做诗词与别人相唱和。唐杨炯有《奉和上元醫宴应诏》诗。
如坐春风
[相关解释]
1.宋朱熹《伊洛渊源录》卷四"朱公掞见明道于汝州,逾月而归。语人曰'光庭在春风中坐了一月。'"后用以喻与品德高尚而有学识的人相处并受其熏陶。
1.宋朱熹《伊洛渊源录》卷四"朱公掞见明道于汝州,逾月而归。语人曰'光庭在春风中坐了一月。'"后用以喻与品德高尚而有学识的人相处并受其熏陶。
家宴
[相关解释]
1.亦作"家燕"。 2.家人相聚宴饮。 3.私人所设的宴席,对国宴﹑公宴而言。
1.亦作"家燕"。 2.家人相聚宴饮。 3.私人所设的宴席,对国宴﹑公宴而言。
少形
[相关解释]
1.与同龄人相比﹐显得年轻。
1.与同龄人相比﹐显得年轻。
左右手
[相关解释]
1.语出《孙子.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原以左手和右手最能为自己所支配来比喻二者互相配合﹑帮助◇转以喻得力的助手。
1.语出《孙子.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原以左手和右手最能为自己所支配来比喻二者互相配合﹑帮助◇转以喻得力的助手。
巾舞
[相关解释]
1.原称公莫舞。古代舞蹈名。因舞时以巾作道具,故名。《晋书.乐志下》"《公莫舞》,今之《巾舞》也。相传云项庄剑舞,项伯以袖隔之,使不得害汉高祖,且语项庄云'公莫!'古人相呼曰'公',言公莫害汉王也。今之用巾,盖像项伯衣袖之遗式。"隋时烹请以《巾舞》和《鞞舞》﹑《铎舞》﹑《拂舞》并在宴会与杂伎同设,于西凉前奏之。唐时将其曲列入清商乐中。参阅《隋书.音乐志下》﹑《旧唐书.音乐志二》。
1.原称公莫舞。古代舞蹈名。因舞时以巾作道具,故名。《晋书.乐志下》"《公莫舞》,今之《巾舞》也。相传云项庄剑舞,项伯以袖隔之,使不得害汉高祖,且语项庄云'公莫!'古人相呼曰'公',言公莫害汉王也。今之用巾,盖像项伯衣袖之遗式。"隋时烹请以《巾舞》和《鞞舞》﹑《铎舞》﹑《拂舞》并在宴会与杂伎同设,于西凉前奏之。唐时将其曲列入清商乐中。参阅《隋书.音乐志下》﹑《旧唐书.音乐志二》。
席面
[相关解释]
1.筵席上与主人相对的客位。 2.筵席。 3.指筵席上的酒菜。
1.筵席上与主人相对的客位。 2.筵席。 3.指筵席上的酒菜。
德邻
[相关解释]
1.《论语.里仁》"子曰'德不孤,必有邻。'"何晏集解"方以类聚,同志相求,故必有邻,是以不孤。"后指有德之人相聚为伴。
1.《论语.里仁》"子曰'德不孤,必有邻。'"何晏集解"方以类聚,同志相求,故必有邻,是以不孤。"后指有德之人相聚为伴。
恩引
[相关解释]
1.称他人相招的敬词。
1.称他人相招的敬词。
感染
[相关解释]
①受到传染身体不好,容易~流行性感冒。②通过语言或行为引起别人相同的思想感情~力ㄧ欢乐的气氛~了每一个人。
①受到传染身体不好,容易~流行性感冒。②通过语言或行为引起别人相同的思想感情~力ㄧ欢乐的气氛~了每一个人。
我人
[相关解释]
1.佛教语。我相与人相。与众生相﹑寿者相,合称我人四相。
1.佛教语。我相与人相。与众生相﹑寿者相,合称我人四相。
戒腊
[相关解释]
1.亦作"戒蜡"。 2.僧徒受戒后的年数。宋罗烨《醉翁谈录.僧行因祸致福》"僧既遭刑而归﹐治疗获安﹐得高寿﹐享年九十六﹐戒腊七十一年﹐剃度小师凡五人﹐岂非因祸致福也?"《敕修百丈清规.节腊》"僧不序齿而序腊﹐以别俗也……凡禅诵行坐﹐以受戒先后为次。"一说﹐僧徒结夏时﹐造一重量与本人相等的蜡人。解夏时﹐若体重不轻于蜡人﹐说明念定无妄想;反之﹐则精神不一。以此测定僧徒戒行﹐故称。
1.亦作"戒蜡"。 2.僧徒受戒后的年数。宋罗烨《醉翁谈录.僧行因祸致福》"僧既遭刑而归﹐治疗获安﹐得高寿﹐享年九十六﹐戒腊七十一年﹐剃度小师凡五人﹐岂非因祸致福也?"《敕修百丈清规.节腊》"僧不序齿而序腊﹐以别俗也……凡禅诵行坐﹐以受戒先后为次。"一说﹐僧徒结夏时﹐造一重量与本人相等的蜡人。解夏时﹐若体重不轻于蜡人﹐说明念定无妄想;反之﹐则精神不一。以此测定僧徒戒行﹐故称。
指日可待
[相关解释]
指日不日,为期不远。不久即可实现亲人相会之期,指日可待。
指日不日,为期不远。不久即可实现亲人相会之期,指日可待。
摔交
[相关解释]
1.亦作"摔跤"。 2.以摔倒对手获胜的角力赛。当今比赛规定﹐两人相抱角力﹐使对手身体除两脚外的任何部分触地者为胜。
1.亦作"摔跤"。 2.以摔倒对手获胜的角力赛。当今比赛规定﹐两人相抱角力﹐使对手身体除两脚外的任何部分触地者为胜。
擢歌
[相关解释]
1.嬥歌。古代巴人相互牵手边跳边唱的一种民歌。
1.嬥歌。古代巴人相互牵手边跳边唱的一种民歌。
文似其人
[相关解释]
1.文章的风格与作者本人相似。
1.文章的风格与作者本人相似。
新亭对泣
[相关解释]
晋室南迁建康(今南京)后,每逢佳日,过江诸人相约新亭饮宴,坐中周fd61L镜婪缇安皇猓举目有河山之异!”举座相视流泪,独宰相王导变脸说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泣邪!”后以新亭对泣”、新亭泪”指怀念故国的悲怆心情。
晋室南迁建康(今南京)后,每逢佳日,过江诸人相约新亭饮宴,坐中周fd61L镜婪缇安皇猓举目有河山之异!”举座相视流泪,独宰相王导变脸说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泣邪!”后以新亭对泣”、新亭泪”指怀念故国的悲怆心情。
无算
[相关解释]
1.亦作"无筭"。 2.不计其数。极言其多。 3.没有一定数量。 4.不成数目。表示甚少。 5.引申指不足比量,谓无足与别人相比。
1.亦作"无筭"。 2.不计其数。极言其多。 3.没有一定数量。 4.不成数目。表示甚少。 5.引申指不足比量,谓无足与别人相比。
星宿
[相关解释]
1.星官名。二十八宿之一,朱鸟七宿的第四宿,共七星。亦泛称二十八宿。 2.指列星。 3.星象。 4.星相家谓与人相应的星官﹑星神。 5.喻萤火。
1.星官名。二十八宿之一,朱鸟七宿的第四宿,共七星。亦泛称二十八宿。 2.指列星。 3.星象。 4.星相家谓与人相应的星官﹑星神。 5.喻萤火。
月明千里
[相关解释]
1.月光普照大地。语本南朝宋谢庄《月赋》"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后多用作友人或恋人相隔遥远﹐月夜倍增思念的典故。
1.月光普照大地。语本南朝宋谢庄《月赋》"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后多用作友人或恋人相隔遥远﹐月夜倍增思念的典故。
有请
[相关解释]
1.旧时主人请客人相见的客套话。
1.旧时主人请客人相见的客套话。
朦混
[相关解释]
1.用欺骗手段使人相信虚假的事物。
1.用欺骗手段使人相信虚假的事物。
木酪
[相关解释]
1.荒年用木头﹑树皮之类煮成的糊状物。事见《汉书·食货志上》"北边及青徐地人相食……莽遣三公将军开东方诸仓振贷穷乏,又分遣大夫谒者教民煮木为酪;酪不可食,重为烦扰。"
1.荒年用木头﹑树皮之类煮成的糊状物。事见《汉书·食货志上》"北边及青徐地人相食……莽遣三公将军开东方诸仓振贷穷乏,又分遣大夫谒者教民煮木为酪;酪不可食,重为烦扰。"
李郭仙舟
[相关解释]
1.《后汉书.郭太传》载,李膺与郭泰同舟而济,从宾望之,以为神仙,故称"李郭仙舟"◇常用为友人相亲之典。
1.《后汉书.郭太传》载,李膺与郭泰同舟而济,从宾望之,以为神仙,故称"李郭仙舟"◇常用为友人相亲之典。
杨柳枝
[相关解释]
1.乐府近代曲名。本为汉乐府横吹曲辞《折杨柳》,至唐易名《杨柳枝》,开元时已入教坊曲。至白居易依旧曲作辞,翻为新声。其《杨柳枝词》之一云"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翻《杨柳枝》。"当时诗人相继唱和,均用此曲咏柳抒怀。七言四句,与《竹枝词》相类。参阅宋王灼《碧鸡漫志》卷五﹑《乐府诗集》卷八一。 2.唐白居易有妓樊素,善唱《杨柳枝》,因以曲名人,代称樊素。
1.乐府近代曲名。本为汉乐府横吹曲辞《折杨柳》,至唐易名《杨柳枝》,开元时已入教坊曲。至白居易依旧曲作辞,翻为新声。其《杨柳枝词》之一云"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翻《杨柳枝》。"当时诗人相继唱和,均用此曲咏柳抒怀。七言四句,与《竹枝词》相类。参阅宋王灼《碧鸡漫志》卷五﹑《乐府诗集》卷八一。 2.唐白居易有妓樊素,善唱《杨柳枝》,因以曲名人,代称樊素。
杨穿三叶
[相关解释]
1.《战国策.西周策》"楚有养由基者,善射,去柳叶者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原谓射技高超◇亦喻兄弟三人相继科举及第。
1.《战国策.西周策》"楚有养由基者,善射,去柳叶者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原谓射技高超◇亦喻兄弟三人相继科举及第。
校雠(jiào-)
[相关解释]
本指两人相对校阅,考订版本文字,纠正讹误。今即指校勘或校订校雠学|聚书数千卷,皆自校雠。参见校勘”。
本指两人相对校阅,考订版本文字,纠正讹误。今即指校勘或校订校雠学|聚书数千卷,皆自校雠。参见校勘”。
桑中
[相关解释]
1.《诗.墉风.桑中》"云谁之思?美孟姜矣。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朱熹集传"桑中﹑上宫淇上,又沬乡之中小地名也……卫俗淫乱,世族在位,相窃妻妾。故此人自言将采唐于沬,而与其所思之人相期会迎送如此也。"后因以指私奔幽会之处。 2.桑树林里。 3.泛指山林僻远之处。
1.《诗.墉风.桑中》"云谁之思?美孟姜矣。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朱熹集传"桑中﹑上宫淇上,又沬乡之中小地名也……卫俗淫乱,世族在位,相窃妻妾。故此人自言将采唐于沬,而与其所思之人相期会迎送如此也。"后因以指私奔幽会之处。 2.桑树林里。 3.泛指山林僻远之处。
泣玉
[相关解释]
1.《韩非子.和氏》"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泪尽而继之以血。"后以"泣玉"指因怀才不遇而悲泣。
1.《韩非子.和氏》"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泪尽而继之以血。"后以"泣玉"指因怀才不遇而悲泣。
海屋筹添
[相关解释]
1.宋苏轼《东坡志林.三老语》"尝有三老人相遇,或问之年……一人曰'海水变桑田时,吾辄下一筹,尔(迩)来吾筹已满十间屋。'"原谓长寿,后以"海屋筹添"为祝寿之词。
1.宋苏轼《东坡志林.三老语》"尝有三老人相遇,或问之年……一人曰'海水变桑田时,吾辄下一筹,尔(迩)来吾筹已满十间屋。'"原谓长寿,后以"海屋筹添"为祝寿之词。
深居简出
[相关解释]
隐居深处,很少外出深居简出,几不与世人相通。现常指待在家里很少出门你因深居简出,不知道外头的变化有多大。
隐居深处,很少外出深居简出,几不与世人相通。现常指待在家里很少出门你因深居简出,不知道外头的变化有多大。
灵筹
[相关解释]
1.宋苏轼《东坡志林.三老语》﹕"尝有三老人相遇﹐或问之年。一人曰﹕'吾年不可计﹐但忆少年时与盘古有旧。'一人曰﹕'海水变桑田时﹐吾辄下一筹﹐尔来吾筹已满十闲屋。'一人曰﹕'吾所食蟠桃﹐弃其核于昆仑山下﹐今已与昆仑齐矣。'"后因以"灵筹"为祝人添寿之套语。
1.宋苏轼《东坡志林.三老语》﹕"尝有三老人相遇﹐或问之年。一人曰﹕'吾年不可计﹐但忆少年时与盘古有旧。'一人曰﹕'海水变桑田时﹐吾辄下一筹﹐尔来吾筹已满十闲屋。'一人曰﹕'吾所食蟠桃﹐弃其核于昆仑山下﹐今已与昆仑齐矣。'"后因以"灵筹"为祝人添寿之套语。
狭路相逢
[相关解释]
1.语出古乐府《相逢行》"相逢狭路间,道隘不容车。"谓窄路相遇,无可退让。 2.犹巧遇。 3.喻仇人相见,难以相容。
1.语出古乐府《相逢行》"相逢狭路间,道隘不容车。"谓窄路相遇,无可退让。 2.犹巧遇。 3.喻仇人相见,难以相容。
相依为命
[相关解释]
互相依靠着生活下去祖孙二人相依为命。
互相依靠着生活下去祖孙二人相依为命。
相惊伯有
[相关解释]
1.《左传.昭公七年》"郑人相惊以伯有,曰'伯有至矣。'则皆走,不知所往。"杜预注"襄三十年,郑人杀伯有,言其鬼至。"后因以"相惊伯有"形容自相惊扰。
1.《左传.昭公七年》"郑人相惊以伯有,曰'伯有至矣。'则皆走,不知所往。"杜预注"襄三十年,郑人杀伯有,言其鬼至。"后因以"相惊伯有"形容自相惊扰。
相视莫逆
[相关解释]
1.《庄子.大宗师》"子祀﹑子舆﹑子犁﹑子来四人相与语曰'孰能以无为首,以生为脊,以死为尻,孰知生死存亡之一体者,吾与之友矣。'四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后以"相视莫逆"谓彼此友谊深厚,无所违逆于心。
1.《庄子.大宗师》"子祀﹑子舆﹑子犁﹑子来四人相与语曰'孰能以无为首,以生为脊,以死为尻,孰知生死存亡之一体者,吾与之友矣。'四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后以"相视莫逆"谓彼此友谊深厚,无所违逆于心。
瞻相
[相关解释]
1.看人相貌以卜吉凶。 2.观察。
1.看人相貌以卜吉凶。 2.观察。
结识
[相关解释]
跟人相识并来往这次出访,~了许多国际友人。
跟人相识并来往这次出访,~了许多国际友人。
胥疏
[相关解释]
1.谓与人相远﹐流转各地。 2.常有闲散﹑流浪等义。
1.谓与人相远﹐流转各地。 2.常有闲散﹑流浪等义。
腻缝
[相关解释]
1.三人相声中逗哏﹑捧哏外的第三个角色。此角配合前二人制造笑料﹐弥补其不足﹐故称。
1.三人相声中逗哏﹑捧哏外的第三个角色。此角配合前二人制造笑料﹐弥补其不足﹐故称。
舍策追羊
[相关解释]
1.放下手中书本去寻找丢失的羊。比喻发生错误以后,设法补救。语本《庄子.骈拇》"臧与榖二人相与牧羊,而俱亡其羊。问臧奚事?则挟策读书;问榖奚事?则博塞以游。"陆德明释文"筴﹐字又作策﹐初革反。李云竹简也。古以写书﹐长二尺四寸。"
1.放下手中书本去寻找丢失的羊。比喻发生错误以后,设法补救。语本《庄子.骈拇》"臧与榖二人相与牧羊,而俱亡其羊。问臧奚事?则挟策读书;问榖奚事?则博塞以游。"陆德明释文"筴﹐字又作策﹐初革反。李云竹简也。古以写书﹐长二尺四寸。"
良心发现
[相关解释]
1.本谓善心的自然体现◇多指内心对是非﹑善恶的正确认识重新显现出来。语出《孟子.告子上》"其日夜之所息,平旦之气,其好恶与人相近也"宋朱熹集注"言人之良心,虽已放失,然其日夜之间,亦必有所生长,故平旦未与物接,其气清明之际,良心犹必有所发见者。"
1.本谓善心的自然体现◇多指内心对是非﹑善恶的正确认识重新显现出来。语出《孟子.告子上》"其日夜之所息,平旦之气,其好恶与人相近也"宋朱熹集注"言人之良心,虽已放失,然其日夜之间,亦必有所生长,故平旦未与物接,其气清明之际,良心犹必有所发见者。"
蛇足
[相关解释]
1.亦作"蚮足"。 2.据《战国策.齐策二》载﹐数人相约﹐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因添画足而失其酒◇因以"蛇足"比喻多余无用的事物。
1.亦作"蚮足"。 2.据《战国策.齐策二》载﹐数人相约﹐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因添画足而失其酒◇因以"蛇足"比喻多余无用的事物。
行者让路
[相关解释]
1.行走的人相互让路。谓大家都谦逊有礼。
1.行走的人相互让路。谓大家都谦逊有礼。
西昆体
[相关解释]
北宋初期出现的一种诗风。代表作家为杨亿、刘筠、钱惟演等。他们从形式上模仿晚唐李商隐,追求词藻绮丽,多用典故。杨亿将他与刘筠、钱惟演等人相互唱和的近体诗编成《西昆酬唱集》,西昆体即由此得名。
北宋初期出现的一种诗风。代表作家为杨亿、刘筠、钱惟演等。他们从形式上模仿晚唐李商隐,追求词藻绮丽,多用典故。杨亿将他与刘筠、钱惟演等人相互唱和的近体诗编成《西昆酬唱集》,西昆体即由此得名。
西洲
[相关解释]
1.西方的洲渚。多指情人所在或与情人相别之地。
1.西方的洲渚。多指情人所在或与情人相别之地。
见人
[相关解释]
1.中人,见证人。 2.谓与人相见。
1.中人,见证人。 2.谓与人相见。
諈诿
[相关解释]
1.烦重貌。《列子.力命》﹕"眠娗﹑諈诿﹑勇敢﹑怯疑四人相与游于世,胥如志也。"张湛注"四名皆假托寓言。諈诿﹐烦重貌。"一说义为嘱托。杨伯峻集释引《尔雅》郭璞注﹕"谓以事相属累以諈诿也。" 2.嘱托。
1.烦重貌。《列子.力命》﹕"眠娗﹑諈诿﹑勇敢﹑怯疑四人相与游于世,胥如志也。"张湛注"四名皆假托寓言。諈诿﹐烦重貌。"一说义为嘱托。杨伯峻集释引《尔雅》郭璞注﹕"谓以事相属累以諈诿也。" 2.嘱托。
谬会
[相关解释]
1.谦称自己的意见﹑言论正与人相合。
1.谦称自己的意见﹑言论正与人相合。
象肖
[相关解释]
1.谓德业与先人相似。
1.谓德业与先人相似。
赓酬
[相关解释]
1.谓以诗歌与人相赠答。
1.谓以诗歌与人相赠答。
赵礼让肥
[相关解释]
1.王莽时,天下大乱,人相食。赵孝弟礼为饿贼所得,孝闻之,自缚诣贼,曰"礼久饿羸瘦,不如孝肥饱。"贼大惊,并释之。乡党服其义。见《后汉书.赵孝传》◇遂以"赵礼让肥"为兄弟友爱之典。元人秦简夫据此撰有杂剧《赵礼让肥》。
1.王莽时,天下大乱,人相食。赵孝弟礼为饿贼所得,孝闻之,自缚诣贼,曰"礼久饿羸瘦,不如孝肥饱。"贼大惊,并释之。乡党服其义。见《后汉书.赵孝传》◇遂以"赵礼让肥"为兄弟友爱之典。元人秦简夫据此撰有杂剧《赵礼让肥》。
边虏
[相关解释]
1.与敌人相邻近。 2.边寇;边敌。
1.与敌人相邻近。 2.边寇;边敌。
追配
[相关解释]
1.谓与前人相匹敌,媲美。
1.谓与前人相匹敌,媲美。
通谱
[相关解释]
1.同姓的人互认为同族。 2.异姓人相约结为兄弟。
1.同姓的人互认为同族。 2.异姓人相约结为兄弟。
邑聚
[相关解释]
1.村落;村寨。 2.邑人相集聚。
1.村落;村寨。 2.邑人相集聚。
邢尹
[相关解释]
1.汉武帝同时宠幸邢夫人和尹夫人,不令两人相见。尹请求见邢,帝许之,见后"乃低头俯而泣,自痛其不如也"。见《史记.外戚世家》◇以"邢尹"谓互相嫉妒,避而不见。
1.汉武帝同时宠幸邢夫人和尹夫人,不令两人相见。尹请求见邢,帝许之,见后"乃低头俯而泣,自痛其不如也"。见《史记.外戚世家》◇以"邢尹"谓互相嫉妒,避而不见。
重丧
[相关解释]
1.旧谓家属有两人相继死亡。 2.旧时阴阳家所谓凶神之一。
1.旧谓家属有两人相继死亡。 2.旧时阴阳家所谓凶神之一。
陆博
[相关解释]
1.即六博。古代的一种博戏。共十二棋﹐六黑六白﹐两人相博﹐每人六棋。
1.即六博。古代的一种博戏。共十二棋﹐六黑六白﹐两人相博﹐每人六棋。
雠人相见,分外眼明
[相关解释]
1.谓当敌对的双方相逢时﹐彼此对对方都格外警觉和敏感。
1.谓当敌对的双方相逢时﹐彼此对对方都格外警觉和敏感。
顾正红(1905-1925)
[相关解释]
江苏阜宁(今属滨海)人。1922年后进上海日商内外棉九厂和七厂做工。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5月,日商资本家要求当局取缔工会,并以关闭工厂、开除罢工工人相威胁。15日,他领导工人进厂交涉,被日籍职员枪杀。
江苏阜宁(今属滨海)人。1922年后进上海日商内外棉九厂和七厂做工。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5月,日商资本家要求当局取缔工会,并以关闭工厂、开除罢工工人相威胁。15日,他领导工人进厂交涉,被日籍职员枪杀。
食馔一口
[相关解释]
1.北齐彭城王高浟为政清廉的故事。浟曾为沧州刺史,为政严察,部内肃然。天保四年,征为侍中,离任时,人吏送别悲号。父老数百人相率具馔曰"自殿下至来五载,人不识吏,吏不欺人,百姓有识已来,始逢今化。殿下唯饮此乡水,未食此乡食,聊献疏薄。"浟重其意,为食一口。。事见《北齐书.彭城王浟传》◇遂用作典故,以"食馔一口"形容为政清廉。清张岱《夜航船.政事.清廉》有"食馔一口"。
1.北齐彭城王高浟为政清廉的故事。浟曾为沧州刺史,为政严察,部内肃然。天保四年,征为侍中,离任时,人吏送别悲号。父老数百人相率具馔曰"自殿下至来五载,人不识吏,吏不欺人,百姓有识已来,始逢今化。殿下唯饮此乡水,未食此乡食,聊献疏薄。"浟重其意,为食一口。。事见《北齐书.彭城王浟传》◇遂用作典故,以"食馔一口"形容为政清廉。清张岱《夜航船.政事.清廉》有"食馔一口"。
骨肉相残
[相关解释]
1.比喻自己人相互残害。
1.比喻自己人相互残害。
鸡树
[相关解释]
1.指古代中书省。语本《三国志.魏志.刘放传》"帝独召爽与放"裴松之注引晋郭颁《世语》﹕"放(刘放)资(孙资)久典机任﹐献(夏侯献)﹑肇(曹肇)心内不平。殿中有鸡栖树﹐二人相谓﹕'此亦久矣﹐其能复几?'" 2.指宰相府第中的树。
1.指古代中书省。语本《三国志.魏志.刘放传》"帝独召爽与放"裴松之注引晋郭颁《世语》﹕"放(刘放)资(孙资)久典机任﹐献(夏侯献)﹑肇(曹肇)心内不平。殿中有鸡栖树﹐二人相谓﹕'此亦久矣﹐其能复几?'" 2.指宰相府第中的树。
鹊脑
[相关解释]
1.鹊的脑髓。相传烧后入酒,与人共饮﹐可令人相思。 2.指亲友间共饮的酒,表达彼此相思之意。
1.鹊的脑髓。相传烧后入酒,与人共饮﹐可令人相思。 2.指亲友间共饮的酒,表达彼此相思之意。
龙尾
[相关解释]
1.星宿名。即箕宿,二十八宿之一。居东方苍龙七宿之末,故称。 2.谦称自己乃附托于名人而成立者。典出《三国志.魏志.华歆传》"华歆字子鱼,平原高唐人也"裴松之注引三国魏鱼豢《魏略》"歆与北海邴原﹑管宁俱游学﹐三人相善﹐时人号三人为'一龙'﹐歆为龙头﹐原为龙腹﹐宁为龙尾。" 3.草名。乌蔹莓的别名。 4.砚名。亦泛指砚。 5.河堤防洪之物。伐大树连梢,置之堤旁。 6.古国名。南诏的别称。 7.盘旋而上的甬道。自上望下,宛如龙尾下垂,故称。 8.指宫殿前呈斜坡状的甬道。
1.星宿名。即箕宿,二十八宿之一。居东方苍龙七宿之末,故称。 2.谦称自己乃附托于名人而成立者。典出《三国志.魏志.华歆传》"华歆字子鱼,平原高唐人也"裴松之注引三国魏鱼豢《魏略》"歆与北海邴原﹑管宁俱游学﹐三人相善﹐时人号三人为'一龙'﹐歆为龙头﹐原为龙腹﹐宁为龙尾。" 3.草名。乌蔹莓的别名。 4.砚名。亦泛指砚。 5.河堤防洪之物。伐大树连梢,置之堤旁。 6.古国名。南诏的别称。 7.盘旋而上的甬道。自上望下,宛如龙尾下垂,故称。 8.指宫殿前呈斜坡状的甬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