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00 查到相关交易的内容。
带有交易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七筴 [相关解释]
1.七种作交易媒介用的宝物。
上市公司 [相关解释]
指所发行的股票经全国性证券管理机构批准可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股份有限公司。我国公司法规定上市公司的条件有股票经国务院证券管理部门批准向社会公开发行;股本总额不少于5000万元;开业在三年以上并连续盈利;按股本总额向社会公开其发行股份的比例;申请时的最近三年无重大违法行为等。
上市证券 [相关解释]
被批准在证券交易所内挂牌公开买卖的各种有价证券。主要是大公司的股票和公司债券。通常由发行证券的公司向证券交易监督机构提出申请,经审查合格后,公司的证券才能在交易所挂牌上市。
上证指数 [相关解释]
上海证券交易所编制和公布的股票价格指数。以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日的股价为基期,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全部股票为样本,采用市价总额加权计算。1991年7月15日起公布。有上证综合指数和a股指数、b股指数,以及工业、商业、房地产、公用事业、综合等分类指数。1996年7月1日起又公布上证30指数。是反映上海股市行情的重要指标。
东钱 [相关解释]
1.南朝梁时私铸铁钱的一种。梁普通中铸铁钱以代铜钱。铁贱易得,私铸日增。大同以后,铁钱充斥,物价高涨,交易不复计钱数而以贯论。商贾因之以求利。自破岭以东,八十为百,名曰东钱;江州﹑郢州已上,七十为百,名曰西钱;京师以九十为百,名曰长钱。参阅《隋书·食货志》。
为市 [相关解释]
1.犹言开市。 2.交易;做买卖。
买休卖休 [相关解释]
1.用钱财交易,使中断婚姻关系。买休,化钱使人休妻;卖休,受钱后休妻。
买易 [相关解释]
1.买卖交易。
互市牙郎 [相关解释]
1.亦省称"互市郎"。亦省称"互郎"。 2.古时互市交易的中间介绍人。
五易 [相关解释]
1.谓水的形﹑色﹑响﹑态﹑味五种变化。 2.谓汉字字体在历史上的五次变化。 3.谓《易》以"易"名,有变易﹑交易﹑反易﹑对易﹑移易五种意义。
交受 [相关解释]
1.犹交易。
交易 [相关解释]
买卖商品~市场 ㄧ做了一笔~◇不能拿原则做~。
交贸 [相关解释]
1.交易。
亥合 [相关解释]
1.指集市交易。
亥市 [相关解释]
1.隔日交易一次的集市。唐白居易《江州赴忠州舟中示舍弟五十韵》"亥市鱼盐聚,神林鼓笛鸣。"宋吴处厚《青箱杂记》卷三"蜀有痎市,而间日一集。"明方以智《通雅.天文》"亥音皆,言如痎疟,间日一发也。讳痎,故曰亥市。"一说,以寅﹑申﹑巳﹑亥日集市,俗称"亥市"。
京市 [相关解释]
1.国都,京城。 2.国都的交易市场。
依除 [相关解释]
1.宋代市井交易,计算钱款时,扣除省陌钱的百分之五,称为"依除"。
停市 [相关解释]
1.停止交易。
停板 [相关解释]
对证券交易价格涨跌幅度进行限制的措施。一般以前一个交易日的收盘价为基数,当上涨或下跌到一定幅度时,即规定不得再涨或再跌。成交价不得超过最高上限,称为涨停板;成交价不得低于下限,称为跌停板。
儥买 [相关解释]
1.买卖;交易。 2.出卖,出售。
公平 [相关解释]
处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袒哪一方面~合理ㄧ~交易ㄧ裁判~。
公平交易 [相关解释]
1.公平合理的买卖。
冷门股 [相关解释]
投资者不乐于购买的股票。主要是这种股票的经营业绩较差,或发行量过大,股价涨幅较小,因而市场交易不兴旺,流通性差,为市场所冷落。
升水 [相关解释]
外汇市场上远期汇率高于即期汇率的差额。远期外汇的一种标价方式。采用直接标价的外汇市场,即期汇率的数字加上升水数字,即得远期汇率的实际价格;采用间接标价的外汇市场,从即期汇率的数字减去升水数字,即得远期汇率的实际价格。商品交易中现货与期货之间的价格差额,也称升水”。
午市 [相关解释]
1.中午的集市。语本《易.系辞下》"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2.旧时上海交易所中分上下午两场进行交易。上午称早市,下午称午市。
卖买 [相关解释]
1.售出购进,交易。
卖儥 [相关解释]
1.买卖,交易。
卖方市场 [相关解释]
买方市场”的对称。在商品交易中卖方处于有利地位的市场状况。其特征是市场上商品短缺,供不应求,即使提高价格,买方仍竞相购买。
博易 [相关解释]
1.交易;贸易。
厘税 [相关解释]
1.晩清起实行的一种商业税。分坐厘﹑行厘两种,前者征货物交易税,后者征货物通过税。因税率按货值抽若干厘,故名"厘税"。又叫"厘捐"﹑"厘金"。咸丰三年(1853年)起征,至1931年裁撤。
和售 [相关解释]
1.平价交易。
和市 [相关解释]
1.古代指官府按价向民间购买实物。至唐宋以后,实际成为强行摊派﹑掠夺民财民物的制度。 2.指与少数民族交易。
和籴 [相关解释]
1.古时官府以议价交易为名向民间强制征购粮食。始于北魏。
商业信用 [相关解释]
在商品交易中采取延期付款或预付货款方式而相互提供的信用。它是商品经济中最早产生的信用形式。商业信用一般表现为记帐信用和票据信用两种形式。
商检 [相关解释]
1.商品检验的简称。为确定进出口商品的质量是否符合规定标准或交易条件所进行的检验。
噬嗑 [相关解释]
1.《易》卦名。六十四卦之一。震下离上,其形为~。谓颐中有物,啮而合之。象征以刑法治国。亦象征市集聚合天下货物以交易。
回易 [相关解释]
1.改换;扭转。 2.交易。
外汇牌价 [相关解释]
国家统一管理外汇的机构公布的本国货币单位兑换他国货币单位的比率。在中国,由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前一日银行间外汇交易市场形成的价格,每日公布人民币对其他主要国家汇率的中间价。习惯上,与汇率”、汇价”、外汇行市”等同义。参见汇率”(537页)。
大相国寺 [相关解释]
1.在今河南开封市。本北齐大建国寺﹐天保六年建﹐后废。唐为歙州司马郑审宅﹐旋施僧重建寺。唐睿宗以旧封相王﹐赐额改名相国寺。宋至道二年重建﹐题名大相国寺。僧房散处﹐而中庭两庑可容万人﹐每月开放五次﹐为买卖货物之大市场。金章宗﹑元世祖﹑明太祖时相继重修。明末为河沙淤没。清顺治重建﹐乾隆重修﹐题名古汴名蓝。参阅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相国寺内万姓交易》﹑宋高承《事物纪原.真坛净社.相国寺》﹑明李濂《汴京遗迹志》卷十。
头市 [相关解释]
1.头一场交易。
夷民 [相关解释]
1.谓使度量标准统一﹐民众交易公平。 2.对外国人的泛称。
奸市 [相关解释]
1.指违法的交易。
学市 [相关解释]
1.供学生交易的市场。
室市 [相关解释]
1.谓私下交易禁卖之物。
小交会 [相关解释]
1.我国出口商品交易会的一种类型。指在各大中城市举办的专业性小型交易会。
小市 [相关解释]
1.形体较小的商品的交易。 2.小市镇;小城市。 3.小集市。 4.指旧货或另星杂物市场。
市买 [相关解释]
1.买;交易。
市交 [相关解释]
1.市肆交易。
市令 [相关解释]
1.古官名。掌管市场。战国时楚国有市令之官。见《史记。循吏列传》『于长安东﹑西两市各置市令一人,属京兆尹。见《汉书.百官公卿表序》﹑《食货志下》。南北朝亦各有市令。见《魏书.李裔传》﹑《南齐书.东昏侯纪》。唐时各都督府﹑州及三千户以上的县皆置市令,不满三千户的县,若地处要路而交易繁盛者,亦听依三千户法置之。见《新唐书.百官志四》﹑宋王溥《唐会要.市》。 2.司市官颁布的教令。
市估 [相关解释]
1.即估税。东晋﹑南朝税名。对入市交易的商品按其值抽税百分之四。 2.市价。 3.商贾。
市入 [相关解释]
1.古代市集分早﹑午﹑晩三市。市有门,每次入门交易,称为市入。
市场主体 [相关解释]
参与市场交易活动的组织和个人。包括企业、居民、政府、其他非赢利性机构(如医院、学校等)和一些中介组织(如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其中企业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
市场秩序 [相关解释]
由法律和规章制度加以保证的市场交易关系。包括市场进出秩序(市场主体和客体的进入或退出应符合有关规定)、市场竞争秩序(平等竞争,制止强买强卖、欺行霸市等)、市场交易秩序(交易公开化规范化)、市场管理秩序等。旨在保证公平交易,平等竞争,保护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市场管理 [相关解释]
国家运用法律、政策和经济措施对市场交易活动进行的管理。旨在维护市场秩序,保护合法经营和正当竞争,稳定物价,保障消费者权益。内容包括企业登记管理,城乡贸易市场和交易所管理,商标和专利管理,广告管理,经济合同管理,商品质量和计量管理,价格管理等。
市场规则 [相关解释]
参与市场活动的各方必须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一般由政府或行业协会制定。包括市场进入规则(如企业注册要达到一定的资本数量)、市场竞争规则(如防止不正当竞争)、市场交易规则(如交易须公平、公开、公正,严禁欺行霸市等)。
市易 [相关解释]
1.交易;贸易。 2.指购买。 3.即市易法。宋王安石推行的新法之一。
市盈率 [相关解释]
也称本益比”。股票市价(收盘价)与每股税后利润的比率。以倍数表示。是衡量股票市价水平及风险程度的指标之一。一般说,市盈率越高,风险越大。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布的市盈率ⅰ为股票市价与上年度每股税后利润之比,市盈率ⅱ为股票市价与本年度预计每股税后利润之比。
庙会 [相关解释]
中国城乡在寺庙节日或规定日期举办的集市形式。一般设在寺庙内或其附近地段。以交易日常生活用品和农副产品为主,并配以各种文艺表演和风味小吃。
开盘 [相关解释]
(~儿)指证券、黄金等交易市场营业开始,第一次报告当天行情。
开秤 [相关解释]
开始交易(多用于收购季节性货物的商业)果品收购站已经~收购西瓜了。
懋迁 [相关解释]
1.贸易。语出《书.益稷》"懋迁有无化居。"孔传"勉劝天下,徙有之无,鱼盐徙山,林木徙川泽,交易其所居积。"
批发 [相关解释]
零售”的对称。在生产者之间、生产者与商品经营者之间或商品经营者之间进行的商品交易活动。特点是每笔商品交易的数量比较大;参与商品交易的是生产者和商品经营者,没有个人消费者或社会团体消费者;交易结束后,商品仍然处在流通领域或生产领域。
抛空 [相关解释]
1.卖空。又称做空头。商业用语。谓交易时,手中无现货而卖出期货。
拆息 [相关解释]
1.金融市场上银行﹑钱庄﹑交易所经纪人等相互短期拆借款项的利息。通常较放款利息为低。
拍板 [相关解释]
1.打击乐器的一种。也称檀板﹑绰板。用坚木数片,以绳串联,用以击节。唐宋时拍板为六或九片,以两手合击发音,今拍板常由三片木板组成。 2.击节,打拍子。 3.商行﹑交易所拍卖货物采用竞争买卖方式时,双方讨价还价至适当价格时,由行所人员拍打木板,表示成交。亦泛指成交。 4.借指作出决定。
招标 [相关解释]
投标”的对称。为某项工程建设或大宗商品买卖,邀请愿意承包或交易的厂商出价以从中选择承包者或交易者的行为。程序一般为招标者刊登广告或有选择地邀请有关厂商,并发给招标文件,或附上图纸和样品;投标者按要求递交投标文件;然后在公证人的主持下当众开标、评标,以全面符合条件者为中标人;最后双方签订承包或交易合同。
收盘 [相关解释]
①商品交易所、证券交易所等交易市场表示每日交易结束的行业用语。②即收盘价”。商品交易所、证券交易所等交易市场每日交易结束前的最后一笔交易的成交价格。
易市 [相关解释]
1.交易。
易资 [相关解释]
1.交易货物。指买卖之事。
期货交易 [相关解释]
现货交易”的对称。商品交易所中以期货合同形式买卖的方式∠同规定卖主把某种商品在将来某一时间和地点交给买主。期货交易参加者大致有两种人一是为了套期保值的目的,避免成交的商品因价格变动而遭受损失;另一是买者和卖者都是预期价格上升或下跌,而在两次交易中谋取差额利益的买空卖空投机者。世界上许多国家允许进入期货交易的领域不只限于商品实物,也包括金融资产如有价证券、外汇、商业票据等。
期货公司 [相关解释]
也称期货经纪公司”。在期货市场上代客户买卖期货合同并以其手续费为主要业务收入的组织。客户买卖期货合同,要向期货公司缴存一定额度的保证金。有的期货公司也可以其自身的资金参与期货交易。
期货市场 [相关解释]
按一定规则买卖期货合同的场所。世界上多数国家的商品交易所都经营期货合同的买卖,故通常也以期货市场作为商品交易所的代称。又因金融资产进入期货交易而致期货市场具有更广泛的含义。现代期货市场具有套期保值、投机、预测商品价格和利率、汇率变动等作用。
柴市 [相关解释]
1.木柴交易处。 2.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就义处。其地当即今北京市宣武门外菜市口,菜市为柴市音转;一说为菜市口以西的旧柴炭市。
榷会 [相关解释]
1.为商贾说合交易并总计其财货以征税。
榷商 [相关解释]
1.指从事盐﹑铁﹑酒等专卖品交易的商贾。
榷场 [相关解释]
1.宋﹑辽﹑金﹑元时在边境所设的同邻国互市的市场。场内贸易由官吏主持,除官营外,商人需纳税﹑交牙钱,领得证明文件方能交易。
欧洲美元 [相关解释]
存放在美国境外的美元。因最初由英国和欧洲其他地区的银行从事这类美元的交易业务,故称◇境外美元的业务扩展到欧洲以外地区,存放在亚洲及太平洋地区的美元称为亚洲美元”。这种美元的交易不受美国和交易所在国的国内银行法规的管制。
毛盘 [相关解释]
1.旧时指上海交易所或商行中﹐由卖方最初提出而买方尚未还价的价格。
泡沫经济 [相关解释]
因股票、房地产等投机狂热引起的经济虚假繁荣现象。表现为市场存在普遍的投机行为,股票、房地产交易活跃,价格迅速上涨;但由于缺乏长期生产性投资,生产停滞,实际经济水平提高不多;行市一旦暴跌,表面繁荣即会破灭。
消费者权益 [相关解释]
消费者在有偿获得商品或接受服务时,以及在以后的一定时期内依法享有的权益。主要有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中人身和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自主选择的权利,获得质量保障、价格合理、计量准确的公平交易条件,以及人格、民族风俗习惯受到尊重的权利等。
热门股 [相关解释]
投资者乐于购买的股票。主要是这种股票盈利性较高,股价涨Ψ较大,因而市场交易量大,周转率高,流通性强,为广大投资者所追逐。但其股价也容易出现大起大落的情况。
牙行 [相关解释]
中国旧时为买卖双方介绍交易、并从中收取佣金的商业机构。相当于现代的经纪人。从事这种职业的人称为牙郎。唐代就已出现。
狱市 [相关解释]
1.指狱讼以及市集交易。《史记.曹相国世家》"惠帝二年﹐萧何卒……使者果召参。参去﹐属其后相曰'以齐狱市为寄﹐慎勿扰也。'后相曰'治无大于此者乎?'参曰'不然。夫狱市者﹐所以并容也﹐今君扰之﹐奸人安所容也?,吾是以先之。'"宋朱翌《猗觉寮杂记》卷下"狱也﹐市也﹐二事也。狱如教唆词讼﹐资给盗贼;市如用私斗秤欺谩变易之类﹐皆奸人图利之所﹐若穷治则事必枝蔓﹐此等无所容﹐必为乱﹐非省事之术也。"宋苏轼《御试制科策》"伏惟制策有治当先内﹐或曰何以为京师;政在擿奸﹐或曰不可挠狱市。此皆一偏之说﹐不可以不察也。"一说为
现货交易 [相关解释]
期货交易”的对称。交易成交后买卖双方即行交割的方式。卖方在成交后,应即将货物交付买方;买方应即付款或在卖方的同意下延期付款。初只指商品实物的交易,现泛指一切资产包括有价证券、外汇等金融资产在内的交易方式。
生产资料市场 [相关解释]
买卖生产资料的场所。在中国,有生产资料交易商场、生产资料服务公司、物资贸易中心等形式。其交易特点有参加交易的单位主要是生产企业,购买目的是为满足生产需要,因而交易行为比较理智;交易量比较大,供求关系相对稳定,产品容易做到规范化、系列化、通用化。
看垛钱 [相关解释]
1.宋代金银钞引交易铺前陈列的金银和现钱。
短券 [相关解释]
1.古代买卖交易的一种凭据。
筮盍 [相关解释]
1.即《易经》中阳卦名"噬嗑"﹐离上震下。象征市集聚合天下货物以交易。
粟米 [相关解释]
1.泛指粮食。 2.小米。 3.九章算术之一。古代粮食交易的计算方法。
茶会 [相关解释]
1.茶话会。一种备有茶点的聚会。唐钱起有《过长孙宅与朗上人茶会》诗。 2.旧时工商业者以约定的茶楼作为行帮活动的场所,在茶座上互通行情,进行交易。这种聚会,通称"茶会"。
虞洽卿(1867-1945) [相关解释]
中国买办资本家。浙江镇海(今宁波)人。早年在外国银行任买办◇独资创办惠通银号、三北轮船公司。1918年发起组织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曾任上海总商会会长。1927年从财政上支持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抗日战争期间,以救济难民为由大发国难财◇病死于重庆。
西钱 [相关解释]
1.南朝梁时私铸铁钱的一种。梁普通中﹐菊铜钱﹐更铸铁钱﹐以铁钱易得﹐私铸日增。大同以后﹐铁钱充斥﹐物价腾贵﹐交易者以车载钱。
证券交易所 [相关解释]
买卖公债、公司债券和股票等有价证券的机构。本身不参与交易,而是为买卖双方提供交易的场所,实际交易由经纪人和证券商办理。最早的是1613年成立的荷兰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中国最早的是1905年设立的上海众业公所”。建国后,一度取消证券交易。1990年至1991年,上和深圳相继设立证券交易所。
证券公司 [相关解释]
在证券交易所内外进行证券交易买卖的组织。其业务主要是以自身的设备和场地为一般投资者提供买卖证券的服务,并按交易金额的比例收取一定的手续费。同时,公司也以其会员(或成员)的身份进入证券交易所参加证券买卖。
证券市场 [相关解释]
各种有价证券交易买卖活动关系的总称。通常也可理解为证券交易的场所。是市场经济充分发展的产物。分为一级证券市场和二级证券市场。前者指证券发行者将其初次发行的证券出售给投资者的市场;后者是买卖已发行证券的市场,主要是指证券交易所。
货交 [相关解释]
1.以财货交往。 2.货物交易。
货易 [相关解释]
1.贸易;交易。
质剂 [相关解释]
1.古代贸易券契质和剂的并称。长券叫质,用以购买马牛之属;短券叫剂,用以购买兵器珍异之物◇世的合同本此。《周礼.天官.小宰》"七曰听卖买以质剂。"郑玄注"质剂,两书一札,同而别之,长曰质,短曰剂。傅别﹑质剂,皆今之券书也。"晋左思《魏都赋》"质剂平而交易,刀布贸而无筭。"宋岳珂《梙史.泉江三地名》"考之业主之质剂,则地名皆信然。"梁启超《生计学学说沿革小史》"银行质剂之制度兴起,且徧及于诸地也。"一说,为评定物价的文书。参阅《周礼.地官.质人》郑玄注引汉郑司农曰。
贸易 [相关解释]
1.亦作"x易"。 2.交易,买卖。 3.变易,更换。 4.交往,来往。
贾市 [相关解释]
1.买卖;交易。 2.市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