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00 查到相关井的内容。
带有井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一井 [相关解释]
1.古代井田制的一种单位。以九百亩为一井。 2.一口水井;一眼泉水。 3.一个市井;一座市镇。
一年被蛇咬,三年怕井绳 [相关解释]
1.见"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索"。
丁公凿井 [相关解释]
1.春秋时,宋人丁某家中无井,常派一人出外汲水,后来家中挖了井,不须外出挑水,节省一人力,于是对人说"吾穿井得一人。"听者误传成从井中挖得一人。见《吕氏春秋.察传》『王充《论衡.书虚》"俗传言曰﹐丁公凿井﹐得一人于井中。夫人生于人﹐非生于土也。"后用以喻语言之辗转传误。
万井 [相关解释]
1.古代以地方一里为一井,万井即一万平方里。 2.千家万户。
丈人 [相关解释]
1.古时对老人的尊称。 2.家长;主人。 3.岳父。 4.对亲戚长辈的通称。 5.指丈夫。 6.星名。属井宿。
三十六书 [相关解释]
1.三十六封有关隋兵渡江的告警文书。宋范成大《胭脂井》诗"三十六书都莫恨,烦将歌舞过扬州。"沈钦韩注"《大业拾遗録》炀帝梦见陈后主,语云'三十六封书,使人恨恨。'前人莫解何谓。盖隋兵渡江警书为张贵妃所沈阁者。"一说三十六非实数,极言其多。
三咽 [相关解释]
1.吞食三口。《孟子.滕文公下》"陈仲子岂不廉士哉!居于陵,三日不食,耳无闻,目无见也。井上有李,螬食实者过半矣,匍匐往,将食之,三咽,然后耳有闻,目有见。"后以"三咽"作为求食以存活的典实。
三嘴行 [相关解释]
1.旧时市井詈词。指戏行。
下石 [相关解释]
1.往井下丢石块。比喻乘人之危加以陷害。语出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
不子 [相关解释]
1.不合人子之道。 2.谓不以为君。 3.谓不能为儿子命名。《史记.夏本纪》"生启予不子,以故能成水土功。"张守节正义"及生启﹐不入门﹐我不得名子﹐以故能成水土之功。"一说禹过门不入,不能井子之情。
丘井 [相关解释]
1.古代田制单位。丘,十六井;井,九百亩。 2.乡村;乡邑。 3.空井;枯井。佛家常以喻老而不堪复用之身。
丘甲 [相关解释]
1.古代军赋制度四丘为甸,每甸出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鲁成公因齐难,临时增征甲士,改为每丘出一人,称为丘甲。《春秋·成公元年》"三月作丘甲。"杜预注"《周礼》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丘十六井﹐出戎马一匹﹐牛三头。四丘为甸﹐甸六十四井﹐出长毂一乘﹐戎马四匹﹐牛十二头﹐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此甸所赋﹐今鲁使丘出之﹐讥重敛。"顾炎武补正"要之﹐其实为益兵﹐向之四丘共出三甲者﹐今使每丘出一甲尔。"一说﹐古代农工分职﹐制甲为"工民"之事﹐鲁违常制﹐使"丘民"作甲﹐称丘甲。见《谷梁传·成公元年》。按﹐"丘甲
丘甸 [相关解释]
1.古代划分田地和政区的单位名称。古井田制,四丘为甸,亦谓之乘。见《周礼.地官.小司徒》◇用以泛指乡村﹑田野。
东井 [相关解释]
1.星宿名。即井宿,二十八宿之一。因在玉井之东,故称。
两楷 [相关解释]
1.《太平御览》卷三九六引汉应劭《风俗通》"陈国张伯喈弟仲喈妇炊于灶下,至井上,谓喈曰'我今日妆好不?'伯喈曰'我伯喈也。'妇大惭愧。其夕时,伯喈到更衣,妇复遂牵其背曰'今旦大误,谓伯喈为卿。'答曰'我故伯喈也。'"后遂以"两喈"比喻孪生兄弟状貌极其相似,难以辨认。
临时抱佛脚 [相关解释]
1.唐孟郊《读经》诗"垂老抱佛脚﹐教妻读黄经。"谓年老信佛﹐以求保佑﹐有临渴掘井之意◇因称平时无准备而事急时仓猝张罗为"临时抱佛脚"。
临渴掘井 [相关解释]
到口渴时才去挖井。比喻平时不作准备,事到临头才想办法亡羊补牢终胜于临渴掘井。
临渴穿井 [相关解释]
1.临到渴时方才凿井。比喻平时无备﹐事到临头才想办法。语出《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晩乎!"
临难铸兵 [相关解释]
1.临到危难时﹐方才铸造兵器。比喻平时不作准备﹐临时才想办法。语出《晏子春秋.杂上二十》"溺者不问队﹐迷者不问路。溺而后问队﹐迷而后问路﹐譬之犹临难而遽铸兵﹐临噎而遽掘井﹐虽速﹐亦无及已。"
丹井 [相关解释]
1.丹石之井。 2.炼丹取水的井。
丹砂井 [相关解释]
1.传说古有丹砂井,人饮其水而得寿。
义井 [相关解释]
1.供公众汲用之井。
乌府 [相关解释]
1.《汉书.朱博传》"是时御史府吏舍百余区,井水皆竭;又其府中列柏树,常有野乌数千栖宿其上,晨去暮来,号曰'朝夕乌'。"后因称御史府为"乌府"。
九宫格儿 [相关解释]
练习汉字书法用的方格纸,每个大格再用‘井’字形交叉的线分成九个小格。
乡井 [相关解释]
①故乡;家乡白发还乡井|带一把乡井的泥土。②同乡的人乡井相聚畅饮。
乡田 [相关解释]
1.古谓共井田的各家。
乳井 [相关解释]
1.指清甘的井水。
二十八宿 [相关解释]
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空中可见的星分成二十八组,叫做二十八宿,东西南北四方各七宿。东方苍龙七宿是角、亢、氐(dī)、房、心、尾、箕;北方玄武七宿是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是奎、娄、胃、昴(mǎo)、毕、觜(zī)、参(shēn);南方朱雀七宿是井、鬼、柳、星、张、翼、轸(zhěn)。印度、波斯、阿拉伯古代也有类似我国二十八宿的说法。
五诸侯 [相关解释]
1.古星名。属井宿,共五星。 2.古星名。属太微垣,共五星。
[相关解释]
1.竭尽敬爱之心。
井中泥 [相关解释]
1.语出《易.井》"井泥不食。"孔颖达疏"井泥而不可食,即是久井不见渫治。"后用以比喻贤才沉埋下位。
井乘 [相关解释]
1.古代按甸(六十四井)为单位来摊派军赋(包括车马﹑兵甲﹑人员)的制度。《左传.成公元年》"作丘甲"孔颖达疏引《司马法》曰"甸,六十四井,出长毂一乘,马四匹,牛十二头,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戈榡具,谓之乘马。"
井井 [相关解释]
1.洁净不变貌。 2.形容整齐,有条理。 3.象声词。
井井有序 [相关解释]
1.亦作"井井有绪"。 2.有条理,有秩序。
井井有方 [相关解释]
1.形容有条理有办法。
井井有条 [相关解释]
形容条理分明。
井井有法 [相关解释]
1.有条理﹑有法度。
井井有绪 [相关解释]
1.见"井井有序"。
井井然 [相关解释]
1.犹井然。
井亩 [相关解释]
1.即井田。
井亭 [相关解释]
1.遮蔽水井的亭子。
井仪 [相关解释]
1.古代射礼的五种射法之一。
井公 [相关解释]
1.传说中的古代隐士。
井养 [相关解释]
1.谓井水供养于人,源源不尽。 2.比喻受到别人的好处﹑恩惠。
井冈山 [相关解释]
在江西省西部,邻接湖南省,跨井冈山市和宁冈、永新、遂川、酃县等地。拔1000米左右。外环高山,中多盆地。风景秀丽,有小井龙潭、茨坪南山、黎坪飞龙洞、五指峰和黄洋界等五大哨口。以茨坪为中心,有大、小、上、下、中五井。1927年毛泽东在此创建了全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
井冈山会师 [相关解释]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秋收起义部队到达湘赣边界的井冈山地区,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南昌起义余部和湘南起义农军在宁冈砻市与毛泽东率领的部队会师。两军会师后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兼红四军军委书记,陈毅任政治部主任。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相关解释]
在湖南、江西两省边界的罗霄山脉中段。1927年10月,毛泽东率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到井冈山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南昌起义余部和湘南起义农军在宁冈砻市同毛泽东领导的部队会师后,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同年5月成立了中共湘赣边界特委和湘赣边界苏维埃政府。12月,彭德怀、滕代远率红五军主力到井冈山与红四军会师。井冈山红军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多次会剿”。1929年1月,红四军主力向赣南、闽西进军后,留下的红五军和红四军三十二团在井冈山坚持斗争。
井冠 [相关解释]
1.即井宿。因其位于朱雀七宿之首,故称。
井函 [相关解释]
1.清顾亭林《井中心史歌序》"崇祯十一年冬,苏州府城中承天寺以久旱浚井,得一函。其外曰'大宋铁函经'。锢之再重,内有书一卷,名为《心史》,称大宋孤臣郑思肖百拜封。"后因以"井函"谓封函投井,以期日后应验。
井匽 [相关解释]
1.排除污水秽物的水池和水沟。《周礼·天官·宫人》"为其井匽﹐除其不蠲﹐去其恶臭。"郑玄注"井﹐漏井﹐所以受水潦……匽猪﹐谓溜下之池,受畜水而流之者。"孔颖达疏"宫中为漏井以受秽﹐又为匽猪使四边流水入焉。井匽二者皆所以除其不蠲洁﹐又去其恶臭。"《宋史·谢绛传》"蝗亘田野﹐坌入郛郭﹐跳掷官寺﹐井匽皆满。"清冯桂芬《上海重建武帝庙记》"后为崇圣祠﹐祠有楼﹐最后为斋庖井匽之属。"一说"井匽"当读作"庰匽";庰﹐通"屏"。指厕所﹐僻隐处。见清孙诒让《周礼正义》卷十一。
井华 [相关解释]
1.见"井花水"。
井华水 [相关解释]
1.见"井花水"。
井卤 [相关解释]
1.谓井水味咸。
井厕 [相关解释]
1.厕所。
井原西鹤(1642-1693) [相关解释]
日本江户时代诗人、小说家。十五岁始习俳谐,二十一岁成为俳谐名家。三十四岁削发修行。是日本浮世草子(社会小说)的创始人。著有小说《好色一代男》、《好色五人女》、《日本永代藏》等。
井喷 [相关解释]
钻石油井时地下的高压油、天然气等突然从井口喷出。
井圃 [相关解释]
1.园圃。
井地 [相关解释]
1.即井田。
井场 [相关解释]
1.钻井采油的工作场地。
井坎 [相关解释]
1.即坎井。浅井,废井。语本《庄子.秋水》"子独不闻夫坎井之蛙乎?"
井堙 [相关解释]
1.谓堵塞水井。
井室 [相关解释]
1.贮冰的地窖。
井宿 [相关解释]
1.星官名。二十八宿中朱鸟七宿的第一宿,也称"东井"﹑"鹑首"。有星八颗,属双子座。
井屋 [相关解释]
1.农舍,村落。
井屏 [相关解释]
1.厕所;僻隐处。
井市 [相关解释]
1.做买卖的市街。古代因井为市,故称。 2.代称商贾。
井干 [相关解释]
1.亦作"井干"。 2.井上围栏。 3.指构木所成的高架。 4.见"井干楼"。 5.泛指楼台。
井干楼 [相关解释]
1.楼台名。在建章宫北,汉武帝时建。亦名"井干台"。
井床 [相关解释]
1.即井栏。语本《乐府诗集.舞曲歌辞三.淮南王篇》"后园凿井银作床,金瓶素绠汲寒浆。"
井庐 [相关解释]
1.古代井田制,八家共一井,因用以指井田和房舍。 2.泛指邻里;乡里。
井底 [相关解释]
1.见"井底蛙"。
井底之蛙 [相关解释]
井底下的青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狭小的人。
井底坠银瓶 [相关解释]
1.见"井底引银瓶"。
井底鸣蛙 [相关解释]
1.犹井蛙。
井底鼃 [相关解释]
1.见"井底蛙"。
井径 [相关解释]
1.田间小路。
井户 [相关解释]
1.制井盐的民户。
井捽 [相关解释]
1.谓各抱门户之见而互相排斥﹑抵抜。语本《庄子.列御寇》"齐人之井饮者相捽也。"成玄英疏"夫土下有泉,人各有性,天也;穿之成井,学以成术者,人也。嗟乎!世人迷妄之甚,徒知穿学之末事,不悟泉性之自然……齐人穿凿得井,行李汲而饮之,井主护水,捽头而休,庄生闻之,故引为喻。"
井收 [相关解释]
1.谓井已挖成。
井旟 [相关解释]
1.画有井星图案的军旗。
井星 [相关解释]
1.即井宿。
井晋 [相关解释]
1.北汉的代称。山西简称晋。东有太行山,西有吕梁山,南有中条山,北有长城,形如井字,五代时属北汉疆域。故称。
井曲 [相关解释]
1.里巷;里弄。
井架 [相关解释]
矿井、油井等井口竖立的金属架,用来装置天车、支撑钻具等。
井栏 [相关解释]
1.水井的围栏。
井树 [相关解释]
1.井与树荫,借指饮食休息之所。
井桁 [相关解释]
1.即井栏。
井椁 [相关解释]
1.即椁。因其形方中空似井,故称。
井槛 [相关解释]
1.即井栏。
井水不犯河水 [相关解释]
比喻两不相犯。
井泉 [相关解释]
1.水井。
井渠 [相关解释]
1.地下水道。
井渫 [相关解释]
1.谓井已浚治。比喻洁身自持。
井渫不食 [相关解释]
1.亦作"井渫莫食"。 2.谓井虽浚治,洁净清澈,但不被饮用。比喻洁身自持,而不为人所知。语出《易.井》"井渫不食,为我心恻。"王弼注"渫,不停污之谓也。"孔颖达疏"井渫而不见食,犹人修已全洁而不见用。"
井湄 [相关解释]
1.亦作"井眉"。 2.井口的边沿。语本汉杨雄《酒箴》"子犹瓶矣。观瓶之居,居井之湄,处高临深,动常近危。"《汉书.游侠传.陈遵》引作"眉"。颜师古注"眉,井边地,若人目上之有眉。"
井灌 [相关解释]
用井水灌溉农田。
井灶 [相关解释]
1.见"井灶"。
井然有条 [相关解释]
1.犹言井井有条。
井牧 [相关解释]
1.谓按土质区划田地,或为井田耕作,或为牧地畜牧,二牧而当一井,以便于授田﹑贡赋。
井田 [相关解释]
1.相传古代的一种土地制度。以方九百亩为一里,划为九区,形如"井"字,故名。其中为公田,外八区为私田,八家均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治私事。从春秋时起,井田制日趋崩溃,逐渐被封建生产关系所取代。 2.泛指田地。 3.在采矿工程中,一个矿田可分为属各个井(坑)开采的若干部分,每个部分称为一个"井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