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0 查到相关五常的内容。
带有五常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三五
[相关解释]
1.谓十五天。《礼记.礼运》"是以三五而盈,三五而阙。"后以指农历月之十五日。 2.指农历正月十五上元节。 3.谓十五岁。 4.指三十年和五百年。古谓天运三十年一小变,五百年一大变。 5.指三皇五帝。 6.指三王五霸。 7.指三辰五星。 8.指三正五行。 9.指三才五常。 10.指三所五位。 11.指三田五脏。 1 2.九宫术谓三生五死。 1 3.指参宿和昴宿。《诗.召南.小星》"噂彼小星,三五在东。"王引之《经义述闻.毛诗上》"三五,举其数也;参昴,着其名也。"旧说以"三五"指心宿和柳宿(噣)。
1.谓十五天。《礼记.礼运》"是以三五而盈,三五而阙。"后以指农历月之十五日。 2.指农历正月十五上元节。 3.谓十五岁。 4.指三十年和五百年。古谓天运三十年一小变,五百年一大变。 5.指三皇五帝。 6.指三王五霸。 7.指三辰五星。 8.指三正五行。 9.指三才五常。 10.指三所五位。 11.指三田五脏。 1 2.九宫术谓三生五死。 1 3.指参宿和昴宿。《诗.召南.小星》"噂彼小星,三五在东。"王引之《经义述闻.毛诗上》"三五,举其数也;参昴,着其名也。"旧说以"三五"指心宿和柳宿(噣)。
五品
[相关解释]
1.五常。指旧时的五种伦常道德。 2.五常。指仁﹑义﹑礼﹑智﹑信。 3.五等。古代功勋的五种名目。 4.五等。古代贝币的五个等级。 5.九品官阶的第五级。
1.五常。指旧时的五种伦常道德。 2.五常。指仁﹑义﹑礼﹑智﹑信。 3.五等。古代功勋的五种名目。 4.五等。古代贝币的五个等级。 5.九品官阶的第五级。
五常
[相关解释]
①古代五种道德修养。(1)指仁、义、礼、智、信。(2)指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②即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
①古代五种道德修养。(1)指仁、义、礼、智、信。(2)指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②即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
五政
[相关解释]
1.五辰,五星。 2.五行之政。古代以五行分主四时,即指四时之政。 3.五项政治措施。 4.谓五常之政。
1.五辰,五星。 2.五行之政。古代以五行分主四时,即指四时之政。 3.五项政治措施。 4.谓五常之政。
五教
[相关解释]
1.五常之教。指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种伦理道德的教育。 2.古代练兵的五项内容。 3.唐人对司徒的别称。 4.佛教语。华严宗判教为五,即小教﹑始教﹑终教﹑顿教﹑圆教。
1.五常之教。指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种伦理道德的教育。 2.古代练兵的五项内容。 3.唐人对司徒的别称。 4.佛教语。华严宗判教为五,即小教﹑始教﹑终教﹑顿教﹑圆教。
五谏
[相关解释]
1.五种进谏方式。名目略有不同。(1)汉刘向《说苑·正谏》"谏有五一曰正谏,二曰降谏,三曰忠谏,四曰戆谏,五曰讽谏。"(2)汉班固《白虎通·谏诤》"人怀五常,故有五谏。谓讽谏﹑顺谏﹑窥谏﹑指谏﹑陷谏。"《后汉书·李云传论》"礼有五谏,讽为上。"李贤注"讽?知患祸之萌而讽告也。顺谏者,出辞逊顺,不逆君心也。窥谏者,视君颜色而谏也。指谏者,质指其事而谏也。陷谏者,言国之害,忘生为君也。"(3)《公羊传·庄公二十四年》"三谏不从"汉何休注"谏有五,一曰讽谏,孔子曰'家不藏甲,邑无百雉之城,季氏自堕之'是也;二曰
1.五种进谏方式。名目略有不同。(1)汉刘向《说苑·正谏》"谏有五一曰正谏,二曰降谏,三曰忠谏,四曰戆谏,五曰讽谏。"(2)汉班固《白虎通·谏诤》"人怀五常,故有五谏。谓讽谏﹑顺谏﹑窥谏﹑指谏﹑陷谏。"《后汉书·李云传论》"礼有五谏,讽为上。"李贤注"讽?知患祸之萌而讽告也。顺谏者,出辞逊顺,不逆君心也。窥谏者,视君颜色而谏也。指谏者,质指其事而谏也。陷谏者,言国之害,忘生为君也。"(3)《公羊传·庄公二十四年》"三谏不从"汉何休注"谏有五,一曰讽谏,孔子曰'家不藏甲,邑无百雉之城,季氏自堕之'是也;二曰
宋学
[相关解释]
1.主要指宋儒理学,同汉学相对『学专重训诂,宋学以义理为主,亦称理学。《宋史》为周敦颐﹑程颐﹑朱熹等人特立道学传,故又称道学◇来元﹑明﹑清的理学也称宋学。宋学以"理"为天地万物的本源,以三纲五常为核心,虽标榜孔孟之道,但亦参以佛﹑道之说。其代表人物有周敦颐﹑程颐﹑程颢﹑朱熹﹑陆九渊等。
1.主要指宋儒理学,同汉学相对『学专重训诂,宋学以义理为主,亦称理学。《宋史》为周敦颐﹑程颐﹑朱熹等人特立道学传,故又称道学◇来元﹑明﹑清的理学也称宋学。宋学以"理"为天地万物的本源,以三纲五常为核心,虽标榜孔孟之道,但亦参以佛﹑道之说。其代表人物有周敦颐﹑程颐﹑程颢﹑朱熹﹑陆九渊等。
徽典
[相关解释]
1.盛美的典礼。 2.美好的典常。语出《书.舜典》"慎徽五典。"孔传"徽﹐美也;五典﹐五常之教。" 3.美好的典章。
1.盛美的典礼。 2.美好的典常。语出《书.舜典》"慎徽五典。"孔传"徽﹐美也;五典﹐五常之教。" 3.美好的典章。
顺方
[相关解释]
1.《汉书.律历志上》"四方四时之体,五常五行之象。厥法有品,各顺其方而应其行。"后因以"顺方"谓顺应规律。
1.《汉书.律历志上》"四方四时之体,五常五行之象。厥法有品,各顺其方而应其行。"后因以"顺方"谓顺应规律。
马良眉
[相关解释]
1.《三国志.蜀志.马良传》"马良字季常,襄阳宜城人也。兄弟五人,并有才名,乡里为之谚曰'马氏五常,白眉最良。'良眉中有白毛,故以称之。"后因以"马良眉"喻白色。
1.《三国志.蜀志.马良传》"马良字季常,襄阳宜城人也。兄弟五人,并有才名,乡里为之谚曰'马氏五常,白眉最良。'良眉中有白毛,故以称之。"后因以"马良眉"喻白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