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29 查到相关五官的内容。
带有五官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三署 [相关解释]
1.汉时五官署﹑左署﹑右署之合称。
中郎 [相关解释]
1.官名。秦置,汉沿用。担任宫中护卫﹑侍从。属郎中令。分五官﹑左﹑右三中郎署。各署长官称中郎将,省称中郎『苏武﹑蔡邕曾任中郎将,后世均以中郎称之。 2.次子。
五众 [相关解释]
1.指司陡﹑司马﹑司空﹑司士﹑司寇五官的属吏。 2.佛教语。出家的五众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 3.佛教语。"五藴"的旧译。
五使 [相关解释]
1.唐宋行大典时所置五官,均命大臣任之。
五台 [相关解释]
1.唐高宗龙朔中尚书﹑门下﹑中书﹑秘书﹑御史五官署均以台名,合称"五台"。 2.见"五台山"。
五官 [相关解释]
1.五行之宫。古代传说中的五神。 2.分司天﹑地﹑神﹑民﹑类物的五种官职。 3.殷周时分掌政事的五个高级官职。 4.泛指百官。 5.古代宫中女官名。 6.指五官中郎将。 7.司历之官。 8.人体五种器官。耳﹑目﹑鼻﹑口﹑形。或谓耳﹑目﹑鼻﹑口﹑心。 9.人体五种器官。中医学谓鼻﹑目﹑口﹑舌﹑耳。 10.人体五种器官。指眼﹑耳﹑鼻﹑喉﹑口。 11.人体五种器官。通常指耳﹑目﹑口﹑鼻﹑身;亦多用以指脸上的器官。
五官将 [相关解释]
1."五官中郎将"的省称。
五官掾 [相关解释]
1.州郡的属官。
五官郎 [相关解释]
1.汉时五官中郎将署下的属官有五官中郎﹑五官侍郎﹑五官郎中,泛称"五官郎"。《后汉书.百官志二》"五官中郎将一人,比二千石。本注曰主五官郎。"后用以代称宫廷侍卫官。
五府 [相关解释]
1.指周代的太府﹑玉府﹑内府﹑外府﹑膳府。 2.即明堂。 3.古代五官署的合称。所指不一。 4.传说中的仙人居所。
五态 [相关解释]
1.方言。五官。
五横 [相关解释]
1.指监察五官的纠察之官。 2.五种无益于国之人。指韩非在《五衏》篇中所说的学者﹑带剑者﹑言谈者﹑患御者和商工之民等五种人。
五省 [相关解释]
1.古代中央政府五官署。晋﹑南朝宋﹑齐﹑梁﹑陈及北魏设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秘书省﹑集书省,并称"五省"。隋以殿内省(一说内侍省)﹑尚书省﹑门下省﹑内史省﹑秘书省为五省。参阅《通典.职官一》。
五祀 [相关解释]
1.谓秂﹑郊﹑宗﹑祖﹑报五种祭礼。见《国语.鲁语上》。 2.古代祭祀的五种神祗。(1)祭祀五行之神。《周礼.春官.大宗伯》"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岳。"郑玄注"此五祀者,五官之神。"《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故有五行之官,是谓五官。实列受氏姓,封为上公,祀为贵神。社稷五祀,是尊是奉。"《太平御览》卷五二九引《汉书议》"祠五祀,谓五行金木水火土也。木正曰句芒,火正曰祝融,金正曰蓐收,水正曰玄冥,土正曰后土。皆古贤能治成五行有功者,主其神祀之。" 3.(2)祭祀住宅内外的五种神。《礼记.月令》"﹝孟冬之月﹞
五院 [相关解释]
1.唐称御史大夫﹑御史中丞﹑侍御史﹑殿中侍御史﹑监察御史五官之署为五院◇代沿用其称。 2.民国时指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院。
五鸠 [相关解释]
1.相传少皞时掌治民的五官的合称。 2.复姓。赵有将军五鸠卢。见《通志.氏族四》。
元老 [相关解释]
1.天子的老臣。《诗.小雅.采芑》"方叔元老,克壮其犹。"毛传"元,大也。五官之长,出于诸侯,曰天子之老。"后称年辈﹑资望皆高的大臣或政界人物。 2.比喻各行各业中资深望重的人。有时带调侃意味。 3.唐时宰相相呼为元老。
六凿 [相关解释]
1.指耳﹑目等六孔。《庄子.外物》"心无天游﹐则六凿相攘。"成玄英疏"凿﹐孔也。"清曹寅《夜饮和培山眼镜歌》"人生六凿宜藏用﹐五官首出司明重。"一说﹐犹六情。喜﹑怒﹑哀﹑乐﹑爱﹑恶。陆德明释文引司马彪曰"谓六情攘夺"。
刘桢(?-217) [相关解释]
东汉文学家。字公fc31#东平宁阳(今属山东)人。建安七子”之一。曾任曹操丞相掾属、曹丕五官中郎将文学◇因罪服劳役,又免罪充当小吏。长于五言诗,后人将他与曹植并列,合称曹刘”。明人辑有《刘公fc31<》。
南皮 [相关解释]
1.县名。秦置。今属河北省『末建安中,魏文帝曹丕为五官中郎将,与友人吴质等文酒射雉,欢聚于此,传为佳话◇成为称述朋友间雅集宴游的典故。
土正 [相关解释]
1.古官名。五官之一。
坤仪 [相关解释]
1.大地。 2.仪表。相术家以地上的五岳﹑四渎比喻人的五官及脸上各部位,故称人的容貌仪表为"坤仪"。 3.犹母仪。多以称颂帝后,言为天下母亲之表率。
止谈风月 [相关解释]
1.《南史.徐勉传》"尝与门人夜集,客有虞皓求詹事五官。勉正色答云'今夕止可谈风月,不宜及公事。'故时人服其无私"。谓只可谈风月之事◇以"止谈风月"为劝阻他人勿谈公事或政事之典。
泼墨仙人图 [相关解释]
中国画。宋代梁楷作。纸本册页。水墨。画面上一位仙人袒胸露腹,身披布衫,曳履独行。人物除面部、胸部细笔勾轮廓外,皆以阔笔泼墨横扫而成,水墨酣畅淋漓,恣肆狂放。造型上额头宽大,五官奇特,诙谐可爱。
漳滨 [相关解释]
1.漳水边『刘桢《赠五官中郎将》诗之二"余婴沈痼疾,窜身清漳滨。"后因用为卧病的典实。唐玄宗逸句"昔见漳滨卧﹐言将人事违。"
社方 [相关解释]
1.古谓祭祀后土神和四方。语出《诗.小雅.甫田》"以我齐明,与我犠羊,以社以方。"郑玄笺"秋祭社与四方,为五谷成熟报其功也。"孔颖达疏"社,祭土神……祭四方,谓祭五官之神于四郊也。"
端正 [相关解释]
①物体不歪斜;物体各部分保持应有的平衡状态五官~ㄧ字写得端端正正。②正派;正确品行~。③使端正~学习态度。
第六感觉 [相关解释]
1.指眼﹑耳﹑鼻﹑舌﹑身五官所属的视﹑听﹑嗅﹑味﹑触觉五种感觉以外的敏锐感觉。
鼻官 [相关解释]
1.鼻子。鼻为五官之一,故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