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27 查到相关五味的内容。
带有五味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七宝五味粥
[相关解释]
1.旧俗农历十二月八日,佛教寺院取香谷及果实等煮成粥,用以供佛并送与门徒。
1.旧俗农历十二月八日,佛教寺院取香谷及果实等煮成粥,用以供佛并送与门徒。
七宝粥
[相关解释]
1.见"七宝五味粥"。
1.见"七宝五味粥"。
三牺
[相关解释]
1.三只纯色的牛。 2.指祭祀用的雁﹑鹜﹑雉。《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为六畜﹑五牲,三牺,以奉五味。"孔颖达疏引服虔云"三牺,雁﹑鹜﹑雉。"一说指牛羊豕。
1.三只纯色的牛。 2.指祭祀用的雁﹑鹜﹑雉。《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为六畜﹑五牲,三牺,以奉五味。"孔颖达疏引服虔云"三牺,雁﹑鹜﹑雉。"一说指牛羊豕。
五味
[相关解释]
1.指酸﹑甜﹑苦﹑辣﹑咸五种味道。 2.泛指各种味道或调和众味而成的美味食品。 3.佛教以乳﹑酪﹑生酥﹑熟酥﹑醍醐五者比喻华严﹑阿含﹑方等﹑般若﹑法华涅盘五时之教。见《涅盘经》卷十四。
1.指酸﹑甜﹑苦﹑辣﹑咸五种味道。 2.泛指各种味道或调和众味而成的美味食品。 3.佛教以乳﹑酪﹑生酥﹑熟酥﹑醍醐五者比喻华严﹑阿含﹑方等﹑般若﹑法华涅盘五时之教。见《涅盘经》卷十四。
五味子
[相关解释]
落叶木质藤本。其果实入中药。有滋肾、敛肺、生津、收汗、涩精的功用。可治肺虚喘咳、口干作渴、自汗、盗汗、梦遗滑精、久泻久痢、神经衰弱等。
落叶木质藤本。其果实入中药。有滋肾、敛肺、生津、收汗、涩精的功用。可治肺虚喘咳、口干作渴、自汗、盗汗、梦遗滑精、久泻久痢、神经衰弱等。
五味神
[相关解释]
1.指五味调和的精美食品。
1.指五味调和的精美食品。
五和
[相关解释]
1.土气和顺。谓气候暖和之时。 2.政治和谐的五种表现。 3.谓五味调和。
1.土气和顺。谓气候暖和之时。 2.政治和谐的五种表现。 3.谓五味调和。
六和
[相关解释]
1.谓以滑﹑甘调制酸﹑苦﹑辛﹑咸四种滋味。《礼记.礼运》"五味﹑六和﹑十二食,还相为质也。"郑玄注"和之者,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皆有滑﹑甘,是谓六和。"孔颖达疏"以四时有四味,皆有滑有甘,益之为六也,是为六和也。"按郑注系据《周礼.天官.食医》经文◇用以指多种美味。 2.佛教语。谓身和(共住)﹑口和(无诤)﹑意和(同事)﹑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
1.谓以滑﹑甘调制酸﹑苦﹑辛﹑咸四种滋味。《礼记.礼运》"五味﹑六和﹑十二食,还相为质也。"郑玄注"和之者,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皆有滑﹑甘,是谓六和。"孔颖达疏"以四时有四味,皆有滑有甘,益之为六也,是为六和也。"按郑注系据《周礼.天官.食医》经文◇用以指多种美味。 2.佛教语。谓身和(共住)﹑口和(无诤)﹑意和(同事)﹑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
却睡草
[相关解释]
1.传说中的草,又名五味草。食之使人不眠。
1.传说中的草,又名五味草。食之使人不眠。
味尘
[相关解释]
1.佛教谓六尘之一。谓饮食之五味能使人起贪欲而污真性,故谓味尘。
1.佛教谓六尘之一。谓饮食之五味能使人起贪欲而污真性,故谓味尘。
和味
[相关解释]
1.适口之食。 2.调和五味。
1.适口之食。 2.调和五味。
四类
[相关解释]
1.古祭名。指古代天子在四郊祭祀天神。 2.指五色﹑五声﹑五臭﹑五味。见《尹文子.大道上》。 3.指经﹑史﹑子﹑集。见《新唐书.艺文志序》。 4.指年表﹑官阀﹑政迹﹑凡例。见宋王应麟《小学绀珠.艺文.四类》。
1.古祭名。指古代天子在四郊祭祀天神。 2.指五色﹑五声﹑五臭﹑五味。见《尹文子.大道上》。 3.指经﹑史﹑子﹑集。见《新唐书.艺文志序》。 4.指年表﹑官阀﹑政迹﹑凡例。见宋王应麟《小学绀珠.艺文.四类》。
地精
[相关解释]
1.《黄庭内景经.百谷》"百谷之神土地精,五味外美邪魔腥。"后因以"地精"指百谷。 2.大地的灵气。 3.人参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一.人参》。 4.何首乌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七.何首乌》。
1.《黄庭内景经.百谷》"百谷之神土地精,五味外美邪魔腥。"后因以"地精"指百谷。 2.大地的灵气。 3.人参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一.人参》。 4.何首乌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七.何首乌》。
大羹
[相关解释]
1.不和五味的肉汁。
1.不和五味的肉汁。
大羹玄酒
[相关解释]
1.大羹﹐不和五味的肉汁;玄酒﹐古代当酒用的水。喻诗文风格古朴雅淡。
1.大羹﹐不和五味的肉汁;玄酒﹐古代当酒用的水。喻诗文风格古朴雅淡。
彭尸
[相关解释]
1.道家说人身有三尸虫﹐坴有大害﹐上尸彭倨好宝物﹐中尸彭质好五味﹐下尸彭矫好色欲﹐合称为"彭尸"。
1.道家说人身有三尸虫﹐坴有大害﹐上尸彭倨好宝物﹐中尸彭质好五味﹐下尸彭矫好色欲﹐合称为"彭尸"。
普淖
[相关解释]
1.指黍稷。《仪礼.士虞礼》"嘉荐普淖﹐明齐溲酒。"郑玄注"普淖﹐黍稷也。普﹐大也;淖﹐和也。德能大和﹐乃有黍稷﹐故以为号云。"晋潘岳《藉田赋》"簠簋普淖﹐则此之自实。"一说﹐为铏羹﹐和以五味的羹汤。见清王引之《经义述闻.仪礼》。
1.指黍稷。《仪礼.士虞礼》"嘉荐普淖﹐明齐溲酒。"郑玄注"普淖﹐黍稷也。普﹐大也;淖﹐和也。德能大和﹐乃有黍稷﹐故以为号云。"晋潘岳《藉田赋》"簠簋普淖﹐则此之自实。"一说﹐为铏羹﹐和以五味的羹汤。见清王引之《经义述闻.仪礼》。
普荐
[相关解释]
1.指铏羹,加五味作料而盛于铏器中的汤菜。《仪礼.士虞礼》"嘉荐普淖﹐普荐溲酒。"郑玄注"普荐﹐铏羹﹐不称牲记其异者。"一说﹐为俎上之物。见清王引之《经义述闻.仪礼》。
1.指铏羹,加五味作料而盛于铏器中的汤菜。《仪礼.士虞礼》"嘉荐普淖﹐普荐溲酒。"郑玄注"普荐﹐铏羹﹐不称牲记其异者。"一说﹐为俎上之物。见清王引之《经义述闻.仪礼》。
泰羹
[相关解释]
1.不调五味的肉汁。古代祭祀时用。
1.不调五味的肉汁。古代祭祀时用。
烹调
[相关解释]
烧煮调制烹调五味。
烧煮调制烹调五味。
玄及
[相关解释]
1.五味子的别称。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七.五味子》。
1.五味子的别称。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七.五味子》。
真率会
[相关解释]
1.宋司马光罢政在洛﹐常与故老游集﹐相约酒不过五行﹐食不过五味∨"真率会"。见宋邵伯温《闻见前录》卷十。
1.宋司马光罢政在洛﹐常与故老游集﹐相约酒不过五行﹐食不过五味∨"真率会"。见宋邵伯温《闻见前录》卷十。
羹元
[相关解释]
1.不和五味之羹。喻质朴。
1.不和五味之羹。喻质朴。
胃脯
[相关解释]
1.食物名。将羊肚煮熟﹐和以五味﹐晒干而成。
1.食物名。将羊肚煮熟﹐和以五味﹐晒干而成。
莐藸
[相关解释]
1.草名。即五味子。
1.草名。即五味子。
铏羹
[相关解释]
1.古祭祀时盛在铏器中的调以五味的羹。
1.古祭祀时盛在铏器中的调以五味的羹。
鱼腊
[相关解释]
1.干鱼。 2.特指一种五味脯。参阅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脯腊》。
1.干鱼。 2.特指一种五味脯。参阅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脯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