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26 查到相关五代史的内容。
带有五代史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二十四史 [相关解释]
指旧时称为正史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即《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唐书(旧唐书)》、《新唐书》、《五代史(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
五代史 [相关解释]
1.梁﹑唐﹑晋﹑汉﹑周五代是我国历史上最纷乱的时期之一,因以"五代史"比喻争吵。
伏合 [相关解释]
1.据《新五代史.李琪传》载,唐朝大明宫中的紫宸殿称合,是天子于朔望日接见群臣的便殿(一说为前殿,见宋王溥《唐会要.大明宫》)◇因以"伏合"指朝臣俯伏合下向天子奏事。
伶官传序 [相关解释]
散文篇名。北宋欧阳修作。是《新五代史·伶官传》前的序。伶官,即宫廷中的乐工、艺人。文章根据后唐庄宗李存勖宠信伶官以致国乱身死的史实,提出了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的著名论点。
先斩后奏 [相关解释]
1.《新五代史.梁臣传.朱珍》"珍偏将张仁遇白珍曰'军中有犯令者,请先斩而后白。'"后以"先斩后奏"指执法官吏先处决罪犯,然后向上奏闻。 2.今多借以比喻先采取行动﹐然后再上报。
入阳 [相关解释]
1.五代梁时,扬州多贼船,过者不敢靠岸,必高帆远引海中,谓"入阳"。参阅《旧五代史.梁书.司马邺传》。
六臣 [相关解释]
1.指商代的六大臣伊尹﹑伊陟﹑臣扈﹑巫咸﹑巫贤﹑甘盘。 2.指汉初的六反臣淮阴侯韩信﹑淮南王黥布﹑梁王彭越﹑韩王信﹑赵相贯高﹑代王陈豨。 3.指唐代注解《文选》的六臣李善﹑吕延济﹑刘良﹑张铣﹑李周翰﹑吕向。 4.指唐末的六佞臣张文蔚﹑杨涉﹑薛贻矩﹑苏循﹑张策﹑赵光逢。唐哀帝逊位于朱温﹐张文蔚﹑苏循分别为正副册礼使,杨涉﹑张策分别为正副押传国宝使﹐薛贻矩﹑赵光逢分别为正副押金宝使。见《新五代史.唐六臣传序》。
十阿父 [相关解释]
1.五代后周郭威(太祖)无子,以后兄柴守礼子荣(世宗)为养子。宋礼与大官僚王溥﹑汪晏﹑王彦超﹑韩令坤等人的父亲同住洛阳,相互勾结,仗势横行,时人鄙称为"十阿父"。参阅《新五代史.柴守礼传》。
南平 [相关解释]
1.里名。 2.五代时十国之一。也叫荆南。唐朝末年,高季兴为荆南留守,后唐封为南平王。占有今湖北荆州一带地方。至高继冲,归降宋朝。公元907-963年。《新五代史》有《南平世家》。
囊矢 [相关解释]
1.《新五代史·伶官传序》"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后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后以"囊矢"为出征复仇的典实。
堇块 [相关解释]
1.犹堇泥。五代后梁刘守光围沧州﹐城中食尽﹐食堇块。见明陈懋仁《庶物异名疏.地部》。按,《旧五代史.僭伪传二.刘守光》作"墐土"。
夹寨夫人 [相关解释]
1.《新五代史.唐神闵敬皇后刘氏传》"庄宗攻梁军于夹城﹐得符道昭妻侯氏﹐宠专诸宫﹐宫中谓之'夹寨夫人。'"清翟灏谓小说有所云"压寨夫人"者﹐前无所闻﹐似即"夹寨"之讹。见《通俗编.妇女》。
平话 [相关解释]
宋元时期民间说书的一种。讲说历代兴废和战争故事,据史传加以铺叙引申。也称讲史”。记录时多用浅近文言。今所见最早的平话是宋代佚名《五代史平话》。明清以后亦称评话”,江浙一带则专用来称呼说大书”的,内容多讲历史故事或小说故事。
杂传 [相关解释]
1.古代史籍纪传之一种。因名目众多﹐且时杂虚妄之说﹐故别为一类﹐以区别于正史之纪传。 2.纪传体正史中列传的一小类。如《新五代史》卷三十九至卷五十七均为杂传。
溪州铜柱 [相关解释]
1.五代十国时楚王马希范所立◇晋天福五年,楚刘勍以火箭焚溪州首领彭士愁寨,士愁大败,遣其子帅诸酋长纳溪﹑锦﹑奖三州印,请降于楚。楚王以铜五千斤铸柱,高丈二尺,入地六尺,命学士李皋铭誓状于其上。见《旧五代史.晋书.高祖纪五》﹑《资治通鉴.后晋天福五年》。
焚券 [相关解释]
1.指烧毁债券买得人心的典故。战国齐冯谖为孟尝君往薛地收债,临行前问"责收毕,以何市而反?"孟尝君曰"视吾家所寡有者。"于是冯谖矫命以债赐百姓,尽烧其券,民称万岁。见《战国策.齐策四》。 2.南朝宋顾绰私财甚丰,乡里士庶多负其债。父觊之设谋,焚烧文券,并宣语远近"负三鄌债,皆不须还。"见《宋书.顾觊之传》。 3.唐宋清售药债券堆积如山,岁终,度不能报,辄焚券,终不复言,积四十年,所焚券者百数十人。见唐柳宗元《宋清传》。 4.后汉常思献宋地丝息十万两债券,太祖即焚其券,诏悉蠲除之。见《新五代史.杂传十
燕云 [相关解释]
1.五代时,后晋石敬瑭以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燕指幽州,云指云州。见《新五代史.晋高祖纪》◇以"燕云"泛指华北地区。 2.指明代京都地区。
特勤 [相关解释]
1.突厥﹑回纥官名,以可汗子弟及宗室充任。吐鲁番发现的木柱文字作"特银"。新﹑旧《五代史》和《辽史》﹑《元史》分别译写为"狄银"﹑"惕隐"﹑"的斤"。或讹为"特勒"。《北史.突厥传》"大官有叶护﹐次设﹐次特勤。"《周书.突厥传》作"特勒"。《旧唐书.突厥传下》"其官有叶护,有特勤,常以可汗子弟及宗室为之。"《新唐书.突厥传上》"其别部典兵者曰设,子弟曰特勒,大臣曰叶护。" 2.近世在蒙古发现的唐《契苾明碑》﹑《阙特勤碑》﹐碑文及碑额皆作"特勤"。清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特勤当从石刻》"顾氏《金石文字记》
王八 [相关解释]
1.《新五代史·前蜀世家·王建》"〔建〕少无赖,以屠牛﹑盗驴﹑贩私盐为事,里人谓之'贼王八'。"按,王建排行八,故称"王八"◇用为詈词。 2.特指妻有外遇的男子。 3.龟和鳖的俗称。
百僚 [相关解释]
1.亦作"百寮"。 2.百官。《书.皋陶谟》﹕"百僚师师﹐百工惟时。"孔传﹕"僚﹑工﹐皆官也。"《后汉书.邓彪传》﹕"彪在位清白﹐为百僚式。"《新五代史.周太祖纪》﹕"文武百寮﹐六军将校﹐议择贤明﹐以承大统。"宋苏轼《代张方平谏用兵书》﹕"群臣百寮﹐窥见此指﹐多言用兵。"张怀奇《颐和园词》﹕"云栏月树似南朝﹐斑扇当楼拥百僚。"一说﹐一种奴隶。
磨穿铁砚 [相关解释]
1.磨穿了铁铸的砚台。《新五代史.晋臣传.桑维翰》"初举进士,主司恶其姓,以为'桑'﹑'丧'同音。人有劝其不必举进士,可以从佗求仕者。维翰慨然,乃着《日出扶桑赋》以见志。又铸铁砚以示人曰'砚弊则改而佗仕。'卒以进士及第。"后因以形容立志不移,持久不懈。亦形容笔墨功夫之深。
花见羞 [相关解释]
1.《新五代史.唐淑妃王氏传》"淑妃王氏,邠州饼家子也,有美色,号'花见羞'。"后遂为美女之代称。
贼王八 [相关解释]
1.亦作"贼亡八"。亦作"贼忘八"。 2.《新五代史.前蜀世家.王建》"少无赖,以屠牛﹑盗驴﹑贩私盐为事,里人谓之'贼王八'。"后泛作骂人的话。
锦囊还矢 [相关解释]
1.谓凯旋告捷。语本《新五代史.伶官传序》﹕"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柳亚子有《十一月二十九日为邓择生先烈殉国南都十六周忌辰赋诗遥奠锦囊还矢雠头告庙之日知不逾明岁今朝矣》诗。
齐云楼 [相关解释]
1.古楼名。齐云,言其高与云齐。较为著名者有二(1)旧在江苏苏州子城上,唐曹恭王所建。唐白居易《齐云楼晩望》诗"齐云楼北面﹐半日凭栏干。"宋朱长文《吴郡图经续记》"白乐天于西楼命宴﹐齐云楼晩望﹐皆有篇什。所谓池阁者﹐盖今之后楼也﹔西楼者﹐盖今之观风楼也﹔齐云楼者﹐盖今之飞云阁也。"(2)旧在陕西省华县城内。《旧唐书.昭宗纪》"﹝干宁四年﹞七月甲戌﹐帝与学士﹑亲王登齐云楼﹐西望长安﹐令乐工唱御制《菩萨蛮》词。"《新五代史.杂传二.韩建》"昭宗登齐云楼﹐西北顾望京师﹐作《菩萨蛮》辞三章以思归。"
龙骧 [相关解释]
1.亦作"龙襄"。昂举腾跃貌。 2.骏马。 3.指晋大将龙骧将军王浚。 4.指画家顾恺之。 5.《旧五代史.唐书.庄宗纪》"梁有龙骧﹑神威﹑拱宸等军,皆武勇之士也。每一人铠仗费数十万,装以组绣,饰以金银﹐人望而畏之。"后以泛指英勇的军队。 6.指大船。晋龙骧将军王浚为伐吴曾造大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