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00 查到相关事实的内容。
带有事实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上尉的女儿 [相关解释]
长篇小说。俄国普希金作于1837年。青年贵族军官格利涅夫爱上边防炮台上尉司令的女儿玛莎◇普加乔夫率领农民起义,攻占炮台,杀死司令。因感念格利涅夫的旧谊,普加乔夫成全了他与玛莎的婚事。起义失败后,格利涅夫因受怀疑被捕◇经玛莎谒见女皇,澄清事实,遂获释放。
不争 [相关解释]
①不争夺不争名利|其民不争。②没有争议不争的事实。③不计较也不争那几个银钱。④不在乎;没关系我死不争,可怜这一双儿女。⑤连词。如果不争折损了,深为可惜。
不果 [相关解释]
没有结果;未成事实前守欲请诸朝,作新庙,不果。
临床心理学 [相关解释]
研究精神障碍的心理诊断和治疗的心理学分支学科。与变态心理学同样研究精神障碍,但偏重于行为问题治疗方法的评价。包括以心理诊断和治疗为主体的一般临床心理学和以探讨临床现象和科学事实为主体的实验临床心理学。
乱实 [相关解释]
1.混淆事实。
事与愿违 [相关解释]
1.事实与愿望相违背。
事实 [相关解释]
1.亦作"事寔"。 2.事情的实际情况;实有的事情。 3.干实事。 4.事迹。 5.故实,典故。 6.指事物发展的最后结果。
事实胜于雄辩 [相关解释]
1.事实比强辩更有说服力。
事寔 [相关解释]
1.见"事实"。
事状 [相关解释]
1.事实情况。 2.犹行状。 3.指诉状所陈之事。
事节 [相关解释]
1.行事得当。 2.政事精简。 3.事实情节;事宜。
亡实 [相关解释]
1.不符合事实。
亲供 [相关解释]
1.亲自书写的履历。 2.指诉讼当事人亲自陈述事实的供状。
人证 [相关解释]
1.由证人提供的有关案件事实的证据。 2.泛指能证明有关事件真实情况的人。
从此 [相关解释]
1.从此时或此地起。 2.从这一道理或事实基础出发。
传信 [相关解释]
1.谓把确信的事实传告于人。 2.传递消息。
例证 [相关解释]
用来证明一个事实或理论的例子。
侦查 [相关解释]
依法搜集证据,审查证据,确定犯罪事实,查明犯罪人,并采取有关的强制措施等项工作。在我国,是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检察机关的专门工作,任何其他机关和个人都无权侦查。
倒是 [相关解释]
1.副词。表示同一般情理相反,犹言反而,反倒。 2.副词。表示想的﹑说的同事实相反。 3.副词。表示出乎意料。 4.副词。表示转折。 5.副词。表示让步。 6.副词。用以舒缓语气。 7.副词。表示追问或责备。
假设 [相关解释]
①姑且认定这本书印了十万册,~每册只有一个读者,那也就有十万个读者。②虚构故事情节是~的。③科学研究上对客观事物的假定的说明,假设要根据事实提出,经过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就成为理论。
偏巧 [相关解释]
1.特别灵巧。 2.副词。恰巧。 3.副词。表示事实同所期待的正相反。
偏见 [相关解释]
个人对他人或其他群体所持有的缺乏充分事实依据的认识和态度。如对黑人的种族歧视。产生原因有按照个人经验匆忙作出无根据的结论,也有盲目跟从别人或某个群体的判断,还有来自群体间的利害冲突等。
公实 [相关解释]
1.公正而朴实。 2.公开的事实。
其实 [相关解释]
1.实际情况;实际上﹐事实上。 2.实在﹐确实。
准验 [相关解释]
1.犹言事实的验证。
刑期 [相关解释]
法院判决宣告的剥夺自由或剥夺政治权利的刑罚应予执行的期间。如判处某罪犯有期徒刑五年,剥夺政治权利一年,这五年、一年就是刑期。刑期的长短,根据犯罪的事实、性质、情节和对社会的桅程度确定。
列举 [相关解释]
一个一个地举出来~事实ㄧ指示中~了各种具体办法。
势力范围 [相关解释]
受帝国主义、霸权主义势力控制的区域。帝国主义、霸权主义国家为了其自身利益,凭借经济、军事实力将某些国家和地区划入其势力范围,并通过签订不平等条约来确保其控制,不允许其他国家和势力的插足。同时,通过相互承认势力范围来瓜分世界。
印证 [相关解释]
证明符合事实他的推测得到了印证|他的话印证了我的感觉。
历数 [相关解释]
一个一个地举出来~敌人的罪行 ㄧ当面~对方违反协定的事实。
县试 [相关解释]
1.清代由县官主持的考试。取得出身的童生,由本县廪生保结后才能报名赴考。约考五场,试八股文﹑试帖诗﹑经论﹑律赋等。事实上第一场录取后即有参加上一级府试资格。
史事 [相关解释]
1.修撰国史之事。 2.历史上的事实。
史实 [相关解释]
1.历史事实。
史遗 [相关解释]
1.史书中遗漏的事实。
吃虀宰相 [相关解释]
1.指宋范仲淹。仲淹少时家贫,读书山寺,断虀块粥而食,官至枢密副使,进参知政事。事见江少虞《宋朝事实类苑》卷九引宋文莹《湘山野录》。
合乎 [相关解释]
符合;合于~事实丨~规律丨~要求。
名家 [相关解释]
战国时讨论名”(概念)和实”(事实)的关系问题的学派。主要代表为惠施和公孙龙,惠施强调事物的相同性,公孙龙强调事物的差别性。他们的讨论对古代逻辑发展有一定贡献。
向声背实 [相关解释]
1.向往虚名而不求实际;注重传闻而背离事实。
否认 [相关解释]
不承认矢口~ㄧ~事实。
含血喷人 [相关解释]
比喻捏造事实,诬赖别人。
哪怕 [相关解释]
1.连词。表示姑且承认某种事实。
善意 [相关解释]
1.好心;好意。 2.善于推测﹑计虑。 3.佛教指同佛门结下缘分。 4.拉丁文bonafides的意译。"恶意"的对称。指不知存在足以影响法律效力的事实而进行的行为。
嘴硬 [相关解释]
①心知理亏而口头上不肯承认事实摆在眼前,你还嘴硬?②说话强横嘴硬手辣。
固然 [相关解释]
连词。①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这样办~稳当,但是太费事,怕缓不济急。②表示承认甲事实,也不否认乙事实意见对,~应该接受,就是不对也可作为参考。
大吹大擂 [相关解释]
①吹吹奏管乐器。擂敲击锣鼓等打击乐器。众乐齐奏厅堂上张灯结彩,大吹大擂,热闹非凡。②比喻夸大事实极力炫耀他有了一点成绩,总爱大吹大擂。
夫子自道 [相关解释]
指本意是说别人而事实上却正说着了自己。
失实 [相关解释]
1.事物失其本来状态。 2.不合乎事实。
实据 [相关解释]
1.确实的证据;确凿的事实。
实现 [相关解释]
1.谓成为事实。
实绩 [相关解释]
1.实际事业;事实。 2.实际成绩。
对证 [相关解释]
为了证明是否真实而加以核对~笔迹ㄧ和事实~一下,看看是不是有不符合的地方。
尚书 [相关解释]
①亦称《书》。儒家经典之一。为中国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书中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相传由孔子编选而成,事实上其中有些篇是后来儒家补充进去的。②官名。始于战国,掌管文书『武帝时地位逐渐重要。东汉正式成为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官员。唐代中央首要机关分为尚书、中书、门下三省,尚书省执行政令。宋以后三省分立之制渐成空谈,行政全归尚书省。明代以后以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尚书分掌政务,六部尚书相当于国务大臣。
属实 [相关解释]
1.确系事实,合乎实际。
工具书 [相关解释]
专为读者查考字义、词义、字句出处和各种事实而编纂的书籍,如字典、词典、索引、历史年表、年鉴、百科全书等。
左计 [相关解释]
1.与事实相背的打算。引申为失策。 2.邪恶的计谋。 3.宋代管理财政的官署名。辖京东各道。
已就 [相关解释]
1.已成。 2.已经如此,既成事实。
已然 [相关解释]
已经成事实;已经这样宁防患于未然,勿苛责于已然。
张冠李戴 [相关解释]
把姓张的帽子戴到姓李的头上。比喻弄错了对象或事实这则报道张冠李戴,不符合事实。
张謇(1853-1926) [相关解释]
近代实业家、教育家。江苏南通人。清末从事实业,先后创办纱厂、垦牧和轮船公司等,又举办师范学校、博物苑等文化事业。参与发起立宪运动,任江苏咨议局议长。辛亥革命后,任南京临时政府实业总长、袁世凯政府农商总长。袁即将称帝时,辞职回南通,继续办理实业和教育◇病逝。
强权政治 [相关解释]
不尊重别国独立和主权,以经济、军事实力强行对别国进行控制、干涉的政策。实行强权政治的国家总是以武力相威胁,通过军事手段达到政治、经济目的。帝国主义、殖民主义以及霸权主义往往凭借强权推行其对内对外政策。
彰显 [相关解释]
1.指昭著的事实。 2.显赫。
征梦 [相关解释]
1.谓梦境被事实所证验。
征验 [相关解释]
1.证据;事实根据。 2.应验;证实。
思想 [相关解释]
①思维活动的结果。属于理性认识。一般也称观念”。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一切根据和符合于客观事实的思想是正确的思想,它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反之,则是错误的思想,它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②想法;念头他早就有进大学深造的思想。③进行思维活动昨天下午,当代最伟大的哲学家停止思想了。
总归 [相关解释]
副词。终究;毕竟只要肯学,总归学得会的|不管你承认不承认,事实总归是事实。
情事 [相关解释]
1.事实,情况。 2.情意。
情招 [相关解释]
1.指应招供的事实。
愿果 [相关解释]
1.谓愿望成为事实。
承认 [相关解释]
①对事实行为表示确认;同意他承认这是他干的。②即国际承认”。一国认可另一国为主权国家和新的国家机构为合法政府,并愿意与其交往、发展正常关系的外交行为。一般采用相互致函、发照会、发表联合公报、互派外交代表、签订条约等形式来表示。相互承认是建立外交关系的前提。
抹杀 [相关解释]
也作抹煞”、抹c04c!薄3沟坠聪;完全去掉一笔抹杀|抹杀别人的成绩|事实是抹杀不了的。
招供 [相关解释]
1.供出犯罪事实。 2.供词。
招认 [相关解释]
1.承认犯罪事实。
指谏 [相关解释]
1.指陈事实而进谏。
摭实 [相关解释]
1.摘取事实;据实。
故实 [相关解释]
①以往的有历史意义的事实。②出处;典故。
故甚其词 [相关解释]
1.谓说话故意夸大,脱离事实。
数目 [相关解释]
1.通过单位表现出来的事物的多少。 2.事实。
新闻五要素 [相关解释]
新闻学术语。指单一的新闻事实应具备的要素,即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人(who)、何事(what)、何故(why)。因五要素的英文开头字母都是w,故也称五个w”。
无状 [相关解释]
1.没有形状。 2.没有功绩。 3.谓行为失检,没有礼貌。 4.谓所行丑恶无善状。亦多作自谦之辞。 5.谓罪大不可言状。 6.没有事实;没有根据。 7.引申为无缘故。
无过失责任制 [相关解释]
又称无过错责任制”。只要损害事实确凿,不论行为人主观上有无过失,都要承担民事责任的制度。如中国《民法通则》规定,违反国家保护环境防止污染的规定,污染环境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曲学 [相关解释]
1.囿于一隅之学。亦指学识浅陋的人。 2.犹邪说。 3.犹曲笔。歪曲事实的笔法。 4.歪曲学术。参见"曲学阿世"。
曲论 [相关解释]
1.歪曲事实地议论;狡辩。
未果 [相关解释]
1.没有实现;未成事实。
未风先雨 [相关解释]
1.比喻未见事实先下结论。
枉笔 [相关解释]
1.不符事实的记载。
核对 [相关解释]
审核查对~账目丨~事实。
欺骗 [相关解释]
1.以虚假的言行掩盖事实真相﹐使人上当。
正确 [相关解释]
1.谓符合事实﹑规律﹑道理或某种公认的标准。与"错误"相对。
污蔑 [相关解释]
歪曲事实,造谣毁谤,败坏人家的名誉他一向光明正大,有人说他搞阴谋,那显然是污蔑。
沾边 [相关解释]
1.挨近,略有接触。 2.略与事实或事物应有的样子相近。
洛阳伽蓝记 [相关解释]
历史地理著作。北魏杨之作。五卷。记洛阳佛寺园林兴废沿革,涉及大量历史事实,包括北魏政治兴衰及文人轶闻。文笔清丽秀逸,以散文为主,杂以骈俪。
活生生 [相关解释]
(~的)①实际生活中的;发生在眼前的~的事实 ㄧ~的例子 ㄧ这篇小说里的人物都是~的,有血有肉的。②活活①包办的婚姻把她~地断送了。
添油加醋 [相关解释]
1.比喻在叙述事情或转述别人的话时,任意增添细节,夸大或歪曲事实真相。
演绎证明 [相关解释]
归纳证明”的对称。运用演绎推理所作的证明。论据是一般性知识,论题是在该一般性知识范围之内的知识或事实。如以一切科学都是有用的”来证明逻辑学是有用的”。
潜锋 [相关解释]
1.收藏兵器。亦指隐蔽军事实力。
热力学 [相关解释]
从能量守恒和转化观点来研究物质热现象的物理学分支学科。它的全部理论建筑在由实验事实总结出来的四条热力学定律基础上。只研究热现象的宏观理论,不涉及热现象的微观本质。
物证 [相关解释]
1.法律名词。对查明案件事实情况有证明作用的物品和痕迹等。
牵强附会 [相关解释]
把彼此无关或关系不大的事物勉强凑合在一起民间流传的杨家将故事本身,有许多牵强附会,不合历史事实。
特写 [相关解释]
1.新闻报道的一种体裁。以文艺手法写所报道的人物,再现场景和气氛,使之有强烈的感染力。但要求完全符合事实,不容许虚构。亦为文学体裁报告文学的形式之一,写真人真事,可以在细节上作适当的艺术加工,但必须有高度的真实性。
申列 [相关解释]
1.谓列举事实呈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