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43 查到相关书令的内容。
带有书令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三独坐 [相关解释]
1.汉御史中丞﹑司隶校尉与尚书令,朝会时坐皆专席,故号"三独坐"。泛指高官显宦。亦省作"三独"。
中书 [相关解释]
1.皇宫中的藏书。亦特指宫中记事的书。 2.官名。中书令的省称『设中书令,掌传宣诏令,以宦者为之,后多任用名望之士。《汉书.萧望之传》"望之以为中书政本,宜以贤明之选。"晋庾亮《让中书令表》"国恩不已,复以臣领中书。"隋唐以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俱为宰相﹐后因以中书称宰相。 3.官名。中书舍人的省称。隋﹑唐时为中书省的属官。明清废中书省,于内阁设中书舍人,掌撰拟﹑缮写之事。 4.官署名。唐代的中书省﹑宋代的政事堂,亦直称为"中书"。 5.毛笔的别称,"中书君"的省称。
中书君 [相关解释]
1.唐韩愈作寓言《毛颖传》,称毛笔为毛颖。言颖居中山为蒙恬所获,献于秦皇,秦皇封之于管城,号管城子,"累拜中书令,与上益狎,上尝呼为中书君"◇因以"中书君"为毛笔的别称。
中令 [相关解释]
1.中书令的省称。 2.金职官名。正七品。参阅《金史.选举志二》。
书令 [相关解释]
1.文书,命令。
书令史 [相关解释]
1.古代佐理案牍的官吏。晋﹑南朝宋有内台书令史,九品。隋诸省府寺各有令史﹑书令史﹑书吏之属。参阅《宋书.百官志下》﹑《通典.职官四》。
二十四考中书令 [相关解释]
1.唐郭子仪任中书令甚久,主持官吏的考绩达二十四次◇遂以借称郭子仪。《旧唐书.郭子仪传》"校中书令考二十有四。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四"李义山谓曰'近得一联句云远比召公,三十六年宰辅。未得偶句。'温(温庭筠)曰'何不云近同郭令,二十四考中书。'"宋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富郑公﹞在青州二年,偶能全活得数万人,胜二十四考中书令远矣。"后用为称颂秉政大臣位高任久的典故。
仆射 [相关解释]
1.官名。秦始置,汉以后因之『成帝建始四年,初置尚书五人,一人为仆射,位仅次尚书令,职权渐重『献帝建安四年,置左右仆射。唐宋左右仆射为宰相之职。宋以后废。太平天国曾设仆射一职。
令仆 [相关解释]
1.指尚书令与仆射。亦泛指股肱重臣。
令公 [相关解释]
1.对中书令的尊称。中唐以后,节度使多加中书令,使用渐滥。
令君 [相关解释]
1.魏晋间对尚书令的敬称◇亦以称位居枢要的大臣。 2.对县令的尊称。
令君香 [相关解释]
1.荀彧在汉末曾守尚书令,人称荀令君,得异香,至人家坐,三日香气不歇。见《太平御览》卷七○三引晋习凿齿《襄阳记》◇多以"令君香"指高雅人士的风采。
使相 [相关解释]
1.唐代中期凡为宰相者必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故称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官衔的节度使为使相。宋初因之,以亲王﹑留守﹑节度使加侍中﹑中书令﹑同平章事者皆谓之使相,实际上不主政事。如王安石罢相后以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即其例。明代官场中用以称以辅臣身分督师者,清代用以称呼兼大学士的总督。
十三家 [相关解释]
1.(1)指晋代《论语》注疏家十三人,即卫瓘﹑缪播﹑栾肇﹑郭象﹑蔡谟﹑袁宏﹑江淳﹑蔡系﹑李充﹑孙绰﹑周瑰﹑范宁﹑王珉。南朝梁皇侃《论语义疏叙》"今日所讲﹐即是《鲁论》﹐为张侯所学﹐何晏所集者也。晋太庇东卫瓘字伯玉﹑晋中书令兰陵缪播字宣则……右十三家为江熙字太和所集。侃今之讲﹐先通何集﹐若江集中诸人有可采者﹐亦附而申之。"(2)指自南唐至南宋十三个制墨家,即李廷珪(包括李之子承宴)﹑沈珪(包括沈之子宴)﹑关珪﹑张遇﹑常遇﹑潘遇﹑张谷﹑潘谷﹑叶谷﹑胡景纯﹑陈赡﹑梅赡﹑耿德真。宋何薳《春渚纪闻.十三家墨》"予为
双笔 [相关解释]
1.《太平御览》卷六○五引《汉官仪》﹕"尚书令仆丞郎月给赤管大笔一双。"《旧唐书.李峤传》﹕"﹝李峤﹞为儿童时﹐梦有神人遗之双笔﹐自是渐有学业。"后以"双笔"为颂人出任官职或文才出众之词。
右相 [相关解释]
1.官名。春秋齐景公始置左右相各一,秦及汉初因之。文帝以后置丞相一人。北齐﹑北周设左右丞相。唐玄宗开元初年改左右仆射为尚书左右丞相,天宝初复其旧,乃改侍中为左相,中书令为右相。南宋﹑元﹑明皆曾设左右丞相,后废。
右貂 [相关解释]
1.指冠的右方加饰貂尾『侍中﹑中常侍和唐右散骑常侍﹑中书令的冠饰『应劭《汉官仪》卷上"侍中,左蝉右貂。"又"中常侍,秦官也『兴,或用士人……光武以后,专任宦者,右貂金珰。"《后汉书.宦者传序》"自明帝以后……中常侍至有十人,小黄门亦二十人,改以金珰右貂,兼领卿署之职。"《新唐书.百官志二》"右散骑与中书令为右貂。"后因以为右散骑常侍的代称。
同三品 [相关解释]
1.唐代任宰相者之衔名。唐不设宰相之名,以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掌宰相之权。以他官居宰相之职者,亦假以他名,如参议得失﹑参知政事◇李绩以太子詹事同中书门下三品,意即同侍中﹑中书令。"同三品"之名盖起于此。高宗以后,为宰相者必加"同中书门下三品",虽高品亦然,惟三公﹑三师﹑中书令除外。其后改易官名,而张文瓘以东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同三品"入衔自此始。参阅《新唐书.百官志一》。
四相 [相关解释]
1.三国时诸葛亮﹑蒋琬﹑费祎﹑董允四人先后任蜀相(尚书令),时称"四相"。因有贤名,亦号"四英"。
小史 [相关解释]
1.古小官名。《周礼》春官宗伯之属﹐掌邦国之志﹑贵族世系以及礼仪等事『以后为尚书令史或地方官一般属吏之称。 2.侍从;书童。晋张翰有《周小史》诗。 3.称官府中供奔走的小差役。 4.某一方面简单的历史书或资料书。如宋陈思《书小史》﹐纂次伏羲至五代书家小传共四三○人;元宋伯任《酒小史》﹐着录当时各地名酒名称。野史亦或称小史。明李栻《历代小史》丛书﹐辑收历代野史一○六种。
尚书省 [相关解释]
1.官署名。东汉设置﹐称尚书台﹐或称中台。南北朝时始称尚书省﹐下分各曹﹐为中央执行政务的总机构。唐代曾改称文昌台﹑都台﹑中台﹐旋复旧称。尚书省与中书省﹑门下省合称三省。长官为尚书令﹐其副职为左右仆射。元代尚书省时置时废;明代各部均直接对君主负责﹐遂不设尚书省;清制同。
廿四考中书 [相关解释]
1.指唐郭子仪。《旧唐书.郭子仪传》载,郭子仪任中书令甚久,在任期中主持官吏的考绩,前后达二十四次,故有此称。
挟书令 [相关解释]
1.即挟书律。
毛中书 [相关解释]
1.对毛笔的戏称。唐韩愈有寓言《毛颖传》﹐以毛笔拟人﹐谓毛颖"累拜中书令﹐与上益狎﹐上尝呼为'中书君'"﹐故称。
江令 [相关解释]
1.隋江总先后仕南朝梁﹑陈及隋三朝,仕陈时官至尚书令,世称"江令"。 2.南朝梁江淹曾为建安吴兴令和建元东武令,后世亦称"江令"。
江总(519-594) [相关解释]
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梁时,官至太常卿。入陈,官至尚书令,虽居执政之位,而不理政务,专与陈后主游宴宫中,时人称为狎客”。陈亡后一度仕隋,后回江南。诗长于七言,为宫体诗代表作家之一。明人辑有《江令君集》。
汾阳考 [相关解释]
1.唐代京官﹑外官﹐每年都要经过考绩。考绩的具体工作,属于考功郎中掌管,由朝廷另派有声望的高官两人主持其事。汾阳郡王郭子仪任中书令时,曾主持考绩达二十四次,故称。参见"二十四考中书令"。
沈尚书 [相关解释]
1.沈约历仕南朝宋﹑齐﹑梁三代,梁武帝时,官至尚书令,故称。 2.鹤的别名。
沈约(441-513) [相关解释]
南朝梁文学家。字休文,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人。历仕宋、齐、梁三代,在梁代官至尚书令,封建昌县侯。死后谥号为隐。在诗的声律上创四声”、八病”之说,对古体诗向律诗的转变起了重要作用。所著《宋书》为二十四史之一。明人辑有《沈隐侯集》。
沈范 [相关解释]
1.南朝梁诗人沈约﹑范云的并称。沈约曾领中书令迁尚书令,范云曾领太子中庶子迁尚书右仆射。
王媚 [相关解释]
1.南朝宋羊欣《采古来能书人名》"王献之,晋中书令,善隶﹑藳,骨势不及父,而媚趣过之。"《世说新语·品藻》"谢公问王子敬'君书何如君家尊?'答曰'固当不同'。"刘孝标注引南朝宋明帝《文章志》"献之善隶书,变右军法为今体,字画秀媚,妙絶时伦,与父俱得名。"因以"王媚"指王献之书法。
紫微令 [相关解释]
1.唐代中书令的别称。
紫微省 [相关解释]
1.唐开元元年取天文紫微垣之义,改中书省为紫微省,中书令为紫微令。省中种紫薇花,故亦称紫薇省。
紫荷 [相关解释]
1.古时尚书令﹑仆射﹑尚书等高官朝服外负于左肩上的紫色囊。
紫阁 [相关解释]
1.金碧辉煌的殿阁。多指帝居。 2.指仙人或隐士所居。 3.唐代曾改中书省为紫微省,中书令为紫微令。因称宰相府第为紫阁。
耶律楚材(1190-1244) [相关解释]
蒙古大臣。字晋卿。契丹族。辽皇族后裔。成吉思汗时被召用,深受信任。窝阔台(太宗)即位后,建议军民分治,反对以汉地为牧场,并建立赋税制度。破金汴京(今河南开封)时,建议废屠城旧制。曾以守成必用文臣为理由,开科取士,释放被俘为奴的汉族儒士,渐兴文教。治国近三十年,官至中书令,蒙古汗国和元朝立国规模都由他奠定。
裴秀(224-271) [相关解释]
中国西晋地图学家。字季彦,河东闻喜(今属山西)人。晋武帝时,任尚书令和司空等职。绘制的《禹贡地域图》是中国最早的历史地图集。他提出的制图六体”,是有关地图的比例尺、方位、距离等绘制原则,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绘制地图的方法。
赐笔 [相关解释]
1.汉应劭《汉官仪》卷上"尚书令仆丞郎,月给赤管大笔一双。"后因以"赐笔"指受到君王宠爱恩赐。
避李 [相关解释]
1.《旧唐书.李泌传》"﹝泌﹞权逾宰相……寻为中书令崔圆﹑幸臣李辅国害其能,将有不利于泌。泌惧,乞游衡山,优诏许之。"后用作良臣避害之典。
都坐 [相关解释]
1.亦作"都座"。 2.政事堂。魏晋时大臣商议政事的地方。 3.借指尚书令等大官。
阎立本(?-673) [相关解释]
唐代画家。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官至工部尚书、中书令。谥文贞。继承家学,工人物写真,长于刻画性格,设色古雅沉着,线条刚劲有力。亦擅车马、台阁。所作《步辇图》今存宋人摹本,另有《历代帝王图》存世。
雷氏剑 [相关解释]
1.传说三国吴未灭时﹐斗﹑牛二星之间常有紫气。及吴平﹐紫气愈明。豫章人雷焕妙达纬象﹐言紫气为豫章丰城宝剑之精。尚书令张华即补雷焕为丰城令﹐密令寻之。焕至任﹐掘狱屋基﹐得双剑﹐一曰龙泉﹐一曰太阿。其夕﹐紫气不复见。及张华﹑雷焕死﹐两剑化龙飞去。见《晋书.张华传》。
题剑 [相关解释]
1.亦作"题剑"。 2.谓题剑表德。《后汉书.韩棱传》﹕"﹝韩棱﹞为尚书令﹐与仆射郅寿﹑尚书陈宠﹐同时俱以才能称。肃宗尝赐诸尚书剑﹐唯此三人特以宝剑﹐自手署其名曰﹕'韩棱楚龙渊﹐致寿蜀汉文﹐陈宠济南椎成。'时论者为之说﹕以棱渊深有谋﹐故得龙渊﹔寿明达有文章﹐故得汉文﹔宠敦朴﹐善不见外﹐故得椎成。"后遂用作典故﹐以"题剑"表示君主对臣子的特殊恩宠。 3.泛指主仆﹑上下之间的特殊知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