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4 查到相关举首的内容。
带有举首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东合
[相关解释]
1.东向的小门。《汉书.公孙弘传》"弘自见为举首,起徒步,数年至宰相封侯,于是起客馆,开东合以延贤人。"王先谦补注引姚鼐曰"此合是小门,不以贤者为吏属,别开门延之。"《后汉书.周黄徐等传序》"东平王苍为骠骑将军,开东合延贤俊。"后因以称宰相招致款待宾客之所。
1.东向的小门。《汉书.公孙弘传》"弘自见为举首,起徒步,数年至宰相封侯,于是起客馆,开东合以延贤人。"王先谦补注引姚鼐曰"此合是小门,不以贤者为吏属,别开门延之。"《后汉书.周黄徐等传序》"东平王苍为骠骑将军,开东合延贤俊。"后因以称宰相招致款待宾客之所。
举首
[相关解释]
1.抬头。 2.被荐举者中居首位的;科举考试的第一名。 3.检举﹐告发。 4.首领。
1.抬头。 2.被荐举者中居首位的;科举考试的第一名。 3.检举﹐告发。 4.首领。
举首加额
[相关解释]
1.见"举手加额"。
1.见"举手加额"。
举首奋臂
[相关解释]
1.犹昂首振臂。谓振作奋发。
1.犹昂首振臂。谓振作奋发。
举首戴目
[相关解释]
1.抬头仰望。谓期待殷切。
1.抬头仰望。谓期待殷切。
二俊
[相关解释]
1.指同时以才名见称的两人。(1)指晋陆机﹑陆云。《晋书.陆机传》"太康末,与弟云俱入洛,造太常张华。华素重其名,如旧相识。曰'伐吴之役,利获二俊。'"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时序》"岳﹑湛曜联璧之华,机﹑云标二俊之采。"清吴伟业《九峰诗.厍公山》"三分旧数江东望,二俊终非马上才。"(2)指宋王曾﹑刘筠。宋王应麟《小学绀珠.名类下.二俊》"陈恕领春官,以文正(王曾)为举首;岁中拔子仪(刘筠)于常选。云'吾得二俊,名世才也。'"
1.指同时以才名见称的两人。(1)指晋陆机﹑陆云。《晋书.陆机传》"太康末,与弟云俱入洛,造太常张华。华素重其名,如旧相识。曰'伐吴之役,利获二俊。'"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时序》"岳﹑湛曜联璧之华,机﹑云标二俊之采。"清吴伟业《九峰诗.厍公山》"三分旧数江东望,二俊终非马上才。"(2)指宋王曾﹑刘筠。宋王应麟《小学绀珠.名类下.二俊》"陈恕领春官,以文正(王曾)为举首;岁中拔子仪(刘筠)于常选。云'吾得二俊,名世才也。'"
戴山鳌
[相关解释]
1.传说古代渤海之东有岱舆﹑员峤﹑方壶﹑瀛洲﹑蓬莱五座仙山,随潮往来,漂流不定。天帝恐其流于西极,使巨鳌十五举首而戴之,始峙而不动。其后龙伯之国有巨人,一举钓去六鳌,于是岱舆﹑员峤二山流于北极,沉于大海。见《列子.汤问》。鳌,亦作"鳌"。
1.传说古代渤海之东有岱舆﹑员峤﹑方壶﹑瀛洲﹑蓬莱五座仙山,随潮往来,漂流不定。天帝恐其流于西极,使巨鳌十五举首而戴之,始峙而不动。其后龙伯之国有巨人,一举钓去六鳌,于是岱舆﹑员峤二山流于北极,沉于大海。见《列子.汤问》。鳌,亦作"鳌"。
抬头
[相关解释]
1.举首﹐仰起头。 2.比喻受压制者得到伸展。 3.旧时书信﹑行文的一种格式。即涉及对方时﹐要按照一定的格式﹐另起一行书写﹐以表示尊敬。亦指书信﹑公文等行文抬头的地方。 4.在信件﹑票据或单据上写收件人或收款人的地方。
1.举首﹐仰起头。 2.比喻受压制者得到伸展。 3.旧时书信﹑行文的一种格式。即涉及对方时﹐要按照一定的格式﹐另起一行书写﹐以表示尊敬。亦指书信﹑公文等行文抬头的地方。 4.在信件﹑票据或单据上写收件人或收款人的地方。
臆对
[相关解释]
1.犹意对。以胸臆为对。语出《文选.贾谊》"鵩乃叹息﹐举首奋翼﹐口不能言﹐请对以臆。"李善注"请以臆中之事以对也。"
1.犹意对。以胸臆为对。语出《文选.贾谊》"鵩乃叹息﹐举首奋翼﹐口不能言﹐请对以臆。"李善注"请以臆中之事以对也。"
褎然举首
[相关解释]
1.谓出众,超出同辈而居首席。
1.谓出众,超出同辈而居首席。
褎然冠首
[相关解释]
1.见"褎然举首"。
1.见"褎然举首"。
褎然居首
[相关解释]
1.见"褎然举首"。
1.见"褎然举首"。
跂耸
[相关解释]
1.踮脚举首。喻敬仰向往。
1.踮脚举首。喻敬仰向往。
鸱视狼顾
[相关解释]
1.如鸱鸟举首而视,如狼反顾。 2.形容人的凶狠贪戾。
1.如鸱鸟举首而视,如狼反顾。 2.形容人的凶狠贪戾。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