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00 查到相关举时的内容。
带有举时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七举时节 [相关解释]
1.指夏季。
三场 [相关解释]
1.科举时代考试须经三次,叫初场﹑二场﹑三场。亦总称三场。
三鼎甲 [相关解释]
1.科举时代殿试一甲三名,即状元﹑榜眼﹑探花,世称"三鼎甲"。
上甲 [相关解释]
1.阴历每月上旬之甲日。 2.科举时代殿试成绩最优的一等,也称一甲。
世叔 [相关解释]
1.对父辈朋友中年龄小于己父者的称呼。 2.明清翰林称太老师的儿子为世叔。太老师,科举时座师的老师。见明张位《词林典故》。 3.世父和叔夫的合称。
两榜进士 [相关解释]
1.即进士。科举时代,谓考取举人的榜为乙榜,考取进士的榜为甲榜,进士名列两榜,故称。
两闱 [相关解释]
1.借指两个宫廷机构。闱,皇宫寝侧的小门。 2.春闱和秋闱的合称。科举时代考试举人﹑进士的场叫闱,进士考试在春天,举人考试在秋天,故称。
丽j [相关解释]
1.射中禽兽背部隆起的中心处。 2.比喻科举时中试得官。
举时 [相关解释]
1.犹举世。
乡场 [相关解释]
1.科举时代的乡试考场。
乡闱 [相关解释]
1.科举时代士人应乡试的地方。亦代指乡试。
买报 [相关解释]
1.科举时代,报子买通试吏,获知黄榜名次,抢先报喜,以图厚赏,谓之"买报"。
京闱 [相关解释]
1.谓科举时代在京城举行的考试。
传胪 [相关解释]
1.科举时代,殿试揭晓唱名的一种仪式。殿试公布名次之日,皇帝至殿宣布,由阁门承接,传于阶下,卫士齐声传名高呼,谓之传胪。 2.明代称科举第二﹑三甲第一名为传胪。至清则专称二甲第一名为传胪。
元甲 [相关解释]
1.即一甲。科举时代殿试之第一等。
入泮 [相关解释]
1.古代学宫前有泮水,故称学校为泮宫。科举时代学童入学为生员称为"入泮"。
全票 [相关解释]
1.指选举时赢得全部选票。 2.指客运全价车票。
六韵诗 [相关解释]
1.律诗的一种。多为五言。六韵十二句。科举时代特指试帖诗。
出贡 [相关解释]
1.科举时代,凡屡试不第的贡生,可按年资轮次到京,由吏部选任杂职小官。某年轮着,就叫作"出贡"。 2.秀才一经成为贡生,就不再受儒学管教,俗称"出贡"。
分校 [相关解释]
1.分别校勘。 2.科举时校阅试卷的各房官,也称分校。
刊文 [相关解释]
1.科举时代刊印的八股文章,如《三场闱墨》之类,总称为刊文◇指《会考升学指导》一类书籍。
十年窗下无人问 [相关解释]
1.谓科举时代士人为考取功名,长期闭门苦读而不为世人所知。
南元 [相关解释]
1.明清科举时代,南方诸省的人应试北闱(乡试)考中第二名者,称为南元。因第一名例归直隶籍人,故第二名也称元。
占鳌头 [相关解释]
1.俗称科举时状元及第。 2.旧俗夏历二月二日儿童入学之吉利语。
及第 [相关解释]
科举时代考试中选。特指考取进士,明清两代只用于殿试前三名状元~。
同出身 [相关解释]
1.科举时代按照中式等第赐予的一种资历称号。在宋代为第四﹑五等。明清时为第三等。
同岁 [相关解释]
1.汉时称同一年被荐举为孝廉者。犹科举时代的同年。 2.同一年。 3.年龄相同。
同年会 [相关解释]
1.科举时代称同榜及第者的聚会。
同年生 [相关解释]
1.科举时代称同榜考中者。
同年録 [相关解释]
1.科举时代记载同年登科者姓名﹑年龄﹑籍贯﹑履历的册子。
同恩生 [相关解释]
1.科举时代称同榜及第者。因同时受皇恩,故称。
同科 [相关解释]
1.犹同等。 2.同一种类。 3.同罚;同等判处。 4.科举时代称同榜考中。 5.指同榜考中者。
同进士出身 [相关解释]
1.科举时代按照中式等第赐予的一种资历称号。宋代进士分五甲,第五甲为同进士出身。明清分三甲,第三甲为赐同进士出身。
同门録 [相关解释]
1.科举时代同科者的花名册。 2.指同学姓名录。
呈试 [相关解释]
1.举荐考试。 2.科举时代为防诈冒,应试者先投奏状,由试官检验核准,称呈试。
四元 [相关解释]
1.指科举时代州县﹑府﹑省和廷试四级考试均名列第一。 2.数学名词。元朱世杰《四元玉鉴》以天﹑地﹑人﹑物代四个未知数。相当于现代代数的多元式。
团案 [相关解释]
1.科举时代县试初试合格者的名单排写成圆圈,以示不分次第,叫团案。复试正式入选的,名单按名次先后排列,叫长案。
围姓 [相关解释]
1.赌博的一种。科举时代流行于广东。每遇乡﹑会﹑岁﹑科诸试之先,标举若干姓,使赌者指姓下注,榜发,视其所指诸姓中式之多寡以定胜负。也作闱姓。
填榜 [相关解释]
1.科举时代将考试录取者的姓名写在榜上,谓之填榜。
墨策 [相关解释]
1.谓科举时用书面形式策对。
失解 [相关解释]
1.唐制﹐举进士者皆由地方发送入试﹐称为解。解﹐解送﹐发送。故科举时中乡榜者称发解﹐不中者称落解或失解。
奎堂 [相关解释]
1.谓科举时代的考场。
女秀才 [相关解释]
1.旧时对通经义能诗文的女子的美称。 2.女官名。 3.科举时代的科目名称。明初识字妇女可以举女秀才。参阅清董恂《宫闺联名谱》。
学额 [相关解释]
1.科举时代每次考试录取的府县学生的名额◇指学校收录学生的一定名额。
宏辞 [相关解释]
1.亦作"宏词"。 2.制科名目之一,始于唐,宋﹑金等朝亦相沿。制科,科举时代临时设置的考试科目。
封弥 [相关解释]
1.科举时代﹐为防止考试舞弊﹐将试卷中的姓名﹑籍贯等用纸糊封﹐编号并加钤印﹐称为"封弥"。此法始于唐武后时﹐至宋景德祥符间已成定制﹐沿用到清末科举废除之时。
小友 [相关解释]
1.年长者对所敬佩的年轻者的称呼。 2.科举时代有科名者对未进学童生的称呼。
岁贡 [相关解释]
1.古代诸侯或属国每年向朝廷进献礼品。 2.古代诸侯郡国定期向朝廷推荐人才的制度。 3.科举时代贡入国子监的生员的一种。明清两代,每年或两三年从府﹑州﹑县学中选送廪生升入国子监肄业,故称。
师生 [相关解释]
1.老师和学生的合称。 2.科举时代考官与考试中选者亦称师生。
帘官 [相关解释]
1.科举时代﹐乡试会试时的考官﹐分内帘官与外帘官。在外提调﹑监试等谓之外帘官;在内主考﹑同考谓之内帘官。
年伯 [相关解释]
1.科举时代为对父亲同年登科者的尊称,明代中叶以后亦用以称同年的父亲或伯叔,后用以泛指父辈。
年侍生 [相关解释]
1.科举时代一般同年登科者来往中的自称。
年家 [相关解释]
1.科举时代同年登科者两家之间的互称。明末以后﹐往来通谒﹐不论有无年谊﹐概称年家。
年家子 [相关解释]
1.科举时代称有年谊者的晩辈。
年弟 [相关解释]
1.科举时代对同年登科者的自称。
年晩生 [相关解释]
1.科举时代自己对同年登科者的谦称。
年翁 [相关解释]
1.科举时代称同年的父亲。
府元 [相关解释]
1.科举时代府试的第一名。
府试 [相关解释]
1.科举时代府一级考试。
康了 [相关解释]
1.谓落第。《说郛》卷二五引宋范正敏《遯斋闲览.应举忌落字》"柳冕秀才性多忌讳,应举时……常语安乐为安康■闻榜出,急遣仆视之。须臾,仆还。冕即迎问曰'我得否乎?'仆应曰'秀才康了也。'"乐与"落第"之落同音,故讳言之◇因以"康了"作为落第的隐语。
廪粮 [相关解释]
1.公家给予的粮食。 2.指科举时代给予在学生员的粮食。
廪给 [相关解释]
1.亦作"廪给"。 2.俸禄;薪给。 3.指科举时代公家给予在学生员的膳食津贴。 4.谓发给廪禄。 5.泛指衣食等生活资料。
廪膳 [相关解释]
1.亦作"廪膳"。 2.科举时代公家发给在学生员的膳食津贴。
廪饩 [相关解释]
1.亦作"廪饩"。 2.旧指由公家供给的粮食之类的生活物资。 3.指科举时代由公家发给在学生员的膳食津贴。 4.泛指薪给。 5.赠送给人粮食之类生活物资。
御试 [相关解释]
1.殿试。科举时代,帝王于宫殿内考试贡举之士。
恩榜 [相关解释]
1.亦作"恩牓"。 2.科举时代于正科以外另行考试的中式名单。
恩荣宴 [相关解释]
1.科举时代,殿试后,由皇帝亲临宣布登第名次,随即设宴招待新进土。唐宋两代称"闻喜宴"。宋太宗始设宴于琼林苑,故又称"琼林宴"。元代赐宴翰林国史院,明清两代设宴于礼部,均称"恩荣宴"。
扃试 [相关解释]
1.谓科举时代考生各闭一室应答试题。
拨房 [相关解释]
1.科举时代乡试﹐试卷分房审阅﹐由房官推荐给主考决定取舍。因每房中额各有定数﹐而每房试卷好坏不一﹐往往形成各房中卷多寡不均。将中卷超额房内的试卷﹐拨入中卷少的房内﹐通过该房推荐录取﹐谓拨房。
探花宴 [相关解释]
1.亦称"探花筵"。 2.科举时代称进士及第后的杏园初宴。
搜检 [相关解释]
1.搜查。 2.翻检。 3.指科举时代进出科场的搜身。
搜遗 [相关解释]
1.科举时代,主考在发榜前复阅落选的考卷,发现优异者临时补取,称"搜遗"。
撤棘 [相关解释]
1.科举时代称考试工作结束。因放榜日关闭贡院﹐并于门口设置荆棘﹐以防落第者闯入喧闹﹐放榜后始撤去﹐故称。
文童 [相关解释]
1.科举时代童生的别称。即应秀才考试的士子。也称儒童。
新生 [相关解释]
1.刚出生。 2.刚产生;刚出现。 3.再生;获得新的生活。 4.新生命。 5.指初学的儒生。 6.科举时称刚考中秀才的人。 7.新入学的学生。
末号 [相关解释]
1.科举时代考场的最后一间号房。
本房 [相关解释]
1.犹本支。房,指僧﹑道等的宗支。 2.科举时代乡﹑会试考官分房批阅考卷,故称考官所在的那一房为本房。 3.用作房考官的自称。 4.这座房子。
杏园宴 [相关解释]
1.科举时代帝王恩赐新科进士的宴会。
棘围 [相关解释]
1.指科举时代的考场。唐﹑五代试士,以棘围试院以防弊端,故称。 2.用荆棘圈成的场地。
棘篱 [相关解释]
1.用荆棘作成的篱笆。 2.犹棘围。指科举时代的试院。
棘院 [相关解释]
也称棘闱”、棘围”。科举时代的考场,因用荆棘围起,以防止作弊,故称。
樱桃宴 [相关解释]
1.科举时代庆贺新进士及第的宴席。始于唐僖宗时。 2.指文人雅会。
正榜 [相关解释]
1.科举时代会试或乡试公布正式录取名单的榜示。与"副榜"相对。
正考 [相关解释]
1.正式考试。 2.官名。科举时代掌管考试的主考官。
正院 [相关解释]
1.科举时代的省试官署。即主考官办事之所。 2.正中的院子。
武两榜 [相关解释]
1.科举时代,由武举人而中武进士的俗称。
武举人 [相关解释]
1.科举时代,武乡试及第者。
武殿试 [相关解释]
1.科举时代,皇帝对武科会试录取的武举,在殿廷亲自进行的考试。
武科 [相关解释]
1.科举时代专为考试盐武官而设的科目。唐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年)设武举,为武科之始。以后历朝皆因之,但不定期举行,至明代中期始定武乡试﹑武会试之制。清代沿袭,考试科目为马箭﹑步箭﹑弓﹑刀﹑石,均名外场,又以默写武经为内场。其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及童生﹑生员﹑举人﹑进士﹑状元等名目均与文科同,但加武字以别之。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废止。参阅《文献通考.选举七》﹑《明史.选举志二》。
游廪食粟 [相关解释]
1.科举时代,县学生员经岁科两试一等前列的取得廪生名义,享受国家发给的廪膳补助生活。
独占鳌头 [相关解释]
科举时代称中状元。据说皇宫石阶前刻有鳌(大鳖)的头,状元及第时才可以踏上◇来比喻占首位或第一名。
珠樱宴 [相关解释]
1.即樱桃宴,科举时进士及第之宴。
监票 [相关解释]
1.选举时对发放和计算候选人所得选票进行监督,以免舞弊。 2.对发放和计算选票进行监察的工作人员。
破承题 [相关解释]
1.科举时代八股文中的"破题"和"承题"。"破题"用两句话点破题目要义;"承题"是承接破题的意义而阐明之。这是八股文开头的最要紧的两股。
磨勘 [相关解释]
1.唐宋官员考绩升迁的制度。唐时文武官吏由州府和百司官长考核,分九等注入考状,期满根据考绩决定升降,并经吏部和各道观察使等复验,称"磨勘"。宋代设审官院主持此事。 2.科举时代对乡﹑会试卷派翰林院儒臣等复核,称"磨勘"。 3.查核。 4.反复琢磨;钻研。
秋试 [相关解释]
1.指科举时代地方(唐宋为州府﹐明清为省)为盐举人所进行的考试。因于秋季举行﹐故称。
秋课 [相关解释]
1.犹夏课。科举时代﹐士人习举业的课卷。 2.秋季的赋税。
竖旗杆 [相关解释]
1.科举时代,秀才成为贡生以后,在宗祠或家宅前面竖根旗杆,以示荣耀。
策套 [相关解释]
1.指科举时代﹐应试者断章取义﹐连缀史籍的片言只语编成的应付策问考试的材料。
策学 [相关解释]
1.科举时代供考生应付考试的短文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