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21 查到相关中郎的内容。
带有中郎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中郎
[相关解释]
1.官名。秦置,汉沿用。担任宫中护卫﹑侍从。属郎中令。分五官﹑左﹑右三中郎署。各署长官称中郎将,省称中郎『苏武﹑蔡邕曾任中郎将,后世均以中郎称之。 2.次子。
1.官名。秦置,汉沿用。担任宫中护卫﹑侍从。属郎中令。分五官﹑左﹑右三中郎署。各署长官称中郎将,省称中郎『苏武﹑蔡邕曾任中郎将,后世均以中郎称之。 2.次子。
中郎将
[相关解释]
1.中郎署的长官。
1.中郎署的长官。
五官
[相关解释]
1.五行之宫。古代传说中的五神。 2.分司天﹑地﹑神﹑民﹑类物的五种官职。 3.殷周时分掌政事的五个高级官职。 4.泛指百官。 5.古代宫中女官名。 6.指五官中郎将。 7.司历之官。 8.人体五种器官。耳﹑目﹑鼻﹑口﹑形。或谓耳﹑目﹑鼻﹑口﹑心。 9.人体五种器官。中医学谓鼻﹑目﹑口﹑舌﹑耳。 10.人体五种器官。指眼﹑耳﹑鼻﹑喉﹑口。 11.人体五种器官。通常指耳﹑目﹑口﹑鼻﹑身;亦多用以指脸上的器官。
1.五行之宫。古代传说中的五神。 2.分司天﹑地﹑神﹑民﹑类物的五种官职。 3.殷周时分掌政事的五个高级官职。 4.泛指百官。 5.古代宫中女官名。 6.指五官中郎将。 7.司历之官。 8.人体五种器官。耳﹑目﹑鼻﹑口﹑形。或谓耳﹑目﹑鼻﹑口﹑心。 9.人体五种器官。中医学谓鼻﹑目﹑口﹑舌﹑耳。 10.人体五种器官。指眼﹑耳﹑鼻﹑喉﹑口。 11.人体五种器官。通常指耳﹑目﹑口﹑鼻﹑身;亦多用以指脸上的器官。
五官将
[相关解释]
1."五官中郎将"的省称。
1."五官中郎将"的省称。
五官郎
[相关解释]
1.汉时五官中郎将署下的属官有五官中郎﹑五官侍郎﹑五官郎中,泛称"五官郎"。《后汉书.百官志二》"五官中郎将一人,比二千石。本注曰主五官郎。"后用以代称宫廷侍卫官。
1.汉时五官中郎将署下的属官有五官中郎﹑五官侍郎﹑五官郎中,泛称"五官郎"。《后汉书.百官志二》"五官中郎将一人,比二千石。本注曰主五官郎。"后用以代称宫廷侍卫官。
内郎
[相关解释]
1.泛称担任宫中护卫﹑侍从的近臣。 2.犹中郎。古代丞相﹑将帅的属吏。
1.泛称担任宫中护卫﹑侍从的近臣。 2.犹中郎。古代丞相﹑将帅的属吏。
刘桢(?-217)
[相关解释]
东汉文学家。字公fc31#东平宁阳(今属山东)人。建安七子”之一。曾任曹操丞相掾属、曹丕五官中郎将文学◇因罪服劳役,又免罪充当小吏。长于五言诗,后人将他与曹植并列,合称曹刘”。明人辑有《刘公fc31<》。
东汉文学家。字公fc31#东平宁阳(今属山东)人。建安七子”之一。曾任曹操丞相掾属、曹丕五官中郎将文学◇因罪服劳役,又免罪充当小吏。长于五言诗,后人将他与曹植并列,合称曹刘”。明人辑有《刘公fc31<》。
南皮
[相关解释]
1.县名。秦置。今属河北省『末建安中,魏文帝曹丕为五官中郎将,与友人吴质等文酒射雉,欢聚于此,传为佳话◇成为称述朋友间雅集宴游的典故。
1.县名。秦置。今属河北省『末建安中,魏文帝曹丕为五官中郎将,与友人吴质等文酒射雉,欢聚于此,传为佳话◇成为称述朋友间雅集宴游的典故。
外郎
[相关解释]
1.官名『中郎将分掌三署。郎有议郎﹑中郎﹑侍郎﹑郎中,皆掌宫殿门户,出充车骑。没有固定职务的散郎称外郎。六朝以来,亦称员外郎,谓正员以外的官员。 2.宋元以来对衙门书吏的称呼。亦指县府小吏。小说词曲中多用之。
1.官名『中郎将分掌三署。郎有议郎﹑中郎﹑侍郎﹑郎中,皆掌宫殿门户,出充车骑。没有固定职务的散郎称外郎。六朝以来,亦称员外郎,谓正员以外的官员。 2.宋元以来对衙门书吏的称呼。亦指县府小吏。小说词曲中多用之。
封胡羯末
[相关解释]
1.《晋书.列女传.王凝之妻谢氏》"﹝谢道韫﹞初适凝之﹐还﹐甚不乐。安曰'王郎﹐逸少子﹐不恶﹐汝何恨也?'答曰'一门叔父有阿大(谢尚)﹑中郎(谢据);群从兄弟复有封胡羯末﹐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封谓谢韶,胡谓谢朗,羯谓谢玄末谓谢川,皆小字也。"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羯作"遏"。刘孝标注"封胡为谢韶小字,遏末为谢渊小字。"与《晋书》说法小异◇用为称美兄弟子侄之辞。
1.《晋书.列女传.王凝之妻谢氏》"﹝谢道韫﹞初适凝之﹐还﹐甚不乐。安曰'王郎﹐逸少子﹐不恶﹐汝何恨也?'答曰'一门叔父有阿大(谢尚)﹑中郎(谢据);群从兄弟复有封胡羯末﹐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封谓谢韶,胡谓谢朗,羯谓谢玄末谓谢川,皆小字也。"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羯作"遏"。刘孝标注"封胡为谢韶小字,遏末为谢渊小字。"与《晋书》说法小异◇用为称美兄弟子侄之辞。
建节
[相关解释]
1.执持符节。古代使臣受命,必建节以为凭信。《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天子﹞乃拜相如为中郎将,建节往使。"《后汉书.寇恂传》"今天下初定,国信未宣,使君建节衔命,以临四方,郡国莫不延颈倾耳,望风归命。"唐时,节度使或经略使受任,皆赐旌节◇亦以指大将出镇。 2.树立节操。
1.执持符节。古代使臣受命,必建节以为凭信。《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天子﹞乃拜相如为中郎将,建节往使。"《后汉书.寇恂传》"今天下初定,国信未宣,使君建节衔命,以临四方,郡国莫不延颈倾耳,望风归命。"唐时,节度使或经略使受任,皆赐旌节◇亦以指大将出镇。 2.树立节操。
张角(?-184)
[相关解释]
东汉末黄巾起义领袖。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人。创太平道,自称大贤良师”,借治病传教,十余年间组织群众达数十万人,遍及黄河中下游和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公元184年发动起义,称天公将军。与弟张梁率军于广宗(今河北威县东)击退北中郎将卢植的进攻◇又打败东中郎将董卓。不久病死。
东汉末黄巾起义领袖。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人。创太平道,自称大贤良师”,借治病传教,十余年间组织群众达数十万人,遍及黄河中下游和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公元184年发动起义,称天公将军。与弟张梁率军于广宗(今河北威县东)击退北中郎将卢植的进攻◇又打败东中郎将董卓。不久病死。
成王
[相关解释]
1.谓保持王道。 2.复姓。本芈姓,楚成王之后『有中郎成王弼。见《通志.氏族五》。
1.谓保持王道。 2.复姓。本芈姓,楚成王之后『有中郎成王弼。见《通志.氏族五》。
漳滨
[相关解释]
1.漳水边『刘桢《赠五官中郎将》诗之二"余婴沈痼疾,窜身清漳滨。"后因用为卧病的典实。唐玄宗逸句"昔见漳滨卧﹐言将人事违。"
1.漳水边『刘桢《赠五官中郎将》诗之二"余婴沈痼疾,窜身清漳滨。"后因用为卧病的典实。唐玄宗逸句"昔见漳滨卧﹐言将人事违。"
灶下养
[相关解释]
1.厨工的辱称。《后汉书.刘玄传》"其所授官爵者,皆群小贾竖,或有膳夫庖人,多着绣面衣﹑锦褲﹑襜褕﹑诸于,骂詈道中。长安为之语曰'灶下养,中郎将;烂羊胃,骑都尉;烂羊头,关内侯。'"后以借指无能的武将。亦省称"灶养"。
1.厨工的辱称。《后汉书.刘玄传》"其所授官爵者,皆群小贾竖,或有膳夫庖人,多着绣面衣﹑锦褲﹑襜褕﹑诸于,骂詈道中。长安为之语曰'灶下养,中郎将;烂羊胃,骑都尉;烂羊头,关内侯。'"后以借指无能的武将。亦省称"灶养"。
烂羊
[相关解释]
1.《后汉书.刘玄传》"其所授官爵者,皆群小贾竖,或有膳夫庖人,多着绣面衣﹑锦褲﹑襜褕﹑诸于,骂詈道中。长安为之语曰'灶下养,中郎将。烂羊胃,骑都尉。烂羊头,关内侯。'"后以"烂羊"为典,指地位卑下者或滥授官爵。
1.《后汉书.刘玄传》"其所授官爵者,皆群小贾竖,或有膳夫庖人,多着绣面衣﹑锦褲﹑襜褕﹑诸于,骂詈道中。长安为之语曰'灶下养,中郎将。烂羊胃,骑都尉。烂羊头,关内侯。'"后以"烂羊"为典,指地位卑下者或滥授官爵。
羊胃羊头
[相关解释]
1.语出《后汉书.刘玄传》"其所授官爵者,皆群小贾竖,或有膳夫庖人,多着绣面衣﹑锦褲﹑襜褕﹑诸于,骂詈道中。长安为之语曰'灶下养,中郎将。烂羊胃,骑都尉。烂羊头,关内侯。'"本喻猥贱的小人,后指污滥的官吏。
1.语出《后汉书.刘玄传》"其所授官爵者,皆群小贾竖,或有膳夫庖人,多着绣面衣﹑锦褲﹑襜褕﹑诸于,骂詈道中。长安为之语曰'灶下养,中郎将。烂羊胃,骑都尉。烂羊头,关内侯。'"本喻猥贱的小人,后指污滥的官吏。
薛仁贵(614-683)
[相关解释]
唐代大将。名礼,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农民出身,善骑射。太宗时应募从军,因功升右领军中郎将◇又率军战胜西突厥,军中有将军三箭定天山”之歌。在参与进攻高丽的战争后,留任右威卫大将军兼安东都护,封平阳郡公。公元670年对吐蕃作战,大败◇任右领军卫将军、代州都督。
唐代大将。名礼,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农民出身,善骑射。太宗时应募从军,因功升右领军中郎将◇又率军战胜西突厥,军中有将军三箭定天山”之歌。在参与进攻高丽的战争后,留任右威卫大将军兼安东都护,封平阳郡公。公元670年对吐蕃作战,大败◇任右领军卫将军、代州都督。
袁宏道(1568-1610)
[相关解释]
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号石公,湖广公安(今属湖北)人。万历年间进士。官至吏部郎中。与兄宗道、弟中道合称三袁”,为公安派创始人。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向民歌学习。作品以小品文为出色。有《袁中郎全集》。
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号石公,湖广公安(今属湖北)人。万历年间进士。官至吏部郎中。与兄宗道、弟中道合称三袁”,为公安派创始人。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向民歌学习。作品以小品文为出色。有《袁中郎全集》。
陈泰挂壁
[相关解释]
1.三国魏陈泰为并州刺史﹐使持节﹐护匈奴中郎将﹐京邑贵人多寄宝货﹐因泰市奴婢﹐泰皆挂之于壁﹐不发其封﹐及征为尚书﹐悉以还之。见《三国志.魏志.陈泰传》◇因以为典。
1.三国魏陈泰为并州刺史﹐使持节﹐护匈奴中郎将﹐京邑贵人多寄宝货﹐因泰市奴婢﹐泰皆挂之于壁﹐不发其封﹐及征为尚书﹐悉以还之。见《三国志.魏志.陈泰传》◇因以为典。
鼓架部
[相关解释]
1.唐代乐部(乐队)之一。专管乐舞﹑百戏的演出。所用乐器有笛﹑拍板﹑答鼓﹑两杖鼓。演出《代面》﹑《苏中郎》﹑《钵头》﹑《踏摇娘》等戏和寻檋﹑跳丸﹑吐火等杂技。参阅唐段安节《乐府杂录.鼓架部》。
1.唐代乐部(乐队)之一。专管乐舞﹑百戏的演出。所用乐器有笛﹑拍板﹑答鼓﹑两杖鼓。演出《代面》﹑《苏中郎》﹑《钵头》﹑《踏摇娘》等戏和寻檋﹑跳丸﹑吐火等杂技。参阅唐段安节《乐府杂录.鼓架部》。